高屋建瓴

发布时间:2012-05-05 15:49:1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高屋建瓴 高三复习大纲

山东省宁阳第二中学 安学军 271411 anxuejun1@tom.com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临终遗言:“自以为灯,自以为靠”。在人生关键时期,调整好心态,把握好自己,点亮自己心灯,驱散浓重黑暗,照亮脚下之路非常必要。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从某种意义上讲,“高三”就是一场命运之战,而语文复习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决定这场战争的结局。

我们别无选择,我们毫无退路!

一、确定范围 明确策略

 2007年“考试大纲”在考试性质、考试能力要求和考试内容方面有四个方面的变化:一是“考纲表述”的变化。由“识记指识别和记忆,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变为“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将“识记”有学科能力提升至素质层面;二与去年相比,“字音”“字形”要求,增加常用字限制,如将去年的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变成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将去年的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变成识记现代常用汉字的字形,这种变化更明确了考查的范围,表述更准确、清晰,继续突出语文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特点,明确考查常用的易读错写错的字词;三是作文发展等级部分内容有增加,措辞有改变。丰富增加论据充实有文采条目将词语生动改为用词贴切文句有意蕴改为文句有表现力,不仅明确了指向,突出了“课标”特色,而且丰富了有文采的内涵。有鉴于此,2008年高考语文复习应构建“模块”化“序列化”复习模式。

第一模块:“识记”层面

这一模块包括以下三点: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的字音字形,识记文学常识,识记名句名篇。

1、识记2500个常用字及1000个次常用字的字音及字形。“常用字”的限制既是突显了语文考试的工具性及实用性特征,也明确了复习范围及重点。因此,应将形似字、形近字、多音字错别字的音形作为复习重点。复习策略有:一是采用以形求音,以性(词性)正音,意义联系等方法提高复习效率。如“角”除“角色”为名词外,其余读“júe”者均为动词,而“作”除“作坊”读阴平声外,余者均读去声;二,从汉字构造及形体入手,运用形声字特点,依据字形相近进行音形义综合记忆;三,将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相结合。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电视、网络、报章等传媒上字音及字形错谬之处,既能提高复习针对性,也培养学生关注社会,贴近自然的人文品质,可谓一举多得。

2、识记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包括“作家作品”“文学体裁”“人物形象”“文学社团”“风格流派”等内容。本考点要求分三个层面内容:第一,核心层面。它由“类别”“文体”个关键词构成;第二,松散层面,由“特征”这个关键词语组成;第三,外围层面,包括“重要程度”与“能力层级”。这是“常识”,能力层级“识记”,层级要求不高。但“文体特征”内涵及外延必须清楚,既不超纲越位,也不能徒留遗憾。“重要”二字有两重含义:一是指内容上具有开创性、奠基性或发扬光大的特点;二是对后代文学发展产生积极作用或广泛影响。而“常识”则是指受众的广谱性,“众所周知”是一个量度指数;同时“常识”则指具有中等国民教育水平,即满足“中学生”的认知范围。在上述范围里文学体裁均属“应当”掌握。复习策略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表格梳理法”;二“分散复习法”。特别要注意将文学常识所要求掌握诸因素如作家作品、朝代国别、代表意义、社团流派、风格影响等“网格”化,以提高备考效率。

3、名句名篇复习。2007年“考试大纲”规定:“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A。本考点在“考试大纲”中独立设置条目,凸显了考点在“新课标”中地位。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之一,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将考点准确地定位在“默写”,既彰显了本考点立足素养,着眼内化的特点,也对学生的阅读有着重要促进提升作用。“默写名句名篇”在“新课标”框架内考查方式主要有几种:一是理解型填空。它要求学生不仅会背诵原文,而且对原文的内容有所理解,能根据题目提示或要求填写句子;如2007全国卷Ⅰ;二是情景类填空;如2007年湖北卷;三是开放型填空。学生如平时不在大脑中积聚一些古今诗文名句名篇,很难对付此种题型。四是考题涉及课内外名句,作者或篇目非止一个;五是点评互动类名句默写可能“亮相”。因此,复习本考点,要坚持“以内为主,内外兼修”方针,同时依据新课标精神,将“名句默写”与写作、仿写,诗歌鉴赏整合,以求得最大效益。

第二模块:语文及语言知识运用与表达

 本模块包括:标点符号使用,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辨析修改病句,辨析修辞方法,

句式变换、仿用选用句式,语段压缩与扩展,文言文18个虚词120个实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句式及翻译等。

1、标点符号复习首先应明确范围,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所载列内容,即“顿逗句冒分问叹,引括破省着连间,书名与专名号”十六种标点符号。重点是逗号与顿号,分号及问号的使用。策略可以采取与病句及成语训练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复习效率。

2、正确使用词语应在“耳熟能详”及“常用”条件限制下,特别要注意两点:一是体察具体语境,二是准确把握词义。策略是:一应高度重视词语使用的对象、场合、氛围、情调、感情色彩,二是应避免望文生义。如2007年高考全国卷12B项考查“沧海桑田”当属望文生义;

3、辨析修改病句。应注意两点:一是“病句类型”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句式杂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特别是“不合逻辑”的“逻辑”,包括“概念”“判断”“推理”。如2007年全国卷13A项“邂逅与相逢”就是“语意重复”;二是策略,基本策略只有一个即“主干枝叶梳理审读法”,个别材料动辄以六七个方法,那就有哗众取宠之嫌;

4、“修辞”考点重在运用。复习应注意两点:一、明确九种修辞手段,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二是修辞应与仿用句式、扩展句式及诗歌鉴赏相整合。

5句式变换、仿用选用句式。复习要注意:一、句式变换包括主动与被动、肯定与否定、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变式句与常式句等;二、句式变换不得改变句子原意;三、从操作层面做文章。

6、文言文知识复习。文言文应从几方面着手:一是明确范围,即18个文言虚词及120个实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常用句式等;二复习策略应采用“迁移法”及“图表梳理法”,“迁移”就是由中学教材基本篇目“迁移”到试卷,“图表梳理法”则是“基本篇目”每课一张图表。按照“通假字”“虚词”“实词”“偏义复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项目来整理图表。以备不时之需。

第三模块:阅读与鉴赏

本模块包括现代文阅读与鉴赏,古诗文鉴赏阅读。必修部分考查现代文阅读包括社科类、自然类、文学作品类;选修部分则为“文学作品”及“实用文体阅读”。古诗文鉴赏则包括古体诗与近体诗,有五言古诗,乐府诗,民歌体裁、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等。

1、现代文阅读具有以下特点:一、体裁稳定,组合单一。所谓体裁稳定,是指2007年高考中在17套高考试题中,大部分都考查了科技文(社科)、与散文,而且是文体形式高度统一,几乎是“清一色”的散文。组合单一,即大多数文章都是集中考查筛选与整合能力的试题,特别是科技说明文,大多是3个客观试题,试题布局呈现一种高度严整呆板单调的态势。而散文由于受全国命题形式影响,也是乏善可陈。

二、考查指向集中,设题严谨。在全国17套高考试题中,大多文章都是严格按照考点测评考生能力,能力层级由低到高,梯次提升。同时,文章所涵纳的信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信息清晰、语言准确,层次清晰,行文规范。4个主观试题为主,少流动与变化。

三、“新课标”色彩浓郁。2007年全国卷117题“戈壁石”对“文章主旨”作用,就是在考生的品评、鉴赏、体验、参与基础上、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2、古诗文阅读。主要是古典诗歌鉴赏。着重在“形象”“语言”及“技巧”,始终围绕“情与景”关系入手。2007年诗歌“鉴赏”总体特点:一是考查方式兼顾主观,简答题、选择题、填空试题,指向仍是中国古典崇尚的“直觉妙悟”。如2007年全国卷1对苏轼“望江南”的赏析;二是考查领域有所扩大,在情感、语言、形象、技巧之外将考查转向了2007年安徽试题考了清诗陈维崧“醉落魄泳鹰”。三是赏析短文倾向,表现在设题角度由单一考查向综合考查转换。

第四模块:写作

本模块有专门计划及实施方案。此不赘述。,

二、扎实有序 按部就班 

俗语云:袖手于前方能疾书于后,一份具体清晰、操作性强的高三复习计划应是每个高三人必须。(冯老师:去年表尚可用,改动一下年号即可,但我没有WORD版。所以请您加上。)

(一)高三全程复习方案

(二)写作训练方案

以高三一年为训练周期,打造一个完整、科学、周详的训练方案。

第一阶段:局部片段训练(2007.8-2007.11)

写人物

原则:写情感丰富、个性独特的符合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人。

方法:要特别注意一个人的六个方面:

1、一个人的相貌的最特殊的一个特征;

2、一个人的最能代表其身份、地位、个性、修养、职业的一句话;

3、在自然状态下,经常出现和保有的一个动作;

4、一个人在自然状态下的神态(服装、眼神、表情);

5、一个人不同与他人的心理特征及其表现;

6、一个人独有的“个性”品质或“性格表现”。

典型题例:

一群放学回家的学生(群像) 一群正在等班车的人(群像)

聆听琵琶曲的江州司马 “枫桥夜泊”中的张继

绘场景

场景要义在于直观、生动、形象、鲜活,形象丰满,意境深远,是绘场景真实内涵;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文学形象”则是其素材。其常见方法有:

运用多种手段,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

运用移情、摹状、象征等表现手法,使客观景物富有灵性。

抓住人物、物象瞬间的变形、变态、变色、变情,强化场景描写,增加场景视觉冲击力。

原则:单刀直入,直接切入场景,行文应力戒大段叙述冗长的铺垫。

场景应诗画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场景描写应设置生动传神的细节,使其成为文章“出彩”之处;

场景描写要完整,有始有终;

⑤场景收束应有包孕性,不确定性,留有较大空白;

场面既要塑造好“群像”,又要刻画好“个体”形象。

典型题例:

课堂上精彩的一瞬; 福利彩票摸奖现场一瞥;

阅览室内,一位同学突然闯入…… 祥林嫂讲“阿毛的故事”

讲道理

“讲道理”是指将论点与论据结合起来,即论证过程。“讲”指在议论文中,能够将作者的逻辑思辨过程展现出来,要表达出“为什么”与“怎么办”;“为什么”包括“重要性”和“必要性”两个方面。“重要性”指正面论述,“必要性”指反面论述。

一、把说理的过程予以层次化、具体化地展示。

(一)在“横”的层面上以构筑分论点的方式来展开思维的过程和层次。所谓“横”就是指事物或观点的不同侧面或不同性质。只有把道理从各个方面讲深讲透,这样文章才既理足气盛又“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梯度感和厚度感就会大为增强。“讲理”注意两点:分论点必须是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来展开论述;论述阐述道理要有阶梯性,即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先正后反,正反结合,层次显明,这样讲理层次梯度井然。

(二)、在“纵”的层面上,阐述道理紧扣思维应紧扣“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主体内容。所谓“纵”就是指的是“阶段性”“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等表现形式。结构上具体表现为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其要点是:论述要呈现出一种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结构美,紧紧扣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来展开;在逻辑上要表现出一种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原因到结论、由过程到结果的铺排和气势之美。两种方法综合运用。

二、讲“常理”与讲“哲理”相结合,打造文章厚度与质感

(一)、“常理”。即一般人所认同的客观现实中存在的“理”。它包括人之伦理、亲情、国家民族大义、朋友相处之道、做人的基本准则等等。如“人要生存就要讲信用”、“人活着就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团结就是力量”、“嚼得菜根百事可做”“为人要谦虚,不骄横”等等。有人轻视“常理”,实际上,“常理”使得文章既平易近人、亲和朴实又言之凿凿,令人难以辨驳。

(二)、“哲理”。哲学是人对于自身及世界关系的最深刻读解。常见哲理:①辨证、全面、发展、变化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实事求是的观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绝对与相对、偶然与必然的对立统一关系、主客体关系、整体与部分关系、现象与本质关系等;②历代先贤圣哲观点。孔孟“仁政”思想,荀子“人定胜天”,老庄遵“道”“无为”,董仲舒“天人感应”,林则徐“睁眼看世界”;③人文精神与普世价值。即指柏拉图、苏格拉底、黑格尔、萨特、孟德斯鸠、罗曼.罗兰、尼采、卢梭等思想,平等、自由、博爱、人性观点以及睿智的视野至今仍引领我们前行;④富有时代精神的“科技第一生产力”“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谐社会”“节约社会”等。这些观点引入,将使文章立论持重,自有一股凛然堂皇“文气”。从而大大增强文章的厚重感和大气感,

第二阶段:整体训练(200712-20083月)

“整体训练”是规范“话题作文”或“材料作文”“主题作文”训练,根本原则是“规范加特色”,它包括“对思维品质的训练”“对话交流训练”“提升文化含蕴训练”“走向生活训练”等形式。整体训练应与片段(局部)作文训练交叉进行,以期形成“滚动”效应。

一、 走进生活

(一)“家庭·校园社会网络”类作文

1、激发自己的爱心。

用心体悟自然万物---礼赞生命歌颂生命 物我对话用平等的视角状物和拟人;

2、体察家庭生活

一笑一颦总关情——亲人与自己 一茶一饭也有韵——生活小景

3、感受校园生活

一扇等待开启的门——走近老师 同桌的你——走进同学

4、体验社会生活

咬一口梨子品味道——我眼中的网络 激浊扬清——评点时事、激励大志

(二)、走进自然走进大师走进艺术

1、 亲近自然

倾听大地的呼吸———人与万物 一山一水也性灵——与自然环境对话

2、 抵进大师心灵

亲其人,观其文——走进大师 走进缤纷的世界——阅读名著

3、 走进艺术

寻觅我们的历史文化院落———走进古迹 真美啊,请停留一下——身临画境

(三)自我、梦想、回归

唱一支歌给自己——激励肯定自己 倾听风铃声——学会关心他人

从祖先心灵里飞来的语言——感悟神奇的文字 自古英雄出少年——我与武侠小说

二、 走进诗意

(一)、训练量:共三十篇(每篇800-1000字)(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和第五册的古典诗歌为主要载体)

目的与要求:以教材中的诗歌为载体;以走进文学大师的心灵和大师的灵魂对话为目的;以描写和叙述为主要表达手段;以写“此人、此时、此景、此情”为总要求。

(二)、写作要领:

1、注重“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描写。“第一人称”可尽显“对话”与“倾诉”魅力,铺展其表情达意之长;“第三人称”则易于表现散淡空旷疏朗平和意境心态。

2、以品味语言为基点,以抒情主人公内心为描摹重点,用“截取”“嫁接”“幻化”“错位”“联想”等方法,实现“我”与历史时空中“作者”的“对话”,与大师们实现的心灵的交流与契合。

3、文章应遵循三个原则:“题目要以诗情洋溢为要”、“开头要以直切场景为本”、“收束应以含蕴见长”。

第一种范式:对话倾诉类赏析文章写作技巧

(一)、目的与要求:以教材中的诗歌为载体;以走进文学大师的心灵和大师的灵魂对话为目的;以描写和叙述为主要表达手段,以写“此人、此时、此景、此情”为总要求。

(二)、写作要领:

1、描写以“第一人称”为佳,因为这样可以尽显“对话”和“倾诉”的魅力,扬“第一人称”在表情达意方面之长,再现“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有我之境”;第三人称则易于表现比较散淡空旷疏朗平和的意境和心态,展现“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的平淡;诠释“无我之境”的“空灵”神韵。

2、引导学生从品味语言材料入手,以抒情主人公(诗歌形象或“我”)的内心为描摹重点。学会用“截取”“嫁接”“幻化”“错位”“联想”等方法,将现在的“我”(接受者)和和历史时空中的“作者”放置于同一背景下进行“对话”,将“我”的感受和诗歌中的具体“意境”(意象)结合起来,与大师们实现的心灵的交流与契合。

3、文章应遵循三个原则:“题目要以诗情洋溢为要”,“开头要以直切场景为本”,“收束应以含蕴见长”。

(三)方法指津

1、以诗歌具体意象为依托,通过对具体意象读解,达成对文学形象与作者内心的审美观照,以洞悉其心境,体味其情感,倾诉其感受,交流其观点。如李白《越中览古》“而今惟有鹧鸪飞”中“鹧鸪”意象,我们完全可以品味出作者物是人非及盛衰无常的沧桑感。

2、经营好“细节”是文章的关键点。“细节”指事物局部的细微之处。即朱自清先生所说“一沙一石之细,一言一动之微”。如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一诗中“闲作草”和“细分茶”两个细节,将英雄的落寞和愁怀在两个细节中表现的“意象俱足”。

3、“人物心理”是描写核心与重点。特别是要突出其内心情感的变化、起伏、波澜甚至是内心细微的异动,用以展现其丰满的性格特征。如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今日水犹寒”中“寒”,我们体悟到骆宾王基于现实深切感受而郁结难申的愤激之情。

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中“今日水犹寒”诗句中的“水寒”的意象,我们不仅能够体味到斯人斯风虽历经千载仍然高风犹存,还可以体悟到骆宾王基于对现实的深切感受而郁结难申的愤激之情。

典型题例

池塘生春草----《山居秋暝》中王维 一曲秋士游子的悲--《登高》中的杜甫形象

今月曾经照古人---《石头城》中的刘禹锡 西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做郑笺--《锦瑟》中李商隐形象描写

第二种范式:诗评类文章写作技巧

(一)、目的与要求:以散文、鉴赏、随笔、诗论和文学评论等为主要方式,以提升学生审美判断和鉴赏能力为指向

(二)写作指津:

1、要本着抓住一点,不计其余的原则,从语言、形象、技巧三方面入手,谈深谈透;

2、切入口要小;由具体地诗歌或具体的意象入手;

3、要做到叙议结合,按照叙述──分析──评论来行文。

典型题例

一曲王朝季世“黍离”悲歌《扬州慢》反衬手法运用

暗风吹雨入心来-《闻乐天降江州司马》中元稹心理剖白

“愁”字浓漫天,“苦”字方寸间 ---《雨霖铃》语言运用例析

心在天山,身老沧州---《书愤》中的陆游

两处闲愁:故国之思和亡国---《虞美人》中李煜之再回首

第三阶段 点式训练(2008.4-2008.5月)

“点式训练”,就是把最终影响考生作文诸因素作为训练主要内容,用五到六次规范训练在最后阶段进行强化。目的:一、按照考场作文要求对考生作文缺失,进行“个案”式矫正;二、训练核心是教会学生在考场上拥有克敌制胜“撒手锏”。

一、 常规“撒手锏”。

训练的基本内容:一个好标题;一个好开头;一段精彩的文字;一个好的收束;一个巧妙的构思;好的过度和照应。

(一)拟题训练:原则是“小”“准”“新”,有文化底蕴

1、借助影视片名或流行歌曲的歌词或新颖的广告语作为文章的题目。如《借你一双慧眼吧》、《将足球进行到底》《玩得就是心跳》《大红灯笼高高挂》等;

2、运用警策性强的名言警句作为文章标题,能提升文章品位,考生作文富有思辨色彩。如《欲速则不达》、《“白马非马”与“白马是马”》等;

3、以日常生活中的精练和风趣幽默的“俗俚语”为题,深合“时代”和“活水”的要求。如《爱的要死》、《“骗”你没商量》、《悠着点,您哪!》、《都是足球惹的祸》等。

(二)梳好“凤头”写好文章开头的原则

1、开门见山,不枝不蔓。是“首唱荣华”(刘勰语)的最常用的方法。常用于议论文。

2、突兀奇崛,夺人魂魄。常用于叙述和描写类的文章。

3、巧设悬念,扣人心弦。

4、铺陈渲染,曲笔入题。

(三)收束训练的原则:

1、水到渠成,自然收束

2、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3、含蓄蕴藉,留足空白。

二、锻造考场作文“撒手锏”

原则:用自己最拿手本领与阅卷老师进行“高端对话”,可以是“一则题记”“一个场景”“一个细节”“一段富含哲理的文字”“一种新颖的结构方式”等。

三、考场内部作文“撒手锏:考场作文内部要素的优化

(一) 考场作文整体结构优化。

考场作文结构优化要点有两个:“通体透光”“中通外直”。“通体透光”是指行文时要注意文章思维层次的排列和展现,层次清晰,结构条理。“中通外直”,是指考场作文要多用短句,多设置自然段,透彻见底。

1、设置独立成段的段首句或分论点。借鉴《诗经》“重章叠句”结构特点,考场作文的开头、收束、主体部分都用相同或相似句子加以串联,使其成为一道红线;或用展示分论点方法,将文章的内容呈现给阅卷老师。

2、设置主旨句。主旨或关键句子应放在“文章开头”“文章中间”“文章结尾三个地方,以形成脉络清晰如骏马游龙之势;三处句子应独行设置,以增加对阅卷教师的冲击力。

(二)、考场作文内容优化。

所谓“内容”优化,就是对内容的优化与整合,主要是指对文章所举事例或材料的整合和运用。这种优化和整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正面归纳方式。常用的方法是在列举事例之后,用“由此可见”“从中可以看出”“不难发现”等词语摆明自己的观点,亮出自己的思想,对文章所列举事例进行延伸分析,使文章有叙有析,有梯度,有层次。二是反面推理方式。即用“试想一下”“如果不是这样”“假如不……”等形式,对所列举事例作简要分析,这种分析是以逻辑上的“假设”和语法上的“让步从句”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因而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震撼力,令人耸容动情。

1、作文层次提升。

作文层次提升,主要有:一是指作文题材的整合、优化、改造、提升。即文章的题材来源要有大气和文化底蕴,要善于在联系自己的同时,联系社会;要有一定的忧患意识;引用材料多从时事政治、热点焦点问题取材;看问题多从辨证发展的方向着眼;二是指作文的思维和内容要多从现实社会出发,将文章的内容从个人自我的层次,上升到国家民族;从个人和少数群体角度,上升到集体团体组织的层面上。

2、梳理文脉。“文脉”指文章行文的思路脉络。文脉主要表现在文章“过渡”和“衔接”句以及“过渡语段”。一是纵向思路的过渡与整合。语言标志是“不仅过去……,现在也是如此”;“诚然……”等方式;“既然如此……,那么……”;“一个人是如此,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二是横向思路的衔接与整合。语言标志有:“其实,不仅……,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物已如此,人何以堪”“需要的不仅是……,更是……”。文脉是做好“天字第一题”的不可或缺的“撒手锏”。

高三作文训练应由局部到整体,再由整体回到局部,这样不仅会形成良性循环,而且是“新课标”精髓所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fc2783367ec102de2bd89a1.html

《高屋建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