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得与失:三大优点与三点不足《白鹿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

发布时间:2019-01-20 19:41:2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白鹿原》得与失:三大优点与三点不足

     

《白鹿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座里程碑,在现当代中国是难能可贵的。《白鹿原》的主要优点有三:一是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中贯穿了象征意蕴,从而赋予了作品较深且较复杂的内涵;二是可读性强;三是语言生动、紧凑,有着浓郁的陕西乡土气息。

  《白鹿原》的三大成功之处

一、贯穿了象征意蕴 《白鹿原》最突出的特点体现于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中贯穿了象征意蕴,从而赋予了作品较深且较复杂的思想内涵。

     本文所说的象征意蕴,并非指以此象征彼,或者以彼象征此那么明确,而是指作品整体上获得了比形象叠加所得内涵更多的内涵,并且这种多并不是简单的多,而是似有无穷之感。这种"更多的内涵"就是本文所说的象征意蕴。这种意蕴并不明朗,而是呈现浑沌的状态,只是大致的轮廓可以辩认罢了。

     这种象征意蕴的立足点主要在于对朱先生的刻画,其主要手法就是赋予朱先生深邃的智慧、阔大的胸怀与扑朔迷离的神奇性,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朱先生成了作者的代言人,表述了作者对社会政治斗争和人世沧桑的看法与感慨。

先生是"关学大儒",躬耕之余,读书治学,后开办白鹿书院,以启蒙乡党子弟,又致力于编撰县志,及至逝去。先生是白嘉轩的姐夫,白孝文、鹿兆鹏、黑娃的老师,他作为地方的贤达人士,地方官员既想交好与他,又忌惮他三分。他既不偏向国民党,也不靠向共产党,老百姓对他敬若神明。先生是《白鹿原》中画龙点睛式的人物,白鹿原上这个、那个重要人物大都与他有着这样、那样的关系,原上发生的大事他或者直接、间接参与,或者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在为人处世的态度方面,

    朱先生之所以是智慧的化身,主要在于他的先知先觉性。如果说他在烈日炎炎的正午穿泥履而后果真有一场骤雨,他脱口而出"今年成豆"果然因干旱豆类成收,这些可能带有偶然性的话,那么他明白地告诉黑娃共产党能得天下、他劝告白嘉轩卖地因而后者未被划成地主成份,尤其他的墓室中的枕砖上所刻字句则体现出他的先知先觉的必然性。因此,作者赋予了他超常的智慧,因超常朱先生这一人物有了象征意味,因而作品获得了象征意蕴。这里的超常不符合生活的真实,但符合艺术的真实。

    朱先生所以是理想的化身,主要在于他的侠义性。他嫉恶如仇,刚正不阿,爱国心切,洁身自好;他亲自带人毁掉白嘉轩赖以暴富的鸦片地;他只身入军营说退二十万围攻西安的清军;他身为赈济灾民副总监带头与灾民同食,廉洁为民;为民族安危计,他投笔从戎,以激励国人;他在经费无措的情况下,坚持完成了县志的编撰工作,等等,都突出表现了他侠义性。因此他成了作者理想的化身。从而有力地支持了他的先知先觉性,极大地强化了他的象征意味。对比之下,鹿子霖言行污不堪言,田小娥堕落而无力自拔,白孝文卑下而阴狠,黑娃善良却富于破坏性,白嘉轩虽德高望重却不乏人格污点,鹿兆鹏九死一生政权却落到白孝文手里,并且他的结发之妻等于死在他的手上,他的爱人白灵得不到他的声援而被活埋,他的同学黑娃也得不到他的保护而死在白孝文手上,所以,在白鹿原这个世界里,只有朱先生是纯洁的、伟大的。可以说,朱先生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白鹿原乃至中国芸芸众生的真实面目,是好是坏一照即知,是好是坏一对比即可明白。

二、可读性强 看《白鹿原》如何选择内容,即选择哪些内容,是由什么样的存在场景构成一个个细节的。

三、语言有特色  《白鹿原》的第三大特点就是语言生动、紧凑,带有浓郁的陕西乡土气息,尤其是人物语言更生动,更丰富,更富有地方特色,使得作品增添了无限的魅力。缺少这一特点,《白鹿原》肯定会大大逊色。因为具有这一特点,陈忠实的小说语言从而确立了自己的个性,这是作家成熟的标志之一。

       当然,《白鹿原》的语言虽有特色,能增强作品的可读性,但并未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有少数地方的词语太文,有些类似场景的语句相似,例如床上戏的高潮所用语语。这些地方显然未细加斟酌。

 白鹿原》的三大不足之处

一、人物性格往往不一致,人物性格欠发展;

    首先来看第一点。黑娃的性格就有不一致之处,而且比较严重,极大地损害了黑娃形象的完整,生动和突出。一开始作者介绍黑娃是"猴王",野惯了,像这样的人长大以后应该知道"男儿有泪不轻弹"的份量,但比较容易哭鼻子,而且不是在一个男人可能哭的时候哭,而是像女人一样爱哭,并且往往当着别人的面尤其是自己女人的面。另外,黑娃烧粮台并不是顺理成章的事,黑娃经过辛勤劳作,小家已开始有了兴旺劲儿,况且又有心爱的小娥,怎么会贸然接受兆鹏的号召呢?梁山泊的武松上梁山是被逼无奈,黑娃谁逼他呢?作者一再表明黑娃那么爱小娥,可为什么迟迟不回来看望小娥,以至于鹿子霖和白孝文成了自己临时替班的呢?显然自相矛盾。

田小娥。在郭举人家和在白鹿原的田小娥前后性格几乎判若两人,前者性格开朗、调皮,后者性格内向、欠生动,只是跟白孝文在一起时才活泼些子,以前的聪明劲到哪儿去了呢?

白孝文,念了那么多书,又是族长继承人,又是黑娃的儿时伙伴和同学,白孝文让田小娥擒住后竟束手无策,竟乖乖就范,竟至家破妻亡,这与白孝文的成长环境和所受教育以及情理不符。古人云:"朋友之妻不可戏""男女授受不亲",这些话在当时对人尤其对年轻的知识分子是有相当约束力的,白孝文却不愧疚,仅仅在潜意识里鄙视自己,这不符合白孝文的出身和经历。

      《白鹿原》的人物性格往往没有发展。这很不符合生活实际。毕竟小说跨越了数十年的时间,在这些年月里,人物经风历雨,思想性格肯定会发生变化,随着思想性格的变化,言行也发生变化。人的知识在增多,能力在增强,对社会的认识在加深,可是,《白鹿原》的众多人物并不能体现这一点,例如白嘉轩就是这样。

白嘉轩。作者对其持欣赏、肯定的态度,主要原因是他并不做偷偷摸摸的茍且或害人事,他讲仁义道德。他对鹿三好,成了雇主或地主效仿的榜样。但是,白嘉轩并不值得肯定。首先他是封建卫道士,维护族权、夫权;其次他靠种鸦片致富,是民族的蛀虫;再次他比较虚伪。他对鹿三好都好在小处,剥削在大处。他的家业的成长,鹿三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鹿三家一贫如洗,连孩子娶亲所需费用以及上学的费用都得白嘉轩赞助。可见白嘉轩对鹿三表面上亲如兄弟,但骨子里是残酷剥削。白嘉轩自己也承认鹿三是白鹿原最好的长工。

     相比之下,《白鹿原》中最成功的人物不是苦心经营的主要人物,而是着墨不多的白灵。白灵的性格恰如百灵鸟一样热情、奔放,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寥寥几笔,形象跃然纸上。

二、性描写上不足

陈忠实想把性撕开来写,既如此就应写出深度和个性。相比之下,不少床上戏的描写大同小异,品味低的读者可能还觉得有趣,品味高的读者就觉得俗和浅。张贤亮在《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对性的描写就揭示得较深刻。可见,为写性而写性对作品本身没半点好处。

三、迷信描写不足

作者也许受《百年孤独》的影响,想使《白鹿原》增添魔幻色彩,于是采用迷信的场景来渲染气氛,其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目的。有的地方对迷信活动的描写,还能反衬出人物的愚昧可笑,但更多的地方,丝豪也看不出作者的态度有一点针砭的意味;不仅如此,还使读者觉得,作者相信真有其事。难道这是作者学习黑色幽默的结果?我看不是。在这方面要注意处理的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关系。艺术上真实但不符合生活真实的,读者应该看得出艺术真实的别番含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961f7c9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2f.html

《《白鹿原》得与失:三大优点与三点不足《白鹿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