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优质课课例

发布时间:2019-11-08 16:54:1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氓》优质课课例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 孙忠华

一、教材版本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氓》第一课时。

二、目标确立

1、教材分析

人教版必修2第二单元,选的是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是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精华,体现了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诗经•小雅•采薇》是一曲传唱千古的征人思归歌,主人公复杂的家国情怀,让人不胜唏嘘。屈原是诗国的巨星,其不朽之作《离骚》震古烁今,千百年来深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孔雀东南飞》是“乐府双璧”之一,在人物形象塑造、剪裁、结构、语言上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诗三首》包括《涉江采芙蓉》、曹操的《短歌行》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皆以真实、新鲜、有力的情感吸引和打动读者。《卫风•氓》叙述的是一个古老的、至今还在无数次重演的生活事件:痴情女子负心郎。诗人们曾千百次地用以作为创作的题材;然而今天我们读着这两千多年前的诗章,却决不因时代的遥远、题材的习见而厌倦。学习本课,应当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性式学习。古诗文的探究性学习,要以课堂为中心,在课内以及向课前、课后作适当的延伸和拓展,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文本内知识素材的组织和挖掘,或者多个文本(素材)的碰撞交融,实现古代优秀作品主题意义建构抑或重新建构,从而提升学生对古代作品的语言感受能力和思想感悟水平。

2、学情分析

《氓》是高一学生接触的第一篇古诗歌。相对于初中的诗歌而言,高中诗歌要学会分析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要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然而多数学生对阅读和学习古诗词持一种冷淡态度,认为古诗词言语含蓄,形式严整,引用典故,学起来费时费力,又难懂又难记,学习动力严重不足。《氓》离我们年代久远,生僻字词较多,学生不可能一见之就喜欢,因此要分几段达到教学目标:第一阶段,要让学生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初步领会到不同节奏的不同情味。第二阶段,引导学生初步进入语言内部,去探寻语言运用的奥妙,努力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语感。第三阶段,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从文化的层面,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3、自我背景性经验剖析

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中我经常思索: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新课标理念如何渗透在文言文教学中?我在教学实践中也进行了一些探索,《让课堂因思考而灵动起来 》《精心选点,为课堂教学把脉——以文言文教学为例》《积极情绪体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应用》等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我探索了探究课、诵读课、质疑课的课例教学。而《氓》的内容决定了它是最适宜用探究法进行教学的课。《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这个基本理念让我们明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自主而个性地发展。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情味。

2)探究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探究诗歌比兴手法的艺术魅力和词韵之美。

3)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得到坚贞自尊的高尚情操的陶冶,培养独立自强的人格品质。

三、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环节:营造课堂气氛,导入课题。

学生回顾展示古诗词里写爱情抑或闺怨弃妇的诗句,然后通过PPT显示预设,学生齐读展示诗句。

1、表达爱情的诗句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

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鼓吹曲词•饶歌十八曲上邪》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离思》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2、思妇闺怨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干。——李璟《摊破浣溪沙》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温庭筠《望江南》

古人虽弃妇,弃妇有归处。今日妾辞君,辞君欲何去。——顾况《弃妇词》

教师借诗句导引:从古至今,爱情曾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终生期许;曾是“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忠诚不悔;曾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痴狂执着;更曾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生死相随。然而几乎是转瞬之间,天崩地裂,爱情变成了一声叹息,“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干”;变成了一丝惆怅,“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变成了一抹哀伤,“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变成了一份哀怨,“今日妾辞君,辞君欲何去”。所有的美好都在瞬间变得苍白,变成云烟消失在无垠的远方。是什么让爱情走进了坟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两千多年前发生在淇水边上的一段爱情婚姻故事,看看能不能解开这道永恒的爱情与婚姻谜题。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两组古诗词,从爱情的期许、盟誓、执着与不悔,到相思难断,爱恨难解的无奈等待直至肠断情逝,对比鲜明。用经典的美丽的爱情诗词导入,营造氛围,且这两组诗句的主旨情感与教材文本的情感有着天然的呼应,教师的诗化导引又将本堂课探究的核心直接点出,引导学生迅速进入文本鉴赏,点燃他们探究的激情。

第二环节:诵读品味 整体把握。

1、学生自由诵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教师对诗歌的节奏、轻重、抑扬指导点拨。

2、整体感知,展示探究问题之一:

请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另拟一个标题,并简述缘由。

先由学生讨论、发言,阐析自己的标题设计,然后互评互议,存优去劣。经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最终从两个方面来拟题:

1)从诗歌的主题内容角度拟标题

《弃妇吟》《情逝》《淇水诀别》《爱之殇》

2)从诗歌的意象象征角度拟标题

《桑陨》《伤淇水》《淇水行》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诗经》以四言为主,四言诗诵读时以“二二”为节拍。《氓》又是一首民歌,音节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要求学生初读时校准字音,把握节奏,易于消除学生与作品之间的陌生感,打消学生因为作品本身有较多生字词而产生的畏难情绪。读通诗作,也便于挖掘诗意,梳理情感。新课标还指出:“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诗经》篇章皆截取篇首词语做标题,让学生根据诗意,另拟标题,既能让学生整体把握全篇内容,又能让学生深入文本,探究发现。

第三环节:细读文本,探究形象。

1、展示探究问题之二:依据文本,把握细节,探究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品读诗歌,探究两个问题。

问题一:男子婚前到婚后的变化在诗中有何具体的表现?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二:女子的痴情在诗中有何具体表现?面对男子的变心,女子内心的感受如何?

2、学生再读文本,自主思考两个题目,结合文本,写下具体分析。

3、小组合作探究,互评互议,互相补充。

4、课堂展示,要求发言同学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在语文课程总目标中提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改变纯“接受性”学习,倡导探究性的学习,启发学生多方向、多元化地去解读文本。本环节的两个问题,意图让学生从文本的细节入手,展开发现探究之旅。由男子婚前婚后的变化去分析变化原因,由女子痴情、怨愤终至决绝的情感变化分析人物形象,学生可以见仁见智,直接导向婚姻悲剧产生的根本,为下面的深入探究张本。

第四环节:深读文本,再探辞章之美。

展示探究话题之三:探究三个意象和一个叹词,体味诗歌手法和词韵之美。

1、诵读34章,探究比兴手法的运用。

2、示范朗读56章,探究:

1)探究意象在文中的内涵,鼓励学生质疑。

2)六个叹词“矣”表达了女主人公丰富的情感,试加以探究。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出:“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自己要深入文本,还要引领学生解读文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三个意象、一个叹词,引领学生进入辞章手法的审美空间。在美的诵读中探究,在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中鉴赏。而鼓励学生质疑演绎了原生态的探究课堂。

第五环节 走进人物命运,烛照现实人生。

布置课后作业

以“氓\女子,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文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现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行动,引领学生健康的爱情观,把人格教育巧妙地渗透在对经典的品读之中。

四、精彩片段

教学目标中的后两个目标,是本课学习的重难点,教师引领学生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民主、真诚、信任的对话氛围,构建平等、宽容、帮助、鼓励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切磋琢磨中完成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以下分别是第二、三、四、五环节中的一个片段。

片段一: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只有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和阅读探究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第二个环节整体感知设计的问题是:请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为《氓》另拟一个标题,并简述缘由。

1:通读这首诗,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痴心女子负心郎”的故事,诗中女主人公恋爱、结婚、辛苦地操持家务,最终却被抛弃,因此这是一首“弃妇诗”。诗歌第六章中,“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怨”字即是全诗诗眼,所以我为这首诗重新命名为“弃妇怨”。

师:说得很棒。我们同学一上来就把全诗的诗眼、诗歌主旨拿了出来,通过诗歌题目体现出来,非常好。

2:我为这首诗拟的标题是“桑陨”。第四章首句有“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我认为这句话明显有隐喻作用。桑叶由绿而黄,愀然飘落,不正像青春不再、年老色衰的女子吗?叶黄坠落,随水飘逝不正是她破碎婚姻的写照吗?因此,“桑陨”作为这首诗的题目更有韵味。(话音未落,掌声响起)

师:同学们的掌声是对你最好的褒扬,谢谢你带来的精彩分析。

3:诗歌中的女子确实是一个弃妇,但我觉得她跟我们常读到的弃妇诗里面的“弃妇”形象有些不一样。像前面读到的顾况诗中的那位弃妇,“今日妾辞君,辞君欲何去”,哭哭啼啼,满腹哀怨,一味乞求丈夫哀怜。而氓的妻子却直接指斥氓“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毅然在淇水岸边与氓决绝:“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所以我拟的标题是“淇水诀别”。

师:能联系同题材的诗歌分析,且能同中见异,有道理。我想其中最关键的是对文本的深入解读,这是一个很有见地的发现。

4:我拟的标题是“复关行”。复关是氓居住的地方,自然就是诗中的“我”婚后生活的地方。在那里,“我”和氓结婚、生活,肯定有过幸福,但如今看来幸福已是烟云,如今唯剩辛酸。

师:大家议一议这个标题好不好?

(学生思考)

5:我觉得这个标题不好。复关确实是氓居住的地方,但是在诗歌中是以此来指代氓的。我觉得这个标题不如换成“淇水行”。“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淇水”曾经见证过他们的爱情;而如今,“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汤汤淇水又成为她爱情幻灭的见证。

(多数学生附和)

师:看来大家都觉得“淇水行”比“复关行”要好。的确,在诗歌中“淇水”的内涵比“复关”要丰富得多,这个我们下面还要分析到。

6:读这首诗让我想到了鲁迅先生的小说《伤逝》。虽然时光已过千年,但我总觉得淇水河畔“我”哀怨的目光穿越了时光隧道,和子君迷茫的眼光遥遥相接。几千年的时光长河,一直不缺婚姻悲剧,我拟的标题是“情逝”。

师:“伤逝”“情逝”,你是思接千载啊。婚姻与爱情的确是人类最为永恒的话题,古今一也。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问题如果设计得好,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标题另拟,就好像投石击水,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目光,既深入文本细节,探幽发微;又远挂近连,触类旁通:这就是好的引路问题的价值。】

片段二:

依据文本,把握细节,探究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1:我认为氓就是一个虚伪、自私、有心计、不负责任的男子,是一个品行不端、视婚姻如儿戏的人,这可从他婚前婚后判若两人的表现得到证明。“总角晏晏,言笑宴宴”,可知他俩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两家人也应彼此知根知底。那么,氓为什么不光明正大地明媒正娶,却要这样偷偷摸摸地求婚呢?也许是家庭贫困请不起媒人,也许是名声不好请不到媒人,或者女子的家人本就反对这场婚事。但不管怎样,氓最终没有以当时合法的途径迎娶女子,这说明氓从一开始就是在骗婚,他对女子“信誓旦旦”的求婚根本是在图财。

师:那么,你如何解释“氓之蚩蚩”呢?

1:“蚩蚩”也有解释成“嬉皮笑脸”的。即使解释成“憨厚老实的样子”,那也是他装出来的,为的是博取女子的好感,他是一个很有心计的人。在“爱情与婚姻”这幕大戏中,他上演了一出“从奴隶到将军”的戏码。

2:我认为氓婚前对女主人公的感情还是真挚的,这可以用女主人公对婚前的美好回忆来作佐证;他们可是两小无猜,要装也不可能从小装到大。氓婚后的变心应该与普天之下的负心男子大同小异,曾经的恋人容颜渐老,于是产生审美疲劳,便开始朝三暮四。

师:两位的见解异中有同,都有道理,都可以从文中找到支持。下面,我们谈谈女子的痴情在诗中有何具体表现?

【探究式课堂应该有开放的、互动的、立体的学习方式。课堂上有了争辩的声音,才能还原学生的思想本真,才能展示学生的思维流程。给学生这样一个平台,学生才会满怀激情学习语文,提升素养。而有了探究,才会有碰撞。碰撞会让发现更深入,更接近问题的本质。但答案不是唯一的,多元的选择也是继续探究的动力,这才是真正的开放式探究课堂。】

片段三:

探究三个意象和一个叹词,体味诗歌手法和词韵之美。

1:“鸠”这个意象喻意明显。“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借助劝导鸟儿不要沉迷桑葚,来说女子不要沉迷爱情。太过于沉醉、沉迷,就会“不可说也”。

2:我也想说“鸠”。这个“鸠”就像自己,在年轻的时候沉迷于爱情,就像那个“鸠”吃了桑葚,像醉了一样无限地付出;但是之后却什么也没有得到,这是一种告诫。

3:还有“桑之落矣”,看到眼前桑叶飘零,因而想到它滋润鲜美时的样子,那个时候的爱情也是“其叶沃若”,丰满润泽;现在却“其黄而陨”,人老色衰,爱情也悄然凋零,不由得不让人“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师:说得真好,大家的感悟能力非常强。同学们还有没有别的看法或问题?(学生看书,思考,讨论)

4:文章中多次出现“淇水”这个词,我特别查了资料,有很多说法,那么“淇水”算不算意象呢?

师:这个问题很有价值,也很有趣,那么大家讨论思考,文中“淇水”出现了几次,都是怎么出现的?

5:诗歌第一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第一次穿越淇水,正是女子与氓两情相悦的恋爱时期,对貌似忠厚老实的氓,女子一见倾心。离别时十八相送,情意绵绵,那可真是“行行重行行”啊。

6:“淇水汤汤,渐车帏裳”,淇水急流,打湿了那个车的布幔,当这位曾经幸福的女子再度穿越淇水时,已是“物是人非,悲欢迥别”了。“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桑树枯萎凋零,迎来了自然的秋天,女子也步入了人生之秋。

7:“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为何淇水都有岸,而氓的欲望却毫无止境,“我”的痛苦却无边无沿呢?爱情的玫瑰已然枯萎,面对婚变被弃的命运,究竟该何去何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多少人的梦想,但这位女子已清醒地意识到“及尔偕老,老使我怨”,于是主动喊出了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师:三位同学简直是在以诗的语言解释诗。“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们还可以注意一个语气词。看第五章。哪个语气词?

生:“矣”。

(学生试读,体会语气,然后师范读)

师:这六个“矣”字,表达了“淇水女”丰富的情感,读了之后,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7:我觉得有种递进的感觉,越来越悲伤,越来越无奈。

8:我觉得“矣”字有叹气的感觉,说一句叹一口气,觉得自己很不幸。

9:我觉得这几个“矣”的感觉不太一样。前2个“靡室劳矣”“靡有朝矣”,让人感慨一个妻子的辛劳;而“至于暴矣”就更让人觉得这个女子可怜,转而痛恨那个无行的丈夫;“咥其笑矣”的兄弟让人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连亲人尚且如此。

师:谈得真好。我们用前人的分析归结一下(幻灯片)

六个“矣”字历落尽致。前四句两个“矣”字令人感叹;中二句两个“矣”字令人嗔怒;末四句两个“矣”字令人嗟戚。

师:好,请大家再次诵读,体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尽可能构建崭新的学习方式,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一环节注重“感知”“理解”“评价”。“写了什么”,感知层面;“怎么写的”,理解层面;“写得怎么样”,评价层面。对诗歌的文本解读,如果有了这三个层面的有效探讨,就基本保证了比较深入的分析与鉴赏。尤其是当课堂上有了质疑的声音,这才是真正的课堂,这才是精彩的课堂。】

片段四:

学生作品展示

(一)氓,我能对你说什么呢?张爱玲说过:“婚姻就是一场赌局。”但婚姻里没有绝对的输家与赢家。我为你的结发之妻感到悲哀。男人就是“骗子”,只是有人运气好,遇上了大骗子骗了她一生;而有人呢却不那么幸运,遇到了小骗子。那么,氓,我可不可以说,你是那个好色之徒的小骗子呢?“花无百日红”,何况是人呢?假若你又娶娇娘,想你必是天天笑颜,而不是“二三其德”了吧?但,请你记住,十年之后,不,二十年之后,她也会“其黄而陨”的,这是每个人的命运。所以,如果你嫌弃糟糠之妻面黄色衰之时,请您透过明亮的梳妆镜看看你自己的尊容吧!你的眸早已黯淡无光了吧?你的面部已有鱼尾纹吧?你的双鬓已侵霜了吧?她用一生的幸福做赌注,你怎么舍得让她输!

(二)《青春期》里有一句经典台词:“等待就是浪费青春。”而现在,氓妻,我想对你说:该等待的时候就要等待,有些事情,你立即去做了,有时却也浪费了青春。两个人在一起,内心的共鸣才是最重要的。两颗心建立起一座墙,如果这座墙破裂了,甚至倒下了,那么说明这两个人是彻底要分散的。没有了信任,没有了依赖,没有了一起变老的心愿,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死缠着不放呢?当初你本可以由追求幸福的权利,何必急于把自己嫁出去束缚自己浪费自己的青春呢?

(三)女子,我想对你说,每个人的青春都有浅浅的淤青,每个人的伤心也都会有淡淡的痕迹。贤惠如你,是那负心男子不懂珍惜;坚强如你,尽管委屈也没让尊严落地;潇洒如你,面对如此情伤能够果断离去。虽然你的爱情像天上的流星般转瞬即逝,但你没有沉溺于过往的美好回忆,而是选择勇敢地走出去,奔向未来。你自尊自爱的闪光思想将是一面旗帜,永远地竖立在淇水边……

(四)氓,我想对你说,桑树枝头肥硕润泽叶子的陨落是你“士贰其行”的象征,那“汤汤淇水”是她“夙兴夜寐,靡有朝矣”的见证。记得你来提亲时她欢天喜地的样子吗?记得送你回家时,她眼里的依依不舍吗?你体会到她苦苦等候你时,内心的焦急与迫切吗?你又怎么理解她穿上嫁衣时,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这一切都在你婚后虚伪与欺骗丑恶嘴脸的暴露下破灭。悔恨、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她有权利对自己的命运做出抉择!

(五)氓,我想对你说,一首《氓》把你变成几千年来负心汉的代名词。你对她并非无情,“抱布贸丝”的你,费劲心机,只为抱得伊人归。可是当她陷入情网,嫁作你的妻子后,你却逃避了,我不知道你是畏惧生活的艰辛还是厌烦婚姻的无趣,可是她为了你勤俭持家,三岁食贫,褪下少女的罗裳,换上麻布粗衣,却只得到你“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你是男人,是丈夫,什么理由都敌不过你对生活的责任和家庭的担当,不能愧对一往情深的妻子,更不能违背年少的信誓旦旦。如果再来一回,你是否还会选择那个纯良的女子呢?是“二三其德”把她引入爱情和婚姻的悲剧中,还是给她美好的爱情过着言笑晏晏的生活呢?

五、自我反思

曾读王开东老师的文章,看到他对《氓》的处理,用“一”字贯穿全篇,概括女主人公:一见钟情——一往情深——一意孤行——一去不回头——一声叹息——一刀两断。这引起我深深的思考,教师如果凭着经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也可以把工作应付下来。但课堂是学生思维呈现之处,教师应该引领学生走向文本深处。我鼓励学生根据问题阅读,也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王开东老师又说:“真正的文本阐释,就是把杯子里的水清空,不带任何前见,从真实文本中揭示出活生生的真理来。”从来都告诉自己:不上重复的课,每一节旧课都要上出不一样的新意,哪怕就一点点的创新。《氓》这一经典“老歌”,不知“唱”了多少遍,而我更是听过不少高层次的优质课。如何引领学生探究,如何出新,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问题,但“出新不能跳出文本”又在清楚地提醒我。于是头脑中渐渐清晰起来:探究式学习并不一定要学生去发现前人所未发现的,而是创设情境,重启发,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提升学习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便形成了自己的授课思路。

1、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新课标旗帜鲜明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崭新学习理念,为师生教学活动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我在初读文本的基础上以探究为核心,引导学生“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而组织这些学习活动的核心就是问题的串联和情境的创设。创设问题情境,提挈全文;创设活动情境,鼓励质疑;创设感发情境,拓展深入。

2、像山一样思考

新课标提出要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有价值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在整体感知环节安排了给诗歌拟标题环节,学生情趣盎然,拟出了很多精彩的题目,让人耳目一新;在细读环节安排学生鉴赏了人物形象,虽然命题有些传统,但引领学生从细节入手分析人物也是解读文本的亮点,并且为下面的深入探究张本。而深入探究着力从比兴手法和诗歌意象,三个意象、一个叹词,引领学生进入辞章手法的审美空间。在美的诵读中探究,在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中鉴赏,而鼓励学生质疑演绎了原生态的探究课堂。特别是学生的质疑探究环节对于“淇水”意象的理解,可谓课堂高潮所在。

3、像水一样灵动

叶澜教授说:“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真正的生态课堂是什么样的?我常想,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抒性灵、扬个性才能称得上生态课堂。学生被教师的预设生拉硬追,为了一个教师希望的结论,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就会消磨殆尽,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也会荡然无存。教师应该以欣赏的姿态、殷切的期望、宽松的氛围,巧妙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有所作为。我努力营造立体的、开放的课堂,课堂上有了辩论声、质疑声,课堂上有了学生争先恐后的展示,课堂上有了学生跃跃欲试的发言,于是教师引领学生完成了一节课的“和谐之旅”,学生在和谐中顿悟、收获。

六、专家点评

本课例最大的亮点、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探究文本。教师深入文本,对文本进行了精、新、深的解读,诚如王荣生教授说:“应该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观课评课。语文课现在不是怎么教的问题,首先是教什么的问题。”所以我想用怀特海“浪漫-精确-综合”的学习三阶段来评点此课例。

创设新颖问题引领学生认知的浪漫阶段。执教者通过自我对文本的解读和把握巧妙地设计问题,因为《诗经》篇章的题目往往源自首句,可能与全文中心主旨挂联不大。所以执教者设计了“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另拟一个标题”的创意题目,学生或从诗歌的主题内容角度拟标题,或从诗歌的意象象征角度拟标题,学生初步探究展示。而学生的生成又与下文的预设(诗歌人物形象辨,诗歌意象探等)环环相扣,课堂环节显得严谨有序。

聚焦重心问题引领学生认知的精确阶段。本节课的重心为清楚的两大板块。比如围绕“弃妇文化”展开的人物形象讨论,从而在课堂上出现了辩论的声音,学生充分展示的自己对文本的把握,并在辩论中升华自己的认识。而探究比兴手法、三个意象和一个叹词,体味诗歌手法、词韵之美则更是重中之重。学生在教师问题引领中探究、质疑、展示,充分展开了师生、生生对话,激发了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充分体现了“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特点,呈现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和认知的精准性。这些都是教师步步引导、充分点拨、积极肯定的实效。

拓展有价值的问题引领学生认知的综合阶段。执教者在探究训练的基础上,相机渗透,激发情感,引领学生关注人的命运,既走进文本,又走出文本,引领学生走进人物命运,烛照现实人生。而学生作品的展示让我们深思惊叹,学生思维的深刻,学生见解的独到,学生语言的精辟,何尝不是教师自身学养的浸润濡染。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你爱你自己,爱你的爱人,如果这种爱不能穿越更广阔的空间,这种爱就是畸形的。” 学生得到了坚贞自尊的高尚情操的陶冶,培养独立自强的人格品质,那么为师者教育的传承目的就在不知不觉中氤氲开来。

学生在课堂上精神愉悦,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自由探讨、质疑问难、热烈交流,从生活中来,到生命中去,精彩纷呈,亮点频现,无论是问题的抛出还是学生的生成,无论是学生的质疑还是教师的点拨,无论教师的范读还是学生的展示,无论是部分学生的展示,还是全员的作业延伸,尽显语文课堂的生命力和价值,语文课堂的延续性也得到了有效保证。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437e978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7c.html

《《氓》优质课课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