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的多选及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2013-08-06 21:56:5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三、多项选择题

BD 1、孔子提出的教育思想主要有()

A循序渐进B学思结合C长善救失D启发诱导E因材施教

ABCD 2、以下属于王夫之教育教学思想的是()

A知行并进B学思相资 C因材施教D积渐不息E及时施教

ACE 3、凯洛夫的“知识教育”思想中提出了教学的“三中心”,这里的“三中心”分别指()

A)教师(B)学生(C)课堂教学(D)活动(E)教科书

ABD 4、范例教学法中规定了教学内容的三个特质包括()

A)基本性(B)基础性(C)指导性(D)范例性 E动机性

ABE 5、以下关于赞可夫教学思想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教学中引进了“最近发展区”概念 B主张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C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 D强调“从做中学” E重视学习的“情绪生活”

ABCD 6、以下属于对夸美纽斯教育教学思想描述的是()

A教学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 B提出以“感知记忆理解判断”为基础的教学 C采用直观教学 D教学上要井然有序、循序渐进 E培养学生的多方面兴趣

ABCDE 7、教师职业的特点包括()

A)为公众服务(B)终身投入 C)具有专门的知识与技能

D)有足够长的受训时间 E)注重服务质量

BDE 8、案例的作用是()

A非偶发性B拟真性 C典型性 D)启发性 E)针对性

ABCE 9、学生发展是指()

A)身体素质的发展 B)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C)个性的发展 D)艺术修养的发展 E)情感的发展

ACD 10、以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的知识是()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显性知识 D)明确知识 E)默会知识

ACD 11、在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中,把学习看成是以下系统的协同作用过程()

A加工系统 B调节系统 C执行控制系统 D预期系统 E反馈系统

ABCE 12、在引导与帮助学生进行合作方面,教师有必要特别注意的是()

A激发学生的合作动机 B指导学生学会合作技巧 C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D每个儿童都是竞争的优胜者 E保证小组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集体学习

ABCD 13、控制和制约教学系统运行的关键因素是()

A教师 B学生 C教学媒体 D教学环境 E教学方式

ABC 14、着眼于信息处理的教学模式主要有()

A)概念获得模式 B)探究训练模式 C)先行组织者模式 D)社会探究模式 E)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AD 15、探究性理解水平教学的教学目标有()

A探究性理解 B说明性理解 C封闭性转换 D开放性转换 E模仿

ABCDE 16、有关课堂交往在教学中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交往是多维度的 B它是认知沟通的过程 C它是情感沟通的过程 D 它是信息交流的过程E 它是符号交流的过程

ABD 17、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缺陷主要包括()

A师生之间是权威与服从关系 B生生之间缺乏互动 C少语言交流D人际交往形式单一 E多非语言交流

BCE 18、在教学领域里,形成有效课堂交往的策略主要有()

A)合适的期望(B)进行有效的提问(C)提供即时的反馈

D)增加非语言交往行为 E)加强课堂语言修养

ABC 19、教育评价的功能主要有()

A教育功能B管理功能 C激励功能D甄别功能 E选拔功能

ABCD 20、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A信息文化素养B信息意识C信息技能D信息情感E信息处理

ABCD 1、提出“学”与“思”相结合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有()

A)孔子(B)韩愈(C)朱熹 D)王夫之 E)颜之推

ABCE 2、以下属于韩愈教育思想的是()

A)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B)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勤学深思)

C)读书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博学求精)

D)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E)师其意不师其辞;宏其中而肆其外(学习与独创向结合)

AC 3、布鲁纳的发现式教学认为学习的直接目标在于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同时还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这一教学理论必须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A合理安排教学序列 B学生的认知特点、教材的难度

C注意适时强化 D为掌握而学、为掌握而教 E合适的指导

ABC 4、以下属于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思想的说法有()

A)新旧知识之间的同化使接受学习有意义

B)强调“先行组织者”对学习新知识的重要作用

C)强调有意义言语学习中的不断分化和总和贯通的方法

D)接受学习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机械学习

E)接受式学习是否有意义决定于学习的外在形式

ACE 5、斯腾伯格所提出的三元智力理论主要指的是()

A分析性智力 B运动性智力 C创造性智力 D内省性智力

E实践性智力

ABCDE 6、促进教师教学技能发展的策略主要有()

A)开展微格教学 B)从事课堂观察 C)反思教学实践 D)形成教学案例 E)开展行动研究

AC 7、行动研究始于美国,教育中的行动研究就是广大教师或科研人员一起去研究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解决日常教学中的问题,从而不断改革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渗透着两个基本的思想观念是()

A)从经验中学习 B)民主讨论 C)实践者是研究者 D)集体研究 E)运用和反思

ABCE 8、罗杰斯在《学习的自由》一书中强调“充分发挥作用的人”具有( )显著特征。

A有洞察力B有创造性C有建设性D有抱负心E有选择性

ABD 9、默会知识远远多于明确知识,且有不同于明确知识的显著特征是()

A)不能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进行逻辑说明(B)不能以正规形式加以传递(C)不能转化为明确知识(D)不能加以批判性反思(E)主要是事实和原理的知识

ABCE 10、增强小组学习实效性应注意的问题有()

A)问题具有挑战性,以高质量的学生自主学习作为基础

B)合理分配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小组研讨具有民主性、超越性

C)引进竞争机制及激励性评价

D)扩大小组学习范围,不局限于校园

E)培养个体交往意识和交往技能

BDE 11、从性质与归属上看,班级规模与座位编排方式是属于()

A设施环境B时空环境C组织环境D物理环境E教学环境

ABC 12、教学水平的三个层次分别为()

A)记忆水平 B)解释性理解水平 C)探究性理解水平 D)应用水平 E)评价与判断水平

BCDE 13、三层级的教学目标中第二层级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以理解为主的基本能力,相当于布鲁姆目标分类的()

A)评价 B)理解 C)应用 D)分析 E)综合

ABDE 14、在问题解决的不同阶段有四种水平的问题,它们是()

A)解释 B)推断 C)理解 D)概括 E)辨认

ACD 15、影响课堂交往的因素主要是()

A生理因素B班级规模C心理因素D环境因素E社会因素

BCD 16、对于课程的本质,历史上曾经有过各种观点,比较有影响和有代表性的观点大致是哪三种()

A)课程是社会改造(B)课程是知识(C)课程是经验(D)课程是活动(E)课程是教学

ABD 17、上海市中小第二轮课程改革,将整个学习课程的结构按功能分为()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活动型课程 D)研究型(探究型)课程 E)校本课程

ACD 18、传统评价的弊端是()

A)教育评价的价值标准单一化、片面化(B)造成大量的成功者(C)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不够科学(D)教育评价的目的、功能极端狭隘化(E)过分强调形成性评价

ABC 19、现代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故教育评价强调( )等功能。

A)改进(B)激励 C)导向 D)选拔 E)鉴定

ABCE 20、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挑战主要是()

A)学习方式革命 B)学习时空革命 C)学习内容个性化 D)资源共享 E)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一.名词解释

1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2 教育经验总结法:指在教育实践中依据心理学理论有目的的整理、抽取和提练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心理规律的方法。

3 学习(广义):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持久的变化过程。

4 心理发展(广义):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整个一生的心理变化。

5 认知:指一个人了解客观世界时所经历的几个过程的总称,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6 认知结构:是指学习者头脑里的知识结构,他们已有的全部观念内容和组织。

7 认知策略:主体对内的控制和调节自己认知活动的特殊认知方案。它使学习的信息加工活动得以有效地进行。简单地说,即主体的信息加工的方案。

8 学习动机:直接推动人们从事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心理原因)

9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的。

10.知识掌握:是指个体文化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亦即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同化、理解新知识,使其在头脑中得到表征并用于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

11.技能:是指学习者在特定目标指引下,通过练习而逐渐熟练掌握的对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以运用的操作程序。

12.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13.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14.不良品德:指学生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较严重的道德过错。

15.上位学习:也称总括学习,是指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几个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性程度更高的命题,即原有的观念是从属观念,而新学习的观念是总括性观念。

16.下位学习: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观念的概括水平高于新学习的知识,这种类属关系的学习即下位学习,也称类属学习。

17.角色:某个个人在特定的社会和团体中占有适当的位置以及该社会和团体规定了的行为模式。

18.问题解决: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去成功地寻找达到目标的手段或途径的过程。

19.创造力: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有知识,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这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

20.教育机智能力:指教师运用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充分发挥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对学生中发生的偶发事件和意外情况能快速作出反映,进行恰当的处理,并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能力。

1、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身体的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骨骼、肌肉、心脏、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使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是指感觉、知觉、主义、技艺、思维、想象、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是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紧密相连的,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发展也影响着生理发展。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就是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四方面。这四因素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与人的发展。

2 社会本位论

关于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一种看法。社会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他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他们认为,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在他们看来,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以来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

3、活动课程论

活动课程论是与学科课程论对立的一种课程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克伯屈。他们反对分科教学,主张课程内容要适合儿童的需要和接受能力。他们看来,教育即生活,生活离不开活动,所以他们要求以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叫做活动课程。 他们反对把教材视为固定和现成的,特别强调游戏,活动作业,手工,捧人,缝纫等,认为通过这样的活动获得的经验,可以与社会相适应,克服知识的孤立性。他们完全从儿童的经验出发,也叫做儿童中心派。活动课程论重视课程要适合儿童的兴趣、需要和教材的心理组织,重视从活动中进行教学和教育,在促进儿童积极学习上有好的一面,但夸大了儿童个人的经验,忽视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结果只能使学生学到一些片断、零碎的知识,降低了教学质量。

4、非指导性教学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把心理临床治疗的原理运用于教学之中,教是不对学生进行指示,而是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注重情感的适应性,双方都真诚、平等的进行沟通。这种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和情感,体现着学生的主体性。

5、道德情感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情即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它一般在认识基础上形成,是运用一定的道德观评价自己与他人的品行或某种事物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和主观态度。情感在品德形成与发展中有重要作用。道德情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推动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发展为道德信念。如果缺乏相应的情感,即使有了某种道德认识也将停留在口头上。所以德育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6、全民教育

全民教育是指对社会全体民众所提供的教育。实行全民教育。其目标就是满足全民的基本教育要求,向民众提供知识、技术、价值观和人生观,使他们能自尊、自立的生活,并通过不断学习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并为国家和人类发展做出贡献。全民教育是现代社会民主化、教育民主化的当然要求,只有通过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才有可能解决。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a1a736ba417866fb84a8e50.html

《教育学的多选及名词解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