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商局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报

发布时间:2019-01-31 05:55:2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市工商局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局按照国家总局“金信工程”和省局“金管工程”二期建设的要求,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强力推进,务求实效”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升了监管执法效能。

  一、科学投入与管理,强化信息化基础保障

  网络健全畅通是信息化应用的基础。对此,我们坚持顾长远,看大局,立足实际,加大建设投入与管理。一是优化网络配置。投资1600多万元,完善市、县、所三级网络,搭建起集数据传输、内部语音、视频会议、移动办公“四网合一”的业务专网。全市198个工商所、13个行政审批大厅、17个局机关全部实现光纤接入,联网率达到100%。新增微机设备500多台,服务器7台,形成了功能完善的服务器机群和业务网络。二是搭建应用载体。对市局机关会议室进行升级改造,建成集视频会议、网络教学、演讲演示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会议厅。扩大12315申诉举报中心功能,建立以信息化网络支撑的综合指挥平台,形成“一个中枢、16个受理平台、相对集中受理、统一指挥调度”的现代化调度指挥体系和以12315数据分析为核心的信息情报服务体系。三是整合应用系统。按照“资源共享、讲求实效”的原则,建立工商综合监管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网络平台,将网上监管系统进行整合,工作人员只需要输入一次密码,就可以根据拥有的权限,实现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操作。四是强化网络管理。本着“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建立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加强了以防火墙、安全网闸等内容的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对228个网络接入点和整个线路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做好软硬件的日常维护、材料补给等工作,保证了网络畅通和工作正常开展。

  二、实施三项措施,强力推进信息化全面应用

  实践应用是全面验证和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成果的根本,对此,我们主要采取了3项措施。

  1、加强组织调控。在领导体制建设上,实行“一把手”工程。市局和县(市)局、分局分别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各业务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教育引导全局干部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将信息化应用作为提高执法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早下手抓主动,建立了一系列促进应用管理的长效机制。实行“一把手”工作例会制。先后9次组织召开由各局“一把手”参加的信息化应用会议,调度工作情况,针对思想认识有误区、落实推进欠力度、责任规范待加强等问题,下发会议纪要,加大整治力度;落实信息化建设立项审批制。从长远发展的大局出发,在信息化应用与发展上和省局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小计划”服从大规划,使全市系统信息化应用与省局部署上下畅顺,同频共振;推行信息化应用工作协调联动制。在业务软件推广应用中,由“一把手”负总责、分管局长靠上抓,业务科室牵头抓推广、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各级共同参与。每项业务软件都对口落实相应的责任推广单位,明确第一责任人和具体承办人,规定完成时限和标准,实行责任追究。通过长效机制建设,使信息化从一项科室单一负责的高技术工作变成一项全局性工作,信息中心和职能科室、各基层所之间的关系更加理顺,系统上下协同动作、密切配合的机制更加有力,为信息化应用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2、实行目标考核。我们按照“一把手负责、全员参与”的原则,把信息化应用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建立《信息化应用考评制度》,将推广应用、综合管理、安全管理、教育培训等九大项内容进行细化和量化,面向全系统所有单位和人员,层层分解任务,明确责任,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实施严格考核,奖惩兑现。对信息化推广应用工作不达标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不能熟练运用业务软件的干部职工实行待岗培训。同时,对各项业务工作考评时,主要采纳网上电子数据,进行网上考核。工作没有上网运行的,考核成绩自动判定为零。在对**红盾网站的管理中,我们就采取了以科室为单位,划分栏目,归口管理,全员维护的办法,对各单位的管理维护工作,通过上网查询记录进行考评,督促全体干部重视网站运行,实现了各类监管服务信息的网上即时更新,有效解决了网站更新速度慢,信息迟缓的弊病。通过落实目标考核与奖惩,去年以来,共有12个县(市)局、分局,60处工商所、115名干部受到表彰,落实奖励资金***万元;对**个单位和个人进行了通报批评。

  3、注重人才管理。推进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关键。一方面我们采取激励措施,挖掘信息化人员的潜能。实施了《关于加强全市工商系统信息化队伍建设的意见》、《招录国家公务员考察培养管理办法》、《基层干部到市局挂职锻炼的实施意见》等,加快信息化人才培养。在公开招录34名计算机技术人员,扩大信息专业人才队伍的同时,从全市198个工商所、200个科室单位,选拔了398名业务过硬、作风扎实、爱岗敬业的人员担任信息化管理员,下发文件,明确职责,保证队伍稳定。采取信息化管理员包科、包所的方式,担负起单位内部网络维护和人员应用能力培训工作。鼓励信息化管理员参加计算机类在职教育,提高理论基础。目前,有3名信息化管理人员在读mBA。采取了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措施,招聘的计算机人员实行与事业性人员同等工资和福利待遇。挖掘和选拔既懂工商业务,又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走向信息中心领导岗位。另一方面,注重应用信息网络,强化全员培训。我们在实现视频和软视频培训的同时,建立了远程培训系统,实现教育培训、知识共享、考核评价的网上一体化管理,干部职工足不出户就能接受培训、考试。目前,网上学习点击量达到28万人次,在线学习时间47万课时,取得了良好效果。实现了系统干部职工培训率100%,业务软件使用率100%,熟悉计算机操作技能率90%以上的工作目标,全系统45岁以下的干部全部取得了计算机初级以上资格证书。

  三、应用促进发展,执法服务信息化水平取得明显成效

  通过科学建管和整体推进,全系统形成了“一个网站(红盾信息网)支撑、一个窗口(12315综合指挥中心)对外,两级(省局、市局)软件对接,四级(省、市、县、所)信息共享”的信息化应用格局,有力地促进了工作方式创新,提高了监管执法效能。

  一是建立工作流程,内部管理更加规范。企业登记、执法办案、规费收取等各项工作上网运行后,我们明确各级督查权限,通过软件系统,直接查询每项业务工作的质量与责任人,并建立了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通过网络,对登记效能差、企业信息认领不及时、巡查不到位、违反执法办案工作流程的问题,及时查究,确保了各项业务工作的网络流程管理,有效地杜绝了执法随意性,实现了行政诉讼零败诉,行政复议不撤改。为强化对收费工作的监督力度,我们在充分利用省局票据管理软件的系统上,补充了规费监管功能,实现定费、收费、票据管理的统一,通过市局、县级局、工商所三级联网,授权用户随时随地对收费情况进行远程监控,确保了规费收取资料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杜绝了收费中人情因素的影响。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使行政监督工作由传统的人管人模式,向程序管人、制度管人的专业化管理模式跨越,保障了各项工作流程科学、简洁高效、监督有力。

  二是监管目标明确,执法能力进一步强化。依托信息化,12315申诉举报指挥中心建立了全市系统上下联动、处理及时的快速反应机制,将消费维权和行政执法的触角延伸到城乡各地,方便了群众投诉,拓宽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广度。申诉举报指挥系统全面升级以来,12315日均受理量达到100多件,目前,已受理咨询和投诉举报12.3万人次,处理投诉1.8万件,查处假冒伪劣商品291批次,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达4091万元。“经济户口”管理、企业信用管理和分层分类监管系统的有机结合,将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网上自动分类分级,根据微机提示,我们在监管服务工作中,突出重点,分类管理,防止了各类违法违章行为的发生。如全市****户食品经营业户业户登记入网后,直接生成高风险度级别,监管人员运用电子地图,准确定位,实施高频次监管,确保了消费安全,促进了消费和谐。

  三是增加联系渠道,社会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利用红盾信息网和12315网络系统,加大了与经营者、消费者和社会各界的沟通与联系。红盾信息网的业务板块和相关公示栏目,提供了工商信息服务和企业形象展示平台。通过网络宣传全市企业形象,帮助企业争创国家驰名商标。及时公布“重合同守信用企业”,通过对企业信用的公示作用,引导和促进广大经营者加强自律,维护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我们还发挥计算机联网,工商业务数据集中的优势,在全市13个行政审批大厅设立了企业登记信息查询服务窗口,去年以来,累计接待公、检、法等部门和企业、个体查询15万人次。利用信息网络,建立了企业摧检及会议告知短信服务平台,累计向企业发送短信5万余条,实现了企业网上年检。

  四是工作方式创新,基层执法服务效能全面增强。依托信息化,各基层所实行了“经济户口”、企业信用和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监管。进一步规范了内部机构设置,实行了“一室多队”的监管服务模式。各类材料实现网上流转,原来耗时较多的信息检索和资料传递工作用几秒钟的时间就可以完成,登记机关与基层工商所信息共享、上下联动,缩短了业务办理时间,无前置审批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全部在基层所办理,实现了对业户的零距离服务,提高了工作效率,全面适应了“小局大所”改革的需要。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593b795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56.html

《市工商局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