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一轮高效复习全套之 选修 第2章 章末达标检测

发布时间:2013-02-18 09:53:0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含一、二章)

(时间:90分钟,分值:100)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

1(2011年保定检测)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

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C.中暑是由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

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

解析根据稳态的定义可知,机体的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得以维持的。剧烈运动中产生的乳酸,会使得内环境的pH略有下降;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使血浆内进入组织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佝偻病患者由于对磷、钙吸收不良而导致骨发育障碍。

答案C

2(2011年宣武模拟)下列关于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血钾含量降低或血钠含量升高时,醛固酮分泌增加

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

C.引起渴觉的神经冲动最初来自下丘脑

D.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下来完成的

解析:当血钾升高或者血钠降低时,会引起醛固酮分泌增加,结果是保钠排钾

答案:A

3(2011年大理模拟)给动物饮相同量的清水,与对照组动物相比,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尿量减少的实验动物是(  )

A.输液不久后的动物  B.患糖尿病的动物

C.切除垂体的动物 D.摄入过多食盐的动物

解析输液不久后的动物、患糖尿病的动物和切除垂体的动物尿量都会增加,摄入过多食盐的动物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导致尿量减少。

答案D

4(2011年孝感测试)如图为人体的abcd四条血管中,正常人在一天24小时之内血糖浓度最稳定和波动幅度最大的分别是(  )

Abd Bdb

Cac Ddc

解析肝脏具有稳定血糖含量的作用,进食后,c中带来大量的葡萄糖,在肝脏处可以转化为肝糖原,从而使血糖含量下降;饥饿状态下,肝脏可以通过肝糖原转化为葡萄糖来补充d中血糖的含量,因此出肝脏的血管中血糖浓度最稳定。可见在饱腹和饥饿状态下,c中血糖的浓度波动幅度最大。

答案D

5.下图表示几种重要激素对物质代谢的调节作用(图中ae分别代表五种不同的激素,表示促进,表示抑制)。已知激素d为甲状腺激素。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解中激素a生长素主要通过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而达到促进生长的作用

B.对于生长发育来说,激素a与激素d表现为拮抗作用

C.激素bc分别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浓度方面,表现为协同作用

D.寒冷环境中,激素e肾上腺素和激素d的分泌量都会增加,导致体内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解析根据图中物质转化关系和abcde所起的作用,可判断出a为生长激素,生长素是植物体内的激素,激素d是甲状腺激素,对于生长发育来说,二者表现为协同作用;激素bc分别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浓度方面,表现为拮抗作用,激素e肾上腺素的激素d甲状腺激素,在体温调节方面表现为协同作用,都能促进新陈代谢作用,释放能量。

答案D

6(2011年洛阳月考)下列关于体温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人的体温源于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量 人的体温是指通过直肠所测得的温度 人体感受温度变化的温度感受器分布在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 当人处于寒冷的环境中时,皮肤的血管舒张,立毛肌收缩 人体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在下丘脑 人体体温调节是通过神经调节来完成的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解析直肠温度最接近体温;皮肤血管应收缩;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

答案C

7(2011年江陵联考)如图曲线显示一个处于安静状态的人在不同气温中,流经皮肤血管的血液相对流量。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AB段下丘脑分泌活动加强

B.在AB段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C.在D点以后需要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

D.在CD段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加强

解析AB段环境温度下降,冷觉感受器兴奋,通过传入神经将冲动传到下丘脑,导致流经皮肤血管的血液相对流量减少,散热减少。此时下丘脑分泌活动加强,合成分泌更多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产热增加,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CD段环境温度上升,皮肤血管舒张,流经皮肤血管的血液相对流量增大,汗腺分泌加强。D点以后,随汗液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需要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

答案D

8.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B内的葡萄糖通过进入血浆和淋巴

C表示重吸收作用,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D.内环境与I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解析是呼吸器官,内环境与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内的葡萄糖通过只能进入血浆;是泌尿器官,表示重吸收作用;皮肤中的汗腺通过分泌汗液来排出代谢废物,表示的器官是皮肤。目前普遍认为: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答案B

9(2011年海淀质检)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研究人员于200978公布,他们发现了肥胖引发型糖尿病的机制。脂肪细胞会向血液中释放一种名为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能导致肌肉和肝脏对胰岛素不再敏感,因此胰腺只能靠生产更多的胰岛素来抵消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图分别表示人体内血糖调节的图解过程和激素发挥作用的一种机制。图中表示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

B激素间存在协同作用又有拮抗作用

C激素只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D型糖尿病病人的胰岛素含量并不低,病因可能是PEDF降低细胞膜上受体的敏感性

解析由图可知三种激素分别是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胰岛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在血糖调节方面是拮抗关系,肾上腺素在血糖调节和体温调节中部发挥作用。

答案D

10.

(2011年郑州一检)如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为组织细胞,则各物质交换过程如下图所示:

①②③④

B.若为脑细胞,处的氧气浓度高于处,而CO2的浓度相反

C.若为肝脏细胞,饭后半小时处的血糖浓度低于

D.若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

解析图中为血浆,为组织液,为细胞内液,为淋巴,为血浆。细胞内液不能进入淋巴;若为脑细胞,经过气体交换,处的氧气浓度高于处,而CO2的浓度相反;若为肝脏细胞,饭后半小时血液中血糖浓度较高,在肝细胞内合成肝糖原,处的血糖浓度高于处;若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处的胰岛素浓度低于处。

答案B

11(2011年南京摸底)人体的某种免疫反应过程可用右图表示,d产生抗体并与抗原x结合。其中ae代表不同的免疫细胞,代表生理过程。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d产生的抗体与e均在人体内长期存在,保持对抗原的记忆性

B.抗原经过程①②③传递后,能刺激细胞c增殖分化

C.抗原抗体结合后,多数情况下可被细胞a所消化

D.当细胞e再次接触抗原x后,均能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

解析abcde分别是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能在人体内长期存在,保持对抗原的记忆能力,而抗体不能。

答案A

12(2011年长沙摸底)200947号,全国累计报告手足口病例115 618例,死亡50例。肠道病毒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喉炎。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EV71侵入机体后经T细胞摄取处理,暴露出EV71所特有的抗原

B.效应T细胞能通过释放淋巴因子攻击被EV71入侵的细胞

C.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D.患儿感染EV71后,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将其彻底清除

解析EV71侵入机体后经吞噬细胞摄取处理,暴露出隐藏在病毒内部的抗原决定簇;效应T细胞与被EV71入侵的靶细胞密切接触并导致其裂解死亡,将抗原释放出来,再由抗体将其消灭;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

答案D

13(2011年黄冈联考)右图表示某儿童先后两次接种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血清中相应抗体浓度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点对应时刻是第一次接种时间,第二次接种时间在D点之后

BCD段体内开始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

CDE段浓度上升的原因是记忆细胞数目的增多

DBC段相应的效应B细胞中内质网膜不断转化成高尔基体膜

解析图中BD点都已产生抗体,应属效应阶段,故接种时间应在这两点之前,A错;同样,产生记忆细胞属反应阶段,CD段之前就已产生,B错;DE段抗体浓度增加是再次免疫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了大量的效应细胞的缘故,C错;抗体属分泌蛋白,需要内质网膜与高尔基体膜之间不断形成加工并运输的具膜小泡,D对。

答案D

14(2011年长沙质检)器官移植是20世纪医学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其技术核心是用具有正常功能的器官替换已经丧失功能的器官,达到延长病人生命的目的。但异体器官移植手术最大的障碍就是免疫排斥反应,下列关于排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排斥反应主要是T细胞作用的结果

B.发生排斥反应的结构基础是细胞膜的外表面有糖蛋白

C.器官移植后要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D.只要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不会发生排斥反应

解析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二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但仍会发生排斥反应,因此病人还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答案D

15.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可以表示酿脓链球菌引起的风湿性心脏病的致病原理和过程

B.图中首次进入人体的过敏原与再次进入的过敏原的类型可相同,也可不同

C.过敏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其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D.过敏反应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图中靶细胞释放的组织胺等物质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等

解析酿脓链球菌引起的风湿性心脏病是自身免疫病;首次进入人体的过敏原与再次进入的过敏原的类型相同才会引起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失调症之一,其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

答案D

16.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能吸收和转换光能

B.光反应产生的NADPH为暗反应既供氢,又供能

CC4植物维管束鞘细胞中的叶绿体无基粒,不能完成暗反应

D.光合作用必须有光照,但光照过强可能降低植物光合作速率

解析:C4植物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无基粒,但是可以进行暗反应;C4进入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中,释放出一个CO2,进行C3固定途径和还原过程。

答案:C

17(2011年长春高三调研)下列有关C4植物和C3植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C4植物维管束鞘细胞中含有叶绿体

BC3植物维管束鞘细胞中含有叶绿体

CC3植物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

DC4植物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

解析:本题考查C3C4植物的结构的区别,属于基础知识题。C3C4植物的区别主要是C4植物有花环结构而C3植物没有,另外C4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中有不含基粒的叶绿体,而C3植物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两者的叶肉细胞都有叶绿体,因此答案为B

答案:B

18.如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不同环境因素与水稻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其中错误的是(  )

解析:水稻为C3植物,玉米为C4植物,水稻光合作用可利用的最低CO2浓度大于玉米,故A错。在一定光照强度条件下,CO2浓度较高时光合作用强度大,图B正确。同理CD也对。

答案:A

19.合理施肥的实质是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下列叙述与提高光能利用率没有密切关系的是(  )

A.氮使叶面积增大,增大了光合面积

B.氮是光合产物蛋白质的必需元素

C.磷是NADPATP的组成成分,可提高光合能力

D.钾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输

解析:光合产物一般是糖类物质,氮是催化光合作用过程中各种酶以及NADPATP的重要组成成分。

答案:B

20.根瘤菌与圆褐固氮菌比较,根瘤菌(  )

A.只能侵入特定的一种豆科植物根内为植物制造氨

B.分泌生长素促进根内薄壁细胞分裂和果实发育

C.在豆科植物根内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

D.吸取豆科植物制造的有机物用于自身生命活动

解析:有的根瘤菌可与多种豆科植物互利共生,A错误;圆褐固氮菌可分泌生长素,根瘤菌不能,B错误;根瘤菌是异养需氧型生物,C错误,D正确。

答案:D

二、非选择题(40)

21(7)为了验证药物氯丙嗪能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机体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在给出的实验步骤的基础上,补充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和预测,并分析实验结果。

材料和用具:健康成年小鼠、小鼠笼、电子体温计、注射器(1 mL)、恒温箱(可设置温度)0.03%氯丙嗪、生理盐水。(备注:答题时对具体仪器的使用细节、注射剂量不作要求。小鼠正常体温为37±1 )

(1)实验步骤:

将生理状况一致的6只健康成年小鼠编号为123456,分为甲(12)、乙(34)、丙(56)三组,其中135为实验组,246为对照组,用电子体温计测量并记录每只小鼠的正常体温;

________________

注射后将甲组小鼠置于已设置成10 的恒温箱中,乙组小鼠置于已设置成39 的恒温箱中,丙组小鼠置于室温(25 )中。记录此时恒温箱内的温度和室温;

过适当的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三组(6)小鼠体温。

(2)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产生结果的原因:实验前后体温基本不变的小鼠是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

体温降低的小鼠是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体温升高的小鼠是________,因为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确定氯丙嗪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有效浓度范围,请据此拟定一个相关研究的课题名称及研究中自变量、因变量的可行性操作方法。

解析对实验组小鼠注射适量0.03%氯丙嗪,对照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10 39 25 的环境中,测量并记录三组(6)小鼠体温能否保持恒定。氯丙嗪能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机体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注射氯丙嗪溶液的实验组不能维持体温恒定,15机体体温随环境温度的下降而下降,3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升高;246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正常,能保持体温恒定。进一步确定氯丙嗪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有效浓度范围,应给小鼠注射一系列浓度梯度的氯丙嗪溶液,然后测量小鼠的体温。

答案(1)对实验组小鼠注射适量0.03%氯丙嗪;对照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2)246 小鼠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正常,能调节体温恒定 15 氯丙嗪能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机体体温随环境温度的下降而下降 3 氯丙嗪能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机体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3)课题名称:探究氯丙嗪的浓度与体温调节的关系;自变量操作:给实验组注射等量配制好具有一系列浓度梯度的氯丙嗪溶液;因变量操作:用电子体温计分别测量两组小鼠的体温。

22(13)霍乱弧菌会引起人类患霍乱病,主要通过污染水源或鲜鱼、贝壳类食物而引起烈性肠道感染,它产生的霍乱肠毒素导致小肠液过度分泌,严重者上吐下泻,导致脱水。

实验一:

第一步:取未受感染的体重相同的小鼠三只,标号为123,都摘除胸腺并用大剂量X射线照射;

第二步:分别接种等量的霍乱弧菌疫苗,测定并确定没有了免疫力(无抗体产生)

第三步:分别向123号小鼠体内注射等量的新鲜T淋巴细胞液、新鲜B淋巴细胞液、新鲜T淋巴和B淋巴细胞混合液;

第四步:分别向三只小鼠接种等量的霍乱弧菌疫苗;

第五步:在相同条件下饲养20天后,分别测定三只小鼠体内血清抗体的含量。

实验二:

向健康正常的实验小鼠注射毒性弱的霍乱菌苗,这些小鼠感染后没有发病。四天后,对实验小鼠注射毒性极强的弧菌制剂,一段时间后实验小鼠全部正常生活。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的检测结果是3号小鼠体内血清抗体含量最多,这说明______

(2)实验一第二步的目的和意义是__________

(3)实验二中毒性弱的霍乱菌苗进入小鼠体内作为______起作用,使其体内产生了相应的免疫活性物质,该过程曾出现上图________(“A”“B”)所示的现象。

(4)写出与图B5的产生有关的所有细胞名称:_________

(5)实验二中实验小鼠第二次注射毒性极强的霍乱弧菌制剂后没有发病,但会在实验小鼠体内发生一系列重要的生理反应,其中主要的是____________

(6)你认为要使实验二更具说服力,应补充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

解析(1)12号相比,3号小鼠注射了新鲜T淋巴和B淋巴细胞混合液,体内血清抗体含量最多,说明在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共同参与下,小鼠获得的免疫力最强。(2)实验一第二步分别接种等量的霍乱弧菌疫苗,测定并确定没有了免疫力(无抗体产生),这就排除了实验动物体内残留的免疫细胞或物质,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3)毒性弱的霍乱菌苗进入小鼠体内起到抗原的作用,刺激机体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抗体合成和分泌过程如图B(4)体液免疫中产生抗体的有关细胞有: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B细胞。(5)实验二中实验小鼠第二次注射毒性极强的霍乱弧菌制剂,小鼠进行二次免疫,体内快速产生大量抗体,小鼠不会发病。(6)实验二缺少对照。将未经免疫的大小、体质大致相似的小鼠注射等量的毒性极强的霍乱弧菌制剂,预测一段时间后实验小鼠全部死亡。

答案(1)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共同参与下,小鼠获得的免疫力最强 (2)排除实验动物体内残留的免疫细胞或物质,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 (3)抗原 B (4)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B细胞 (5)体内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6)将未经免疫的大小、体质大致相似的小鼠注射等量的毒性极强的霍乱弧菌制剂

23(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研究了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周围环境中某些因素与C3植物光合作用的关系,并绘出以下各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如图甲所示:即使CO2浓度超过B点,光合作用强度也不再增强,此时若增大__________或为暗反应提供更多的________,光合作用强度还可继续增强,如果将C3植物改为C4植物,其他条件不变,图中的A点将向______移。

(2)如图乙所示:A点为光补偿点,即植物在此光照强度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所吸收的CO2量与该温度条件下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所释放的CO2量达到平衡,此时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内在因素是________B点为光饱和点,即在此光照强度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或增加很少,此时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是________

(3)分析比较图丙和图丁,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解析:(1)题目已说明是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且图甲B点后CO2浓度也不是限制因素,故此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是光照强度,若增大光照强度或为暗反应提供更多的ATPNADPH,光合作用强度还可继续增强。C4植物能利用低浓度的CO2,故C4植物与C3植物相比,图中的A点会向左移。(2)A点时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外在因素是光照强度,但题目问的是内在因素,因此是与光照强度有关的相应的光反应产物(ATP[H])。乙图研究的是在适宜温度下的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B点时光照强度已不是限制因素,排除了温度、光照强度后,限制的外界因素则是CO2浓度。(3)分析丙图和丁图归纳结论时,既要找出共性,又要注意它们的不同点。

答案(1)光照强度 ATPNADPH(ATP[H])  左 (2)光反应产物(ATP[H]) CO2浓度

(3)在一定范围内,随NP元素吸收量的增多,光合速率加快;在同一光合速率条件下,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N元素的量比P元素多

24(12)如图为农田生态系统中氮循环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过程的生物的异化作用方式是________过程表示的是________作用,参与此过程的生物有________

(2)氮元素在生物圈中循环的物质形式有___________,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是_______

在生产中,人类采取许多措施提高农副产品的产量,有些措施对环境会有影响。请举一例:_________

(3)有些地区常在一块农田中同时种植大豆和玉米,这种做法的优越性表现在:_____________

(4)中耕松土有利于植物体吸收矿质元素,同时松土还抑制了图中过程,原因是_____________

答案:(1)需氧型 固氮 固氮的细菌、蓝藻、放线菌

(2)硝态氮、铵态氮、有机氮、游离氮

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农副产品被大量输出,因此必须经常输入大量物质,才能使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正常进行

大量使用化肥,导致污染(或不合理使用农药,导致污染并使害虫抗药性增强;或塑料薄膜的使用,造成白色污染)

(3)合理利用光能,提高单位面积农作物的产量;增加土壤肥力,减少氮肥施用量

(4)实现过程的生物的代谢类型为厌氧型,而中耕松土却增加了土壤的氧含量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3059b69ddccda38376baf35.html

《高中生物一轮高效复习全套之 选修 第2章 章末达标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