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随笔--以梦为马 不负韶华

发布时间:2018-05-08 15:26:2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以梦为马 莫负韶华

在最美好的年华里,

遇见了你,

做为梦想起航的地方,

日后,不管是风流云散

还是,依然坚守,

都会在漫长的生命中留下清晰的烙印,

因为这儿,有关岁月。

一、初萌中读,不负韶光年轮

我的孩提时代始于八十年代中后期,文学书,对于普通孩子而言是镜花水月。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最流行的就属小人书了。黑白两色的连载漫画书,只有封面是彩色的,且大都是武侠类或战争类的题材。脑海中,对于小人书的印象颇为寡淡。

直至进入小学,语文课本便成了最早的“读物”。

从课本中,我读到了许多革命故事:关于建党初期的有《南湖》;井冈山时期的有《八角楼上》和《朱德的扁担》;描述长征的有《长征》、《飞夺泸定桥》等;延安时期的有《杨家岭的早晨》;抗日战争的有《小英雄雨来》、《狼牙山五壮士》;解放战争的有《刘胡兰》、《董存瑞》等;抗美援朝的有《黄继光》、《邱少云》等。

从课本中,我读到了许多经典诗歌:低年级有骆宾王的《鹅》、李绅的《锄禾》和王维的《画》等。高年级则有高鼎的《村居》、袁枚的《所见》、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等诗篇。词广义上也是诗歌的一种,宋词更是在中国文学上熠熠生辉,教材没有选取宋词,也算是一个缺憾。

从课本中,我读到了许多神话寓言故事:《亡羊补牢》、《晏子使楚》、《司马光砸缸》等。其中《神笔马良》印象格外深刻,故事讲述了小马良用出神入化的神笔“梦想成真”的神奇经历,反映了对旧社会统治阶级贪婪无耻的讽刺,与高玉宝的《半夜鸡叫》异曲同工。

从课本中,我还读到了文学大师鲁迅的作品:《三味书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少年闰土》等,勾勒起鲁迅一生的形象:调皮而充满仁爱的求学少年;和蔼近人的长辈;无畏的反封建斗士。这些人物形象,直到今天也依然浮现在各类教材和宣传中。

成长如风,有课本相伴,让我的童年丰富多彩。

二、积淀中读,陪伴芳华岁月

转眼,青葱岁月悄然而至。青春,就是这样,有理想,有迷茫,有奋斗,有彷徨,有汗水,也有泪水。

青春是个“不定期”,这个特殊的时期,什么都读,什么都看。读过当时大热的琼瑶小说,为男女主人公刻骨铭心的爱情深深入戏,癫狂到边读边哭边幻想着自己就是“角”,读罢对着镜子还会来上那么一段。看过外国经典读物,如《呼啸山庄》、《简·爱》、《巴黎圣母院》、《嘉莉妹妹》、《百年孤独》、《红与黑》等。尤为感触的是夏洛蒂·勃朗特的著名长篇小说《简·爱》,他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的妇女形象,的确,在我看了这本书以后,非常感动,也深深地被这样一位勇于反抗,勇敢坚强的女主人公所感染。

这部我多年来读过无数遍、最喜爱的名著,是我第一次被外国文学所感动、所震撼。原来爱情不都是哭哭啼啼、寻死觅活的,原来名著可以不仅仅是以“大事”为题材,也可以如此地贴近我们的生活、如此细腻地表达感情、如此轻易地俘获我们的心灵。它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准确地来说,它更是一部励志小说。

记得第一次读它的时候,的确可以用“废寝忘食”来形容,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外国文学的独特魅力,更教会了我“勇敢”的力量!简·爱,她“贫穷,低微,矮小”,但她拥有的一颗智慧、坚强、勇敢的心灵,使那些外在的美在这内在美面前黯然失色。简·爱用其看似灰姑娘的童话,告诉我,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是美貌,还是相貌平庸,只要拥有美好的心灵和充实的心胸,就能以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个性生活。还是她,让我明白了应该怎样追求生活的理想、应该怎样诠释生活的真谛,应该怎样以一个独立、勇敢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这部小说,在我的少女时期埋下了“坚强、独立、勇敢”的种子,以致后来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我都会想起这个励志形象,因为她,曾经深深震撼了我的心!

暑往寒来春复秋,夕阳西下水东流。时光不等人,青春不常有,成长中的岁月,有好书相伴,岂可错过!

再后来,开始迷恋金话筒女主持人倪萍,拜读了她的《日子》。说起这本书,源于中学时代我对“主持”行业的热爱,热衷于主持各种班会、晚会,自然,也莫名地关注起“主持人”。当时倪萍美丽动人、坚强豁达的形象深深吸引了我,正如《日子》红白相间的封面上,倪萍身着一件紫红色旗袍,笑容可掬地站在舞台上,双手握话筒置于胸前,庄重而自然。

《日子》这本书绝非轰轰烈烈的鸿篇巨著,而是断断续续、平平淡淡的生活片段。里面那一篇篇精彩的故事,真实而生动,深刻又不乏睿智。倪萍道出了一个明星光彩背后隐藏的辛酸与苦辣,这更是一部奋斗史。她教会了我面对困难,坚韧不拔。在《初为北京人》一文中,倪萍真实地记录了离开青岛后,孤身一人来到北京的日子。面对失意、彷徨和无助,她没有气馁,化压力为动力,不断战胜困难、超越自我。她教会了我心胸豁达,学会容忍。“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应该是一种高境界的洒脱与豁达。她教会了我乐观自信,勇担责任。《日子》告诉我:悲伤的时候,不妨给自己一点自信,虽然现在是山穷水尽,但或许顷刻就会柳暗花明。只有乐观、自信,才能让我们更好地迎接挑战!

花开无声,岁月无痕,有书相伴的生活,如春风拂面,温暖入心;亦如雪落梅花,暗香盈盈。

三、朴实中读,感悟平凡人生

岁月往前走,慢慢地,生活的琐碎打乱了所有,一杯香茗,一本书的清闲不复存在。大多是在网络、微信中匆匆浏览。很长一段时间,总感觉到网络阅读没有纸质阅读的质感和温度,也没有灵魂,更没有内心的安宁。网络阅读仿佛一个急着赶路的人,步履匆匆,行色慌张,这样的阅读是浏览和观光,是走马观花。一切,都归根结底于“快”。一个“快”让阅读的美好意味尽失。那么,不要走得太过匆忙,忘记了我们为什么出发?读得慢一点,等待灵魂慢慢跟上来。

清代的张潮这样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读书与月亮竟有着这样的渊源,不同的人生阅历、坎坷、磨砺,从书中领悟到的深浅和道理皆不相同。

人到中年,我需要“庭中望月”。

于是,假期里,借着陪女儿读书的机会,买了几本论坛里的畅销书,回家品读。这其中就有《追风筝的人》和《岛》。

《追风筝的人》是第一部由阿富汗裔作家创作的小说,这是一本令人震撼的小说,看的过程中几度中断,无法往下看,最终还是把它看完了。《追风筝的人》以写实的笔法,诉说着温情与残酷,美丽与苦难,情节里蕴含着阿富汗这个古老民族丰富的灵魂,激荡着善与恶的潜流撞击。因为这部书,让世界了解了一个遭受战火蹂躏的、默默无闻的阿富汗民族,是这部小说的魅力所在。但是这部小说不仅如此,他所以能够吸引不同民族、国家的读者,撼动读者内心纤细的情感,是在于描述人性的救赎,这也是现代人类面临的共同话题。只要是能够沉下心来阅读的人,都会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动,也会从中折射出自己曾经有过的心绪,比如伤害别人时的快意和犹疑;危机关头的懦弱无助;亲人面临危险时的慌乱无措;爱情乍到时的浮躁不安;失去亲人时的悲伤孤独;应该担当责任时的自私推诿……这样的情感没有任何的虚伪做作,是一个人在面临变化的那一刻来不及思索的真实反应,是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的扪心自问。

念及那些如风往事,冷暖自知。

“为你,千千万万遍!”铭刻在心底的声音是永恒的誓言……

不同于《追风筝的人》那样悲情,《岛》的主题思想是希望和重生。《岛》告诉我,不要害怕,不要绝望,要勇敢面对一切,再最困难的地方都会重现曙光。希腊斯皮纳龙格岛,一座隔离麻风病人的与世隔绝的岛,一座只去不回没有退路的岛。然而这个名字所蕴含的意义不是绝望,不是禁忌,而是希望和重生,是人们身上散发出的令人赞叹的人性光芒。岛民们对抗命运的努力,足以震撼心灵,足以唤起人们心中的崇高之美。岛上的人们,不管过去如何的贫贱贵富,相互间充满着友爱。岛上尽管条件恶劣,人们却在这个“污秽荒凉”的不祥之地,一起创造了一个民主平等、公平公正、团结友爱的社会。

爱是所有人生困惑的解码。

小说的结尾,作者让死亡之岛最终获得重生的希望,被大陆社会所接纳;让索菲亚卸下了沉重包袱,不再因为是麻风病人、通奸犯、谋杀犯的后代感到耻辱,而是“象看电影中的人物那样看待她的长辈。最后看不到耻辱,只看到英雄主义,没有不忠,只有激情,没有麻风病,只有爱”。

读书,原来是一阵春雨唤醒一朵花,是一阵风吹醒一片云,是一颗心灵去唤醒另一颗心灵。

<后记>

当你捧书阅读的一瞬,连世界都安静了下来,上苍微笑着俯视着你,俯视着向善向美的一颗心。愿我有这样一份执念,读书只是谋心,只是为了自身的修养。盼我“梦”中邂逅一本好书,如同邂逅一个善美之人,一颗善美之心。

我愿读最美的文字,养一颗洁净的心,做一个最真的人。

不负韶华,不负春。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a311605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c1.html

《3月随笔--以梦为马 不负韶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