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学与电影给我的感觉

发布时间:2015-05-17 09:24:1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谈谈日本文学与电影给我的“感觉”

不得不说,这次中日比较文学专题研究的选修课是我上过的最有效的课程之一,乔老师人很好,讲的课也很好,内容都不难。上这样的课就像听一位大姐姐讲故事一样,没有太大的压力;另外,这门课不仅仅有书面形式的讲解,还有视频、音乐的教学方式,真的很有趣。

我呢,通过这次课的“洗礼”,对日本的一些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我知道了日本古代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借鉴与创新;我知道了“物哀”“幽玄”等熟悉又陌生的词语的含义;我也知道了《源氏物语》、《好色一代男》这样枯燥抑或有趣的巨著。总而言之,这次课程让我学会了很多。

对我而言,我最感兴趣,或者说我看得最多的有关日本文化方面的的是日本的现代文学和日本的电影。日本的现代文学,我看过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舞舞舞》、《海边的卡夫卡》,渡边淳一的《失乐园》,川端康成的《雪国》、《伊豆的舞女》,太宰治的《人间失格》,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集和东野圭吾的大部分推理小说等等;日本的电影,我看得最多的是岩井俊二、北野武和矢口史靖的电影以及一些小清新的、有关爱情和青春励志的电影。这些我看过的文学作品和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它们确实很有“感觉”。这种“感觉”也许是淡淡的感动,也许是小小的趣味,也许是说不出的压抑,也许是简单的皱眉,也许是静静的守着,也许是夸张的大笑。这种“感觉”,就像喝了一杯清茶,只有静静地品味才能尝到其中甘苦,而无论它带给你怎样的欢乐或痛苦的体验,它终究是淡淡的,淡淡的,最后在你的记忆中留下痕迹,让你回味。

记得第一次产生“感觉”是在高一的暑假期间,当时正处盛夏,我趴在寝室的床上,用三天时间在一部屏幕只有2.2寸的手机上看完了《挪威的森林》的电子版。虽然天气极热,看书条件极其恶劣,我还是被村上春树的这部代表作给牢牢吸引了。看完《挪威的森林》后我又去听了一些安静的纯音乐,在音乐的催化下,我联想起书中悲伤地情节又结合当时自己的孤独的境地,居然嚎啕大哭起来,这种被书感动得落泪的情况还是第一次。我至今为止都还记得这本书中的一段话,是渡边在直子死后说的:“‘死并非生的对立面,死潜伏在我们的生之中’实际也是如此。我们通过生而同时培育了死,但这仅仅是我们必须懂得的哲理的一小部分。而直子的死还使我明白:无论谙熟怎样的哲理,也无以消除所爱之人的死带来的悲哀。无论怎样的哲理,怎样的真诚,怎样的坚韧,怎样的柔情,也无以排遣这种悲哀。我们惟一能做到的,就是从这片悲哀中挣脱出来,并从中领悟某种哲理。而领悟后的任何哲理,在继之而来的意外悲哀面前,又是那样地软弱无力。”这段话让我明白人在死亡面前是多么的渺小,是多么的无能为力。我们人都是有理性的,都知道人死不能复生这样的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道理,但在我们失去至亲至爱的人后,这种近乎绝望的无奈与内心的憋屈不是理性的力量所能排遣的,我们知道我们的悲伤与怀念逝去的人听不到了,这一切都只是自己的记忆与怀念,可能毫无意义,但我们还是会悲痛欲绝,还是会吃不下饭,因为,人不在了,不在意味着再也不在,意味着空白与虚无。我想,这种世事无常,物是人非也算是日本文化中“物哀”精神的一种体现吧。带给我“感觉”的作品还有很多,《失乐园》中男女主人公为了留住他们之间肉与灵的巅峰,不惜喝下毒药在极乐中殉情而死;东野圭吾《变身》中,男主罪恶的一面要掐死自己的女友,而另一面却深深地爱着女友,于是出现了他一手紧紧掐女友脖子,一手却拼命掰开自己掐人的手的矛盾怪异场景;《人间失格》里的叶藏开头就说自己过得是一种充满屈辱的生活,在现实世界里格格不入,颓废而迷惘怪诞地过完了一生。对我而言,日本的文学相比于欧美和我们国家的文学,它更倾向于描述一些细节以及这些细节引起的人物的心情,有的描写感觉是多余的、无意义的,但是又不能缺少,否则就会像一片花瓣缺少了一个小角,远观无碍,仔细看便会发现区别。而且,日本文学中对生死变化看得特别重,估计他们不仅仅会像林妹妹那样去葬花,还会每年都去祭花吧。

而说到日本的电影,其实他们与日本文学中蕴含的精神也是一样的:对细节表现力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对景物、场景的拍摄;对人物微妙表情与动作姿态的捕捉。我认为那些好的日本电影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细节方面做得很到位。我想这一点可能和日本一直以来的“匠人”文化和“道”文化有关吧,对技艺疯狂地练习,不断追求完美。我看的第一部有感觉的日本电影是一部很有名的爱情片,也是导演岩井俊二的代表作——《情书》。这部电影真的把我给美到了。宁静的小镇,白雪皑皑的背景,美丽安静的女子与男子,极致的暗恋,图书馆、轻风、夕阳、柔美、面庞、遥远、过去、现在、逝世、巧合、画像、暗恋。这部电影把我喜欢的意象和情感都一股脑加了进去,却并没有凌乱,反而显得整洁与安宁。由于我也暗恋过,所以我很能体会电影中男主人公的那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内在的心理活动。暗恋是美好的,暗恋也是残酷的,暗恋只要开始便不会有结束,它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你的内心最深处隐藏起来,扎入了根,一直美好下去,残酷下去,像是对史上最美好最纯洁事物的一种拥有与保护和心甘情愿地承担起不让它改变的责任。这部影片随时都在让观众感受“美”与“伤”,洁白纯净的雪是美,雪景映衬的人物是伤;回忆起以往是美,回到现实是伤;得知被别人一直暗恋多年是美,可人已经逝去是伤。这种最纯净的美与最直击心灵的伤的交替出现让人想哭却无法哭出来,想发泄却又找不到路径,像是有什么东西堵在嗓子眼,吐不出来、咽不下去,最终只能等待时间,好让它伴随固执的现实和庸俗的肉体一起把人硬生生的拉回到现在。日本电影的配乐同样让人有“感觉”。《菊次郎的夏天》中充满生机和欢乐的配乐;《花与爱丽丝》中体现少女友情、爱情的配乐;

《那年夏天 宁静的海》中体现如同大海一般深邃的爱的配乐。这些音乐与电影场景相得益彰,没有场景的音乐没有特定的意义,没有音乐的场景无法表达出人物的心境,好的配乐对很多日本电影的影响是巨大的,我的看法是如果没有配乐大师久石让为北野武,宫崎骏等导演配的那些优秀的背景音乐,那么,他们的电影绝对会“变味”,会不再给人对的“感觉”。

最后,我想说的是,日本这个与我们地理上相邻很近的国家,在心理上却离我们很远,如果我们不放下历史包袱,用一副“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的历史与文化的话,那么我们将无法理解他们这个民族的原因和他们一些国民的劣根性,这对于中日友好,世界和平一点好处都没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cfc09bb580216fc700afdfa.html

《日本文学与电影给我的感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