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复习

发布时间:2018-12-24 21:07:5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词语的理解

  1、综合分析法。先分析每个词素的意思,再综合整个词语的意思。如“审阅”,“审”和“阅”是两个词素。“审”是审查,“阅”是阅读。“审阅”就是审查阅读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法。

  ①有的词语可以从课文的句子里直接找到词义。如,“狐假虎威”,课文的最后一句写得明明白白:“狡猾的狐猩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这句话就是词义

  ②有些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的意思找出它的词义。如:“草船借箭”的“借”字。 “借”字的本义是“暂时使用别人的财物”或“暂时把财物给别人使用”。只看“草船借箭”一词,“借”只能理解为“用草船把箭弄来暂时使用。”这是不对的。而联系全文内容,可以知道,“草船借箭”是指诸葛亮命令军士把船围上草把、青幔,趁大雾漫天靠近曹军水寨,使船身两面受箭,得到十万枝箭。这里的“借”,意思是“诸葛亮用巧妙的办法,从曹军手里夺取箭。”

  3、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互相解释法

  ①用同义词解释。有些生疏的词语,可以用意思相同的比较熟悉的词语来解释。如:“门径”可用“门路”来解释;“一望无垠”可用“一望无际”来解释。

  ②用近义词解释。有些词语找不到和它的意义相同的词,可以用近义词来解释。如要理解“寂静”,可用“肃静”做比较。它们静的程度不同,“寂静”要比“肃静”还要静。所以“寂静”可以理解为“特别肃静”。

  ③用反义词解释。有些词语可以在它的反义词上加个“不”字。如“僵硬”可以理解为“不柔软”。也可以说“和柔软的意思相反”。

  4、联系学过的知识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如《草原》中的“渲染”。“渲染”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即用笔蘸墨汁或其它颜料在宣纸上点染、涂抹。它的特点是,染上的颜料面积大,边缘没有线条,色调柔和。因此,“渲染”是形容草原面积大,一片绿色,非常美丽。

  5、以旧带新法。

  有的新词是由几个旧词组成的,这个新词的含义可以用旧词带出来。如“调兵遣将”。“兵”指士兵,“将”指将领,“调”是调动,“遣”的意思如不懂,可查字典,是“派”的意思。把四个意思组合起来,“调兵遣将”就是“调士兵派将领”的意思。

  6、词义引申法。

  有些词有本来的意思,还有引申到其他方面的含义。对这类词的理解,我们要先搞清本义,然后理解它的引申义。如“拔苗助长”这个成语,它并不是说真的要用手把禾苗往上拔,帮助生长,而是比喻“办事情急于求成,不从实际出发”。又如“走马观花”的原意是骑着马看花,现在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二、词语的运用

  1、词义范围的大小。如“宽阔”和“辽阔”,都是指一定的空间,但“辽阔”比“宽阔”的范围更大。

  2、词语的语意轻重。如“轻视”和“蔑视”,都有“轻视,看不起”的意思,但“蔑视”比“轻视”看不起的程度更深。

  3、词语的感情色彩。如“鼓舞”和“煽动”,都有“用语言、文字促使人们的心情、行动发生变化”的意思。但“鼓舞”是“使人们振作起来,增强信心和勇气”,属褒义词;“煽动”是鼓动别人去做坏事,属贬义词。

  4、词语的使用习惯。如:“改进”和“改善”,前者常和“工作”、“方法”、“技术”搭配;后者常与“生活”、“关系”、“条件”搭配。

  5、词语的使用对象。如“生日”和“诞辰”,“生日”用于一般人,“诞辰”只用于名人,或所尊敬的人。又如“哆嗦”和“颤抖”,前者用于口头语,后者用于书面语。

  三、词语的归类和排列

  1、按词性归类。词语可按动词、形容词、成语等进行归类。

  2、按词语的用途归类。每个词语都有一定的用途,可以按用途归类。如,

  (1)按描写人物的词语归类。

  A、人物的外貌。 如:饱经风霜 古铜色 粗糙 慈祥 黝黑 白哲 肩膀宽阔 腰圆膀扎 身材魁梧 布满血丝……

  B、人物的表情神态。 如: 兴高采烈 怒发冲冠 悲痛欲绝 心花怒放 义愤填膺 失魂落魄 容光焕发 精神抖擞 喜气洋洋……

  C、人物的动作。 如: 望、瞧、瞅、盯、注视、凝视、端详、鸟瞰、俯视、瞻仰、查看、视察、浏览、检阅、东张西望、左顾右盼……

  D、人物的心理活动。 如:喜悦、惦念、悲伤、犹豫、懊悔、痛苦、大失所望、喜出望外、瞳目结舌、依依不舍……

  (2)按描写山水的词语归类。 如:清澈的湖水 潺潺的溪水 陡峭的山崖 滔滔的江水 平静的湖面 茫茫的戈壁 汹涌的海浪 浩翰的大海 辽阔的平原 道路崎岖 荒山秃岭 万丈深渊 群山环抱 奇峰罗列 云雾缭绕……

  (3)按描写花草树木的词语归类。 如: 烂漫 绿茵似的 茂密 宝塔似的 挺拔 婀娜多姿 茂盛 傲霜斗雪……

  3、词语的排列。 ①按概念大小排列,例如:植物————果树——梨树 ②按整体到部分排列,例如:身体——上身——头部————牙齿 ③按时间发展顺序排列,如:黎明——日出——晌午——黄昏 ④按事物发展过程排列, 如:耕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

  四、褒义词和贬义词。褒义词是有褒扬、喜爱、肯定、尊敬等感情色彩的词。贬义词是指带有憎恨、厌恶或者讽刺、讥笑、指责意思的词。

  1、从同义词中辨析。从词所表现的不同感情来区分褒、贬义 。如“团结”与“勾结”是同义词,都有人与人联合起来的意思。但是,“团结”是用在人民方面的,是褒义词。而“勾结”用在敌人方面,是贬义词。

  2、在比较中辨析 。如,“光明磊落”是“胸怀坦白,光明大”的意思,表示人的品质高尚,是褒义词。而“阴谋诡计”指“暗地里策划干坏事”,是坏人的不良行为,是贬义词。

  3、在语言环境中辨析。有些词在一定的环境里是褒义的,但在另一种环境里是贬义的如,“你这个人谁也瞧不起,自满自足,真是太骄傲了。”句中的“骄傲”是贬义词。“中国女排赢得了世界冠军,这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句中的“骄傲”含有自豪的的意思,是褒义词。

  五、同义词的使用。有的词语意义完全相同,如:爸爸(父亲) 生日(诞辰)、妈妈(母亲)、荷花(莲花)、医生(大夫)、巨大(庞大)。 有的词语意义相近,如:消灭(歼灭)、批评(批判)、优良(优秀)、揭发(揭露)、关心(关怀)、时期(时代)。使用同义词要注意:

  1、注意感情色彩的不同。有些同义的词意思相同,但感情色彩不一样,我们可以从语的褒贬义去辨析。如“团结”与“勾结”,“武断”与“果断”。

  2、注意语意轻重的不同。 有些近义词所表示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在表达的语意上有轻重之分。辨析这些词要作语意的分析。如“优秀”和“优良”都含有“优”。说明成绩或者质量好。但“优秀”的语意比“优良”重。

  3、注意范围大小的不同。有些同义词指的都是同一事物,但涉及的范围、规模有大有小。对于这类同义词,可以及从辨析词语范围入手。如“战争”与“战斗”都指打仗,但“战争”的规模比“战斗”大。

  4、注意“具体”和“概括”的不同。如“树”和“树木”都指同一种物体。“树木”是概括性的,指一切树。“树”是具体的,如,苹果树,柚子树。

  5、注意所指对象的不同。有些同义词在所指的对象上,有上下内外的分别。如“爱抚”与“爱戴”都有“爱”的意义,但“爱抚”是指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爱戴”是群众对领袖。

  6.注意词语搭配的不同。在运用词语的时候,要注意词与词的搭配。有些词语搭配常常是固定的。我们可以通过词的搭配来辨析词义。如“维持”与“保持”,“维持”与“纪律、秩序”搭配;“保持”与“清洁、健康”等词搭配。

  7、注意词性的不同。因为词性不同,所以用法也不同。如“充分”与“充满”,“充分”是形容动作的词,可以与“估计”搭配。“充满”是表示动作的词,后面可带“阳光”“力量”等词。

  8、注意口头语与书面语的不同。有些同义词意思完全一样,但使用的地方不一样。如“爸爸”与“父亲”,“爸爸”多用于口语,“父亲”用于书面语。

  9、注意普通与特殊的不同。如,“爬行”和“葡匐”意思是一样的,但“爬行”是平常说的,是普通语。而“葡匐”一般用于军事上,是特殊语。

  六、“的、地、得、着、了、过”的使用

  1、在名词前面用“的”。 在句子中,一般用“的”与名词组合。如,“蓝蓝的天空白云飘”。

  2、在形容词后面和动词前面用“地”。如,“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他在暴风中紧紧地抓住桅杆。”

  3、在形容样子、表示动作的词语后面用“得”。 如,“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 “巨大的响声震得地动山摇”。

  4、在表示动作和名称的词语之间用“着”。如,“他深情地看着我。”“詹天佑带着学生和工人……”

  5、在表示动作、形容的词语和句子的后面用“了”。如,“武松读了才知道真的有虎。”“武松使尽了力气,手脚都酥软了。”

  6、在表示动作的词语后面用“过”。如,“武松放了手……又打了一棒。”

  七、怎样寻找反义词。意思相对或相反的词叫反义词。反义词意义上的矛盾对立,是客观事物矛盾对立的反映。它们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构成反义的词,必须是属于同一意义范围,否则,就构不成反义词。

  1、从词的音节去寻找。反义词的音节一定要和对应的词相等。如“强”是单音节词,它的反义词也应当是单音节的“弱”。

  2、从词的范围去寻找。反义词所指的范围应当是相同的。如“坚强”是指人的意志,就应当找“软弱”,也是指人的意志。而不能找“瘦弱”,因为“瘦弱”指的是身体状况。

  3、从词的性质去寻找。词从性质分,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反义词的词性,必须与原来的词性相同。如“暗淡”是形容词,它的反义词是形容词“光亮”。如果用“亮光”就不对,因为“亮光”是名词。

  4.根据不同的意义去寻找。有的词是多义词,词义不同,相应的反义词也不一样。因此,我们要弄清楚原来的词在文中是什么意义的,再从这个意义出发找反义词。如“老”可以表示年纪不轻了,也可以表示方法陈旧了,蔬菜不鲜嫩了。根据“老”的不同意义,找出不同的反义词。如:他是个老人(老幼) 这是老办法(老新) 这青菜太老(老嫩)

  八、理解多义词

  一个同时存在着互相联系的几个不同意义的词,叫多义词。多义词一般由本义、引申意义或比喻意义组成,因此,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之间总有一定的联系。多义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其意义总是单一的。如,“深”有八种意思:①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②深度;③深奥;④深刻;⑤(感情)厚;(关系)密切;⑥(颜色)浓;⑦距离开始的时间长;⑧很的意思。但在一个句子里它只代表单一的意思。如:

  (1)这篇文章道理很深。(深奥)

  (2)深深的河水挡住了他的去路。(从上到下距离长)

六、修改常见的病句

  认识常见病句

  ①成分残缺。如: “上课了,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这句话缺了“谁”这个主语部分,谁在听老师讲课呢?意思不明白。

  ②用词不当。 句子中的某个词语,或用得不恰当,或褒贬不当,或大小不当,或轻重不当,或近义词错用等。例如:

  在这次考试中,他取得了优异的成就。

  他办事总是犹豫不决,一点也不武断。

  ③搭配不当。 “今天的活动是最愉快的一天。”如果把这句话缩短成“活动是一天”,毛病就暴露了。“活动”是一种行为,“一天”是时间。把“活动”这个行为当“一天”这个时间搭配,怎么恰当呢?

  ④词序混乱。 句子中的词语没有按照句意合理排列,使句子的意思表达不清楚。例如:“这次考试,全班同学普遍的语文成绩提高了。”(“这次考试,全班同学的语文成绩普遍提高了。”)

  ⑤重复累赘。 句子中重复使用了意思相同的词语,使得句子多余累赘。例如:“李老师的关怀,我一辈子终身难忘。”

  ⑥前后矛盾。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相矛盾,使句子的意思不清楚。例如:“同学对我的批评基本上是完全正确的。”

  ⑦指代不明。 句子中用上了代词(如“我、你、他、它、这、那”等等),但指代的对象是什么,无法让人确定,造成了意思不明白的毛病。例如:“参观了河池氮肥厂、河池水泥厂和河池缫(sāo)丝厂后,大家都说:‘这个厂变化真大!’”

  ⑧不合事理。 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及客观事实。例如:“看到这热火朝天的情景,我心上似乎有使不尽的劲头。”

  ⑨归类不当。 把根本不是同一类的事物混杂在一起,造成归类不恰当。例如:“妈妈买了茄子、萝卜、南瓜、扁豆、猪肉、西红柿、鸡蛋等许多蔬菜。”“猪肉”和“鸡蛋”不是蔬菜,归类错误。

  修改病句的原则。不能改变原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修改病句的步骤。

  第一步,要读懂句子,弄清它要表达什么意思。

  第二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之后,再回到原句上查找,看看是什么毛病影响了这个句子意思的表达。

  第三步,查到句子的毛病之后,按照句子的意思“对症下药”,认真修改。

  七、标点符号

  用来标明句读(dòu,文词停顿的地方)、语气和专用名的书写符号。包括句号、问号、感叹、逗号、顿号、分号、冒号等七种点号,和引号、省略号、书名号、破折号等四种标号。

  标点符号使用要正确,要注意顿号、逗号、句号等的区别,不能混用。

  要注意标点符号占格的位置。句号、顿号、逗号、冒号、分号、问好、感叹号等用在文字后面方格的左下角,占一格。省略号、破折号用在文字后面方格的正中,各占两格。

  点号要紧跟在文字后面,转行不顶格书写。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左半部分可以写在一行的开头,但不可以写在一行的末尾;右半部分不能写在一行的开头,可以写在一行的末尾。

  【题型举例】

  1、理解下列古诗句,把他们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①“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学奕》)

  ②“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两小儿辩日》)

  ③“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

  ④“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⑤“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七步诗》)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下列各句的理解,写在句子后面的括号里。

  ① “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卖火柴的小女孩》)

  ② “她的心跳得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穷人》)

  ③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只有一个地球》)

  ④ “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林海》)

  3、按要求,改变下面的句式。

  (1)把下面的陈述句改写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詹天佑带领中国工人修好了京张铁路。”

  “把字句”:

  “被字句”:

  (2)把下面的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你们没见过这样的总理。”

  反问句:

  (3)把下面的“直述句”改为“转述句”。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是的,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十六年前的回忆》)

  转述句:

  4、在括号里写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

  (1 山路哥哥倒不十分害怕,它请树木大叔帮忙,五根大树往索溪身上一搭,反从索溪身上跨过去了。(

  (2 索溪峪的山,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亭亭玉立,好似窈窕淑女。(

  (3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4 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5、先说说,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在括号里,再照样子造句子。

  (1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2 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难道不是真理吗?(

  (3 无数只鹿转眼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5、先在下面的括号里写出句子的病因,再根据病因修改病句。

  (1)在会上,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成分残缺)

  (2)这是一艘我国最大的制造的远洋货船。(词序混乱)

  (3)我们正在观看优美的好看漂亮的舞蹈节目。(重复累赘)

  (4)我敢肯定今天可能会下雨。(自相矛盾)

  (5)盲姑娘看见来了个陌生人,连忙站起来让座。(不合事理)

  (6)秋天的香山公园是多么美丽的季节啊!(搭配不当)

  (7)她送给小玲橡皮、尺子、小闹钟、铅笔盒等文具。(归类不当)

  (8)小芳和小红既是同学,又是邻居,她经常到她家玩。(指代不明)

  (9)小明改进了上课爱做小动作的缺点。(用词不当)

  6、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渔夫皱起眉 他的脸变得严肃 忧虑 是个问题 他搔搔后脑勺说 你看怎么办 得把他们抱来 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 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快去 别等他们醒来

  7、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行。( )你说的对,我们( )改正。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f1e720c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c3.html

《词语复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