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发布时间:2020-10-24 12:46:0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课 题

《醉翁亭记》

课型

新授课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

2、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怀和“与民同乐”的思想。

教学重点

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怀和“与民同乐”的思想。

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分层达标

教 学 活 动 流 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被誉为“天下第一亭”的醉翁亭,之所以如此著名,是因为什么呢?(屏显醉翁亭图片)

生答略,因此,我们不妨把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二、屏显学习目标

1、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

2、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怀和“与民同乐”的思想

三、活动过程:

活动一:瞧,那景……

1、自由朗读课文第12段,思考写了哪些景?又是怎样写的这些景?(提示,可以从修辞、写作顺序等角度,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2、揣摩作者情感,朗读课文第12段,用声音带给大家身临其境之感。(要求:读出抑扬顿挫的节奏,读出陶醉山水的乐趣。)

活动二:看,那人……

1、默读第3段,思考写的是什么内容,并试着为每幅图画拟个标题。

2、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图画,运用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先小组内交流展示,后推荐一名优秀的同学在班级内展示)

3、美美地齐读第3段,读出作者那种满足、沉醉、自得其乐的情感。

活动三:悟,那情……

瞧那景,看那人,然而真正让醉翁快乐的是什么呢?(请大家放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后思考)

四、学有所获

五、学贵有疑

课文学到这里,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六、教师小结

七、板书设计

欧阳修

乐亦无穷

安居乐业

与民同乐

教学反思: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七年级一学期的培养,语文学习习惯初步养成,已经具备一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具备了分析文章篇章结构的能力,对于课文中基本字词、注音、理解,能借助工具书独立达标。但要求他们能简洁、生动、完整的表达自己的看法还具有一定的难度。本班学生多为农村学生,对于把握“与民同乐”的情怀,有些难度。

问题预测

1、八年级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能力较差,缺乏系统的学习方法。

2、阅读视野窄,对本文的了解缺乏一定的生活及阅读基础,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缺乏理性认识。

《醉翁亭记》效果分析

这一课采用“书面达标练习”的形式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测,教师分发给每一位同学,等学生做完后,进行批阅。效果分析如下:

本测试包括重点字词的解释、重点句子的翻译、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主题思想的把握。

通过评测练习发现,学生基本掌握了此课的重点字词,熟悉了文章,了解了与民同乐的情怀内涵,对醉翁之意不在酒,有自己的个性阅读体验,把握了文章的主题。但是,在审题、答题、组织语言方面还需教师多加指导。

窗体顶端

《醉翁亭记》教材分析

《醉翁亭记》一文编排在初中语文课本八年级第二学期第六单元“山水游记散文”中。

北宋庆历六年 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而获罪 被贬为滁州太守 感怀伤时

寄情山水。山中僧人智仙为他建亭饮酒作诗。欧阳修自号“醉翁”并以此名亭 写下了传世

之作《醉翁亭记》。

这篇文章以一个“乐”字为主线贯穿全文 融情于景 借景抒情 以凝练简约的文字极

其生动地交代了醉翁亭所处的琅琊山秀丽的环境和四季朝暮景色变幻之美 描写了游人的悠

闲和乐和宾客的宴游喧闹。笔意飞扬 摇曳多姿。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把欧阳修寄情山水 安民乐丰的内心世界表达的淋漓尽致。

如何引导学生去体味理解文章字里行间所传达的作者的这一民本思想 就是教授本课的

重点、难点了。

不如从“醉翁”二字入手 “饮既不多缘何能醉 年犹未迈奚自称翁” 这个自号“醉翁”

的太守其时年仅40不到 且明明“饮少辄醉”却偏偏爱酒 甘愿“颓然乎其中” 这又是为

何呢?若说是政治失意,人生遇挫,故而借酒消愁。在他的《题滁州醉翁亭》一诗 “四十

未为老 醉翁偶题篇。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但爱亭下水,来从乱世间。所以屡携

酒,远步就潺溪。山花纵能笑, 不解与我言。” 中倒是可窥一斑。但在此记中委

实难觅愁思,惟见其乐了。那么“醉”又为何 “乐”又为何呢 ?个中的情趣正在于作者在第一段中直抒胸臆的两句“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号称“醉翁”却不以酒为意, 其“醉”并不因酒,而在于秀美的山水令人陶醉。于是乎

从第二段开始作者便对“山水之乐”展开了具体的铺陈 从朝暮的晦明变化 到四时的景物

变幻,从游人怡然自得、往来不绝,到宾客起坐喧哗的宴酣之乐。在这样绮丽秀美、恬静闲

适的山水之间 各方人士与太守一起欢宴,没有等级,不拘礼法,打了鱼、酿了酒、收了菜

就拿到席上来共享,无需丝竹之乐,只有游戏之乐。“觥筹交错”“众宾欢也”。那么太守呢太守又在哪里呢 更是不管仪态、不拘形迹、醉醺醺,歪歪倒倒地坐在其中,共享其乐。

及至文末“夕阳在山”“太守归而宾客从”“游人去而禽鸟乐”“禽鸟乐”“山林乐”“游人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这“乐其乐”中的“其”究竟何指呢? 集中到一点

上,就是“乐民之乐”。太守的快乐正是因为人们的快乐而快乐呀! 这里太守的“乐其乐”

与《岳阳楼记》中的“乐而乐”真像是欧阳修有意地在与朋友范仲淹对话, 要“后天下之乐

而乐”那可要等到什么时候呀,只要眼前能与民同乐,也就很快乐了。然而, 这种忘却等级、

抛开礼法之乐可能只有在“醉”时才能短暂享有吧,等到宴散了,酒醒了,又会怎么样呢

是不是浮生若梦呢?那么就赶紧用文章把此情此景记录下来吧,当做一种理想,一个目标。

于是“醉能同其乐 醒能述以文”的自然只有太守庐陵欧阳修了。

本文是山水游记 但抒情气氛很浓。作者的欣慰和悲苦都含蓄地蕴藏在风景的描绘和气

氛的渲染当中。本文的语言相当有特色 通篇采取“…………也”的说明句式,极富韵律,造成一种从容婉转的咏叹句调。在写景和叙事上,文章写得既明晰简洁,又丰满生动,勾划了一幅色泽鲜明、声态毕现的图画。它的层次利落分明,自远而近,由大及小,在疏朗的背景中

鲜明地突出醉翁亭和作者的中心位置。至于语言的概括准确,自然流畅,多用排偶而不失于

板滞,以及音节的响亮和谐等,都显示了作者驾驭语言的高度技巧和特殊风格。

窗体底端

达标检测练习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尤美  (     )

(2)望之而深秀者  (     )

(3)有亭临于泉上者  (     )

(4)饮少醉  (     )

(5)醉翁之不在酒  (     )

(6)若夫日出而林开  (     )

(7)白发  (     )

(8)而不知太守之也 (     )(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有亭翼然临泉上者    太守与客来饮

B.作亭 水落而石出

C.僧智仙也 蔚然而深秀者

D.年又最高 若夫日出林霏开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1cb3873fa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24.html

《初中语文 -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