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2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2 课时目标:

1.揣摩文中的关键语句,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

2.进一步体悟作者鲜明的立场和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了解雨果伟大的人格。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学情诊断 1.导入新课。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作者赞美圆明园和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细细体味。

2.学生齐读文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

提问: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请理清文章第3段的思路。 明确:先总体评价,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

接着将圆明园与巴特农神庙作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①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②圆明园几乎集中了超人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③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然后,具体讲述了园中之物,依次说了建筑材料、陈设、装饰、园林景观等,再以耗费巨大劳动力作结。 最后讲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提问: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思考,教师明确: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雨果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写法特点:先概括描写:然后具体描写,再概括描写。 3.学生齐读文中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反语) 知识储备:

反语:用正面话来表达反面意思,或用反面话来表达正面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反语一般有两类:

①表讽刺的反语。它在敌对性论战中用得较为普遍,多用于对敌人或不良风气、现象,特别用在批判揭露方面,具有辛辣讽刺、幽默有趣的效果,使文章富有战斗性和嘲讽性。

②表亲昵、幽默的反语。它一般用于日常生活中,多用于对同盟者或自己亲近的人,一般是用消极性词语来表现美好的感情。如,用死丫头”“淘气包来称呼自己的子女。写作中运用这种手法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提问:雨果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为什么用了不少反语?使用反语有什么作用?

学生联系课文第1段思考。

明确:巴特勒上尉恬不知耻地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此次胜利的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活画出强盗的丑态,讽刺了侵略者的卑劣行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本文的语言特色,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让学生知道反语的含义及其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

1.自读第1〜3段,找出雨果评价圆明园的句子并对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进行鉴赏品味。

(1雨果提及艺术有哪两种来源,并分别产生哪两种艺术? 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各国艺术都有其代表性建筑,如希腊有_________埃及有_________罗马有_________,巴黎有_______,而东方有________ (巴特农神庙;金字塔;斗兽场;圣母院;圆明园)

(23段整段的内容都是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其中代表性的句子有哪些?

示例:①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作者调动充分的想象,用恍若月宫形容圆明园,足见圆明园的美丽与神奇。

请你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园林。”“理石”“玉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材料,青铜”“瓷器是中国的特产,神像”“异兽是圆明园里的陈设,它综合了洞府、神庙、宫殿的所有优点,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圆明园的赞美。

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作者

用诗一般的语言赞美了圆明园不朽的艺术价值,让读者窥一斑而见全豹。

2.自读第4〜10段,找出雨果讽刺侵略者的句子并对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进行鉴赏品味。

雨果讽刺侵略者一直贯穿第4〜10段的始终,其中代表性的句子有哪些?

示例:①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作者抨击了英法联军的野蛮行径,揭露了英法联军的无耻和狡猾。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作者运用反语写出了掠劫者贪婪无耻的丑恶嘴脸。

法兰西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富丽堂皇应该是艺术的本来面目、本真状态,而掠夺已使它们支离破碎,整体的美感荡然无存,相比之下就变成了破烂,揭露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3.文中对圆明园的赞颂和对侵略者的嘲讽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性格特征?

赞美圆明园,表现了雨果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对侵略者的嘲讽,表现出雨果不顾个人得失、公理至上

的正义感和骨气。

4.文中对侵略者的嘲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反语。产生了极其尖锐的讽刺意味。(巴特勒上尉恬不知耻地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英法的这个胜利给予盛大的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来形容强盗的心理。像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设计意图】巩固对本文写作特色的理解和掌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三阶段:合作探究

在地上跌得粉碎的中国如何才能重新站立起来?如果雨果当时在中国,他会做什么?

明确:在地上跌得粉碎的中国只有在各方面变得强大,才能重新站立起来。如果雨果当时在中国,我相信他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斥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并设法阻止他们干出这种违背人道主义的蠢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爱国情怀,反思今天的我们应如何以史为鉴。

第四阶段:拓展延伸

读这封信时,我们的内心涌动着感动的热流,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他没有站在法国政府的立场上,而是站在一个公正的立场上。相

信你的心湖如投进了一枚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让我们的思想穿越时空,来一次高端访问吧。

(将学生分成记者组和雨果组)

1.“记者组的同学想一想要问雨果什么。如,可以问思想、观点、态度,也可以问写作技巧、方法、效果,还可以问对当时法国政府的看法。可以自主挑选雨果来应答。

2.“雨果组的同学要商讨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如何应答,再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受雨果非凡的人格魅力。 示例:

(1雨果是通过什么语言来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的?使用这种语言有什么作用?

是通过反语来谴责的,如更彻底”“更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全部赞誉”,使用反语的作用是进行辛辣的讽刺。

(2“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作者在这里指出了一个什么事实?

作者在这里指出了两个胜利者在圆明园肆意毁灭文明,任意劫掠,不容抵赖的事实。

(3作者说: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这句话反映了他在这件事上的什么立场?



作者从其正直的人道主义者的立场出发,坚信未来一个解放了的、彻底洗心革面的干净的法国一定会把劫得的中国人民的财物归还给它的主人。

(4你怎样理解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这句话的含义?

侵略、压迫别国人民的殖民者不能以被压迫者的过错为借口,此来掩盖自己的罪行。作为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人民永远不会做出像英法两国政府那样的强盗行径。强盗为自己所犯罪行百般抵赖的丑恶嘴脸昭然若揭。

(5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也这样做,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胸怀博大。

结束语: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作为一名法国人很容易被当局制造的舆论所蒙蔽,易被狭隘的爱国狂热所支配。雨果先生的这封信既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盛赞这一世界奇迹的创造者(中华民族是一个超人的民族,又讽刺了侵略者,勇揭真相,何等正直!反语嘲讽,何等智慧!读了这封信,让我们也和雨果一样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文明的创造者。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感受作者的思想和人格魅力,引导学生探讨民族主义情结。 第五阶段:检测小结



(甲)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你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你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园林。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乙)这一带废墟是圆明园中长春园的一部分。从东到西,有圆形的台,长方形的观,已看不出形状的堂和小巧的方形的亭基。原来都是西式建筑,故俗称西洋楼。在莽苍苍的原野上,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多年前,初来这里,曾想,下次来时,它该下沉了罢?它该让出地方,好建设新的一切,但是每次再来,它还是停泊在原野上。远瀛观的断石柱,在灰蓝色的天空下,依然寂寞地站着,显得四周那样空荡荡,那样无依无靠。大水法的拱形石门,依然卷着波涛。观水法的石屏上依然陈列着兵器甲胄,那雕镂还是那样清晰,那样有力。但石波不兴,雕兵永驻,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时间在这里,如石刻

一般,停滞了,凝固了。建筑家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的遗迹,又是什么呢?凝固了的历史么?看那海晏堂前(也许是堂侧)的石饰,像一个近似半圆形的容器,年轻时曾和几个朋友坐在里面照相。现在依旧,我当然懒得爬上去了,但是我却欣然。因为我的变化,无非是自然规律之功罢了。我毕竟没有凝固——

对着这一段凝固的历史,我只有怅然凝望。大水法与观水法之间的大片空地,原来是两座大喷泉。西行可见一座高大的废墟,上大下小,像是只剩了一截的、倒置的金字塔。悄立下,觉得人是这样渺小,天地是这样广阔,历史是这样悠久……
1.甲文是雨果笔下的圆明园,可谓富丽堂皇,作者为什么将它写得这样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这一带废墟指的是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和乙文在感情基调、语言风格上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理解画线处凝固的历史为什么怅然凝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体会文末画“”的句子,就乙文主旨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测小结答案:

1.是想表明,富丽堂皇的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艺术品,它的被劫掠,更暴露了侵略者的贪婪无耻。

2.被劫掠、焚毁的圆明园的残存遗迹——长春园一带。 3.甲文对圆明园热情赞美,极力渲染,语言富于想象,辞藻华丽,富于浪漫主义色彩;乙文带有凝重深沉之感,语言形象,尊重现实感受。

4.这当年的遗迹上,镌刻着侵略者肆意妄为的痕迹,记载着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事实。因作者为这尘封着的凝固着历史的废墟,长期没有变化而失望,总企望能看到废墟之上建立起富强的新国家。 5.示例:对这些残存的事物的描写,表现出只有深刻体悟中国历经沧桑的历史文化,才能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从而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雨果的这封信赞美圆明园与谴责英法联军两大部分思路清晰,风反差鲜明,这些在阅读中学生并不难认识和体会到,但对文本的理解赏析仅仅到此为止是显然不够的,所以,教师必须设计一种能带动学生自主品味、细致探究课文的有效形式,让他们不只为赞美二词限制,能阅读得更有个性,能完成一种思维的渐进过程,而朗读和品评的形式恰恰可以大范围地调动学生的参与,使其从语感的角度体味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和讽刺侵略者的反语,从而在读中感知文章语言与思想,在品中激起情感的波澜,与作品中充溢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和碰撞。可惜,任何一种教学形式在实践中都会有它的不足,再精心的设计也难免会有实施上的遗漏。这堂以品读为主的课上,本着以学为主的思想,教师只重点关注和解决学生提及和发现的问题,有些对于文意理解起着重要作用和深化作用的语句在品读时便没有涉及到,尽管在之后那个深化认识的板块中教师又刻意地补充了一些,然而这种给予的痕迹过于明显,既不自然。也割裂了文本教学的整体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c041b6c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eb.html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