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风情作业1 - (1)

发布时间:2012-03-26 12:31:0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土族民俗风情

青海是个多民族地区,这里生活着有汉、土、藏、蒙、回、撒拉等十三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园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随时都感受着浓浓的民俗和烈烈的风情。土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一个淳朴勤劳而又能歌善舞的民族。土族人口有19.1万多人,他们主要居住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境内和青海东部地区的民和、乐都、大通、湟源、同仁县,以及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和永登县等地。土族自称“察罕蒙古尔”。传说是由“吐谷浑”人同当地各族融合发展而成。过去土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通用汉文。土族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基本词汇和蒙古语相同或相近。土族主要从事畜牧业和农业,尤其精于养羊。土族原信奉多神教,一些人信奉道教。元、明以后普遍信仰喇嘛教。土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创作了本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土族淳朴好客,他们用自己民族特有的方式迎接着四海宾客,独具匠心。他们更用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风俗和文化向外界传递着他们对生活充满的热情。

一、土族待客习俗

土族是一个十分好客的民族,民间有“客来了,福来了”的说法,他们的待客方式别具一格。宾客临门时,主人一般要在大门口外亲迎,必要时还要举行简单的欢迎仪式,以歌迎客敬客时,首先要敬酥油茶,并摆上一个“西买日”(插有酥油花的炒面盒子)端上一盘大块肥肉,同时在肥肉上插一把刀子,然后用系有白羊毛的酒壶为客人斟酒,以表示吉祥如意。有的地方还有客人一到,首先要敬三杯酒,谓之“吉祥如意三杯酒”;送客时也要敬三杯酒,谓之“上马三杯酒”。饮酒时,有边饮边歌之习,以畅饮酣醉为快。如不能喝酒者,要用中指蘸三滴,对空弹三下也可。

二、土族的婚俗

土族的婚礼习俗别具一格,过程繁多却井然有序。土族的婚姻制度是父母包办的一夫一妻制。女子三、五岁即可定婚,也有指腹为婚的。女子一般比男子大二三岁,乃至四五岁者不少见。请媒后定亲、送礼均由媒人联系,两家共同商定时间。喝媒酒,定亲事、讲彩礼、送彩礼等大体与汉族相似。聘礼多以布匹计算,约为16件至18件长衫的衣料(内中包括绸缎类)。女满十五岁不嫁者极少。女子出嫁前夕,两位亲人带新郎去女方家,女方则歌舞相迎,泼水取乐,通宵不眠。次日凌晨,新娘改换发型 ,梳妆打扮,坐上白毡,众人抬新娘转嘛呢杆三圈,然后上马赴婆家入门拜灶,祷拜天地,接着设宴款客,婚礼自始至终在歌舞中进行。 土族无闹洞房的习俗,谢绝外人入洞房。婚后三日,新郎陪新娘“回门”(回娘家)。

、土族建筑及娱乐习俗

土族人们朴实勤劳,他们不尽有自己独特的建筑文化,而且有代表他们勇敢、智慧、团结的体育项目,更有展现他们风土人情的土族艺术。

1、土族的建筑

土族建筑文化特点突出,别具一格。农村一般以村落聚居,村庄大多在山脚下,依山傍水搭造房屋。土族家庭进大门后都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庭院,院壁修得挺高,分上下两层,下部是由泥土垛成的厚壁,上部是由土坯砌起的,外面抹了白土,显得整洁美观。有的在墙壁上还用白色小石子镶成各种图案。院墙四角的墙上,各安放着一块很大的白色大石头。院子正中有一圆槽,是用来拴牲口的。槽中间竖立着一根很高的木杆,上面挂着印有经文的布条做成的经幡。挂经幡说明土族人信奉藏传佛教,他们认为院中竖起经幡可以驱邪消灾,保佑全家四季幸福平安、吉祥如意。卧室的炕是暖炕,连着锅灶,烧饭的火可以暖炕。住宅的栋梁和门窗上大多雕刻着或描绘象征牛羊健壮、五谷丰登的彩色花纹图案,鲜艳美观。土族地区一些古建筑,如佑宁寺、互助县城钟鼓楼、五峰寺等,都凝聚着土、藏、汉族建筑艺术的精华。尤其是佑宁寺,是一座由许多殿宇、经堂、僧舍组成的完整建筑群。它依山就势,高低错落,鳞次栉比,绵延数里,雄伟壮观,吸收了藏、汉建筑艺术的特点和“河州砖雕”艺术的成就。在装饰上,精工细作,木刻浮雕,层层叠叠,丰富多彩。泥塑佛像造型各异,栩栩如生,充分显示了土族人民的建筑和雕刻艺术水平。

2、轮子秋

轮子秋是土族人民勇敢、智慧、团结的结晶和象征,也是土族男女老幼喜闻乐见并踊跃开展的传统活动。

关于轮子秋的起源,有一则美丽神奇的传说。相传土族先民为了寻求生活的出路,先后用青龙和野牛犁地,都失败了。最后用黄牛耕地,“犁了南滩犁北滩,洒下金子般的青稞种子”。秋天,制作木车,运送收割的庄稼。当最后一车麦捆运上场时,车子翻了,只见两个净肚娃娃在朝天的那扇车轮上飞舞,口唱丰收的家曲《杨格喽》。

从此,每年冬季碾完场后,人们在平整宽阔的麦场或者宽敞的地场上,把卸掉车棚的大板车车轴连车轮树立起来,稳固住重心。朝上的一扇车轮上平绑一架长木梯,梯子两端牢固地系上皮绳或麻绳挽成的绳圈。两人相向推动木梯,使之旋转,然后乘着惯性分别坐或站在绳圈内,快地转动起来,并表演出各种令人瞠目结舌的惊险动作,令人喝彩。观看的人还不时地帮推木梯,使之加速旋转。有时,一大群服装艳丽的男女青年在旁边围成圆圈,载歌载舞,势如众星簇月。

3、花儿与安昭舞

花儿作为一种山歌,流传在土族人民中间。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曲调优美,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高原风格,深受当地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在被誉为花儿之乡的土族地区,人人都是花儿的创作者,个个都是花儿的演唱家,同时也都是花儿的鉴赏家。花儿来自人民,生活就是花儿无穷无尽的创作源泉。在我国民谣中,别具一格,占有独特的地位。因为它即兴编唱,作为土族人民口头文学遗产,有其鲜明的个性,格调高亢、嘹亮、悠长、爽朗,音韵和谐,情真感人,雅俗共赏,回味无穷。在日常生活、劳动生产过程中,或者民间的各种节日里,人们不断地传唱,不断地创作、加工。因此土族人民生活中的欢乐、苦难、愿望、理想以及风俗、传说、心理素质、审美感情……尽情地在花儿中得到倾吐和表现。

安昭舞是一种古老的土族舞蹈。每当欢度佳节、庆祝丰收和举行婚礼时,人们聚集到庭院里或打麦场上跳安昭舞。舞蹈时,男女相见排成一圆圈,由一位能歌善舞的高手领唱领舞,后面跟随的人伴歌伴舞,一唱众和,气氛和谐而热烈。 安昭舞反映了土族人民的风土人情,歌词主要内容有歌唱人丁平 安、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的祝福,祈求吉祥如意。安召舞是由原来的祭祀舞变化而来,有些唱词内容仍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四、土族服饰

土族的服饰最具有民族特色,青年男子喜穿绣花小领,袖口镶有黑边的斜襟白汗褂,外套黑色或紫红色坎肩,小襟上部有四寸见方的绣花衣兜,腰系绣花长布带,右侧挂一绣花小褡裢,背面斜插绣花烟袋。多穿兰、黑二色裤子,系绣花头白色裤带,穿云纹花鞋或嵌鞋、白袜或黑袜,溜根绣花。头戴扎拉玛勒嘎,翻沿红顶子帽或翻沿白色毡帽。

青年妇女喜欢穿绣花小领、镶花边斜襟长衫,外套或黑、或蓝、或紫镶花边坎肩,两袖由五色布块接成,腰系称达包普色的刺绣宽腰带和丝绸彩带,挂以花手巾、花钱袋、荷包、小铃铛等。裤腿外套一尺高的铁宛(裤筒),在膝下方用白色布条将铁宛与裤腿相连,使其经纬分明。下沿兰、黑搭配镶边。足穿绣花腰鞋,形似靴子。

头戴形式不同的扭达尔,耳挂银坠,手戴镯子、戒指(不分男女老幼皆爱好镯子、戒指)。现多戴翻沿镶花边毡帽。未婚姑娘梳辫为一,扎以红头绳,裤腿接红铁宛,发型和铁宛的不同是区别已婚未婚的标志。 此外,有些土族妇女的发型在脑后盘曲着拢起,呈螺形,土话称上图,饰以凤凰三点头的金银首饰,身穿彩缎花衣,着长裙。有些靠近藏族地区的土族男服已完全藏化了。妇女穿及膝右衽长袍,花色镶边。宽四、五寸圆领。长袍左右胯下开衩,走起路来似蝴蝶展翅。头戴镶满珊瑚、玛瑙珠子的包头发辫,形似弓箭,独具一格。

五、土族饮食习俗

土族人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因此形成了别具风格的饮食文化。一般习惯于日食三餐,早餐比较简单,多以酥油茶、煮洋芋或糌粑为蘸盐而食;午餐比较丰富,有饭有菜,以蒸馍、馒头、花卷、包子等为主食,有煎、炒洋芋和青菜、萝卜汤或粥佐食。菜肴比较清淡,与北方汉族饮食习惯基本一致;晚餐多以各种面食为主,如面条、面片、面疙瘩、面糊、面条、面片、面疙瘩都喜用拉制。晚餐菜肴比较丰盛,有各种肉类,与各种蔬菜块块、块丝同煮面的汤,汤菜主食共烩而食。 日常菜肴以肉乳制品为多,当地的手抓羊肉是最好的待客和节日食品。民间有不少以当地土特产为原配料制作的食品,其中较有代表性的风味食品如:哈力海、沓乎日、尕仁么、烧麦等。 日常饮料与当地藏族一样 ,喜饮茯茶、酥油茶,还特别喜饮用青稞酿成的酩流酒,清醇绵软,馨香可口,家家皆能自酿,在酿制时都习惯加一种名为羌活的中药,饮时味稍带涩,有散表寒,祛风湿的功效。

六、土族节日

春节是土族最盛大的节日。节前十多天就开始各种准备,村村户户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除夕吃年饭,唱家曲,给将要出嫁的姑娘举行戴天头仪式,各家各户行接神礼,同时还要敬奉灶神和门神。大年初一,全家大小跪拜神佛,祈求一年平安。然后给远方亲友拜年,进行娱乐活动。正月十五年节结束。

1观经会

亦称观经法会,土族语称蓝迦。土族的民间盛会。每年历正月四日六月初八、初九日在佑宁寺举行。届时,人们身着洁衣,到寺院磕长头,点酥油灯,滚忙茶(施舍茶),布施,供饭,转斯古拉(转山),煨桑等。瞻仰大型佛像,观看喇嘛跳欠(神舞)。此外,会上还进行物资 交流和赛马、射箭等活动。

2晒佛节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届时,佑宁寺的喇嘛们将香巴大佛像由大经堂檐前直挂到铺有地毯的经堂台阶上。虔诚的信徒们给佛像磕头膜拜,献上供品。喇嘛从早到晚诵经不停。附近的群众纷纷争相赶到庙中观拜。

  3花儿会

土族传统节日,节日时间因地而异。主要的花儿会有:五峰山花儿会,流行于青海互助一带,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日于五峰山举行。每逢节日,山上山下,锣鼓喧天,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或观赏浏览,或赛歌比舞,台上纵情高歌唱花儿,台下集体对歌,此起彼伏。花儿会还是城乡物资交流的盛会。

土族的习俗中既保留着本民族特有的内涵与特点,但又不放弃吸纳别的民族文化习俗的精髓,发展至今,土族文化呈现着鲜明的多元化特点,也许这正是土族文化习俗真正的价值所在。土族在服饰、歌舞等方面形成了内容绚丽多姿、形式丰富多样、特征异常鲜明的土族文化习俗。土族民族的团结,人们的勇敢,都体现生活中。他们的民俗风情是独特的,也是最具色彩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8df0cabdd3383c4bb4cd2c6.html

《中国民俗风情作业1 - (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