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教材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06 11:22: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三顾茅庐》教材分析

《三顾茅庐》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文是根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成的。课文讲述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

  作为一篇历史故事题材的文章,《三顾茅庐》这课文把笔墨集中在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这件事上,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赞美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先是以关羽、张飞反衬刘备。关羽张飞都不同意刘备再去隆中。张飞甚至“嚷”起来,要“用一根麻绳”把诸葛亮“捆”来。因为在他们看来,刘备是一方枭雄,两次亲自去请诸葛亮已经是很客气了,而诸葛亮却不识抬举,对他自然就不用客气了,可以“用麻绳捆来”。然而在刘备看来,诸葛亮绝对是个人才,需要十分尊重。于是他生气地斥责张飞,并让他不要跟去。

  课文第三自然段更是细腻地描写了刘备的动作:留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家,刘备“轻轻敲门”。听说刘备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轻轻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台阶下等候”,这一等就是“一个多时辰”。这些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尊敬,这分明是执弟子之礼。这是他献给诸葛亮的至高之礼。

  此时我们不禁要问,诸葛亮是刘备口中的人才吗?课文运用了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露出了诸葛亮才华的冰山一角。课文第三自然段有这样的景色描写:“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这是比喻,把山冈比喻成卧龙,也隐含着隐居在隆中的诸葛亮也正如这卧龙,静静地等待时机,等待明主。在课文第四自然段,有“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这短短一句话。句子虽短,但诸葛亮的奇才便可略见一斑。他蛰伏在山野,却心系天下;他对当前形势看得十分清楚,并因时制宜,提出“三分天下”。对应上文,诸葛亮自然是惊采绝艳的隐士。

  课文虽是一个小小的故事,却也很好地反映了《三国演义》这部不朽名著的魅力。首先,故事曲折多变,前后连贯,牢牢地抓住了读者的心。故事一开始刘备决定拜访,不料张飞关羽阻拦;终于刘备来到草堂,可诸葛亮正在午睡,只好静静等候;等了半晌,正欣喜诸葛亮要醒了,谁知他“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其次,它塑造的人物性格鲜明,形象突出,对比、衬托等方法运用巧妙。本文中刘备的礼求贤若渴、尊重人才,张飞的直率鲁莽,诸葛亮的雄才伟略,就这样透过文字显现出来。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cdacb77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94.html

《《三顾茅庐》教材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