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白露的人物形象

发布时间:2019-02-24 22:00:2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陈白露的人物形象

【篇一:陈白露形象分析】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说过:人生最大的苦痛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在曹禺先生的经典之作《日出》中陈白露的人生悲剧,无不诠释着这样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

陈白露是半殖民地大都市中的交际花,一方面追求奢华的物质生活,另一方面她在精神上又厌恶这种生活。《日出》的悲剧意义在于揭露了金钱物欲世界对人性的扭曲和异化,使一个美丽聪明的年轻女性走上了自我毁灭之路,激起人们对金钱社会的憎恶。

陈白露受到过新思潮的洗礼,有着自己活泼、纯真的竹均时代,渴望有一个意中人和幸福的家庭,她独自到社会上闯荡,原以为凭借自己的年轻美貌和聪明才能,能在身会上闯出一条路来,但却不幸落入黑暗社会的陷阱,论为一名交际花,过着寄生的生活。按理,她如果自甘堕落,一直麻木下去,凭她的美貌,她的聪明,即使是潘月亭破产了,也许会有李月亭、王月亭及金八爷之类的有钱、有权的人来赖以委身,直到灯枯油尽。可她偏偏是清醒的,每当奢华过后,夜深人静时她就感到一片空虚,找不到自己的归宿。她爱生活,又厌恶生活。她厌倦上流社会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醉生梦死的糜烂生活,但又无法抵御这种生活对她的腐蚀;她知道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对自己残酷的折磨,但又无法自拔;她不想这样生活下去,但又离不开这个丑恶的地方;她虽然不能自拔,却还想救人,当她亲眼目睹小东西等社会底层的人们被摧残、被蹂虐,痛苦地在生活中挣扎,而想有所反抗,尤其是当她知道小东西打过金八,便连声自语:打的好!打的好!打的痛快。陈白露从这个女孩身上看到了许多自己所缺乏

也希望有的东西。她承认太阳要出来了,但太阳不属于她,她只能沉没在黑暗中,所以,当她赖以寄生的银行家潘月亭破产,巨额债款无法偿还时,她只得在日出前服毒自杀。

曹禺〈日出〉的写作背景

剧作选取了一个豪华大饭店和一个三等妓院作为强烈对比的场景,前者围绕一个交际花陈白露以及糜集在她周围的银行经理、富婆、面首、洋教授,展开了上层社会纸醉金迷的生活;而后者,则环绕着妓女翠喜以及一个被卖到宝和下处的女孩小东西的命运,揭示了人间地狱般的黑暗。曹禺通过这种对比鞭挞了那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制度。

《日出》没有传奇性的故事。学生出身的交际花陈白露,住在大旅馆里,靠银行家潘月亭的供养过着夜生活。童年和学生时代的好友方达生闻知她堕落了,从家乡跑来感化她,让她跟自己结婚并随自己回去。但对社会和恋爱家庭生活都已失望的陈白露拒绝了他。此时同楼的孤女小东西为了逃避蹂躏闯到她的房间,她虽全力救助,但终于还是被黑帮头子金八手下的人卖到妓院里,不堪凌辱而死。潘月亭也被金八挤垮,银行倒闭。陈白露慑于黑暗之浓重,看不见出路,黯然自杀。方达生则表示要与黑暗势力抗争,迎着日出而去。

《日出》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比《雷雨》更成熟,更显露了作家独特的创作个性与艺术风格。作者利用陈白露的休息室和翠喜的宝和下处有限的空间,召来了三教九流,全声色地表现了魑魅魍魉盘据的旧世界,揭示了损不足以奉有余的剥削制度的本质,因而使《日出》既有鲜明的时代性,又具有深广的历史内容。在艺术上,作者试探一次新路,他舍弃了《雷雨》中太象戏的结构和用的过份的技巧,采取了与表现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形态相适应的横断面的描写。用片断的方法,用色点点成光彩明亮的后期印象派图画的技法,写出社会的真实感,因而《日出》具有纪实性的特点,开放、真切、自然。人物形象的刻画,仍是《日出》最成功之点。对于陈白露和李石清,作者主要是写他们性格的复杂性、内心的激烈冲突和他们被窒息被毒化的心灵历程。而对胡四、顾八奶奶、张乔治、福生等形象的刻画,则是着眼于他们性格的主要特点,用夸张、重复、强调的手法,使它更突出,更鲜明,如:胡四的贱、顾八的俗、张乔治的洋奴相。翠喜的刻画体现了作者主观的感情与客体描写高度有机的融合。他写出了一个老妓女的职业特点、生活习惯、人生哲学和感情表达的方式,没有人为美化她,但却写出了与粗俗的外表形成对比的一颗金子的心,使这个悲剧形象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19372月,《日出》由复旦大学学生和毕业同学组织的业余演剧团体戏剧工作社在上海卡尔登大戏院首次演出,导演欧阳予倩。凤子

扮演陈白露。同年3月,中华留东同学话剧协会在东京神田一桥讲堂公演《日出》,凤子应邀赴日饰演陈白露。接着曹禺自任导演,由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学生在南京中正堂演出了《日出》,叶子主演陈白露。

《日出》

曹禺

主体思想

《日出》是以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话剧。《日出》的思想是暴露半殖民地大都市黑暗糜烂面,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

一、剧本通过对半殖民地都是群丑的出色描绘暴露社会的黑暗糜烂。有工于心计的银行家潘月亭、卑躬屈膝的李石清、俗不可耐的顾八奶奶、洋奴张乔治等。这些都市群丑聚在陈白露的寓所里寻欢作乐,而又尔虞我诈,充分暴露了被金钱扭曲了的畸形人性。

二、描绘不足者的被受欺凌。小东西被卖进妓院;小职员黄省三走投无路毒死自己的孩子后自尽被救发了疯。剧本描写了他们的悲惨命运,也描写了他们善良、忠厚和倔强的个性。

剧本正是通过对都市群丑和下层被侮辱被剥夺者的描写,反映了20

世纪30年代半殖民地中国大都市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图景,一方面是剥削者、有余者贪得无厌,醉生梦死;另一方面是被损害者、不足者备受侮辱。有余者不足者形成强烈对比,表达了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黑暗社会的主题。

《日出》

故事——

交际花陈白露受银行家潘月亭供养,整日与一群游手好闲的寄生虫相周旋,虽厌恶和鄙视周围的一切,但只能抱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昔日的恋人方达生希图拯救她,她亦无力自拔。潘月亭投机股票失败,陈白露债台高筑,深感前途渺茫,最终服毒自杀。

主体思想

《日出》是以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话剧。《日出》的思想是暴露半殖民地大都市黑暗糜烂面,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

一、剧本通过对半殖民地都是群丑的出色描绘暴露社会的黑暗糜烂。有工于心计的银行家潘月亭、卑躬屈膝的李石清、俗不可耐的顾八奶奶、洋奴张乔治等。这些都市群丑聚在陈白露的寓所里寻欢作乐,

【篇二:《日出》中陈白露形象赏析】

题目__ 梦醒了却无路可走__ ___

任课教师姓名

学号

上课时间

作业完成时间_

梦醒了却无路可以走

——从陈白露的人生选择看一个成功的舞台形象

摘要:戏剧里,一个成功的舞台形象应该要深入观众心中,得到观众的认可,他们应该有着鲜明丰满的个性,能够让观众通过他们产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深深的记在脑海里。本文通过《日出》里陈白露的形象来说明怎么样的舞台形象才是成功的。

关键词:舞台形象,深入人心,陈白露,人生之路

在现当代舞台戏剧作品中,什么样的舞台形象是让观众过目不忘的?作为戏剧,舞台形象的成功无非就是得到观众的认可。一个成功的舞台形象有着鲜明的个性,他们的所作所为、言谈举止都能够让观众深思,甚至引起观众的共鸣。他们的背后就是代表着那么一个时代,通过他们我们能够看到作者内心的呼喊,看到那个时代多具有的特征。

我所看戏剧不多,但每一部都堪称经典,其中《日出》这一戏剧更是让我强烈感受到了作者对那个时代的控诉,里面的形象陈白露的人生经历深深的引起了我的深思。

一、 陈白露的人生出路

23岁,花一样的年龄,花一样的青春,可就是在这样的带着花一样的梦,陈白露选择了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短暂的一生。作为一个高级交际花,似乎过着让人羡慕的生活,摆在面前的人生之路也很宽广,为何却走向了极端?

陈白露的第一条路,与向她求婚的方达生结婚,但她拒绝了。在任何情形之下,我都是不会嫁给你的。这让方达生愕然,也让观众意外,过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她宣称:我要人养活我我要舒服我出门要坐汽车,应酬要穿些好衣服,我要玩,要花钱。

陈白露拒绝了方达生,并不是不知道他的为人,而是他能给的未来是她早已厌倦的过去。几年前,她跟着一位年轻诗人离开了都市,离开了表面繁华的生活,但是后来,新鲜的逐渐不新鲜了。两个人相处久了,渐渐就觉得平淡了,无聊了。最终,两人甚至成了彼此的制约,你不让我舒服,我不让你活得痛快。经

历这么一段可怕的婚姻生活,陈白露对于与方达生可能开始的生活不抱任何幻想,所以她就干脆堵死了这条路,拒绝了方达生。

第二条路是与潘月亭继续保持暧昧关系,继续苟且过着经济上还说得过去的生活。其实这一条路我们一看就不太可能,陈白露有着自己的智慧和尊严,她与潘月亭的交往只不过是生活上的一种权宜之计,所以她不刻意去讨好潘月亭。至始至终,陈始终占据着主动权,在他面前我行我素,从不在意。一个星期后,潘月亭受金八在公债市场的操纵破产了,陈白露知道他们的关系也就结束了。

陈白露的第三条路是与想她求婚的张乔治结婚。张是一个海归博士,有钱有地位,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正常人家都愿意嫁的人。可实际上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货色?张乔治被陈白露讽刺他是此地的高等产出,却毫不留情的抛弃了为他生了三个孩子的太太,他以为用钱就可以摆平一切,以为一个吃了点洋饭的人就可以有了高傲的资本。他说话总是带着点洋文,方显得自己不一般:我简直不习惯说中国话,说外国话总觉得稍稍方便一些。对于张乔治,他这一身的洋奴气息,他对太太的始乱终弃让陈白露打心眼里鄙视,更不可能去嫁给这样一个人。

陈白露的第四条路是继续做她的交际花,所托之人一个不如一个,最后到年老色衰时,变成翠喜那样下等妓院的下等妓女。在第三幕里,在宝和下处,实际上是作者在用翠喜的和小东西的命运暗示陈白露如果苟活下去的最终结局。

二、陈白露的舞台形象及意义

《日出》这一戏剧讲述的只有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这个星期里,陈白露走完了尚存童心——以为自己生活还有价值——以为自己能救小东西这样的弱者,到最后面对这个世界对周遭人的完全失望,明白了不是我们允不允许金八他们活着的问题,而是金八他们允不允许我们活着的问题。她终于知道,她以为自己靠自己的能力、美貌和智慧在那个社会混出一条路来的想法是多么幼稚,这个社会不是为她那样的人准备的,而是为金八、张乔治那样的无耻之徒准备的,她其实是根本无路可走的。

鲁迅说过:人生最大的苦痛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陈白露就是这样一个悲惨的人,看清了世事却摆脱不了命运的无奈,她的路看起来很多,可实际上却是无路可走,而这里面很多东西也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深思。

对于第一条路,观众不一定会想到她过往的婚姻,但不管是在过去社会还是

现在,大家肯定对陈白露拒绝方达生表示赞同。试想,今天如果有人放弃那荣华富贵而去跟了这么一个穷小子以追求所谓的浪漫,相信肯定会被社会很多人所嘲笑,因为这就是社会的功利,这功利匆忙了我们行走的脚步,也蒙蔽了我们的眼睛。而对于其他几条路,观众也很容易看出她内心的矛盾。作为一个交际花,我们看到腐朽的生活给她的性格打上的烙印。她抽烟、打牌、喝酒、嘲弄着男人,以至于有人说她是玩世不恭,自甘堕落的女人;但是,她的确厌倦了那发疯了的生活,嘴角上总挂着嘲讽,她聪明但又糊涂;她骄傲自负但又软弱,有时看来她对生活的态度就是那么一回事;但有时做起事来又格外认真。她虽然陷入了生活的桎梏,但仍然眷念着青春,心中仍有不熄的诗情??她陷入重重的矛盾之中。

在欣赏这部戏剧之时,观众的心也被陈白露的矛盾心理牢牢的抓住,为她牵挂,但到最后看清了陈的死是一种必然,观众不禁进行惋惜,随后又很容易联想到背后那个社会的桎梏,随着作者在戏剧中的指引,看到社会的不公,去批判那个社会,也看到了作者自己对生存、对社会、对生命的焦虑的思考。

三、结语

陈白露死了,在日出前安静的死去,但她短暂的一生引起了观众的认可,她的死让观众感觉到她的自我救赎,对已被物质社会侵蚀了的现在的自我的否定,只有死才能真正是过去那个有理想有追求、纯真纯洁的心灵的过去的我的复生。她用她的死赢得了观众的同情和对那个社会的控诉,所以她成功了!

这就是一个成功的舞台形象,一个让观众过目不忘的形象,丰满却不累赘,凄美却寓意深远,用本身所特有的魅力和内涵去感动每一名观众,去引发观众的思考,而不是如简单的喜剧一般,笑过之后确毫无感受,这样就很容易让人遗忘。真正成功的形象就应走到了观众的心里,深深的存在于每一个的脑海之中。

参考文献:

1 钱理群著 《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月第1

2 涤主编 《中国戏剧经典作品赏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月第1

3 黄顺文 《探讨陈白露之死与日出的蕴意》 读与写杂志,201011月第7卷第11

【篇三:曹禺《日出》中陈白露的形象特征】

《日出》中的陈白露

看过《日出》的人,无一不对剧中交际花陈白露留下了深刻印象。本文主要从陈白露的人生经历、交往对象、悲剧色彩等方面来分析其人物形象。在《日出》中,陈白露既是全剧结构的中心人物,也是震撼人心的悲剧形象。她是矛盾的,她的思想性格无不处于复杂的矛盾之中。

太阳升起来了,黑暗后面;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这句话在剧中时常出现,陈白露多次吟咏它,和潘月亭,对方达生或是自言自语。然则,当她向他们吐露时,前两者皆不懂。细细揣摩此句,有几层含义,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陈白露身上所具有的某些性格特点。第一,从字面上看,太阳战胜了黑夜,送来了光明,是希望;但这光明与她并没有关系,在第一缕曙光即将照入她的生活之际,她已快要沉睡了,这是无奈。这实际上是陈白露性格中的矛盾复杂之处,这与她的人生经历有关,她出身书香门第,受过五四新思潮的洗礼,是名进步的五四知识女性,她追求自由、解放,勇敢地挣脱家庭的束缚,只是闯入社会,此时的她还是那个天真,大胆的竹筠,对着人世间的美好爱情充满了向往,这是她身上的光明;另一方面,她是资产阶级知识女性,有着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普遍特点,在五四退潮之后,一旦生活的热情过去之后剩下的即是失望与无奈。他们原先生活在锦衣玉食的生活,一旦离家一切都要自理,这是需要一个长期坚持习惯的过程;再之,以往对爱情对生活的梦做得太完美,然而生活是现实的,总喜欢把幻想破灭,久之,便是裂痕,好比鲁迅笔下的涓生、子君。

在曹禺的《日出》里,我们所看到的是交际花陈白露及围绕在她身边的人在豪华旅馆及一个下等妓院所发生的故事。而这些人我认为大致可分为三种:第一,即潘月亭、顾八奶奶、张乔治等构成的金八党;第二,即小东西、翠喜等弱者一族;第三,即方达生所代表的活在心中的呆子。

言语中多是讽刺。凡此种种,我们不难推测,正是陈白露这种不愿与资产阶级同流合污”“不甘心这样活下去才有了她后面的自杀,强调了她的悲剧命运。

小东西是柔弱的无助的但又是向往自由的,这点与陈白露有相似之处。她被金八看上却不愿委身与他并打了他,她的反抗精神是陈白露所欣赏的,想做而不敢做的。对小东西,陈白露既同情又敬佩,因而使得她不顾一切的想要救她。一方面,她的旧我不断恢复,另一方面又要周旋于金八党之间强颜欢笑,这使得她与上流社会也越来越不协调,精神矛盾冲突越来越尖锐,加之,营救小东西的失败使她同时看到了自己的命运,她是卖给了这个地方的,她的自负、自傲都受到了打击,对自己的存在产生了怀疑,金八他们允许不允许我们活着,这又是一将她推往死亡悲剧命运的因素。

方达生作为陈白露的旧时朋友,在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正是他的到来,使得沉沦在声色场中的陈白露有了清醒的机会,开启了她记忆的闸门。当方达生说她还有从前的那点孩子气唤她竹筠时,她情不自禁一声叹息达生,我从前有过这么一个时期,是一个快活的孩子么”“竹筠,竹筠,多少年没有人这么叫我了。但与此同时,也正是他映衬了陈白露的悲剧性。方达生正直,与竹筠一样受过五四的洗礼,不同的是他依然活在自己心里,比白露高一个层次,他依然有梦,并希望朝着梦前进。他几次三番要带白露走,然而白露拒绝了,她看清了这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死心了;她也明白太阳会升起来,黑暗也会留在后面,但终究太阳不是我们的

《日出》的结局,陈白露死了,彻彻底底结束了她一生的悲剧,用另一种方式去追寻她的自由她的美梦了。然而,我们不禁要问,何以如同莎菲、子君、白露这些接受了五四新思潮追求新文明的新一代知识女性同样摆脱不了传统女性的悲剧结局?或许那些时常出现于剧中的工人的歌声会给我们一个解答。陈白露曾不顾一切的追求自身幸福,然而她是脱离了社会解放的,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正如曹禺在《日出》跋中所说,我也知道有许多勇敢有为的青年,他们确实也与方达生有同样的好心肠,不过他们早已不用叹气,空虚的同情来耗费自己的精力,早已和那帮高唱夯歌的人们联系在一起,在《日出》那一堆里就找不着他们。所以可怜的是这帮无组织无计划,满心向善,而充满着一脑子的幻想的呆子??”这些话虽然是在与方达生作对比,但之于陈白露,也难逃此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1a12853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1a.html

《陈白露的人物形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