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白色污染》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10-2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第四单元

《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白色污染》教学设
一、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

本课的编写主要是依据《课程标准》“我们的社区生活”的第11条“了解本地区生态环境,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材分析: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环境保护问题不仅是一个科技上的问题,它更是一个生活方式的问题。环保教育的内容在教材的各个年段都有所体现,如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等。本单元承接低年级“认识并懂得节约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资源,有保护环境意识,学习有创意生活”教学目标,进一步培养儿童绿色生活的意识和绿色的生活方式。本单元从“白色污染”问题入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周围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探究,了解周围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增强环保意识;通过探究垃圾暴增的现状及危害,认识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在生活中践行变废


为宝;在不断反思中学会过低碳生活、绿色生活。

学情分析: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学生对环境污染的了解只是在感知层面,大概知道我们的环境遭受到了污染,但对污染的现状和对人类带来危害的程度却没有具体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说一说”,引导学生意识到塑料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之广。

2.通过小实验“比一比”引导学生探究塑料的性能。

3.通过观看视频《塑料袋漂流记》,引导学生了解塑料垃圾带来的困扰。

4.抛出问题:如果完全不使用塑料制品,我们的生活会怎样?促进学生思考应该怎样使用塑料制品。

5.通过交流、讨论,教师给出合理使用塑料的三个思



路,帮助学生在生活中践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探究塑料的特有性能,以及深刻体会塑料垃圾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灾难,并将意识内化为行动落实在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谈话法、交流讨论法、多媒体

五、使用教材的构想

具体到本课则从生活中的“白色污染”说起,从应用广泛,到探究塑料性能,再到它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最后让学生从内心喷涌出“减塑”的想法,并在生活中去行动。本节课实际是了解环境污染的了一个前奏,“白色污染”只是环境污染的一种,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污染,进而打开本单元的学习。“白色污染”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对其性能和真正给人类带来的困扰却比较模糊。在本课教学中,教师遵循教


材使用逻辑,创新性使用了视频资源,以帮助学生有更深刻地理解。

六、教学流程

(一)导入

PPT出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自由说各自的理解。

PPT出示“家乡的绿水青山”与“被塑料垃圾污染的河流”。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对比带给学生视觉冲击,师借此机会引出课题,并解释“白色污染”的含义。本环节意在打通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有所体验,且有话可说。

(二)塑料应用广

过渡:塑料袋很常见,塑料制品也有很多。大家可以找找看,我们所在的这个教室有哪些塑料制品?生自



由说。

走出教室,你还见过哪些塑料制品?生自由说。

老师也找了一些图片,一起来看看。

说了这么多,找了这么多,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生自由谈。塑料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塑料了……

师总结并板书:塑料应用广。

【设计意图】塑料在生活中很常见,本环节让学生先从熟悉的教室说起,再扩展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课堂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生活中有很多隐形塑料,例如汽车用品、塑胶跑道、黑板等,并不是一眼就能看到的。

(三)塑料特点多

一起来做个小实验,都是杯子,但是材质不同。相比



较而言,塑料做的杯子有什么特点?

生自由交流。(轻、软、透明、便宜、坚固、防水、不易燃烧、不可降解……)

师出示图片(乐高、电线),体会塑料的其他特点。

为什么塑料应用广泛?特点多,所以能制成各种各样的物品。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对比带给学生视觉冲击,师借此机会引出课题,并解释“白色污染”的含义。本环节意在打通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有所体验,且有话可说。

(四)塑料危害大

过渡:特点都是优点吗?不一定,要一分为二来看待。

重点解释塑料的不可降解:动物不能吃,无法参与到生物循环中;不怕摔,不怕水,不怕火,自身难以降解。




举例:一个苹果核降解需要两周,一张纸需要一个月,一个薯片带需要至少75年!

生观看动画。结合生活经验交流:塑料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困扰?

师出示一组图片,塑料落在田地里、大海里、垃圾场、树枝上……强化塑料的危害大。

师出示一组数据,生体会塑料危害之大,且应用越广,危害越大。

【设计意图】塑料的应用那么大,是由其性能决定的,殊不知,成也性能,败也性能。本环节通过观看漫画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塑料垃圾可能给人类带来那些后果,再通过一组数据的提取,进一步强化认识:塑料的应用有多广,危害就有多大。
(五)过渡:既然塑料垃圾危害这么大,能否完全不



使用?

生交流,师结合图片总结。

师:既然不能完全不使用,那应该怎样使用?

生列举具体措施,师归纳“合理使用”,并给出减少白色污染的两个思路,即:“少用”和“多用”。生展开交流如何少用?怎样多用?

生将具体做法写在课本相应位置。

师给出另一条思路“再用”,并告诉孩子们塑料垃圾最好的去处是可回收垃圾桶,播放视频“神奇的大巴”。

【设计意图】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拥有了充分的减塑意识,但具体怎么做仍然停留在散乱阶段。本环节意在给予学生一些思路,从而生发出更多接地气的实际行动。

(六)结语:国庆大典上放飞的七万只气球飘到了哪



里?勿以善小而不为,爱国不忘做环保,环保就是要把一件件小事做好。

课后作业:制定“家庭减塑计划”,共筑绿水青山中国梦!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1. 本课教学设计几经波折,反复修改方才有最终的呈现,经历过这次磨课也才更加体会到教师固然要有灵气,但更要学会琢磨:一琢磨教材的编写逻辑,二琢磨学生的认知特点,三琢磨教学的最佳通路。与语文学科相比,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本已经明确了每一


课甚至每一环节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的初稿虽然想要跳脱教材,但最后发现每一课都拥有一个完整的内在教学逻辑,可以换个方式呈现,但省略是不可能的。

2. 道德与法治课程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设计、组织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生成自己的意识。本课在体验“塑料危害之大”时,最初采用生自己阅读课本素材《塑料袋漂流记》,但总感觉缺少趣味;后期尝试采用出示图片,仍然显得过于死板;最后才找到了一段没有文字的动画视频,且与本环节教学目标相适切,该视频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亮点。实践证明,好的教学资源会使整堂课提升一个层次,主题更鲜明。

3. 本课所希望的教学节奏是三个关键词:广——从身边的教室走到生活中去,体会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塑料;多——从三个不同材质的杯子入手,对比体验塑料的各种性能;大——通过视频、图片及数据的出示体会塑料的危害深远。后两部分处理基本实现最初设想,第一部分体会“塑料应用广泛”还不到位,没有想到这个看起来最简单的问题成为了本节课的一个难啃的“大骨头”,学生缺乏发现的眼睛,教师


缺乏有效的引导,如何帮助学生想开去、说开去也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可见,不能轻视任何一个环节,蹲下来观照学情永远不能少。

4. 同时由于最初一个环节学生没有说开,导致整个课堂气氛没有想象中的热烈,尽管有不少孩子举手,但明显感觉个别孩子学习兴趣不高。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8ea55ae3b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26.html

《《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白色污染》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