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常见的十个问题

发布时间:2013-01-22 13:59:5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婴儿不喝水怎么办

如果是母乳喂养的话不喝水也是可以的

训练宝宝自己喝水,可以从用奶瓶开始。

  从出生起,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都应该额外喂一点白开水。所以,当训练宝宝自己喝水时,不妨也从训练他自己学会用奶瓶作为第一步。

  先是妈妈手持奶瓶,并让宝宝试着用手扶着,再逐渐放手。如果担心太重的话,可以用小的奶瓶或只装少量的水。当然,开始的几次,妈妈一定要在旁边守护着宝宝,万一宝宝手无力让奶瓶掉落,妈妈应及时扶住。因为是奶嘴,所以不太会呛着,宝宝学会应该并不难。

  接下来就应该尝试用吸管喝水。这个也不是很难,而且操作方便。只需宝宝能捧住盛水的容器,口吮吸管就能够喝水了。当然,这个方法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因吸管质量不够好伤到宝宝稚嫩的口腔、多吸空气容易打嗝等,因此采用这个过渡训练方式的宝宝并不多。不过,现在有一种训练杯,不易打破,也不会漏水,能帮助宝宝尽快学会独立使用杯子。

  妈妈总是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尽早用杯子喝水。下面就具体讲述一下如何教宝宝用杯子喝水:

  1、先给宝宝准备一个不易摔碎的塑料杯或搪瓷杯。带吸嘴且有两个手柄的练习杯不但易于抓握,还能满足宝宝半吸半喝的饮水方式。应选择吸嘴倾斜的杯子,这样水才能缓缓流出,以免呛着宝宝。当然,如果有前面提到的训练杯就更好了,安怡、贝亲等品牌都有这样的产品。

  2、开始练习时,在杯子里放少量的水,让宝宝两手端着杯子,妈妈帮助他往嘴里送,要注意让宝宝一口一口慢慢地喝,喝完再添水。千万不能一次给宝宝杯里放过多的水,避免宝宝呛着。当宝宝拿杯子较稳时,妈妈可逐渐放手让宝宝端着杯子自己往嘴里送,这时杯子里的水也该渐渐增多了。

  3、宝宝练习用杯子喝水时,妈妈要用赞许的语言给予鼓励,比如:宝宝会自己端杯子喝水了,真能干!这样能增强宝宝的自信心。妈妈不要因为怕水洒在地上或怕弄脏了衣服等而停止宝宝用杯子喝水,这样会挫伤宝宝的积极性。

  4、当宝宝第一次能够独立地喝水时,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夸宝宝一番。而且应该多让宝宝试几次,巩固技巧。这样反复锻炼的话,相信宝宝一定能够令人安心地自己喝水啦。

婴儿流口水怎么办

孩子到了3-4个月,中枢神经系统与唾液腺趋向于成熟,唾液分泌逐渐增多,再加上孩子有的已经长出了牙,对口腔神经产生刺激,使唾液分泌增多.宝宝口腔较浅,吞咽能力差,不能将分泌的口水吞咽或存储在口腔中,口水就不断顺嘴流出来.这是一种生理现象,一般23岁会自然消失.

但有的孩子有口腔溃疡等疾患时,也可引起流口水,常伴有不吃奶,哭闹,这就要到医院了.

多给孩子檫嘴巴,不要闹的衣服总是湿湿,以免孩子着凉



婴儿发烧怎么办

  许多家长都像这位妈妈一样,看到孩子发烧就着急,急于给孩子退烧。其实,小孩感冒发烧并不是坏事,不要急于退烧。

  分清低热中热和高热

  小儿发热时体温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以上为高热,超过41℃为超高热。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所产生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毒和细菌,从而有利于小儿的正常成长发育。体温不超过38℃一般不要急于退烧,特别是在没有明确诊断之前,如果盲目急于退烧就可能掩盖病情,干扰对病情的诊断。当体温达到39℃以上时就要在医生指导下退热。有4~12%的孩子在高热时会发生惊厥,惊厥反复发作可能造成脑损伤,也是某些癫痫的先兆表现,还可能导致其它危险。因此,凡有高热惊厥史或家族史的病儿,一旦高热就应立即给予退热处理。

  38.5℃以下物理降温

  在给小儿退热时,在38.5℃以下最好是选择物理降温,如多饮水、温水加酒精擦浴等。

  所有的退烧药,如扑热息痛、复方阿司匹林等都含有咖啡因、非那西汀成分,有较大的副作用,婴幼儿的神经抑制机制尚未健全,高热时使用,易诱发惊厥,还会因大量出汗引起虚脱,甚至因血液中游离胆红素堆积而出现黄疸。同时对消化系统和肝肾功能也有损害,有的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造成白细胞、血小板降低。

  如果非需要用退烧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小儿常用的退烧药有布洛芬、来比林、百服宁、小儿退热栓等。也可以选用中药如柴胡、羚羊角、清热解毒口服液等,对小儿退烧效果也很好。

  能不输液就不输

  有的家长认为小儿感冒输液比服药退烧快,一到医院就要求医生给孩子输液,而且要求用抗生素。其实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抗生素对病毒没有作用。我们的原则是能吃药的不打针,能打针的不输液,因为输液有时会产生副作用。当服用抗病毒药物不能退热,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血液检查白细胞数明显增高,出现支气管炎或肺炎时,可考虑使用抗生素。但无论用什么药物,都要注意剂量不得过大,服用时间不应过久;服药期间要多给孩子喝水,以利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减少药物对小儿身体的毒害。退烧药不要和碱性药同时服用,如小苏打、氨茶碱等,否则会降低退热的效果。

  中医认为感冒是感受风邪所致,分风寒、风热、内热外寒等不同的症候,强调要辨证施治,对症用药,这一点对小儿尤其重要。有的家庭备有小药箱,孩子感冒了不到医院看,拿家里储存的感冒药给孩子吃,或者自己到药店给孩子买药吃,这样做很危险。因为有不少成人用的感冒药,对孩子有危害,所以小儿感冒用药要特别慎重。

婴儿拉肚子怎么办

查便,红细胞和白细胞有+吗?如果没有,说明没有细菌感染,可能是消化不良,如果不拉水了,药尽量少吃,注意饮食,多喝白开水,可以适当在开水里加一点点盐,婴儿素可以给宝宝吃点没什么副作用,如果病情没有好转反而加重,就去医院查个大便轮状病毒,秋季很容易感染这种病毒,查一下放心些,要是没问题就注意日常护理了

婴儿打嗝怎么办

婴儿打嗝,特别在春季停暖气时是比较常见的,主要是婴儿受寒冷刺激后,隔肌痉挛引起连续不断打饱嗝。婴儿打嗝原因有几个方面:首先是刚刚出生的婴儿一般腹壁比较薄,对冷热的适应能力差。其次,初为人母的家长,看到小婴儿四肢柔嫩,不敢动不敢碰,在给小儿吃奶、洗澡、换尿布等婴儿护理中,各种日常活动的动作都比较谨慎且较慢,使得宝宝在外界环境中暴露时间过长导致婴儿受凉。还有人工喂奶中,每次喂奶时间较长,最后喂的奶就已经变凉了。母乳喂养时婴儿吃奶较急,奶和空气共同吞咽,过多吞咽的凉空气可刺激膈肌痉挛导致连续不断地打饱嗝。要找出什么原因引起打嗝,才能去除诱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在婴儿护理中要预先做好准备,动作既要快、又要轻柔,喂奶时间不宜过长,喂奶后要抱起婴儿轻拍后背,使其吞咽的空气能排出来。总之,要避免刺激膈肌痉挛从而减少打嗝。

为什么会打嗝?如何治疗打嗝?

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过打嗝的经历。不仅大人打嗝,小孩打嗝,甚至在妈妈腹内的胎儿也会打嗝。更有趣的是,小狗小猫也会打嗝。打嗝虽是小事,但假如连续不停地打下去,恐怕谁也受不了。轻者影响睡眠,吃饭,工作,重的则可能使心肺原有的疾病加重,引起食管粘膜撕裂而致消化道出血……

什麽是打嗝?

医学上称打嗝为呃逆。如果受到寒冷刺激、饱餐、吃饭过快、吃进干硬食物后,都可能出现暂时性的呃逆,这不能算病,所以也不必要看医生。

为什么会打嗝呢?

在我们的胸腔和腹腔之间,有一个像帽子似的厚厚肌肉膜,称为膈肌,将胸腔和腹腔分隔开。和身体其他器官一样,膈肌也有神经分布和血液供应。当引起打嗝的诱因刺激传导给大脑以后,大脑就会发出指令,使膈肌出现阵发性和痉挛性收缩,于是就出现打嗝。

连续性或顽固性的呃逆,常因脑病、尿毒症、糖尿病并发酮中毒等紧急情况引起。还有许多严重疾病也可引起顽固性嗝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病情危重的人出现顽固性嗝逆,常常提示预后不良。

治疗打嗝,首先要治疗引起嗝逆的原发疾病,其次才是对症治疗。下面介绍的是一些简便而且实用的方法,能够阻断神经反射而使呃逆中止。

1、分散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及不良刺激。

2、先深吸一口气,然后憋住,尽量憋长一些时间,然后呼出,反复进行几次。

3、喝开水,特别是喝稍热的开水,喝一大口,分次咽下。

4、洗干净手,将食指插入口内,轻轻刺激咽部。

5、将混合气体装入塑料袋中吸入,混合气体中含90%氧气和10%的二氧化碳。

6、嚼服生姜片。

7、将生韭菜洗净,榨出菜汁后口服。

8、柿蒂(指新鲜柿子或柿饼的蒂)每次20枚,煎水成100毫升,分两次口服,一次50毫升。也可酌情加韭菜籽同煎。

在基层医院,可采用眶上神经或双眼球按压法;颈交感神经封闭法;穴位(指足三里、内关穴)封闭法,应用的药物有维生素B1B12,爱茂尔、阿托品等;肌肉注射尼可刹米、利他林、华蟾素等。有效的口服药物有:可待因、多虑平、心痛定、苯妥因纳、乙酰唑胺等。由于这些药物可能产生某些不良反应,所以应由医生进行操作或处方,患者自己不可贸然行之,以保证安全。

婴儿咳嗽怎么办

咳嗽千万不要乱用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呼吸道内的病菌和痰液均可通过咳嗽而排出体外,起着清洁呼吸道并使其保持通畅的作用。

然而,有些年轻父母发现孩子稍有咳嗽,便急于给孩子喂各种止咳药、止咳糖浆,止咳药进入人体后能迅速作用于咳嗽中枢,产生强有力的止咳效果。

这种作法虽可暂时缓解咳嗽症状,但它可使大量痰液和病菌堆积于呼吸道内,继发细菌感染,严重时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甚至引起肺不张、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所以,在未明确孩子咳嗽原因之前,切莫乱喂止咳药。



如果患儿在咳嗽的同时,伴有明显的炎症现象,如发热、痰色黄而粘稠、血常规白细胞增多等,则应及时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抗菌药物。

婴儿感冒怎么办

感冒一般指上呼吸道感染,包括鼻炎、咽炎、喉炎、中耳炎、鼻窦炎等喉以上部位的感染。对大一点的孩子来说,每年都会有46次这样的感染。只要孩子的体温不超过38.5℃,就不需要作什么特殊的处理,注意休息,多喂水,咳嗽时对症地给点小儿止咳糖浆就行了。可对于小婴儿,即便感冒也是危险的。开始可能仅仅是鼻子有点堵、出气有点粗,如果不加注意,很快就会出现呼吸困难、气管炎、肺炎,甚至对生命构成威胁。

  大孩子感冒多由病毒感染引起,而婴儿则有两种情况:

  (1)由感染所致。这时孩子精神差,情绪不佳,体温升高,不爱吃奶。

  (2)是孩子的生理结构和过敏引起鼻堵,呼吸困难。

  这种情况下,孩子仅仅表现出鼻塞和打喷嚏,但吃奶正常,精神较好,也不发烧。当冷空气刺激鼻粘膜时,由于过敏可引起鼻腔黏膜肿胀,其表现多为鼻子不通气,鼻腔分泌物增多,可流涕也可鼻堵。这时必然引起呼吸困难,孩子吃奶不好,吃几口停下来喘口气;有的孩子脾气暴躁,吃奶不痛快就干脆大哭大叫。

  鼻堵时不要轻易给孩子用滴鼻剂,尤其成人的滴鼻净更不适合给孩子用。较好的办法是:

  (1)用热毛巾敷敷鼻根部。

  (2)增加室内湿度,比如:在暖气上搭条湿毛巾或用加湿器。

  (3)给孩子洗澡时,在鼻腔内滴一滴水,待鼻痂湿润后用布条捻出来。

  (4)用手动吸引器吸出鼻痂等等。

  感冒时,小婴儿吸吮奶较困难,也可将母乳挤出后用滴管或小勺喂,以免因呼吸困难影响进食量。

  家人感冒时要少接触小婴儿,以免传染给他。母亲感冒时可继续母乳喂养,但喂奶时应戴口罩,接触孩子前应先洗手。

孕妇便秘怎么办

便秘可分为功能性便秘和器质性便秘两种。功能性便秘多由排便动力缺乏(如腹肌或肛提肌衰弱)、结肠痉挛、进食太少、水分缺乏、食物缺少纤维素、直肠排便反射迟钝或消失、无定时解大便的习惯等原因造成的。器质性便秘多由部分性肠梗阻(如肠粘连)、巨结肠、肠道外疾病压迫肠道、直肠肛门疾病(如痔疮)等引起。

怀孕以后胃酸分泌减少,胃肠道平滑肌张力降低,蠕动减弱,同时由于腹壁肌肉张力减弱,大肠对水分的吸收增加,所以孕妇更容易发生便秘。孕妇便秘以功能性便秘为主。

孕妇患便秘以后,可采取以下措施:

1、喝蜜水。

2、吃些无花果、梅脯等。

3、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4、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有温和通便作用的药物如果导、麻仁磁脾丸等。

5、如果比较严重,可选用开塞露或甘油栓,必须由医生指导进行,严禁使用泻药,特别是怀孕后期,以防止流产。

为了预防便秘,孕妇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进食不可过精,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

2、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

3、每天起床后空腹饮一杯温开水,有刺激肠蠕动的作用。

婴儿便秘怎么办

便秘是指大肠运动缓慢,水分吸收过多,造成大更干燥硬结,排泄困难。小儿便秘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饮食因素婴儿饮食太少,饮食中糖量不足,均可以造成消化后残渣少,大便量少。饮食中蛋白质含量过高使大便呈碱性、干燥,次数减少。食物中含钙多也会引起便秘,如牛奶含钙比人奶多,因而牛乳喂养比母乳喂养发生便秘的机会多。蔬菜中的纤维可以剌激肠蠕动,促使排便。有些小儿不喜欢吃蔬菜,也是造成便秘的一个主要原因。

  2、习惯因素由于生活没有规律或缺乏定时排便的训练,或个别小儿因突然环境改变,均可出现便秘。

  3、疾病佝偻病、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患儿腹肌张力差,或肠蠕动减弱,便秘比较多见。肛裂;肛门周围炎症,大便时肛门口疼痛,小儿因怕痛而不解大便,导致便秘。先天性巨结肠的患儿,生后不久便有便秘、腹胀和呕吐。腹腔肿瘤压近肠腔时大便不能顺利通过,也可引起便秘。饮食调整便秘的小儿大部分属于第一种情况,调整膳食后多数便秘得以缓解。牛乳喂养的婴儿便秘时,可将牛奶中的糖量增加到8%,并增加水果汁,较大婴儿可添加蜂蜜。幼儿便秘应减少蛋白质类饮食,增加谷类食物,长增加蔬菜、水果等含渣食物。

  4、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三个月以上的婴儿就可以训练定时排便,幼儿可在清晨或进食后时坐便盆,并应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

  5、适当使用开塞露和缓泻药不能常用开塞露、肥皂头通便,因为一旦养成习惯,正常的"排便反射"消失,便秘更难纠正了。千万不要经常服缓泻药,因为小儿消化功能不完善,用泻药后可能导致腹泻。

婴儿吐奶怎么办?

人的胃有两个门,一个是与食管相连叫贲门,即胃的入口,另一个是与肠道相接的叫幽门,即胃的出口。婴幼儿贲门比较松驰,关闭不紧,易被食物冲开。当胃内食物稍多时,就会冲开贲门而倒流回食管。幽门关闭较紧,容易受食物的刺激而发生痉挛,使出口阻力更大,食物通过缓慢或难以通过,食物则由幽门处反流到贲门处,破门而出,孩子就会吐奶。

另外,婴儿的胃呈水平位,胃的容量小,存放食物少,同时也容易返回到贲门处。即使在正常情况下,如进食过多,吃奶后立即平卧,乳汁也容易冲开贲门,经食管返至口腔,造成吐奶。如果孩子偶尔吐一次奶,精神很好,就不用紧张。如每次喂奶时均吐,并且吐奶量比较大,可能胃肠道本身有问题,也可能其他系统有病变存在,应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吐奶是婴儿最常发生的一种毛病,尤其是六个月以内的婴儿更容易发生。这是因为婴儿的肌肉还不够发达,收缩力很不够,在胃与食道相接之处还不能关闭得很紧;同时,婴儿胃的位置还不是倾斜的,几乎是横位,因此奶容易向两端流动,特别是在胃中奶汁过多或活动激烈时,更容易向两端流动而引起吐奶。

虽然婴儿具有这些生理特点,但如果我们经常注意下列几点,吐奶是完全可以防止的。

喂奶的姿势要正确。喂奶时宜将婴儿的头稍抬高一些,并用食指和中指捏住乳头,其余的手指按住奶的下面,以防止乳汁流出过速。采用胶奶头喂奶时,开的孔眼不宜过大,最好开两三个小的孔眼,这样乳汁就不会流得太快。

喂奶要定时定量。如果喂的量过多或两次喂奶时间太近,胃因过度膨胀而容易将奶吐出。

每次喂完奶以后,将孩子轻轻抱起,让他伏在母亲的肩上;同时用手轻轻拍孩子的背部,这样,可将吃奶时吞下去的空气赶出来,不致引起吐奶。

喂完奶以后,不要逗引孩子嬉笑或运动过甚,最好让孩子安静入睡,睡的姿势宜采用右侧卧位,以避免压迫胃部而引起吐奶,孩子的身上,也不要压得太重,衣着和包裹不能过紧。

如果孩子是因为伤风或患了其他疾病而发生吐奶,就应该及时请医生诊治,病治好了,吐奶的现象也就不会发生了。

婴儿吐奶的对策



有些婴儿在吃完奶后,变动体位或刚躺下,就会马上吐奶,这种情况在医学上称为溢奶,是一种生理现象。这是因为婴儿的胃成水平状,一变动体位,使胃无法保持水平位置,就会发生溢奶现象。请不要着急,等婴儿长到六个月以后,就自然会好转。不过有些婴儿不论躺着或抱着,每次吃奶以后十分钟左右就会呕吐,这种现象大多是由于幽门痉挛引起的,胃的上端叫贲门,下端称为幽门,幽门痉挛使乳汁不能顺利地流入十二指肠,就会出现呕吐。对这种情况,有两种控制方法:

一是每天给宝宝吃一两次米糊,因为米糊比乳汁浓度高,且都是半流汁,可使幽门受重力作用而松弛,这样呕吐就不容易发生。

二是在每次喂奶前十五分钟给婴儿吃一至二滴一比二千的阿托品溶液,然后再喂奶。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药物价格也不高,而且很容易买到,一般儿童医院都采用这种方法控制婴儿吐奶,效果比较满意。还有一种比较少见的情况,婴儿每次吃完奶马上就吐,而且不论是改变体位、改变饮食、使用药物都不能使症状缓解。如有这种情况,可以检查一下,如果在婴儿胃的上部、中部偏右处摸到像红枣大小的硬块,那么小儿可能得的是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就必须到医院进行手术治疗了。

转自:www.52pinshang.com 婴幼儿衣服,用品大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8201f26b4daa58da0114a09.html

《婴儿常见的十个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