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发布时间:2013-03-09 06:31:5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2、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

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2.孟子

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

3.荀子

1 主要思想:

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 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在讲完本子目后,归纳孟子、荀子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及早期儒学的基本特征。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来源——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

主张——①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加强中央集权。②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发挥了儒家的仁政思想。④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目的——以思想的统一来维护政治的统一。

影响——董仲舒对儒学思想的发展,有利于汉代的统治者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的统一,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1. 原因:

1 现实的需要: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但也面临许多问题,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

2 用人政策:汉武帝起用“贤良文学”的儒生,担任官职,以备咨询治国方略

3 个人发挥: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新儒学,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其建议得到采纳。

2.影响:

1 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2 结束各学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彻底结束),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3 起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4 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推动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3)宋明理学

朱熹的理学思想(具体思想内容了解即可)

1、主张和成就:

⑴理气论:二程学说为主,部分吸收张载思想(客观唯心论)。

⑵修养论: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

⑶社会政治理论: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

⑷为《四书》注解,成为理学的经典著作

①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地位高于五经)

五经:《》、《》、《》、《》、《春秋》。(《乐》散失)

2、历史影响:

1 ⑴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仅次于孔孟

2 ⑵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

3 ⑶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明朝中后期思想家

()李贽——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号卓吾,福建泉州晋江人)

1、个人经历:祖父两辈都是从事商业活动的伊斯兰教徒,自幼受传统思想束缚较少(家庭影响)

2、思想主张:

⑴认为“理”存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对正统思想提出挑战。

①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断是非标准。

②儒家经典不是“万世至论”。

⑵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和官场的欺诈。

⑶批判封建礼教,提出男女平等的思想。

⑷诗文写作主张“真心”,反对摹古之风,对晚清文学产生重要影响。

3、代表作品:《藏书》《续藏书》《 焚书》《续藏书》等多种著作。

4、思想评价:

⑴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⑵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

★★明末清初:四位思想家

()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说(号梨洲,浙江余姚人)

1、主要经历:①参加抗清斗争;②失败后隐居著述;③是浙东学派创立者。

2、思想主张:

⑴最精彩之处:于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思想。

①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②呼吁废除“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

③提出臣民平等的思想(实质:反君主专制)

⑵具体制度: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认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是学校而非君主。

⑶经济思想: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反映:清初工商业繁荣的情况)

3、思想评价:

⑴这些主张是传统社会生产关系变化的具体反映。

⑵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

() 顾炎武——具有启蒙精神(人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

1、主要经历: ①早年参加复社,反对宦官专权;清军南下参加抗清活动;

②失败后游历北方,是大学者,开清代考据学之河。

2、思想主张:

⑴批判“私天下”的君主专制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

⑵提出“众治”的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原始的主权在民思想)。

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梁启超归结)。

⑷提出“经世致用”,注重实学(三人中最注重实学)。

3、代表作品:《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都涉及关系国计民生的实用学问)。

4、思想评价:脚塌实地的学风对晚清学者影响很大。

() 王夫之——“孤秦陋宋”的批判(字而农,号姜斎,人称石船先生,湖南衡阳人)

1、主要经历:①早年参加抗清斗争;②失败后隐居著书,收录《船山遗书》

2、思想主张:

⑴政治思想:主旨“循天下之公”,抨击“孤秦”“陋宋”,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

如:批判秦朝的暴政:横征暴敛。帝王独尊是君臣之道丧失的根源。法制之弊是政治腐败根源。

⑵哲学思想:发挥“气一元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唯物主义思想家)

3、代表作品:《船山遗书》

4、思想评价:王夫之的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三人的共同主张

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言论自由,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学术上:主张“经世致用”。

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出“工商皆本”。

评价

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冲击。

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

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④局限性:资本主义萌芽力量弱小,早期的民主思想不占统治地位,无法撼动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不能引起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Add :儒家思想小结

一、儒家思想演变脉络小结:

儒家思想的形成——先秦时期

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汉代

儒学的发展——宋明理学

儒学的继续与变异——明清

概况: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学——— 战国时期,经过孟子和荀子的改造,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秦始皇时期,由于“焚书坑儒”,儒学遭到沉重打击———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糅合道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体系。儒学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隋唐时期,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宋元时期,儒学从佛、道之中吸取了有益的内容,构建了新的儒学体系----理学———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①儒家思想所提倡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②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

③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

④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⑤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⑥“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三、儒家思想的消极方面

首先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它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负面作用明显;它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更应抛弃。

四、儒家思想的现代影响:

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儒家思想在日本、韩国、东南亚乃至欧洲影响巨大。

五、对待儒学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ee1a8c9d5bbfd0a79567334.html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