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4与R5共载波配置”外场测试报告-2011 1019-最终

发布时间:2013-08-29 20:42:0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浙江省衢州

R4HSDPA共载波配置测试报告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衢州分公司

201110



一、 概述

本报告主要是对R4R5共载波配置外场测试数据进行记录,分析测试结果,并对该特性后续在现网中的应用给出建议

一.1 测试目的

本测试按照《中国移动TD-SCDMA R4HSDPA共载波配置测试规范》的要求,测试TD-SCDMA R4R5业务共载波配置在真实无线环境中的功能与性能,验证TD-SCDMA R4R5业务共载波对现网的干扰水平、用户感受、网络指标等相关性能的影响,为更好的开展TD-SCDMA R4R5业务共载波现网试点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保障。

一.2 测试时间

2011091520111015

一.3 测试地点

浙江省衢州市

一.4 测试内容

R4R5业务共载波干扰加载测试

R4R5业务共载波干扰加载定点性能测试

R4R5业务共载波干扰加载移动性能测试

网络KPI指标检测

f1频点无线资源利用率、CS/PS业务掉话率、CS/PS切换成功率、CS/PS接入成功率统计

f1频点的上行TS1/TS2时隙在修改配置前后的1周干扰大小对比

通过MR分析f1频点的下行各时隙在修改配置前后的1周干扰大小对比

二、 测试环境

二.1 测试对象

测试厂家:大唐移动通信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被测网元:RNCNode B

软件版本

二.2 配置要求

主测载波及加载载波的信道配置如下:

其他修改参数如下:

二.3 工具仪表

二.4 测试场景

2.4.1 定点测试场景

根据《中国移动TD-SCDMAR4HSDPA共载波配置测试规范》要求,结合浙江大唐区域特征,选取测试区域为衢州RNC 2937覆盖常山县城区域。

测试具体区域如下图,主测小区山建设银行-3小区。具体测试基站信息如附件表格:

区域选择因素:

1、 话务量较小,对现网影响较小的区域;

2、 区域内站点无明显外部干扰;

3、 站点数量达到一定规模,连续覆盖,10~20个左右基站

4、 典型城区,站间距300500m左右,拓扑结果基本保持均匀。

根据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中国移动TD-SCDMA R4HSDPA共载波配置测试规范》的要求需要对测试区域重新进行频率规划调整,具体频率调整方案如附件表格。

2.4.2 移动测试场景

根据《中国移动TD-SCDMAR4HSDPA共载波配置测试规范》要求,结合浙江大唐区域特征,选取测试区域为衢州RNC 2937覆盖常山县城区域。

测试具体区域如下图,主测小区常山建设银行-3小区。具体测试基站信息如附件表格:

区域选择因素:

1、 话务量较小,对现网影响较小的区域;

2、 区域内站点无明显外部干扰;

3、 站点数量达到一定规模,连续覆盖,10~20个左右基站

4、 典型城区,站间距300500m左右,拓扑结果基本保持均匀。

根据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中国移动TD-SCDMA R4HSDPA共载波配置测试规范》的要求需要对测试区域重新进行频率规划调整,具体频率调整方案如附件表格。

三、 测试数据分析

三.1 R4R5业务共载波干扰加载测试

3.1.1 R4R5业务共载波干扰加载定点性能测试(用例7.1)

3.1.1.1测试目的

验证R4R5共载波配置干扰水平及对业务质量的影响

3.1.1.2 测试说明

R4R5业务共载波干扰加载定点性能测试分为4个测试子项,包括:主测频点为辅频点长保测试、主测频点为辅频点短呼测试、主测频点为主频点长保和短呼测试、主测频点为R4载波测试。

2.1.1.3 测试数据统计

测试1主测频点为辅频点的长保测试

主测小区:f1频点发起2R4语音长保业务和1UL16kbps/DL1.5Mbps数据业务并进行ftp下载,确认R4语音业务与HSDPA业务的控制信道共时隙,保持20分钟,记录主测小区相关信息。

加载小区:与主测小区同时发起2R4语音长保业务和1UL16kbps/DL1.5Mbps数据业务并进行ftp下载,保持20分钟。

注:主测小区须在近点、中点、远点三处测试3次,加载小区在主测小区近点测试完毕后结束业务,待主测小区中点测试开始时同步启动测试,以此类推。

以下为测试1的近中远点关键指标统计图,其中12-5613-17为近点测试时段,9-5214-51为中点测试时段,15-015-9为远点测试时间段。

系统侧记录上行各时隙平均ISCP、平均BLER

测试数据说明:

1、 近、中、远点主测终端R4业务正常,发送功率正常。由于MOS盒原因所测MOS值偏低,属于测试工具问题,下同。

2、 近、中、远点主测终端HSDPA业务正常,下行数据速率受上行反馈限制(UL16Kbps),平均下载速率在400Kbps左右(其中近点速率偏低,经确认当时有商业用户占用该载波)。 终端接收和发送功率正常。

3、 各上下行时隙ISCP值正常。

测试2主测频点为辅频点短呼测试

主测小区:主测终端位于主测小区近点,在f1频点发起2R4终端语音短呼业务1001UL16kbps/DL1.5Mbps数据业务并进行ftp下载,确认R4语音业务与HSDPA业务的控制信道共时隙,每次短呼业务保持30秒后挂断,间隔30秒重新发起业务,统计主测小区R4业务终端接入成功率等相关信息。

加载小区:与主测小区同时发起2R4语音长保业务和1UL16kbps/DL1.5Mbps数据业务并进行ftp下载,直至主测小区测试结束。

注:主测小区须在近点、中点、远点三处测试3次,加载小区在主测小区近点测试完毕后结束业务,待主测小区中点测试开始时同步启动测试,以此类推

系统侧记录上行各时隙平均ISCP、平均BLER

测试数据说明:

1、 中、远点R4短呼业务接通率偏低,现象多为RRC无响应,通过跟踪后台信令发现RNC未收到RRC建立请求。后经前方查证,发现由于测试开始前为了构造同频加载邻区,对测试区域的频点做了相应调整,该主测小区的主频点也存在同频邻区,使得主频点上存在同频干扰,最终导致了中、远点接通率偏低的现象。

2、 主测频点为辅频点,接入后的R4业务正常,终端发送功率正常。

3、 近、远点主测终端HSDPA业务速率正常,中点由于距离同频邻区加载用户较近,受加载用户的干扰,速率偏低。

4、 近、远点各上下行时隙ISCP值正常。中点距离同频邻区加载用户较近,受加载用户的干扰,各时隙ISCP较高,导致了1%的掉话率。

测试3主测频点为主频点长保和短呼测试

调整主测小区的测试频点为主频点,加载小区为同频辅频点,重复测试1测试2的步骤

系统侧记录上行各时隙平均ISCP、平均BLER

系统侧记录上行各时隙平均ISCP、平均BLER

系统侧记录上行各时隙平均ISCP、平均BLER

测试数据说明:

1、 中、远点R4短呼业务接通率低,主要为同频邻区加载干扰导致。

2、 HSDPA业务速率正常,终端发送功率正常。

测试4主测频点为R4载波测试

将主测小区的R4R5混合载波修改为R4载波,参数调整后,重复测试1测试2的步骤。

系统侧记录上行各时隙平均ISCP、平均BLER

系统侧记录上行各时隙平均ISCP、平均BLER

系统侧记录上行各时隙平均ISCP、平均BLER

测试数据说明:

1、 中、远点R4短呼业务接通率低,存在同频邻区加载的情况下,同频干扰对R4业务的影响是明显的。

3.1.1.4 测试结果分析

1、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在R4R5共载波上,HSDPA业务速率正常,对HSDPA基本不受干扰影响。R4语音业务与HSDPA业务的控制信道共时隙时,对于控制信道无影响。

2、 存在同频邻区的情况下,小区边缘的R4用户受同频邻区用户的干扰影响,导致接通率降低,掉话率有所抬升。建议实际应用中尽量减少R4R5共载波同频配置。

3、 HSDPA业务所在时隙的ISCP相对于其他时隙ISCP值高,在同频同时隙的情况下对R4业务会造成影响。

3.1.2 R4R5业务共载波干扰加载移动性能测试(用例7.2

3.1.2.1测试目的

验证R4R5业务共载波干扰加载条件下移动性能

3.1.2.2 测试说明

R4R5业务共载波干扰加载定点性能测试分为3个测试子项, 包括:R4长保切换测试、R4短呼切换测试、两个R5用户长保切换测试。

2.1.2.3 测试数据统计

测试5R4长保切换测试

主测小区:f1频点发起2R4语音长保业务和1UL16kbps/DL1.5Mbps数据业务并进行ftp下载,确认R4语音业务与HSDPA业务的控制信道共时隙,在测试区域内进行遍历测试,保持30分钟,记录主测小区相关信息,记录表见附件。

加载小区:与主测小区同时发起2R4语音长保业务和1UL16kbps/DL1.5Mbps数据业务并进行ftp下载,保持30分钟。

系统侧记录上行各时隙平均ISCP、平均BLER

测试数据说明:

1、 R4业务小区间切换正常,发送功率正常。

2、 HSDPA业务小区间切换正常,由于在切换点和小区边缘,平均下载速率稍低,BLER稍高。

测试6两个R5用户长保切换测试

主测小区:f1频点发起2UL16kbps/DL1.5Mbps数据业务并进行ftp下载,在测试区域内进行遍历测试,保持30分钟,在测试区域内进行遍历测试,记录主测小区相关信息,记录表见附件。

加载小区:与主测小区同时发起2R4语音长保业务和1UL16kbps/DL1.5Mbps数据业务并进行ftp下载,保持30分钟。

系统侧记录上行各时隙平均ISCP、平均BLER

测试数据说明:

1、 2HSDPA业务小区间切换正常。由于在切换点和小区边缘,平均下载速率稍低,BLER稍高。

测试7R4短呼切换测试

主测小区:f1频点发起2R4语音短呼业务100次和1UL16kbps/DL1.5Mbps数据业务并进行ftp下载,确认R4语音业务与HSDPA业务的控制信道共时隙,且遍历测试业务所占时隙与干扰加载业务所占时隙相同,在测试区域内进行遍历测试,记录语音业务接入成功率和HSDPA业务平均上下行吞吐量等相关信息。

加载小区:与主测小区同时发起2R4语音长保业务和1UL16kbps/DL1.5Mbps数据业务并进行ftp下载,直至主测小区测试结束

系统侧记录上行各时隙平均ISCP、平均BLER

测试数据说明:

1、 R4R5业务切换正常,在短呼过程中的切换成功率相对于长保时切换成功率有所降低,结合之前的短呼测试,切换成功率与接通率有一定影响。

3.1.2.4 测试结果分析

1、 R4R5共载波配置,对于R4业务和HSDPA业务的小区间切换影响不大,但同频邻区配置本身对于用户在同频之间的切换是存在一定的干扰的。

三.2 网络KPI指标检测

3.1.3 f1频点无线资源利用率、CS/PS业务掉话率、CS/PS切换成功率、CS/PS接入成功率统计(用例8

3.1.3.1测试目的

测试R4R5共载波配置对网络无线资源利用率、CS/PS业务掉话率、CS/PS切换成功率、CS/PS接入成功率等的影响

3.1.3.2 测试说明

直接提取测试前后1周的KPI指标分析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

3.1.3.3 测试数据统计

3.1.3.4 测试结果分析

1、 从统计数据来看,在配置R4R5共载波后,对整个网络的KPI指标的影响并不明显。

3.1.4 f1频点的上行TS1/TS2时隙在修改配置前后的1周干扰大小对比(用例8

3.1.4.1测试目的

考察进行测试的前后1周话统ISCP在各区间上的分布情况

3.1.4.2 测试说明

直接提取测试前后1周上行时隙ISCP值比较分析变化情况。

3.1.4.3 测试数据统计

主载波:

1载波

3.1.4.4 测试结果分析

1、 上行时隙的ISCPR4R5共载波配置测试期间的平均上行ISCP略有抬升,结合测试过程来看,应该与同频加载干扰有关。

3.1.5 通过MR分析f1频点的下行各时隙在修改配置前后的1周干扰大小对比(用例8

3.1.5.1测试目的

考察进行测试的前后1周话统ISCP在各区间上的分布情况

3.1.5.2 测试说明

直接提取测试前后1周下行时隙ISCP值比较分析变化情况。

3.1.5.3 测试数据统计



3.1.5.4测试结果分析

1、 从测试前后对比来看,R4R5共载波配置测试期间的平均下行ISCP值比测试前稍有抬升,结合测试过程来看,应该与同频加载干扰有关。

2、 HS-PDSCH所在的时隙TS4TS5ISCP值相对于其他时隙的ISCP值略高,属于HS-PDSCH满功率发送带来的干扰,对于HSDPA业务本身影响不大。

四、 测试结与分析

四.1 测试数据综合分析

1、 R4业务短呼测试中,在主测小区远点,无论当前R4R5共载波设置为主载波还是辅载波,在邻区进行H业务和语音业务加载的过程中,出现了接通率恶化现象。

分析:在测试R4R5共载波设置为辅载波时(参见测试2),对出现接入失败的用户进行了分析,现象多为RRC无响应,通过跟踪后台信令发现RNC未收到RRC建立请求,应为瞬时较强干扰导致。后经前方查证,发现由于测试开始前为了构造同频加载邻区,对测试区域的频点做了相应调整,该主测小区的主频点也存在同频邻区,使得主频点上存在同频干扰,导致了远点接通率偏低的现象。

同样,在测试R4R5共载波设置为载波时(参见测试34),同频邻区有同频加载及商业用户,存在同频瞬时较强干扰。导致了接通率偏低的现象。

综合以上现象可以看出,R4短呼业务远点接通率低主要与同频干扰有关,与R4R5共载波配置特性本身无关。至于同频干扰,由于测试前根据测试规范要求在测试区域调整了频点配置,将以前异频小区改成了同频小区,导致测试区域网络的同频干扰较测试之前的网络突出。另外,对于HSDPA业务速率,按照测试规范要求配置上行反馈为16Kbps,由于上行反馈受限,下行平均速率保持在400Kbps左右。

2、 R4R5共载波用户接入载波优先级的问题,对于用户初始接入到网络,是分配到R4R5、或者R4&R5共载波的接入优先级问题,由于时间关系,本次没有专门测试,大唐移动针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给出如下方案,后续可以考虑进一步验证。

分析引入R4HSDPA共载波后,对现网中载波优先级需要做适当调整,即申请H业务时优先接入和切换到H载波上,H载波资源不够时可使用R4HSDPA共载波;对于R4业务优先接入到R4载波,R4资源不够或者无R4载波时可使用R4HSDPA共载波,最后考虑抢占H载波。基于以上原则,对载波优先级的配置方法如下:

1载波排序建议使用固定优先级排序方法,无需增加载波类型。

2CAC算法表中载频SDCA_载频采用何种优先级排队方法配置为2,基于业务所需资源不同,来选择载波优先级列表(固定配置)。

3载频SDCA_载频优先排队基于固定排队BRU门限配置为4

4)对于实时业务(主要是语音业务),将载波优先级列表配置为:R4载波、H混合载波、H载波;

5)对于其他业务,将载波优先级列表配置为:H载波、H混合载波、R4载波;

6RRM算法全局表中,R4业务进行接入控制时是否不需要进行载波校正的开关配置为“0”。此时R4优先接入R4载波。

3、 从测试数据可以看出,R4R5共载波配置后,HS-PDSCH所在时隙对同频同时隙的R4载波的下行DPCH时隙存在较大干扰,针对这个问题大唐移动进行了相关算法研究,但由于时间关系,本次测试没有验证,后续可以考虑进一步对改进算法验证。

分析:由于目前HSDPA业务下行数据采用满功率发送,会对同频同时隙的邻区R4用户造成较强干扰,针对这个问题,建议从如下几个方面规避和减小干扰:

1R4HSDPA共载波上的时隙配置建议固定。即全网统一配置TS4TS5时隙作为HS-PDSCH时隙或者空闲

2对使用R4HSDPA共载波的HS-PDSCH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限制;

3使用HS-PDSCH慢速功率控制;

4使用多小区干扰协调算法;

5)打开同频算法

具体参见“4.3 应用建议”。

四.2 测试结论

1、 R4R5共载波配置,HSDPA业务正常,对HSDPA业务不受影响。

2、 R4R5共载波上,R4业务在小区边缘会受到同频邻区的干扰(根据测试规范构造了两圈同频邻区),导致接通率有所降低、切换成功率略有降低。

3、 从网络KPI指标统计中对比R4R5共载波配置前后一周的指标,各指标受R4R5共载波配置的影响不明显。

4、 MR统计中对比R4R5共载波配置前后一周的上下行时隙ISCP的变化,R4R5共载波配置后HS-PDSCH所在时隙的ISCP值有所抬升。

通过以上测试结果,建议R4R5共载波配置在如下配置和优化建议下逐步推广使用

四.3 应用建议

具体应用建议如下:

1、 频率规划

尽量降低R4R5共载波的频率复用度,避免同频邻区对R4业务的干扰。

2、 载波优先级配置

引入R4HSDPA共载波后,对现网中载波优先级需要做适当调整,即申请H业务时优先接入和切换到H载波上,H载波资源不够时可使用R4HSDPA共载波;对于R4业务优先接入到R4载波,R4资源不够或者无R4载波时可使用R4HSDPA共载波,最后考虑抢占H载波。

基于以上原则,对载波优先级的配置方法如下:

载波排序建议使用固定优先级排序方法,无需增加载波类型。

1CAC算法表中载频SDCA_载频采用何种优先级排队方法配置为2,基于业务所需资源不同,来选择载波优先级列表(固定配置)。

2载频SDCA_载频优先排队基于固定排队BRU门限配置为4

3)对于实时业务(主要是语音业务),将载波优先级列表配置为:R4载波、H混合载波、H载波;

4)对于其他业务,将载波优先级列表配置为:H载波、H混合载波、R4载波;

5RRM算法全局表中,R4业务进行接入控制时是否不需要进行载波校正的开关配置为“0”。此时R4优先接入R4载波。

3、 时隙配置

对于R4HSDPA共载波上的时隙配置建议固定,比如可以按照图1所示配置;TS4/TS5固定为HS-PDSCHTS1/TS3DPCH,控制信道配置在TS2/TS6上。全网统一配置,以减少相互干扰。

对于网络中既存在R4HSDPA共载波、又存在纯R4载波和纯H载波的情况下,对于纯R4载波的时隙配置存在如下2种方式:

1)纯R4载波上的时隙配置固定,与混合载波的时隙配置一致,2个固定的下行时隙空闲(如TS4\TS5)。减少由于HS-PDSCHR4业务的干扰带来的用户感知差问题。

2)纯R4载波上的时隙配置不固定,下行和上行的关系不统一规划,即现网配置不变,R4下行采用ICIC算法等方法进行时隙选择,对于HSDPA的功率进行限制。

4、 资源调度策略

R4HSDPA共载波上,若将下行2个时隙设为共享时隙,则下行伴随配置3.4k传信令足够,而上行需要配置至少32K2SF=8的码道),这样的话,剩余时隙承载R4对称的上下行业务会受限于上行时隙资源,若每次调度两个用户(即每个用户占用一个共享时隙),则配置16k/3.4k的伴随即可,从时隙配置来看需要配置两条HS-SCCH/HS-SICH

R4HSDPA共载波上,在DPCH资源用尽后,有R4业务接入时,考虑到尽量不让H业务掉话,抢占顺序建议如下:若R4是对称业务(如CS12.2k),优先抢占HSDPA控制信道的资源,不够用时抢占伴随信道的资源,若R4是非对称业务(如64/128k),下行优先抢占一个整时隙的共享信道资源。

5、 干扰抑制措施

从网络干扰角度分析,最好让R4R5不共载波,即R4业务和H业务由独立载波承载,以避免下行HSDPA业务对R4业务的影响。但为了充分利用R4载波2:4时隙配置时的时隙资源,且出于对数据业务用H承载的考虑,若现网中仅支持R4的终端很少的话,那么在2:4时隙资源配置时,R4载波下行时隙并不能充分利用(CS业务需要对称的上下行时隙资源),此时可以考虑HSDPA共享信道使用剩余时隙资源。

具体的干扰抑制措施可选择如下几种:

1)对使用R4HSDPA共载波的HS-PDSCH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限制;为降低HSDPAR4的性能影响,对R4HSDPA共载波上的HS-PDSCH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限制,如在现网功率配置的基础上偏移5dB,并配合使用HS-PDSCH慢速功率控制算法;

2使用HS-PDSCH慢速功率控制HSDPA采用固定功率发送时,基站对所有UE使用相同的功率发送数据,发送给小区中心用户的波束会对邻小区边缘用户形成干扰。引入HSDPA慢速功率控制技术,适当降低小区中心用户的功率,进而降低对其同频同时隙邻区R4用户的干扰,提高R4业务质量。

3多小区干扰协调算法;使用多小区干扰协调算法,系统在进行资源分配时充分考虑邻区的干扰,将用户分配到下行干扰相对较小的资源上,以提高用户感知。当R4载波上的时隙配置不固定且存在R4R5共载波同频邻区时,让R4业务自动选择下行干扰较小时隙资源。

4)同频算法;现网中下行终端已经打开了(如联芯),上行基站侧也建议打开同频算法。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4e6782b79563c1ec5da717b.html

《“R4与R5共载波配置”外场测试报告-2011 1019-最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