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发布时间:2012-02-24 10:28:0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关于民间文学融入幼儿园教学的思考

第1章

当今社会,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世界上多种文化的碰撞也更加猛烈。这要求人们在接纳、吸收世界多元文化的同时,重视对文化生态的保护,加强本国文化的民族建设,在保留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特点的基础上繁荣和发展自己的文化。民间文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化的积淀。在幼儿时期开展民间文学启蒙教育,能让幼儿从小接触经典的民间艺术,是帮助幼儿从一个自然人成长为一个有文化根基的社会人的需要。同时,民间文学常常是科学、语言、社会、健康、艺术等多方面的综合体,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多方面的价值。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审美情趣和能力,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艺术兴趣和艺术天赋,有助于幼儿全脑功能开发和创造力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幼儿民族意识与情感的激发,有助于幼儿对文化精神的把握和自身完满人格的塑造,对其终身发展都具有强烈的导向性。

民间文学是孕育儿童文学的母体,在幼儿教育中有机地吸取民间文学的精髓,有选择地借鉴运用到幼儿教育中,能让植根于祖国大地的民间文学陶冶现代幼儿,丰富知识,启迪智慧,训练语言,培养美德。因此把有关幼儿民间文学的内容融入幼儿园课程,符合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对幼儿发展要求的新观念。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同时,《纲要》也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

本文结合实践,从幼儿园民间艺术教育的背景与意义、民间幼儿文学内容的选择、民间幼儿文学融合幼儿园课程的途径几个方面展开思考。旨在通过研究和探索,构建更加适合幼儿发展的幼儿园课程。

第二章 民间文学概述

1. 民间文学与幼儿园民间文学教育

民间文化来自于人民、老百姓之间属于基层文化,钟敬文先生称其为“下层文化”,这是一种对于某种精神资源的源头与生命力的强调,对根基性稳固性和原生创造力的强调。民间文学属于民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民间文学也来源于人民大众中。

对于民间文学的定义基本取得了一致的看法:“它是在广大人民群众当中流传,主要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具有自己的艺术特色的口头文学。”

幼儿园民间文学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幼儿身体、心理发展的需要,顺应各种教育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交互作用的客观规律,一素质教育理念开发符合幼儿特点且具有中国民间文学作品特色的教育内容,合理选择教育手段和方法,科学的组织教育过程,培养幼儿全面素质的教育。幼儿园民间文学教育活动是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综合考虑时代和社会对幼儿成长、发展的期望和要求,挖掘、筛选、整理优秀健康的民间文学教育内容,循序渐进地带领幼儿在丰富有趣的民间文学中进一步丰富和拓展生活经验,使其获得知识、增长能力,从而获得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

从幼儿的天性看民间文学教育,民间艺术教育是他们的一种生命活动;从幼儿的视角看民间艺术教育,幼儿接受民间文学教育是可能的;从幼儿的发展看民间文学教育,开展民间文学教育是必要的。幼儿民间艺术教育是幼儿生命成长的重要动力。

我国的优秀的民间文学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有些民间文学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时代性差、地域性强、良莠不齐等。如何挖掘、筛选、整理优秀健康的民间文学教育内容,如何选用、设计适合幼儿的民间文学教育组织和指导策略,是本研究的重点,也是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幼儿民间文学教育不是守旧的,而是创新的;它不是简单的技能的感知,更重要的是文化的感知和潜移默化的熏陶。

2.民间文学的内容

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由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在民间广泛流传,反映劳动人民社会生活和思想情趣的口头语言艺术。它的主要体裁包括散文体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寓言和笑话,韵文体的民间歌谣、叙事诗、史诗和谚语,韵散体结合的民间说唱、民间戏曲等。民间文学一般是以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熟悉事物为题材,以表现劳动人民的思想认识、道德观念、生活态度、审美情趣,以及对于各种客观事物的评价为主题,以劳动人民的自身形象为主要描写对象,具有反映社会生活广泛性和深刻性的特点。

2.1 神话

神话是民间文学的一种体裁样式,它是远古时期的人民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形态的具有高度幻想性的故事。神话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如《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等,二是反映人们生产斗争和征服自然的愿望,如《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等,三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如《黄帝蚩尤之战》、《刑天舞干戚》等。

2.2 民间传说

民间传说是劳动人民创作的与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地方古迹、自然风物、社会习俗有关的故事。传说的主人公大都有名有姓,而且不少还是历史上的有名人物;他们的活动遗迹,常常被联系到地方上某些自然物、人工物及社会风俗上面,成为这些事物来历的说明。因此,传说具有历史性和地方性特点,它的流传往往有一个中心点。传说可分为人物传说、史事传说和地方风物传说三个大类。

2.3 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通常所说的民间故事是狭义的,指神话、传说以外的口头创作故事。民间故事包括幻想故事(也称童话)、生活故事(也称世俗故事)、民间寓言(包括一部分动物故事)、民间笑话(包括机智人物故事)几个大类。其中生活故事中的长工和地主故事、工匠故事、巧媳妇和“呆”女婿故事等是大家所熟知的故事类型。

2.4 民间歌谣

民间歌谣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属于民间文学中可以歌唱和吟诵的韵文部分。它具有特殊的节奏、音韵、章句和曲调,并以短小的篇幅和抒情的性质与史诗、民间叙事诗、民间说唱等其他民间韵文样式像区别。民间歌谣包括民歌和民谣两个部分。一般来说,民间歌谣可分为劳动歌、仪式歌、时政歌、生活歌、情歌、儿歌六个大类。

2.5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都是民间诗歌中的叙事体长诗,它们是劳动人民(包括他们之中的专业艺人)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韵文故事,所以也有将它们称作故事诗或故事歌的。史诗和民间叙事诗一般都有较长的篇幅、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塑造。由于篇幅较长,情节结构比较复杂,史诗和民间叙事诗通常是由一些杰出的民间歌手保存、整理和传唱。

2.6 民间谚语

谚语是劳动人民用精炼的语句,总结各种社会经验的语言艺术结晶,它是一种有教育意义、有认识作用或含有哲理的民间传言。谚语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仅指那些富有教育意义的传言,广义的既包括寓意深刻、形式完整的谚语,又包括一些有特殊形式的歇后语、俗语等。

2.7 民间说唱

民间说唱是一种“叙述体”,它和“代言体”的戏剧的表现方式不同,是以“说书人”身份与观众直接交流的。这种方式密切了说唱者和听众间的情感联系,因而成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民间说唱中的多数曲种是有说有唱的,文学、表演、音乐三位一体,带有一定程度的综合性。

3.幼儿园实施民间文学教育的意义

幼儿民间文学教育史幼儿园民间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教育意义如下:

3.1 通过幼儿民间文学教育传承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有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绚烂多彩的优秀文化,其中的古代儿童民间文学,以其悠久的历史、多样的形式、众多的作家、丰富的作品、独特的风格、鲜明的个性和诱人的魅力,而成为世界儿童文学宝库中光彩夺目的瑰宝。如果我们能从本民族优秀文化宝库中选择一些有代表性,且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作品,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教材,我们不仅可以让孩子体会语言艺术的美,领略历史文学的魅力,感受中华美德的熏陶,更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前教育纲要》内容中,明确指出:“幼儿园需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适合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幼儿民间文学作品是不同区域、时代,以及个人特点的作家所创造的语言作品,既蕴涵着构成语言风格的多样性,又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幼儿通过直接体验,不仅能借助于文学作品感受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璀璨文化,而且能丰富自己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自然地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3.2 通过进行幼儿民间文学教育,充实幼儿园园本课程

中华传统民族文化中蕴涵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激发、培养幼儿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树立民族自豪感、传承传统美德的精神源泉。我国开展幼儿民间文学课程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抓民族文化奠基教育,促幼儿园园本课程丰实”。

我们通过呈现童谣、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寓言、古诗词、成语故事、谚语等多种体裁的作品,让幼儿感知和体验作品所展示的丰富、有趣的中华传统生活方式,在与幼儿民间文学作品的互动中,园本化课程得以完备、充实。

3.3 通过民间文学教育促进幼儿能力发展

幼儿民间文学作品,如古诗、童谣、民间故事、神话、寓言、成语等形式的作品,有许多事取材于儿童生活实际,旨在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文学作品,让幼儿感知理解作品展示的丰富生活,增长对艺术语言的敏感性。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等民间故事,通过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的故事情节,向幼儿讲解了一个又一个的科学道理;又如古诗《悯农》、《游子吟》等情感教育类作品,通过一幕幕的情景再现,让孩子身临其境,从而逐渐体会诗中所表达的寓意,再如一些乡土气息浓厚的童谣《摇到外婆桥》和《放鹞子》等作品,语言朴实、情节简单,非常适合作为低龄幼儿学说完整句的教材。神话《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所塑造的大智大勇、调皮可爱、刚正善良的美猴王形象,已深入小朋友的心中,成为孩子的榜样;而寓言、成语以一种短小精悍、易懂的故事,向幼儿园开展幼儿民间文学教育,让幼儿感知不同类型的民间语言文学作品,让植根于祖国大地的民间文学陶冶现代的幼儿,丰富知识,启迪智慧,训练语言,培养美德,使幼儿更加热爱生活,懂礼貌、重情义,增强奋发图强向上的精神力量以及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在今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章 幼儿园民间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现状)

1.教师方面

研究表明:教师对“什么是民间文学”并没有系统深刻的了解,对其特点也不能全面的概括;对幼儿园进行民间文学教育价值的认识,教师认为一是促进幼儿技能的发展。二是让幼儿形成初步的民族意识,形成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传承与保护优秀民间文化。但忽略了文学教育的审美价值,忽略了文学是通过真善美去感悟儿童;在目标确立方面教师比较注重知识与技能,而忽略了情感态度的发展;在教育内容的选择方面,教师注重选择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连,符合幼儿兴趣,能调动幼儿积极性,经典的、有代表性的民间文学教育内容,但是对内容的审美性要求没有强烈的意识。

由于受发展水平的限制,幼儿不能阅读文字和选择作品,因此幼儿对文学的欣赏具有“间接性”和“受动性”,只能通过第三者转化成声音等形式接受。从这一角度来说,在幼儿文学教育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因素,调空与规范着整个文学欣赏过程。因此教师自身的素质影响整个文学教育活动的开展。

1.1文学传达技巧的缺乏

幼儿生活经验少、理解水平相对低,缺少书面阅读能力,主要依靠成人通过口头将文学作品传达给他们。幼儿文学接受特点,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口头传达能力,能够将作品中表达的情感、情节的跌宕起伏等通过口头传达给幼儿。幼儿教师口头传达文学作品的能力,应当包括诗歌朗诵、故事讲述、戏剧表演,甚至还有绕口令的特殊的技能技巧。

如在《嫦娥奔月》的故事活动中,教师通过播放画面,教师配合画面讲述的方式向幼儿说故事,整个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单纯的介绍故事的情节,情绪也比较平静,语气也没有很好的表现出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中间有幼儿提问或是讨论时,教师又会中断对故事的讲述来维持纪律,影响了故事的讲述。

1.2不了解幼儿对于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是一切文学欣赏的首要特征,而成人与幼儿的审美趣味有着很大的差异,教师必须了解幼儿欣赏文学的趣味所在,成人要转换自己的感情、视点、思维角度,从幼儿的心理出发,将心里活动回归至原始思维状态,教师才能了解幼儿的情感体验,也才能在文学欣赏上也与幼儿产生共鸣。教师自身对文学作品的体验与理解,将大大制约、影响教师对于教学语言的选择、选择手段的使用、教学过程的设计,从而影响幼儿欣赏的效果。

如在《盲人摸象》的成语故事活动中,对于小朋友们没有透彻的理解故事的寓意,老师感到有点遗憾,却忽略了在活动前部分,小朋友们的踊跃投入,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也积极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看法以及小朋友们从游戏与故事欣赏中体会到的快乐。

2. 教学资源方面

教学资源是实现教学活动的基础,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幼儿开展民间文学教育也不例外,并且由于其独特性,它更加需要相关教学资源的支持,在访谈中说道这个问题的时候,教师们都异口同声的说“搜集资源难啊”。

笔者认为资源难以收集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很多关于民间文化的书籍、音像资料不是针对幼儿园教学的,收集到的这些资源要改变成适合教学的材料,对于资料本身,教师的能力都存在一定的难度。第二、在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本来就比较复杂,要花更多时间去收集完全适合教学的材料加重了教师的负担。第三,是因为民间文化“口耳相传的”特点造成了很多民间文化的流失。第四、社会对于民间文化的保护、传承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

3. 家长方面

幼儿的教育,幼儿的发展离不开家庭教育,也离不开家长自身的素质和观念。根据人类发展生态学的观点,个体发展的环境是一个由小到大层层扩散的生态系统,每一个系统都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个体的发展施以其影响。根据这一观点来看入园幼儿的发展,必然涉及幼儿园这一生态系统中的多个生态因子,而家长也是其中一个其关键作用的因子,其对子女的影响也至关重要,而家长的教育理念,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教学信念。在访谈中笔者也感受到,对于幼儿园民间进行文学的教育尤其到了大班,会受到来自家长的不同程度的压力。然而对此,幼儿园和家长都未给予应有的重视。幼儿园脱离家长,未能做到应有的家园合作;同样的,家长将幼儿健康成长完全托付与幼儿园,既不配合幼儿园工作,也无视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对此,家长与园所应深刻反思自身工作。

4. 社会方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教育不仅是教育领域内发起的一项事业,它还牵涉到社会各个方面。要取得教育的成功,必须赢得社会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提高社会对幼儿民间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幼儿园在教育资源,教师培训等方面提供支持。引导人人关心幼儿教育,同时还要引导人们形成对幼儿教育的恰当需求。当然幼儿园在这其中也要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一个最难落实的,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多方面共同协作的,也是最根本的措施。为幼儿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积极地外部支持环境。然而在走访调查中,教师对于这一问题基本上都表示不是很清楚,这反映出幼儿园在寻求社会支持方面的欠缺。

综上所述,幼儿园开展民间文学教育的影响因素还是很多的,民间文学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实践是值得反思的。概括来讲,有教师自身的因素,也有外部的因素。尽管各因素的影响不同,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些因素之间不是完全独立的,二是相互联系的,护士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会导致教育的失衡甚至失败。

第四章 幼儿园民间文学融入幼儿园教育的策略

尽管幼儿园民间文学的开发利用面临诸多的挑战和困难,但它是充分发展幼儿个性和使幼儿园搬出特色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当今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提倡和支持它。通过对幼儿园教师对民间文学教育的理解和幼儿园文学教育实施现状两方面的调查,笔者就幼儿园民间文学开发利用提出以下思考和建议。

1.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1.1加强对幼儿教师文学学科知识的培训

首先是加大对幼儿文学知识和具体作品的学习。只有掌握了幼儿文学知识,教师才能清楚的认识到幼儿文学的性质,了解幼儿文学教育的本质和目标,认识到幼儿文学欣赏的价值意义。幼儿教师的文学修养,离不开丰富的幼儿文学知识,但是不仅要掌握相关幼儿文学理论,还要熟悉具体的作品,通过对作品的阅读陶冶自己的情操,加强对文学作品的体验与理解,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教师对幼儿文学知识的了解和对作品的体验与理解,将大大制约教师对教学手段的采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对幼儿做出正确的评价等方面。

第二是提高教师口头讲述文学作品的技巧与能力。在幼儿园的文学教育中,幼儿由于受发展水平的限制,大多数时候只能靠提高教师的口头讲述向幼儿传递文学作品,在讲述中教师可以通过改变语言的声调、节奏、情感色彩、风格甚辅以各种面部表情与肢体动作,甚至可以运用道具表演向幼儿传递文学作品。幼儿对单纯词语的理解、感受能力较差,通过朗读过程中丰富多样辅助手段的运用,能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而这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文学作品口头传递技能,教师应该能够随时随地灵活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能够声情并茂的朗诵诗歌、童谣等。因此,教师应该通过诗歌朗诵、读书会等形式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1.2重塑童心,关注幼儿情感体验

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黄云生教授认为,作为一个优秀的幼儿文学传达人,首先应该有一种美好的情感,用痛心去关照世界。情感体验师文学欣赏的首要特征,但是承认与幼儿的审美趣味有着很大的差异,教师必须了解幼儿欣赏文学的趣味所在,才能更好地满足幼儿的文学教育需要,这就需要教师“重塑童心”,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文学作品,转换自己的感情、视点与思维角度,教师对文学作品的体验与理解,很大程度上制约、影响着教师对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从而影响幼儿欣赏的效果。

2. 园长要加强对幼儿园民间文学教育开展的领导

园长是幼儿园的领导核心,园长对教职工实施领导的过程,是园长以自身拥有的权力及内在的素质,去影响他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的过程。幼儿园开展民间文学教育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园长的领导能力决定了这一教育活动开展的成败。园长需要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因素,推动幼儿园民间文学教育的顺利进行。

首先,园长也是教学资源的提供者。在访谈中教师们都普遍反映教学资源的收集比较困难,收集到的资源中适合于教学活动的比较少,这影响了教学活动的质量。教学资源是教学活动开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教学活动的水平也受限制于教学资源的丰富程度以及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水平。因此园长应该关注教师在这方面遇到的困难,为教师教学资源搜集提供更多的支持。

第二,园长应该加强与园外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利用园外的课程资源,对幼儿园开展民间文学教育创良好的外部环境。在访谈中,笔者了解到教师基本上对园外机构对幼儿园民间文学教育的支持“不是很清楚”,这也反映出,幼儿园在这方面与园外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有所欠缺。要实现幼儿的持续发展,幼儿园必须接触社会中存在的多彩多姿的民间文化资源,以丰富幼儿的体验与精力。幼儿园与园外的资源共享,大大增加了教学资源的总量,开发和利用园外资源能为幼儿创设更多、更直接的学习资源。

3. 通过有效途径寻求家庭的支持

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要求我们重视影响教育的每一个因素。幼儿园可向家长印发介绍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资料,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们介绍幼儿园民间文学教育所倡导的体育理念与教学方法,邀请家长听课、参加关于民间文学教育的专题座谈会,使他们认识到幼儿园进行民间文学教育的意义,积极探索建立家长有效参与教学活动的新机制。加强家园合作,让家长认真听取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一件,并通过家长积极利用和挖掘民间文学教育所需要的资源,是幼儿园、家长形成有利于民间文学教育的环境和氛围。

第五章 结论

民间文学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娱乐性强,内容丰富,具有游戏性、趣味性、教育性等,深受幼儿喜爱,且能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因此让幼儿学习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作品的教育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以及智慧潜能,而且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幼儿良好个性品格的形成,增长了幼儿对祖国家乡及周围人的积极情感,让幼儿的心灵得到和谐地发展。

总之,将幼儿民间文学融入到幼儿园本课程是一种全新的课程理念,它不是一种将课程内容继续扩充的课程,而是有序、多元、灵活的课程,这种全新的课程必将使我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使我们的优秀文化永远传承!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7

[2] 邢有荣.幼儿民间艺术教育研究.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0

[3] 陈苑兰,王莸薇.幼儿园民间艺术教育课程简介.教育导刊,20034

[4] 洁.新世纪需要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幼儿教育,20001

[5] 彭锻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对策.特区教育,200012

[6] 赵学华.知识外储化趋势对传统教学优势的挑战.教学研究,20001

[7] 冯建军.论交往的教育过程观.教育研究,20002

[8] 张小永.幼儿民间文学教育方法初探.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19991

[9] 段朴芝.幼儿民间艺术教育途径初探.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72

[10] 蔡迎旗.多元文化中的幼儿民族文化教育.山东教育,2002Z3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e7726d2c1c708a1284a4413.html

《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