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契诃夫

发布时间:2018-10-03 21:44:3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永远的契诃夫

  他是俄罗斯文学殿堂里的一座丰碑。托尔斯泰说他是“一位无可比拟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不仅能让每个俄罗斯人感到亲切,而且也能使任何一个人感到亲切。”在他的笔下,苦难的俄罗斯大地像油画一样袒呈出自己的胸膛,虽然人性的肮脏、龌龊、懒散、愚蠢从来不曾散去,但坚强、勇敢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始终坚持在他的作品中。他就是契诃夫,永远的契诃夫。

  

  生平简介:

  18601月,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出生于塔甘罗格的一个小商人家庭。1876年,契诃夫父亲经营的杂货铺破产,为了躲债,全家不得不迁往莫斯科。但契诃夫只身留在塔甘罗格,靠担任家庭教师来维持生计和继续学业。在这段时间,少年契诃夫写出了他的第一个剧本《没有父亲的人》。

  1879年契诃夫考入莫斯科大学医学系,以“安东?契洪特”之名为杂志供稿,起先发表的作品多为讽刺小品。在《花絮》杂志主编列依金的影响下,契诃夫建立了自己“简洁、精悍”的写作风格。《一个文官之死》、《胖子和瘦子》、《变色龙》、《意见薄》等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全是他这一时期的作品。

  1884年契诃夫自莫斯科大学医学系毕业,次年写就了第一篇与自己职业生活有关的小说《死尸》。随后以迥异于先前写作风格的中篇小说《猎人》在俄国文坛引起前所未有的关注。契诃夫逐渐进入文学创作的成熟期。他的名作《草原》、《第六病室》等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这阶段契诃夫还写了大量的戏剧作品,主要以轻松诙谐的喜剧为主,如《蠢货》、《结婚》、《求婚》、《一个不由自主的悲剧角色》、《纪念日》等。其中比较特别的一部戏剧作品为《伊凡诺夫》,在这部作品中契诃夫流露了他对人生的痛苦思索。

  但真正令契诃夫在戏剧舞台上站稳脚跟、成为不可替代的一代戏 剧大师的是他写于1895年的作品《海鸥》。《海鸥》的成功奠定了契诃夫作为剧作家的地位,同时也造就了一个世界一流剧院――莫斯科艺术剧院。《海鸥》令契诃夫与丹钦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结下友谊,他之后的戏剧作品如《万尼亚舅舅》、《三姐妹》以及《樱桃园》均由莫斯科艺术剧院首演。

  契诃夫晚期的作品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主题触及重大而迫切的社会问题,思想丰富深刻,艺术叙事和抒情有机结合,别具一格。比如《带小狗的女人》、《在峡谷里》、《新娘》等。1904715日,契诃夫因病逝世于德国巴登维勒,时年44岁。随后遗体运回莫斯科安葬。

  契诃夫一生才华横溢,创造了一种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说和深邃诗意的“非戏剧化”戏剧,在西方他被称为“自然主义剧作家中最自然的剧作家”。

  

  作品简介:

  

  一、《海鸥》

  故事发生在索林的庄园里。一群悠闲的青年男女无所事事,高谈阔论,想恋爱却得不到真正的爱情。 只有青年作家特里勃列夫不满现状, 写了个形式新颖的剧本,由他的恋人 妮娜担任主角,但演出由于遭到特里 勃列夫的母亲、名演员阿尔卡基娜的 挑剔而中断。特里勃列夫和妮娜的爱 情也遇到了波折。妮娜后来投入阿尔卡 基娜的情人、名作家特里果林的怀抱。 但不久之后妮娜就遭到了特里果林的 遗弃,两人的孩子也随之夭折。但生活的磨难并没有将妮娜压垮,经过艰苦奋斗

  后,妮娜终于成为一名好演员。两年后面对成功的妮娜,特里勃列夫黯然表示:“您找到了自己的路,而我依然飘浮在一个梦幻的混沌世界里。”妮娜走后,特里勃列夫在绝望中开枪自杀。

  契诃夫称自己的这部戏剧作品“违背所有的戏剧法规,写得像部小说”。事实 也是如此,在这部具有散文式结构特征的戏剧作品中,契诃夫摒弃了以往传统“佳构剧”的写作方法,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去情节统一”、“去人物统一”的散文式结构来表现。对这样一部“离经叛道”的戏剧作品,1896年的俄罗斯表现出了最大的嘲讽,批评界也对此冷嘲热讽。

  在丹钦科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努力下,继1896年彼得堡皇家剧院的失败演出之后,1898年莫斯科艺术剧院再次把《海鸥》搬上戏剧舞台,结果大获成功。在这部戏剧作品中,契诃夫采取了隐喻、象征、暗示等手法揭示剧中人物的命运。比如第二幕里,特里勃列夫提着一只猎枪和一只被他打死了的海鸥上场,特里勃列夫将死去的海鸥放在妮娜脚下,说:“我今天做了件丢脸的事,把这只海鸥打死了。我把它献在您的脚下。”接着又说:“不久的将来,我也会照这样子打死我自己。”这无疑是和特里勃列夫的命运有所关联的,因为到了全剧终了的时候,这位青年作家的确是“照这样子打死”了自己。

  在契诃夫的这部作品里,没有“绝对的正面人物”和“绝对的反面人物”,每一个剧中人都是主角,也因此没有统一的中心人物。在多线头的网状戏剧结构中,剧情平淡,少有冲突及危机,但正如法国学者特罗亚所说:“这出戏的趣味不在于它的故事情节,而在于剧中那些微妙的、有寓意的和令人回味的对白、情节被心理气氛所取代。激情不是反映在动作的话音中,而是反映在内心深处,观众是被感情的悄然发展所深深吸引,而不是剧情的变化。”

  该剧导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我的艺术生活》中这样描绘《海鸥》的演出情况:“《海鸥》第一幕演完时,观众厅里像坟墓一般的寂静……但在长时间的沉默之后,从观众席里突然发出一片吼叫声和狂热的掌声。”

  

  二、《樱桃园》

  女地主柳苞芙因为经济原因不得不出售她从小生长的庄园。商人罗伯兴建议她把庄园改建成别墅园,以便每年获得不菲的租金,渡过金钱上的难关。但柳苞芙和她的兄长、家人对罗伯兴的建议无动于衷,照样维持着他们富裕的生活方式。庄园中的家庭教师、管家和仆人和他们的主人一样,对即将到来的改变视而不见,仍进行着最后的狂欢。最后樱桃园被拍卖,罗伯兴成为庄园的新主人,柳苞芙带着姑母汇给她的一笔钱离开樱桃园,启程去巴黎跟情人相会。

  《樱桃园》是契诃夫的最后一部剧作。1904年该剧在莫斯科艺术剧院成功首演,主演就是他的夫人克尼碧尔。

  契诃夫把他这部以“变化”和“失去”为主题的话剧叫作“喜剧”。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对此提出了截然相反的意见。契诃夫逝世后,《樱桃园》成为一部见仁见智的争议作品,对于它是“悲剧”还是“喜剧”或是“正剧”的争论从未停息过。

  《樱桃园》维持了契诃夫一贯的戏剧风格,戏剧冲突被降到最低,没有巧合、夸张、误会,甚至没有激烈的思想斗争,一切都是那么懒洋洋。樱桃园即将拍卖、已经拍卖、必须离开樱桃园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在契诃夫的作品中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樱桃园里的男男女女只是终日不知所终地忙碌……

   对于戏剧,契诃夫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他曾评论道:“人们要求说,应该有男男女女的英雄和舞台效果。可是话说回来,在生活中人们不是每时每刻都在开枪自杀、悬梁自尽、谈情说爱。他们也不是每时每刻都在说聪明话……必须写出这样的剧本来:在那里人们来来去去,吃饭、打牌、谈天气……不过这倒不是因为作家需要这样写,而是因为现实生活里就是这个样子。”因此他笔下的戏剧作品往往呈现出自然的面目,展示的大多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平凡、甚至庸俗的生活状态,但就是在这相对静态的空间里,喜剧产生了,悲剧也随之而来了。契诃夫把《樱桃园》称为“喜剧,甚至是闹剧”,但当它最终展示在观众面前时,却是巨大的悲怆。戏剧界将此称为“契诃夫式的喜剧”。

  2004年北京人艺的林兆华导演在排练契诃夫的《樱桃园》时曾得出这样的结论:“契诃夫站在一个高处,俯视着人间的种种沧桑变化。世界的变化是永恒的,无所谓好与坏。《樱桃园》的着眼点,既不在于宣扬社会进步的思想,也不在于对没落阶级和旧事物灭亡的悲叹。契诃夫感兴趣的是人在永恒的变化面前的永远的无奈和困境。面临变化而束手无策,自欺欺人的人们既是可悲的,也是可笑的。”

  

   契诃夫在中国

   它不是简单的只招人笑。一读自然往往会笑,不过笑后总还剩下些什么――就是问题。 ――鲁迅论契诃夫的短篇小说

  在这出伟大的戏里没有一点张牙舞爪的穿插,走进走出,都是活人,有灵魂的活人,不见一段惊心动魄的场面。结构很平淡,剧情人物也没有什么起伏伸展,却那样抓牢了我的魂魄,我几乎停住了气息,一直昏迷在那悲哀的氛围里。我想再拜一个伟大的老师,低首下气地做一个低劣的学徒。――曹禺论《三姐妹》

  

  要想了解契诃夫,必须懂得欣赏诗,懂得欣赏他作品里所包含的抒情因素;必须先把寻求“舞台性”的虚伪戏剧观铲除,必须值得在剧本里寻求真实的人生。

  ――焦菊隐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2d52b1c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4f.html

《永远的契诃夫.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