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及质量监测基本要求(北师大版)语文

发布时间:2019-08-12 01:12:2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及质量监测基本要求(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八个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线与角、乘法、图形的变换、除法、方向与位置、生活中的负数、统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近似数,能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对大数进行估计。

2)掌握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会大数的实际意义,并能进行估计;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会利用计算探索一些数学规律,认识加法、乘法运算定律。

3)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经历探索商不变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中括号的应用在计算中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了解负数在日常生活中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5)能识别线段、射线与直线,会用字母表示线段、射线与直线;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垂线;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认识平角、周角;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

6)经历把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变换来制作美丽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能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变换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变换中的平移或旋转的过程。

7)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

8)体会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并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将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并能从折线统计图上预测事物变化的趋势。

2、数学思考:

1)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字母和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2)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的过程中,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解决问题:

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4)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5)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6)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

4、情感与态度:

1)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具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能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4)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5)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三、质量监测基本要求:

(一)监测依据:以现行教材和《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

(二)、知识要点:

1、数与代数: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与比较大小、大数的比较与改写、近似数的认识、两三位数乘法、较大数的估计方法、计算器的认识与运用、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路程和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商不变规律、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负数的表示方法、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2、空间与图形:线段、射线与直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量角与画角,图形的变换,方向与位置。

3、统计: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4、实践活动:走进大自然、数据告诉我。

(三)能力要点:

1、抽象、概括能力。

2、分析、综合能力。

3、判断、推理能力。

4、迁移类推能力。

5、探究能力。

6、思维的灵活性。

(四)具体要求: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体会大数的实际意义。

2)通过操作活动,认识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以及比较数的大小。

3)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4)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5)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6)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7)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8)通过对乘法运算律、加法运算律以及有趣算式规律的探索,经历探索数学问题的过程,并会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9)结合实际情境,探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10)理解和掌握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11)通过对大数的估计,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

12)经历探索商不变规律的过程,并能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13)会进行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

14)了解日常生活中负数的意义、表示方法,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15)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16)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会用字母正确表示线段、射线与直线,渗透分类思想。

17)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画平行线和垂线;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18)知道平角、周角,了解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

19)通过在方格纸上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绕图形上的某个顶点旋转90度后的图形。

20)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并能设计简单的图案。

21)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22)理解方向、距离两个条件对确定位置的作用,并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3)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而形容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24)通过结合实验数据画统计图的活动,体会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所表示的意义。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25)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数据画折线图,并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26)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9f38d93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d8.html

《2019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及质量监测基本要求(北师大版)语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