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探讨 - 以“三江”流域六县为例

发布时间:2012-06-18 10:39:4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林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探讨——三江流域六县为例

提 要 论述了西藏昌都地区三江流域 6 县的林业资源,并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以保护为主,综合开发利用和管理的设想。

关键词 西藏昌都 林业资源 开发利用

  西藏昌都地区三江流域 6 县(洛隆、昌都、八宿、左贡、芒康、察雅等县,E9599°N2834°)位于藏东南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的中上游,全区山川骈列、南北纵贯、山高谷深,特殊而复杂的自然环境条件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森林、野生动、植物及中药材等林业资源;全区人口 29.9万人,土地总面积
6.31km2,林业是支柱产业之一。本文以实地考察 (1996 年)和收集的材料为依据,从林业、经济、生态等方面对该区林业的综合发展进行探讨。

1 林业资源现状

1.1 林业用地

  全区的林业用地面积据统计为 217.8292hm2( 1),占昌都地区林业用地面积的 71.0%,其中林分和疏林面积分别为 86.456 4hm2 16.5843hm2,占昌都地区林分面积及疏林面积的 73.1% 73.7%;灌木林面积为 89.9325hm2,占昌都地区的 70.5%。采伐和火烧迹地及宜林荒山荒地分别为 3.85hm2 21.35hm2,分别占昌都地区的 62.3% 65.9%;经济林和苗圃面积分别有 5904hm2 9hm2,各占昌都地区经济林和苗圃的 97.8% 100%。全区 (6 县)森林的复盖率为 16.20%

1 林业资源概况
Table 1 Situation of forest resources

1.2 活立木总蓄积量

  全区的活立木总蓄积量为 1.4898亿m3,其中林分蓄积量有 1.3592亿m3,疏林蓄积量为 1 368.852m3,分别占昌都地区活立木总蓄积量和林分以及疏林蓄积量的 73.3%73.8% 69%( 1),其总量仅次于资源丰富的西藏林芝地区而位居第二。

1.3 经济(果树)林资源

  本区经济(果树)林的种类主要有苹果、梨、桃、葡萄、杏、桑、李、柑桔、柚子、文冠果、核桃、花椒等。在左贡县玉曲河中游以下到处可见到野生的山杏、野桃及野核桃等。据调查统计,全区经济林面积为 5904hm2,占昌都地区经济林总面积的 97% 多。1995 年主要水果和干果的总产量为 946.4t 767.5t( 2),分别占昌都地区总产量的 98% 以上,人均占有水果 6kg,显然,这里是西藏除尼洋河、帕龙藏布流域外的又一重要经济林产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正在逐步形成。

2 1995 年经济林资源概况
Table 2 Situation of economic forest resources in 1995

1.4 野生动、植物资源

  (1) 植物资源主要包括药用植物、淀粉植物、油料植物、纤维植物、单宁(鞣料)植物和珍稀植物资源等。本区是西藏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的区域之一,据统计,除具寒温带、温带和亚热带的许多药用植物种类外,还有一些极其珍贵的药材种类。例如名药虫草、妇科良药西藏红豆杉 (Taxus wallichiana)、消炎杀菌良药小蘖,还有雪莲 (Saussurea involucrata)、天麻、贝母、七叶一枝花 Paris polyphylla)、红景天、大黄等。

  淀粉植物资源以高山栎 (Quercus sp.) 林的面积最大,其总面积超 2hm2;另外,还有菝葜属的菝葜及葛藤属等的种类。油料植物资源以木本油料植物核桃数量为大,乔松和华山松等的种子含油率也较高。

  纤维植物包括麻类植物、填料植物和造纸用植物资源三大类。常见的有滇藏荨麻、西藏荨麻、珠芽荨麻,滇东瑞香、长瓣瑞香、滇结香、罗布麻,枸树以及云杉属、冷杉属和松属等种类的树木(如川西云杉、鳞皮冷杉、高山松等)。

  鞣料(单宁或烤胶)和含树脂(胶)植物资源的种类有川西云杉、高山栎、合欢以及桦木属、杨属和西藏红杉、漆树等。

  此外,本区的野生药用、食用菌类资源较多,常见的药用菌有猴头菌、灵芝菌、茯苓等;食用菌有营养美味的松茸、鸡油菌、猴头菌、黑木耳、草菇、獐子菌等。

  (2) 本区是西藏野生动物种类较为丰富的区域之一,据资料和调查统计,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的有野耗牛、野牛、云豹、雪豹、长尾叶猴、滇金丝猴、白唇鹿、苏门羚、藏羚羊、盘羊、红腹角雉等。属国家二类及三类重点保护的动物有棕熊、水獭、猞猁、兔狲、马鹿、麝、藏马鸡和黑熊、石貂、豹猫、岩羊、血鸡、鹦鹉等。

2 林业资源特点及其评价

2.1 森林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水平和垂直分异突出

  本区的森林面积、蓄积量及经济林等均占昌都地区的 70% 以上,仅次于资源丰富的林芝地区而位居西藏的第二位。但是,据实际调查和遥感信息分析,森林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其主要分布在水热条件较好的南部、西南部及北部的芒康、左贡和昌都县等地。据统计,以上地区的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占全区森林面积与蓄积量的 64% 73%,其它地区分布的森林资源仅占 30% 左右。

  从森林的水平分布而言,东起芒康县的格良西,往西到左贡县的曲登、碧土往西直到察隅一线以南的地区,森林植被基本上分布在海拔 27004400(4500)m; 而在此线以北地区(海拔 28003400m)以疏林灌丛为主,只在湿润的沟谷可看到小块状分散分布的森林;从本区由东往西,以川西云杉 (Picea balfouria-na) 和鳞皮冷杉 (Abies squamata) 以及大果圆柏 (Sabina tibetica) 林等山地针叶林为主,呈块状分布在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的支流两岸。但在左贡县和芒康县南部的低海拔地段呈现亚热带森林植被特征。

  森林垂直分布在海拔 27004500m,但位于西北部的洛隆县,林线海拔高达 4600m,树线达 4700m,这是我国亦是世界森林分布上限最高的地区。就总体而言,本区森林主要集中分布于海拔 30004100(4200)m。具体而言,海拔 28003300m 多分布有高山松林及少量杨、桦林;海拔 33004100m 大多分布为云、冷杉林和高山栎林;海拔 41004500(4600)m 多为柏木林、云杉、冷杉林及高山杜鹃灌丛等。

2.2 丰富的种类组成和生物多样性

  本区独特而复杂的自然环境孕育着种类丰富的植物物种资源。据资料及实地考察,全区有高等植物 1000 多种,其中木本植物达 600 余种,隶属 70 多科,180 多属,常见的乔木建群种类有川西云杉、麦吊云杉 (P.brachytyla)、紫果云杉 (P.purpurea)、鳞皮冷杉、黄果冷杉 (A.ernestii)、怒江冷杉 (A.nukiangensis)、高山松 (Pinus densata)、华山松 (P.armandii)、西藏红杉 (Larix griffithiana)、大果红杉 (L.potaninii)、大果圆柏、垂枝柏 (S.recurva)、滇藏方枝柏 (S.wallichiana)、川滇高山栎 (Quercus aquifoliodes)、黄背栎 (Q.pannosa)、高山栎 (Q.semicarpifolia)、白桦 (Betula platyphyla)、山杨 (Populus davidiana)、昌都杨 (P.qumdoensis) 等。珍稀树种有澜沧黄杉 (Pseudotsuga forrestii)、乔松、西藏红豆杉等,其中澜沧黄杉树干高大通直,最大胸径 172cm,树高最高超 50m。林下灌木和草本等种类也较丰富。总之,本区的森林具有丰富的物种、遗传及生态系统多样性。

2.3 资源可及率低,林龄结构不合理,资源质量一般,但生态效益显著

  据遥感和实地调查资料,本区的森林绝大多数分布在交通不便的高山峡谷地段,可及率仅为 22% 左右;从林龄结构来看,成、过熟林的活立木蓄积量达
9889.72m3,占全区总蓄积量的 73%,而中、幼龄林的蓄积量为 3639.44m3,仅占 27% 左右。森林资源的自然枯损率为 0.9%,年枯损量达 134m3( 按总蓄积 1.4898亿m3 算),这样的林龄结构不利于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从表 3 可看出,单位面积的蓄积量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但本区位于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中上游,森林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环境等方面的生态效益是很显著的。

3 森林蓄积量资源与其它地区比较
Table 3 Comparison of forest storage resources with those of the other areas

2.4 森林资源消耗现状分析

  根据资料及典型调查分析,全区近年来的森林资源年均总消耗量为 39.99m3。其中薪材耗量为 22.646m3,占 56.6%;民用建筑用材为 7.4274m3,占 18.6%;内销和外销木材为 9.9139m3,占 24.8%( 4)。全区森林资源的年总生长量为 186.719m3,由于可及率为 22% 左右,故年可采量为 46.5m3。可见,森林资源年消耗量与年生长量基本保持平衡,略有盈余。但昌都县和察雅县的资源年赤字已分别为 31560m3 8685m3

4 森林资源年消耗量与生长量概况
Table 4 Situation of annual consumption and increment of forest resources

3 林业生产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生产现状

  据有关资料,全区 1995 年的林业总产值为 1606.33万元(不含松茸的产值),占昌都地区林业总产值的 72%,处于绝对优势。因此,本区的林业经济效益在昌都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支柱作用。

  全区仅昌都林场为国有企业,成立于 60 年代,除采伐森林外从事少量的育苗与造林,80 年代末以来,各县普遍开采森林,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但是,由于重采轻造,加上苗圃育苗面积太小(仅 9hm2),营林生产效果甚微,迹地与宜林荒山荒地更新造林欠帐已达 29hm2( 含迹地 3.85hm2),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森工生产主要是昌都林场的木材采伐生产,该场木材年产量 1.5m3,产值 600800万元,为西藏 66 家骨干企业之一,其它均为县办林场和伐木场,以原木、锯材(很少)为主要产品,销往四川、青海等地。随着近几年改革开放程度的扩大,昌都县兴办了一家地板厂和一家胶合板厂,家具和木器制造等深加工企业正在逐年兴起。

  本区经济(果树)林的发展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因其效益好,群众的积极性很高,据统计,全区已栽有果树 5904hm2,占昌都地区经济林总面积的 97%
( 2)1995 年的大宗经林产品产量为 1722.68t,占昌都地区当年总产量的 93.6%

  林副产品资源的开发利用属初始阶段,具有当地特色及潜力的松茸等深受日本等客商青睐,市场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已逐步形成拳头产品,1995 年松茸和木耳的产量达到了 136.8t 15t,分别占昌都地区的 95% 100%( 5)。但原料贸易经济效益不高。

5 1995 年大宗林副特产产量
Table 5 Output of large quantity of forest products by-products and special products in 1995

3.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只采不育,苗圃建设落后,更新造林任务艰巨 由于森林经营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以竭泽而鱼、只采不育的经营方式,累计采伐迹地已达 3.85hm2,但全区累计完成的成片造林 (1500hm2) 仅为迹地 (3.85hm2) 3.9%,绝大多数迹地靠天然更新,因天然更新效果不良,有的迹地已沦为牧地。另外,苗圃建设落后,苗木 5 年左右才出圃,仅 9hm2 的苗圃根本不能满足更新造林对苗木的需要。若利用 30 年将迹地更新欠帐还清,每年需造林 2580hm2(1161万株),加上 2005 年前规划每年种经济林 114万株,则年需苗木 1275万株。故今后造林任务很艰巨。

  (2) 经济(果树)林生产管理粗放,技术力量薄弱 经济(果树)林的发展还存在着盲目引进、技术力量薄弱和生产管理粗放等问题,造成果树产量低、品质差。此外,经济林苗圃不足,苗木短缺,也直接影响发展规模。

  (3) 木材生产技术水平差,薪材耗量大,资源浪费严重 目前全区绝大多数采用斧头砍伐林木(芒康县正在推广油锯),造成伐根高达 50cm 以上(浪费木材 5%8%)。若按年砍伐森林 17m3( 4)、原木出材率按 1/3、斧头砍伐浪费按 5% 计算,每年至少浪费原木 2600m3,减少经济收入 78万元 (300 /m3) 以上。另从表 4 中可看出,薪材年耗量为 22.65m3,占 56.6%,森林资源的大部分是被烧掉的,并且绝大多数烧的是云杉、冷杉、柏木、高山栎等好材,可见,资源浪费严重。

  (4) 林副产品开发利用程度低、经济效益差 林副产品(松茸、虫草、贝母等)以出卖原料为主,产值不高,这与资源潜力不相称。另外,全民动手无保护性地掠夺式乱采松茸,影响松茸资源的产量与持续利用。同时,各县普遍以高山栎为薪材,导致其产量不稳。若在松茸收获季节,当地有关部门能变多环节的分散经营为统一的集约化经营,并进行深加工,其产值至少可增 2 倍以上。

4 林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指导思想、原则、方向与发展目标

4.1 指导思想

  林业的发展应以营林为本,充分依托科学技术,贯彻保护性开发的方针,适应市场需求,调整林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深入持久地开展多种经营和综合利用,谋求协调、平衡和有序的发展,保持林业作为本区支柱产业的地位。

4.2 原 则

  (1) 三大效益并重的原则 森林资源不仅有经济价值,还有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生态环境等多功能性,森林的防护作用还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间接的经济效益,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者关系紧密,则相辅相承与促进。本区地处深切割的横断山区,自然条件特殊,生态环境脆弱,森林的生态效益尤为突出,其影响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所有领域,故林业发展要处理好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发展生态型林业。

  (2) 永续利用的原则 森林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其再生的可能与速度取决于利用程度,强调三大效益并重,一般应掌握采伐量要少于生长量,还必须及时更新和扩大森林资源,才可避免森林的逆向演替,才能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

  (3) 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及科技兴林的原则 森林资源为包罗广泛的生物资源,在横断山区,林下(内)资源的经济价值超过木材本身,而且其防护作用和生态作用的间接经济效益是巨大的。但森林资源的生长周期长,见效慢。为此,在经营森林资源的同时,要充分开发林副产品,经营好周期短、效益好的经济林,对资源充分利用,才能获得长、短结合的成效。同时,应积极推广先进的实用林业科技新成果,增加林产品的科技新含量,才能推动林业第一、二、三产业的同步发展,扩大效益,增强发展后劲。

4.3 合理开发利用方向与发展目标

  森林的生态效益在当地和金沙江、澜沧江及怒江中下游的经济建设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国务院去年关于天然林一棵都不能采的指示,杜绝商业性采伐,才能使森林得到休养生息,将来要逐步纳入生态系统合理管理的轨道。因此,在保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以营林为基础,大力发展经济林和开发见效快的林副特产品,节约挖潜,将本区建设成为藏东南的木材、林副特产和果品生产基地。拟发展目标如下:

  (1) 在昌都、洛隆、芒康、左贡、八宿等县扩大发展经济(果树)林种植面积,重点发展核桃、苹果、梨、柑桔和葡萄等 906hm2,实行科学种植与管理,能较快获得经济效益。

  (2) 在察雅的麦曲河、八宿的冷曲河、左贡的玉曲河,昌都的澜沧江干流河谷和芒康的嗄托河及洛隆的多加通、俄西、康沙等地,营造和培育以薪炭林为主的多功能防护林 16935hm2,解决烧柴和保护生态环境。

  (3) 为缓解各种造林对苗木需求的紧张局面,在洛隆县和八宿县各新建苗圃
3hm2;芒康县、昌都县、左贡县和察雅县分别扩建苗圃 3hm2,全区苗圃建设和扩建为 50hm2,可保证年产苗木 600万株以上。

  (4) 利用芒康、左贡、八宿等县的天然食用菌类松茸(青冈菌)、木耳、虫草等土特产品为原料,建立芒康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如果这项投资生效,预计年产值比现在的林副产品产值增加两倍 (3000万元)以上。

  (5) 建议在昌都县的达马拉山和左贡县的梅里雪山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高山森林动、植物的生物多样性。

  如果以上发展目标得以实现,本区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将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5 对策与措施

5.1 健全林业行政管理体制,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以科技兴林

  全区从行署到县林业局仍属农牧局管理,与目前中央和西藏自治区林业部门的建制不衔接,建议理顺关系,适当增加林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同时,林业的振兴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适当从内地吸引一些科技人员,引进与大力推广科技成果,使林业科技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达到以科技兴林的目的。

5.2 加强林产品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使资源增值

  加大林产品和林副产品(如松茸、虫草、贝母等)二次加工和深加工产品的比重,提高林业资源利用效益和力度,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使林业经济增长方式向贸易、效益型转变,才能使资源增值。

5.3 节省薪材,扩大经济收益

  全区薪材的消耗量 (22.65m3) 占资源总耗量的 56.6%,不解决能源性森林资源消耗问题,保护森林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就难以实现。故当务之急和最有效的措施是推广可节柴 15%20% 省柴灶,如按 15% 算,每年至少可节材 3m3,收益 900万元;其次是培育速生丰产的薪炭林增加薪柴;三是以电和太阳能代柴。总之,节材可增收。

5.4 选择优良林分,建立母树林及种子基地

  育苗的种子与造林苗木大多数从内地运进,不仅容易带来病虫害,也难以满足林业发展的需要。建议各县都选择一些优良树种(地理种源)及其林分,建立一定面积的母树林或种子园以及采穗圃,采集(收)种子和满足苗木繁育以及造林更新对苗木的需要。

5.5 充分调动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兴办林业的积极性

  发展林业需要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共同努力,要大力发展造林、护林等林业户,林业村,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政策,也可推行股份制,多渠道筹集发展林业的必需资金,在争取国家投资的同时,努力挖掘林业行业内部的潜力,鼓励与推行全民办林业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81f3dc15fbfc77da269b1fd.html

《林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探讨 - 以“三江”流域六县为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