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25《杜甫诗三首》(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发布时间:2020-03-21 15:55:3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杜甫诗三首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 学习《石壕吏》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篇。

2. 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

2.诵读课文,结合注释,试着翻译这首诗。

【课前探究】

1.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故事情节。

2.诗中共有几个人物形象?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预习交流】

1.这首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矛盾思想?

【互助提升】

1.小组讨论:从诗句中读出了什么?哪些字用得好?

2.学习这三首诗歌,你对杜甫的思想发展有了怎样的理解?

从这三首诗歌来看,诗人的思想逐渐从理想走向现实,从于家于己的眷顾转向于国于民的关注,或多或少的体现了诗人思想发展的轨迹。

【体验成功】

根据提示填字诗词。

1、诗中描写兵役苛酷的句子:______________

2、诗中描写战争惨烈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描写老妇人丧子悲痛和含悲度日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诗中能概括全诗中心事件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篇的典范作品“三吏”是_ _ _ _ “三别” ______

6、用心品味全诗,你会发现老妇的话句句都是差吏逼出来的,你能想象出当时的情形吗?

7、从诗中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老妇对战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你能根据当时的情景,合理揣测老妇当时的心理活动吗?请用第一人称写出。

【快乐心得】

【中考写真】

一、下列选项中,句子语意衔接的一项是( )(3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当时的各国首都中,重庆成为最早、最久、最多的远程轰炸目标,

①直到2001年9月11日国际恐怖组织对美国纽约世贸大厦的劫机轰炸等“空中屠杀”,在战史上它们都与“重庆大轰炸”保持着逻辑继续关系

②成为将整座城市作为人质和对象的毁灭性恐怖轰炸的开端

③而重庆以其特有的天地山河结构和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迭被磨难,历经轰炸、屡遭危迫而固若金汤、巍然耸峙,可谓自然浑成、天佑中华

④成为取消了前线与后方、交战人员与普通民众之间界线的“无区别轰炸”的滥觞

⑤这个开端,清晰地通向德军轰炸伦敦、英军轰炸柏林、美军轰炸广岛和长琦,以及战后各次战争中同类手段和同类性质的远程战略轰炸

A.④②⑤①③ B.④②③①⑤

C.②④③①⑤ D.②④⑤③①

二、综合性学习。(11分)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家公祭”,小而言之,是中国人对自己同胞的记忆、缅怀,是对国人应有历史价值观的培养;大而言之,是中国人在为世界保留一份珍贵遗产,是中国人就此确立与国际社会相处的尊严方式。

⑴请你用一句话为下面的新闻拟写一则标题。(要求:不超过24个字)(3分)

国际在线报道 今天是中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以国家之名,举行公祭仪式,向77年前那场屠城中消逝的30万无辜生命致以最高祭奠。

上午十点零一分,南京城上空响起了尖利的防空警报声。此时,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国家公祭仪式现场,所有参加者都低头为死难者默哀,而行驶在南京大街小巷的机动车已纷纷停下,鸣笛志哀。之后,在安魂曲的乐曲声中,16名礼兵抬着8个巨大的花圈,缓步走上公祭台,将花圈安放在“灾难墙”前

⑵从“家祭”到“国祭”,中国近代史上最沉痛的一页,正不断加固于整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中。以下是网友为纪念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而创作的四副楹联,请你依据四个选项,将其补充完整。(4分

①金陵响警钟,声声振耳, ,莫再坑前空拭泪;

历史遗棱镜,面面揪心,对百年屈辱,宜从蹄底永铭殇。

②悼冤魂,恨日寇猖狂,我族积弱;

铭国耻, ,吾辈图强。

,积怨难消,万众同悲国耻事;

枕戈而待旦,除倭务尽,千秋不怠警钟声。

④五千年铁血所凝, ,有谁敢忘?

三十万亡灵且待,看长风更起,催我出征。

A.欣中华复兴 B.抚泪以追昔 C.问国耻未消 D.祭卅万亡灵

⑶祭文,祭祀或祭奠时表达哀悼或祷祝的文章。阅读下面四则材料,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

括祭文在不同方面的四个作用。(4分)

材料一:“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

接……”韩愈的这篇《祭十二郎文》可谓“祭文中千年绝调”。韩愈与其侄十二郎自幼

相守,历经患难,名为叔侄,情同手足。在这篇祭文中,韩愈用对话的方式,抒写对亡

侄的哀悼之情,如泣如诉,感人肺腑。

材料二:“桥山虽高,不及吾祖隆德;沮水攸长,难尽我辈深情。陋文以祭,素肴

以奉,虔诚以表,舞乐以祊。尚飨!”(《公元2014年清明公祭黄帝祭文》)黄帝被

尊奉为“华夏始祖”。作为黄帝陵所在地的陕西省,每年都要举行祭祖大典并撰写祭文,

以追怀祖先艰苦创业之精神。

材料三:重庆一中知名校友、文化学者王康先生在《戊子清明祭文》中写道:“三

百四十万热血男儿血沃沙场,二百一十四名英年将领从容殉国。其碧血常新,……常昭

中华而永垂不朽。”他用祭文还原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的不朽功勋。

材料四:“时逢盛世,国耻长铭,强军强国,实为和平。……今开公祭,举国之名;

举杯三酹,以慰亡灵。”写于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这篇祭文,让我们更深切地体会

到凝聚的民族精神。尊重历史,敬畏生命,国家的意志与信念,正与普通人情相融。

三、现代文阅读

当爱抵达深处

安宁

⑴父亲一辈子都没有学会说好话听,别人给他送的东西,他瞅一眼成色,便说,值不了多少钱。甚至有一年,因为与他吵架,为了弥补自己心内的愧疚,我用攒下的钱,从小摊上给他买了一件衬衫。回家后以为他至少会给我一个宽容的微笑,却是没想,他只淡淡瞥一眼,便下结论道:“一看就是地摊货。”我当时便眼泪哗哗涌了出来,与他大吵了一通,且发誓,这辈子再也不会给他买任何东西。

⑵尽管为了父亲的这张刻薄嘴,母亲没有少跟他发脾气,但他依然我行我素,从来不顾及别人的颜面。所以我最初工作的两年里,每次回家,从没有单独给他捎过什么礼物,只将钱打到他的卡里,便算尽了孝心。母亲便私下里小心翼翼地开导我,说,如果有时间,记得给你爸买件衣服;要不,只给我买,穿得时候,在你爸面前会觉得不好意思的。我听了便笑,说,即便是把一个城市,给他买回去,怕也得不到他一句好,不如不买,给钱省心。母亲听完便叹气道:“可是你爸他其实不缺钱呢。”

⑶尽管心底不太情愿,但还是不想让母亲太过伤心,便去了茶叶市场,买了半斤可以养胃的上等普洱茶。回家后一样样地将给家人买的东西拿出来,父亲习以为常地在分发礼物的时候,到阳台上去吸烟赏花。等母亲将一袋包装精美的普洱茶,递到他的面前时,他稍稍诧异了片刻,随即便疑惑地问道:这是女儿专门给我买的么?母亲笑道:“咱家谁的胃最不好,当然这普洱茶就是送给谁的。”隔了阳台的门,我看见躺椅上的父亲,没吱声,却是眯起眼,对了阳光,将那上面的说明文字,凝神看了许久。

⑷第二天吃过午饭,一家人泡茶喝。我看见父亲很小心地将自己的专有茶叶拿出来,捏了一些到茶杯里,便又细心地封好口,放进了抽屉。几分钟后,我听见父亲端着茶杯,一脸惊喜地赞道:“果真是好茶呢,喝到胃里像是熨烫过一样舒服。”我假装没听见,继续看自己的电视,小弟却是突然叫道:“爸,你端错茶杯了耶!那是我泡的绿茶,都喝好几遍了,你的普洱还在桌上放着呢!”

⑸那一刻,全家人的眼光,都聚焦到父亲身上。而父亲,就这样尴尬地端着那杯已经喝乏了的绿茶,不知如何进退。是母亲出来打圆场,说,你爸那是因为心里美,所以喝什么都觉得香,心情不好的时候,万元的茶叶他都不一定喜欢呢。父亲这才忙不迭地附和:“可不是么,今天心情出奇地好呢。”本以为他的面子,就这样保住了,一旁的小弟,却是嘻嘻笑道:“爸爸是在说谎呢,他平时最讨厌喝绿茶了,怎么今天就这么特别,喝到口中都觉不出是什么味道来?还不是因为我姐今天终于给他买了礼物,他才这样圆滑地说好话,来讨好姐姐嘛。”

⑹父亲的脸,在小弟直白的解释里,终于红了又白,白了又红。最终,将手中那杯绿茶啪地放到桌上,转身去了阳台。我看着他瘦削的脊背,还有颤抖着点烟的手指,一颗心,突然地就软下去。默默端起那杯还没有品过的普洱茶,走到烟雾缭绕的阳台上去,柔声说道:“爸,尝尝我买的普洱,好不好喝,如果真的好,以后每次来,我都买给你。”

⑺父亲终于转过身来,接过茶杯,一小口一小口地喝着,而我,则没有听他的评语,就悄无声息地走了开去。我知道这个始终不肯向任何人妥协的男人,当他“糊涂”到分不清绿茶与普洱的时候,那只是因为,他对自己的女儿,爱得太深。

⑻而每一份爱,抵达最深处的时候,当都是这样地不辨是非与对错吧。

1、根据(1)(2)段的内容回答,为什么我与母亲会和父亲发生争吵、闹脾气,并且“父亲习以为常地在分发礼物的时候,到阳台上去吸烟赏花”?(4分)

2、赏析下列画横线的句子。(4分)

隔了阳台的门,我看见躺椅上的父亲,没吱声,却是眯起眼,对了阳光,将那上面的说明文字,凝神看了许久。

3、请你结合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中人物的心理。(4分)

(1)父亲的脸,在小弟直白的解释里,终于红了又白,白了又红。

(2)而我,则没有听他的评语,就悄无声息地走了开去。

4、作者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使文章波澜起伏,请你试着找出一例并加以分析。(4分)

5当爱抵达深处,你的父母也一定在你的生命中留下了感人至深的片段吧,请你描写一个让你感动的细节,50字左右。(4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518495d1c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da.html

《八年级语文上册 25《杜甫诗三首》(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