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教师职业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考前练习试题B卷 附答案

发布时间:2019-11-21 00:54:3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教师职业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

考前练习试题B 附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

1、孩子看到桌上有个苹果时,所说的话中直接体现感知觉活动的是( )。

A.“真香!

B.“我要吃!

C.“这是什么?

D.“这儿有个苹果

2童言无忌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看是( )。

A.儿童心理落后的表现

B.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表现

C.“超常的表现

D.父母教育不当所致

3、( )。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园所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勤俭办园。

A. 开放性

B. 发展适宜性

C. 幼儿参与

D. 经济性

4、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护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人际关系

B.巩固尊师与爱幼的师生交往关系

C.形成完全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便于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教学活动

5、有个正常幼儿,在同龄人都能独立走路时,他还必须拉着成人的手才能走路。其实质上是缺乏独立行走的( )。

A.目的

B.需要

C.兴趣

D.有意性

6、上课时,教师对幼儿的坐姿要求应是( )。

A.昂首挺胸

B.双脚并拢

C.把手放背后

D.坐稳且端正

7、下雨天走在被车轮辗过的泥泞路上,晓雪说爸爸,地上一道一道的是什么呀?”爸爸说:是车轮压过的泥地儿,叫车道沟。晓雪说:爸爸脑门儿上也有车道沟(指皱纹)”。晓雪的说法体现的幼儿思维特点是?

A、转导推理

B、演绎推理

C、类比推理

D、归纳推理

8、认为幼儿教师首先是幼儿学习环境的创设者,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观察者和研究者的理论流派是( )。

A.行为主义理论

B.建构主义理论

C.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D.成熟主义理论

9、幼儿能区分一个人是男性还是女性,说明他已经( )。

A.产生了性别行为

B.具有了性别概念

C.对性别角色有明确的认识

D.形成了性别角色习惯

10、儿童注意开始受到表象影响的年龄是( )。

A.1岁以前

B.1.5-3

C.3-4.5

D.4.5-6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

1、幼儿教师应如何注意学前儿童眼睛的保健?

2、在创设幼儿活动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

1、儿童身心发展有哪些规律?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怎样遵循这些规律?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

1、材料分析:

小班入园第二周,王老师发现小雅在餐点与运动后,仍会哭着要妈妈。老师抱她,感觉她身体绷得紧,问她要不要去小便,她摇头。老师又问:要不要去大 便?”她点头。老师牵她到卫生间,她只拉一点就离开了。过一会儿,她又哭了。老师给她新玩具,和她玩游戏,但她的情绪还是不好。离园时,老师与她妈妈约 谈,了解到小雅在幼儿园拉不出大便。

第二天早操后,小雅又哭了,老师蹲下轻声问:小雅是想上厕所了吗?”她点头。老师带她上厕所,她又只 拉一点就站起。老师陪你多蹲一会儿,把大便都拉出来,好吗?”小雅又蹲下,但频频回头。这时,自动冲厕水箱的水的一声冲出,小雅哇哇大哭,扑 到老师身上,老师紧紧地抱住她,轻柔地说老师抱着你拉,好吗?

老师将水龙头关小,把小雅抱到离冲水口远一点的位置蹲下,小雅顺利拉完大便。连续一段时间,老师们轮流陪小雅上厕所,并且给予指导和观察小雅的如厕情况,让小雅学会如何使用厕所的冲水装置。小雅开始适应学校的厕所,发出久违的笑容。

问题:

请分析上述材料中教师的适宜行为。

2、材料分析:

在一项行为试验中,教师把一个大盆子放在幼儿面前,对幼儿说:这里面有一个很好玩的玩具,一会我们一起玩,现在我要出去一下,你等我回来,我回来之前,你不能打开盒子看,好吗?幼儿回答:好的。老师把幼儿单独留在房间里,下面是两名幼儿在接下来的两分钟的不同表现。

幼儿一:眼睛一会看墙,一会看地上,尽量不让自己看盒子,小手也一直放在腿上,教师再次进来问:你有没打开盒子?幼儿说:没有。幼儿而:忍了一会,禁不住打开盒子偷偷看了一眼,教师再次进来问:你有没有打开盒子?幼儿说:没有,这个玩具不好玩。

问题:

请分析上述材料中两名幼儿各自表现出的行为特点。

五、活动设计(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30)

1、活动设计:

根据幼儿美育的要求,设计一次节日活动。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

1D “这儿有个苹果体现个体的感知觉。真香!体现的是想象。我要吃!体现的是需要。这是什么?体现的是思维。

2B

3D

4D

5D幼儿期是幼儿自觉行动目的开始形成的时期,缺乏明确目的。

6D因幼儿本身的特点,教师在上课时对幼儿的坐姿要求为坐稳且端正即可,其它选项对幼儿的要求不太合适。

7A

8B

9B

10B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

1、答案如下:

1、教育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2、为学前儿童创设良好的采光条件、适宜的读物和教具

3、定期给学前儿童测查视力

4、教育学前儿童注意眼睛的安全和卫生

5、照顾视力差的学前儿童

6、培养和发展学前儿童的辨色力

2、答案如下:

(1)活动区种类和数量的选择:培养目标。在创设活动区时,要考虑活动区能体现《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的教育目标,提供给孩子们在身体、语言、认知、社会和品德、情绪和美感发展方面的经验。本班的实际情况。在我国幼儿园的现有条件下,由于活动室空间的狭窄拥挤,不可能同时容纳满足幼儿各方面发展需求的活动区,教师要根据现有条件来选择活动区的种类和数量,因地制宜,不盲目抄袭别人的经验。本阶段的教育重点。如9月份是小班幼儿人园的第一个月,教育重点是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与此相适应,教师可选择娃娃家、积木区、小小扮演区等与家庭氛围相似的区域,让新人园的幼儿在像一样的活动区内自由活动,使他们感觉到温暖熟悉,并逐渐喜欢幼儿园。总之,活动区的种类和数量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综合考虑以上各因素的基础上,教师应当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征求他们的意见,共同选择,创设儿童化的活动区。

(2)活动区材料的投放应注意以下问题:材料和玩具多样化。教师应当在各个活动区内提供足够的材料和玩具,使幼儿在其中快乐地操作、探索和扮演。材料的种类应当适合不同孩子的能力和经验。材料和玩具摆放清楚、明确。多样化的玩具和材料应当有系统地分类放在开放性的、低矮的架子上,或者用透明的容器分类摆放,如筐、篮子、盘子等。

(3)活动区的布置要注意合理:所谓界限性即各活动区要划分清楚,界限明确,便于幼儿开展活动和教师进行管理。各活动区之间的相容性。所谓相容性是指在布置活动区时要考虑各个区域的性质,尽量把性质相似的活动区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扰。各活动区之间的转换性。所谓转换性即教师在考虑划分各个区域的同时,也要考虑幼儿可能出现的将一个活动区内的活动延伸转换至其他活动区的需要。

此外,应确定活动区规则,因为规则是保证活动区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

1、答案如下:

儿童身心发展主要遵循以下四个规律:

(1)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

首先,儿童身心发展是有顺序的:人从出生到成人,其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

其次,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人的一生,都要经历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和成年期等几个阶段。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的 不同特征。以思维为例,童年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事物不易理解;少年期则以抽象思维为主,能进行理论逻辑推断。阶段性还表现为各 个阶段是互相衔接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个阶段的延续,又是后一个阶段的准备。

由于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所以决定了教育工作也要有 顺序性。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进行,要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则要求教育 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特点,提出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切忌搞一刀切

(2)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和成熟水平是不相同的,具有不平衡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相同。例如,身高体重出生后一年发展 最快,以后缓慢,到青春期又高速发展。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些方面在较早阶段就能达到较高水平;有些方面则要成熟得晚些,例如感觉、知觉在少年 期之前已发展到相当水平,而逻辑思维要到青年期才有相当程度的发展。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对教育的启示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善于抓住儿童身心发展 各个方面的成熟期和关键期,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这样能够事半功倍,取得最佳效果。

(3)儿童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儿童身心发展的稳定性: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顺序、年龄特征和变化速度等大体上是相同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儿童身心发展还具 有可变性: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只是相对的,在社会条件或教育条件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其身心发展的水平可能不一样。一方面教师要看到 儿童身心发展的稳定性,把它作为施教的出发点和依据;另一方面教师同时还要看到儿童身心发展的可变性,尽量创造良好的社会和教育条件,充分挖掘潜力,使之 更快更好地发展。

(4)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儿童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即使处于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由于每个儿童的遗传素质不同,环境影响和教育不同,所以他们的身心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也会因人而异,表现出个别差异性。

儿童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要求教师首先要正确看待每个儿童的特点或差异,其次要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

1、答案如下:

(1)教师的职业特点;

(2)教师的职业道德与必备的能力和素质;

(3)良好师幼关系的意义及分离焦虑的解决;

2、答案如下:

根据材料中幼儿自我控制在发展中表现出的不同的行为特点。幼儿自制力反映的是对自己行为的调节,自控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不但能够根据成人的指示调节自己的行动,而且有自己的独立性。

1)开始从受他人的控制发展到自己的控制。3 岁左右的幼儿自我控制的水平是非常低的,在遇到外界诱惑是,主要是受成人的控制,而且成人一旦离开,很难自己控制的行为,很快就会违反规则。如材料中的幼儿。当老师刚刚离开的时候忍了一会,之后禁不止诱惑打开盒子偷偷看一眼,违反了老师对他的要求,并且当老师回来的时候,还会老师说自己没有看过,这是幼儿自控能力较低的表现。

2)从不会自我控制发展到使用策略控制策略是影响儿童控制能力的一个重要因数,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他们还不会使用有效的控制策略,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学会使用简单的控制策略来进行自我控制。他们可以运用许多分心的策略来避免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如材料中的幼儿,当老师离开的时候,他一会看墙角,一会看地上,自己看前面的盒子小手也一直放在自己的腿上,这就是幼儿所用的分心策略,来遵守老师所传达的要求,也表现出幼儿自我控制能力不断发展的表现。

五、活动设计(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30)

1、参考答案:

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通过艺术等审美方式,来达到教育人的目的。学前儿童美育的任务有:第一,教给儿童关于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方面的粗浅知识和技能,培养儿童对艺术的兴趣;第二,初步发展儿童对周围生活、大自然等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1)根据美育的要求,设计的活动名称为:植树节主题活动。

(2)活动目标: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儿童的实际植树活动,加深儿童对常见树的认识;教师与儿童一起植树,并鼓励同伴间的相互合作;激发儿童爱护树木、保护环境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让儿童明确312日是植树节,激发他们对节日的热情。

(3)活动准备:搜集有关树木(以春天的景色为宜)的图片和一些出现环境危机的图片(如沙尘暴),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准备好植树的工具、小树苗,在园内开辟种植角;准备好小牌子。

(4)设计思路:儿童有着自然的天性。他们与自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从小对儿童进行环教育,是现代儿童教育的新要求。活动设计是由发展儿童对树木的认识开始,通过活动的进展,让儿童逐步达到对自然、人类以及环境与人的关系的认识。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培养儿童的表现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5)活动前教学过程:观看春天的树木图片;告诉儿童每年的312日是植树节;向观看风沙的危害多媒体课件,让儿童通过听讲解,了解风沙对人类的危害;积极引导幼儿重点讨论,如何保护自然环境?最终要让儿童达成树木能阻挡风沙的共识。

(6)进行种树活动:教师要对前面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儿童知道植树的益处多,激发他植树的兴趣;带领儿童去园内的种植角;活动开始前,教师先以启发式提问的形式让儿童说说如何种树;教师做分解示范;幼儿开始种植,教师提醒他们注意安全;填好小牌子,分树到人管理和照看。

(7)活动评价:教师对儿童此次活动的表现表示赞许;让儿童自己说说活动的感受。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5d198b5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ec.html

《2019年教师职业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考前练习试题B卷 附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