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含答案)

发布时间:2020-02-20 22:42:5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期中测试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一段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处建立的是( )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2.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用图示法描绘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贴切的是( )

A B C D

3.2017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高考制度有利于国家人才的选拔。历史学者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里评价我国古代某制度曾写道: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入仕途的现象。他称赞的是中国古代的( )

A.中央集权制 B.九品中正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4.中共中央发布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勤俭节约。中国古代就有一位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皇帝,他在魏征劝谏后,即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这位皇帝是(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唐玄宗 D.宋太祖

5.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下列工具由唐代农民改进而成的是( )

A.铁农具 B.水排 C.楼车 D.曲辕犁

6.“胡风”“胡食”“胡服在唐朝广为流传体现了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是( )

A.比较开放 B.充满活力

C.兼容并蓄 D.积极向上

7.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在众多唐代诗人中,其诗作既豪迈飘逸又清新瑰丽的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8.“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文中的“伟大僧人”是指( )

A.张骞 B. C.鉴真 D.郑和

9.在一次故事会上,主持人讲述了“魏征进谏”“玄奘西行”的故事。这些故事发生在( )

A.秦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10.“渔阳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促使唐朝国势急转直下的事件是( )

A.黄巾起义 B.玄武门之变

C.陈桥兵变 D.安史之乱

11.著名的城大战的交战双方是( )

A.南宋、金 B.辽、金

C.北宋、西夏 D.北宋、辽

12.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正确的是( )

北宋的建立 阿骨打建立金国

建立大夏国 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

13.下图是班同学为历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

A.卫青北击匈奴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戚继光抗倭

14.从东汉末年开始一直到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对这一巨大变迁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北方战乱频繁,南方较少

B.大量人口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

C.自然条件变化,江南地区农业发展快,超过了北方

D.政治中心转移到了北方

15.南宋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

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

B.宋代手工业进步

C.宋代商业繁荣,出现了子”

D.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16.下列历史事实最能体现宋朝商业繁荣的是( )

A.开始使用牛耕

B.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C.棉花在两广、福建开始种植

D.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17.统一是中国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主流。我国历史上结束了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分裂局面,实现大统一的朝代是( )

A.秦朝 B.隋朝 C.清朝 D.元朝

18.元朝建立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是( )

A.行省制 B.三省六部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9.19515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十七条协议,开启了西藏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转折。西藏正式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 )

A.西汉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20.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决定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进程。下列政治制度或科技成果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造纸术 行省制

活字印刷术 分封制

A.②①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①③② D.③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材料三 唐朝三省六部简表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为君之道?他的哪些统治措施体现了这一思想?(4分)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实质性问题?(2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太宗的用人原则。(2分)

4)材料三说明唐朝是通过什么制度来治理国家的?结合该制度的内部关系,分析其主要作用。(4分)

5)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唐太宗的统治措施收到了什么成效。(4分)

22.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骄傲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贞观之治】

材料一 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惧。

——《唐会要》卷四十三

1)材料一中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吾”是如何避免一朝而败的?(4分)

【和同一家】

材料二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2)吐蕃人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指的是谁?(4分)

【制度创新】

3)根据上图回答,材料二中松赞干布的求亲使者来到长安,唐朝政府具体应由六部中哪个部门负责接待。(2分)

材料三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李白《哭晁卿衡》

4)材料三中晁衡是遣唐使中比较突出的代表,日本的大化改新就是由留学唐朝回国的人策动的。唐代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什么?(2分)

【开放交流】

材料四 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及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5)试举两个唐朝时主动对外交往的事例。你从相关人物的身上感悟最深的精神品质是什么?(4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材料二 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

材料三 南宋对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向金送交岁币。

材料四 苏辙《栾城集》载,(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材料五 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出现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宋代手工业有了很大发展,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的是什么事件?(6分)

2)材料一反映的事件发生时宋朝的皇帝是谁?材料二反映的事件发生时西夏国主是谁?(4分)

3)材料三反映的事件发生后,形成了怎样的政治局面?(2分)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谈一谈你是如何看待上述三个事件的。(4分)

5)根据材料五及所学知识,指出两宋时期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在什么地区。(2分)

24.我国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阅读下列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以后长江流域开发进程加快,至南朝后期,赣江一带已开发成重要的稻米产地。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迁移),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向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三 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

1)材料一反映了江南地区能够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从材料二、三中可以看出江南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4分)

2)材料三中的苏湖在当时有什么特别之处?当时江南地区种植的优良水稻的品种是什么?(2分)

3)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最终在什么时候完成?(2分)

4)宋代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史实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2分)


期中测试

答案解析

一、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故选择A项。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隋朝大运河的了解及识图能力。结合所学可知,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故D符合题意。

3.【答案D

【解析】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威尔·杜兰特称赞的是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隋炀帝时设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故选D

4.【答案B

【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魏征劝谏”,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注意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居安思危,并重用魏征等人,故选B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曲辕犁是唐代农民改进的工具,故选择D项。

6.【答案C

【解析】“胡风”“胡食”“胡服”都是北方少数民族的社会风气。唐朝实行开放的民族政策,汉族和北方民族之间交往密切,互通有无,所以“胡风”“胡食”“胡服”在唐朝广为流传,这体现了唐朝的兼容并蓄,即接纳各个民族与宗教,进行交流融合的社会风气,故选C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李白的诗歌豪迈飘逸,而又清新瑰丽,故选择A项。

8.【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注意题干中的“僧人西行取经”。唐朝时玄法师西行求取佛经,故选B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魏征是唐太宗时期著名的谏臣,玄奘是唐太宗时的高僧。故选择B项。

10.【答案D

【解析】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755年,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故选D

11.【答案A

【解析】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岳家军在城大败金军主力,收复许多失地。故选A

12.【答案D

【解析】北宋的建立是在960年;阿骨打建立金国是在1115年;元称大夏国皇帝是在11世纪前期;阿保机建立契丹国是在10世纪初。故选D

13.【答案B

【解析】南宋名将岳飞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手中收复了建康等众多失地,后又在城大败金军主力。故选B

14.【答案D

【解析】ABC三项都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D项表述错误。

15.【答案D

【解析】南宋时期,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由此可判断这一现象说明了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故选择D项。

1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时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宋朝商业繁荣”ABC三项都属于农业方面发展的表现,排除;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体现了宋代商业的繁荣。

17.【答案D

【解析】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故选D

18.【答案A

【解析】行省制度的设立始于元朝,影响深远。故选A

19.【答案C

【解析】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元政府设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掌管西藏的各项事务。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故选择C项。

20.【答案C

【解析】“造纸术”的发明是在西汉时期;“行省制”在元朝出现;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毕的成就;“分封制”出现于西周时期。

二、

21.【答案1)以民为本。(爱惜民力、与民为善)措施: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2)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要维持自己的统治就必须让老百姓能生存下去。

3)选贤用能,知人善任,唯才是举。

4)制度:三省六部制。作用: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既能防止宰相专权,又能集思广益,减少政策失误。

5)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从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先存百姓”等,可看出唐太宗重视、爱护老百姓。联系所学知识,可解答第(1)问。

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重视与老百姓之间的关系,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解答第(2)(3)问。

材料三是唐朝的三省六部结构图。三省间既相互协作,又相互牵制,加强了皇权。在此分析的基础上解答第(4)问。

在综合三则材料的基础上,第(5)问很容易作答。

22.【答案1)唐太宗(或李世民);虚心纳谏,选贤任能。

2)藏族;文成公主。

3)礼部。

4)科举制。

5)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不畏艰难险阻,坚持不懈等精神。

【解析】第(1)问考查唐太宗及其所采取的政治措施,

第(2)问考查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第(3)问考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第(4)问考查科举制,

第(5)问考查唐朝时主动对外交往的事例及从相关人物的身上感悟最深的精神品质。依据材料并联系所学回答上述问题即可。

23.【答案1渊之盟(辽宋议和)、宋夏议和、宋金议和。

2)宋真宗、元昊。

3)金与南宋对峙。

4)和议都加重了宋朝人民的负担,但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和民族的融合。

5)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

【解析】第(1)问材料一反映的是渊之盟;材料二反映的是宋夏议和;材料三反映的是宋金议和。

根据第(1)问并结合所学回答第(2)(3)问。

第(4)问是开放型题目,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第(5)问根据材料五及所学可知,两宋时期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在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宋朝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24.【答案1)原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状况: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农业产量提高,丝织业发展起来;宋代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

2)重要的粮仓;占城稻。

3)经济重心南移;南宋。

4)应采取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应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应重视科技进步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应注意保护自然环境;等。

【解析】解答第(1)问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根据材料一中的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可得出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根据材料二中的“一岁或,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可知南朝时农业、手工业发达。根据材料三中的“实仰东南财赋”“苏湖熟,天下足”可知宋代江南农业发展迅速,国家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南方。

第(2)问,宋代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当时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第(3)问,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到南宋时,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第(4)问,结合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归纳即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6b3ab98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cf.html

《[部编版](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