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成语与中国古代文化

发布时间:2019-07-25 14:13:2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汉语成语与中国古代文化

作者:胡轶男

来源:《新校园()2015年第10

         要:汉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成语又是汉语中的精华,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成语蕴含着宝贵的文化财富,它对古代社会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都有直接生动的反映。研究成语和古代文化的联系,有助于从语言的角度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对现代社会道德情操、人文素质的培养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汉语成语;古代社会;精神文化;物质文化

         一、汉语成语与中国古代的精神文化

         1.成语与儒家思想

         成语大义灭亲,典出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石碏为了国家而设计处死了帮助卫庄公之子州吁杀兄篡位的亲生儿子石厚。这条成语后指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对犯罪的亲人不徇私情。

         成语当仁不让,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成语见贤思齐,出自《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元代关汉卿所作《谢天香》第四折中有则为他和曲填词,移宫换羽,使老夫见贤思齐,回嗔作喜。指的就是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后指积极进取的意思。

         2.成语与宗教文化

         成语在劫难逃是佛教教义与理论的直接表达。是佛教用语,指劫数、厄运,大灾难等,佛教认为人的命运中注定要遭受灾祸,逃也逃不掉,现在则借指不可避免的灾害。

         成语聚沙成塔则表现了佛教故事,语出佛教《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是积少成多、集腋成裘的意思。

         成语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哲学思想中的主要内容。这条成语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说的是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85d7ffa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6e.html

《汉语成语与中国古代文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