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大道道路景观设计文字说明

发布时间:2014-03-26 12:03:1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XX大道(XX路)设计文本

2

第一章 宏观分析 3

1.1项目概况 3

1.2设计依据 3

1.3区域概况 3

1.4 优劣分析 3

1.5 存在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4

第二章 道路景观设计 5

2.1 设计理念 5

2.2 设计原则 5

2.3 设计创新 6

2.4道路分段 6

2.5 景观序列形式 6

2.6景观分析 6

第三章 详细设计 8

3.1 中分带及辅道景观设计 8

3.2 一米隔离带景观设计 9

3.3 节点设计 9

3.4 人行道设计 9

3.5 附属设施设计 10

3.6 行道树设计 10

3.7 边坡绿化 10

3.8 苗木配置设计 11

3.9 道路绿化技术要求及措施 11

我国这几年公路建设飞速发展,由于管理体制及资金上的制约以及公路景观设计的旧理念的制约公路景观设计只是停留在简单的种树关念上,因而对景观美化设计缺乏整体统一规划,进而影响到公路的整体景观效果。但凡联想到公路绿化,人们总以呆板、单调来形容它。的确,传统的公路绿化模式给人的印象无非就是在公路两侧插上几棵树,沿线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都不作变换,给人以千篇一律之感。更何况,公路绿化路线长,沿线自然条件复杂,气候恶劣,日常养护不能及时到位,从而导致病虫害使苗木大量死亡,公路绿化难见成效,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公路系统以其特有的功能要求,形体空间的巨大差异、视点坐标变化的大幅度和高速度及景观元素的丰富多元化等,构成了公路系统特有的景观美学特征。公路沿线的山岭、坡地、河流,构成美丽的风景,千变万化的植被体现出一种自然美。公路作为一种人为的构造物,既要满足车辆通行的基本要求,又要达到自然景观与再造景观的和谐统一。 在我国,公路的景观设计及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尚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设计文件中,绿化设计仅限于植树、种草,对于一些重要位置提出了一些绿化设计方面的设计要求,而没有进行详细的景观设计。 因此,随着我国公路的大量修建,人们生活水平、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对环境美化的要求将愈来愈高,公路的景观设计必将受到高度重视,我们在XX大道(XX路)景观设计方案中将会融入沿线区域城市民俗文化、城市符号,并结合周边自然生态环境营造出一条具有浓郁城市文化特色的生态景观道路典范。

第一章 宏观分析

1.1项目概况 XX经济区XX新区的规划和建设,推动了XX大道(XX路)的建设需求。XX大道(XX路)东起XX市,主要沿XX公路往西,途径XXXX最后至XX区,全长约为39.5km(不含括各城区已改造道路范围

项目连接XXXX,也是连接XX经济区域内产业基地、交通枢纽和旅游景区的骨干道路,是推动XX新区发展建设的开篇之作,是XX市、XX市“十二五”期间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战略基础。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和提升其景观品质,我们将人文历史、自然生态、新园林技术融入道路景观绿化,力求打造一条富含贵州乡土文化底蕴的高等级公路景观绿化典范。

1.2设计依据 1、国家有关城市建设中绿地建设的有关规定和建设标准 2、《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3、《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4、《环境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土地法》 5XX大道(XX路)公路建设设计方案 6、《贵安新区总体规划方案》 7XX大道(XX路)道路设计图及地形图 8、甲方提供的各种技术资料 9、现场踏勘和搜集分析环境、人文历史、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土壤质地、植被、气象等资料

1.3区域概况

1.4 优劣分析

1.4.1 项目沿线历史文化资源丰富

XXXX 区素有"黔之腹、滇之喉、粤蜀之唇齿""扼锁滇黔"之称,历来被视为黔中"旱码头",商业之盛,民俗风情浓厚,有苗族的“跳花节”、“芦笙舞“;布依族的“六月六”、“对酒歌”;“娄家庄风情”;到龙宫必经之路的蔡官,有被中外人士称之为“戏剧活化石”的地戏,不仅名扬国内,还享誉欧美和东南亚地区,XX区在蜡染工艺方面卓然而立、独领风骚,形成色调典雅,格调高贵,粗犷豪放,细腻严密的风格,集实用性艺术性于一体,以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迅速打进国内国际市场。

1.4.2项目沿线景致极佳

道路XX田园风光极美,XX的建筑格调别具一格,XX的自然景观风光秀丽;XX区段市内人文景观十分丰富

1.4.3 项目沿线资源体现不足

项目沿线文化资源丰富,却未被很好的展现出来,缺少标志性亮点景观;沿线景观没有统一的格局,再加上部分环境较差,河流被污染,垃圾排放凌乱,环境保护工作不到位,与整体风光美景不协调。

1.5 存在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1.5.1存在的挑战

景观效果层面,整条道路景观设计的风格特色难以界定,只有独具特点才能脱颖而出;如何在周而复始的季节变化中体现色彩变化和保持良好的景观效果,并使得景观具有可观的成长性,具有长期可观性,将资源丰富的文化很好的融入景观。 在设计实效层面,目前高速公路的绿化植物每10km换一个绿化方案,即驾驶人行驶10km后会由于景观的不同而增加视觉刺激,从而得到心理的调节。在线形多变路段,线形变化产生的刺激会大于因沿途绿化的变化产生的影响,因而在这些路段,即使比10km更长的距离变换绿化方案也是可以接受的,对于山岭重丘区,驾驶人总是处于由于线形多变而引起的精力集中甚至紧张状态中,本没有注意到绿化景观的变化,这种情况建议考虑植被长度变化为次,关注色彩搭配为主,以缓解驾驶人紧张的精神状态;同时,越长的道路管理成本相应提高,如何使得道路景观科学合理、生态可持续并且美观持久是建设过程中的重大挑战。

1.5.2应对措施

在景观效果层面,充分挖掘当地文化,将文化融入到景观绿化中去,在合适的地段,塑立地标性景观,使其道路具有明显的可识别性例如:标识牌、亮点景观、地标景观统一景观的设计风格,在整体色彩、线条、形式上相协调,局部设计细节多变,即统一中求变化沿线环境整治,将已存在的大地硬伤进行生态植被恢复,还原自然健康绿色。对堆土场及弃土场进行合理的规划处理各区县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意识,使公民自觉遵守规定,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在设计实效层面,结合XX大道(XX路)实际情况(穿越山区较多,设计车速80km/h),70s时间的运行长度将会行驶约1600m,确定子序列长度为3km,约每1.8分钟将会对驾驶人一个视觉不同的刺激,这样既缓解驾驶人紧张的精神状态,也可以防止由于顺直路段导致的心理方面的单调感。将驾驶人视觉心理特性与景观设计结合追求和谐美观,同时采用观赏效果较好的乡土树种及养护较方便的园林植物,将景观绿化建成的后期养护和管理成本降到最低。

第二章 道路景观设计

2.1 设计理念

山,绵延横亘,挺拔险峻。将山巍峨雄峻的轮廓美引入中分带的概念设计,呈现连续的动态美景。水,水平如镜,灵动智慧。将水蜿蜒流长的曲线美引入中分带的概念设计,呈现流畅的静态美景。

道路是连接不同场所内外空间的线性单元,构成了人类生存空间的重要环节,人们的出行也不仅仅满足于空间的转移,要求在出行的同时能体会到轻松的感觉。人工的、综合的道路景观经过整合、设计,建设具有韵律感和美感的空间景观间奏的景观序列使人产生一种累积的强化效果,使得公路本身成为景观的视线走廊。在旅行中体验林城绿荫,在景观中品味民族风情,将山水画廊尽收眼底田园风光中释放身心。 山,雄浑沉稳、宽阔深厚、生机盎然、给人以依托。山,气势磅礴、雄伟挺拔、给人以信念。

2.2 设计原则

2.2.1自然优先原则 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恢复自然。XX大道(XX路)沿线自然景观资源丰富,包括原始自然保留地、历史文化遗迹、森林、湖泊以及大的植被斑块等,它们对保持区域基本的生态过程和生命维持系统及保存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一旦遭到破坏,将难以恢复。因此,确定道路景观序列、建立景观单元时,必须考虑自然景观资源。2.2.2舒适与安全性原则 舒适与安全是道路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也是确定XX大道(XX路)景观序列的基础。研究表明,司机在行车过程中的感受与道路景观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道路应该为司机提供既有趣又舒适的行车环境,而要做到这一点,主要依靠道路设计。但是,通过景观设计提高舒适性的前提是保证交通安全。如果不能保证交通安全,不管公路本身景观序列多么优美都是毫无意义的,所以保证安全是XX大道(XX路)景观序列设计的基础和前提。2.2.3地域性原则 XX大道(XX路)线路总长为39.5km,穿越的地区较多,不同区段的自然景观有不同的结构、格局和生态过程,因此在XX大道(XX路)景观序列设计时,要统筹规划,分段设计,因地制宜,使整个序列的景观协调,并要注重各地特色,尤其穿越天龙屯堡、镇宁段时,要突出少数民族文化特色。2.2.4协调性原则 XX大道(XX路)景观设计是一个有机整体,在景观序列设计时既要注意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使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又要注意与地形、环境的外部相协调。在沿线构造物的造型设计时,避免割断生态环境空间或视觉景观空间的错误做法,沿途景点、附属设施以及绿化植物要有统一性和连续性,避免相互独立,缺乏整体协调性。同时,还要与XX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相协调,展现XX地区的文化内涵与韵味。2.2.5统一和变化原则 XX大道(XX路)的景观序列设计强调各景观设计单元、统一,但不是千篇一律,没有区别,而是要在统一的主题下表现出各自的特色和韵味,否则沿线景观就可能会因单调而使司机注意力迟钝,适当的变化如建筑物的风格、造型、色彩,以及线形的弯曲、起伏等,都会使司机在行车途中感受到沿途景观富有节律感、多变性,产生愉悦的心理,达到消除疲劳提高行车安全的目的。所以,XX大道(XX路)的景观序列设计一定要在统一的主题下,在统一中变化,在变化中统一。

2.3 设计创新

XX大道(XX路)的道路景观设计不只是绿化种植设计,还包括了文化的彰显、民族的代表、当地资源的宣传等方面;同时,将城市文化与城市道路结合,将道路景观深化,并赋予其文化内涵,使得景观更加耐看,更引人深思;城市道路入口标识化、形象化,独具地方特色,使得景观更有辨识度,并彰显地方文化特色;将城市道路家具与城市文化结合符号化,文化、民俗、信息等通过景观语言更加深入人心。

2.4道路分段

项目起点接XX大道(XX路)镇段(XX县与清镇市交界处),沿线经过XXXXXX区,终点XXXX,线路总长为39.5km(不含各城区已改造道路范围)

2.5 景观序列形式

XX大道(XX路)道路景观是由特定的线条骨架构成的,主要以“线”的特征来表现,园林景观的表现则是块的区域上。

通常,园林景观序列形式有以下几种:两段式:起景(入口)高潮(主景);空间形式:合(小空间)开(大空间);三段式:起景(入口)引申(过渡、前奏)高潮;多段式:起景前奏过渡高潮结束;空间形式:封闭(小空间)半封闭或半开敞(小空间或借景空中间)开敞(主景大空间)封闭或半封闭(小空间)。 在此基础上,XX大道(XX路)景观序列可以对常见园林景观序列加以借鉴。由于XX大道(XX路)线路较长,我们将对整条公路从一个整体上去把握,即在整体上对道路进行景观序列设计,根据设计需要,XX大道(XX路)的景观序列在整体上确定为多段式,由于线路较长,所以在每一小段还对该段的景观序列进行处理,即嵌套式景观序列设计模型。整条道路以若干个子序列组成,每个子序列总体由入口景观、道路引导标志景观、节奏景观延伸、景观尾声组成。 XX大道(XX路)中子序列将会设计成对称形式,因为对于司乘人员来讲,行车总是有方向性的,否则有可能出现从景观序列结束地点进入道路,而从起景处离开道路的尴尬。

2.6景观分析

2.6.1 景观线形

线形是道路景观序列的主线,是整条道路景观的骨架,优美的公路线形,是道路景观设计的基础和根本。在本案中,设计已经结合地形地势、实际功能、景观需求等对道路线形作出严格的比较,从而优选出XX大道(XX路)最佳线形方案。

1中央绿化隔离带 隔离带的设置目的是为了防眩,以利于车辆的安全通行,将眩光引起的事故减少到最低,其高度和宽度必须满足设计的要求。虽然从造景的角度出发,不具备有太多变化的特点,但从简单重复的韵律节奏以及线形上同样具有一定的观赏美的效果。植物的选择以常绿、耐寒、耐旱、耐修剪为原则,色彩以深绿浅绿色、淡黄绿色等各种不同绿色进行搭配,在一定限度内充分表现植物的季相变化。

XX地区喀斯特地貌突出,山水环抱,抓住这个特征,我们将山水作为设计的理念来源。巍峨挺拔、层峦起伏的山峰与天际勾勒出雄峻有力的轮廓线。蜿蜒如带,川流不息的河流与青山描绘出婉转动人的曲线美。基于这个理念,我们对XX大道(XX路)6米的中分带引入山与水这两种概念设计,利用堆土造地形的方法,将土堆成具有棱角的立体景观以体现山峦的概念;同样,利用这个方法,将土堆成自然的土丘,以体现流水的概念。以“山”为理念的立体景观设计将展现在6米的中分带景观中,在行驶过程中,司乘人员不仅仅只感受到绿化带来的清新感,也会感受到绿化在立体上的空间感。以“水”为理念的中分带绿化设计主要体现其蜿蜒动人的曲线美,利用微地形处理方法,将绿化带的土基自然堆叠,在竖向上自然放坡,整条绿化带将会展现如音律般动人的曲线。

2)道路边坡

沿公路主线两侧的边坡景观设计,是公路连续景观“线”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公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边坡景观绿化主要对边坡有防护、美化作用。XX大道(XX路)跨越清镇、XX地区地形地貌起伏变化比较大,设计要首先考虑公路所跨区域的土壤、水文、气象、地形、护坡结构、涵洞、桥梁等条件及特点,划分典型设计断面,然后确定道路全线植物品种的基调树(草)种、搭配树(草)种以及功能性隔离品种,并在大块面积的边坡进行图案设计。在满足其功能和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对边坡的植物配置丰富化,结合地方文化和地形地势,靠近城市的重点区域可以设计模纹花坛(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图案),根据不同草种在色彩上的变化创造规整的色块效果。

3)道路两侧人行道绿化

XX大道(XX路)两侧人行道宽4m,在设计过程中,应满足人们步行的需要使人流顺畅自由地通行,为行人提供舒适的行走空间,在设计过程中,对周围环境各种要素的整体考虑包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使得施工完成后的形式与自然环境产生呼应协调关系。以利各行其道。XX大道(XX路)人行道对称布置在车行道的两侧高出车行道路面10—20cm以保证安全。结合当地文化符号,对沿线垃圾箱、路灯杆、座椅、树篦子及盲道等进行艺术化设计。

2.6.2入口景观 城市入口时人们对于一个城市印象感受的开始,是城市视觉形象即建立城市印象性的关键,作为城市空间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与外界交流的主要流通场所,社会文明的重要载体,城市的地区特征、民族特征以及文化传统在其中能够得到直观的反映。 道路交叉口的景观设计是诸多点要素中最多变的一个,有着较大的可塑性。XX大道(XX路)的道路交叉口在设计中考虑视觉效果上的舒适性,也是XX大道(XX路)对外的窗口。它的设计要根据XX地区个区段的地形地貌确定。景观绿化不仅要结合地理位置来考虑,还要和沿线道路及其他文化符号结合起来考虑,设计中以植物造景为主,突出每个立交不同的景观特性。通过植物造景,使景观的造型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以其生态性为主,在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绿地中,利用不同植物材料的镶嵌组合,形成一个个层次丰富、景色各异的花园绿岛,以增强道路的识别特征,既丰富道路景观,又避免千篇一律。2.6.3取土坑、弃土场 取土坑、弃土场是公路建设过程中堆积废弃土方的场所,XX大道(XX路)建成过程中必将产生许多取土坑及弃土场,然而,这样的场所往往含有建筑垃圾和其他许多不适宜植物生长的物质,绿化应该以恢复植被和保持水土为主要目的。弃土场的绿化暂时铺生命力较强的植物,使之达到“黄土不露天”的功能,又具有一定的景观效果;同时播种散植一些当地的豆科野生种或驯化种,这样,播种植物直根系比较发达,可以深入土层,固定土壤,而且豆科植物本身自带固氮的根瘤菌,可以达到肥沃土壤的效果。

第三章 详细设计

3.1 中分带及辅道景观设计

XX大道(XX路)子序列景观长度根据驾驶人心理特性确定为3km,景观单元确定为500m,这样,在一个景观序列中,由同一种景观单元重复组成一个景观序列,根据区域文化及设计需要,分别对每段中分带和节点进行设计。

3.1.1樟荫桐舞、盈彩律动(XX东、西段)

中分带分为ab两段。a利用堆土的方法,将地形处理成立体绿化景观XX段绿化标准段的规整式种植设计,独特的地形配置整齐列植的乔木,简洁而壮观。秋季黄色的银杏、春季各色的花卉地被、常色叶的小乔、灌木组成一条热烈、活波、具有指向性的“彩色织锦”B利用堆土及弧形景观墙设计,展现地方特色文化景观XX段绿化标准段的自然式种植设计,自然式组团结合景墙形成一条彩色的织锦。野花播种结合置石,独特的自然式组景,同降低了养护的成本并取得良好的景观效果。

作为XX大道(XX路)的门户,选用香樟、梧桐作为景观基调,取“凤栖梧桐”、“有凤来仪”之意,选用花色丰富的观花灌木或草本花卉是景观灵动的色彩,彰显当地多姿多彩的地方文化,结合周边用地性质,进行色彩搭配,适当营造地形,充分展现当地人文形象,对来自远方的朋友表达热烈的欢迎与敬意。植物色系选用黄色系为主调,银杏、法桐、金叶女贞、金丝桃等突显主调,结合其它色叶和花卉植物营造律动的色彩,给过往的人一种崭新、前卫、异样的风貌。 主要选择乔木品种有:香樟、梧桐、银杏、广玉兰、杨梅、乌桕、红叶李、栾树、七叶树、三角枫、鹅掌楸、紫薇、皂荚;主要灌木品种有:双荚决明、三角梅、木芙蓉、山茶、木槿、海桐球、红叶石楠球、雀舌黄杨球、丝兰、红花夹竹桃、木本绣球、贴梗海棠、红花继木球、垂丝海棠;主要地被品种有:金森女贞、大叶黄杨、红叶小檗、红叶石楠、花叶美人蕉、红王子锦带、沿阶草、鸢尾、花叶玉簪、大花萱草、红花酢浆草、茶梅、洒金珊瑚、八仙花、夏鹃、春鹃、五彩南天竹、金丝桃、波斯菊、大花金鸡菊、蜀葵、狼尾草

3.1.2暗香疏影、桃樱芳菲XX区段)

中分带分为ab两段。a规整式种植设计段,中分带选用樱花为主景树,春季花事繁忙,桃樱芳菲,结合石楠、红叶石楠、夹竹桃等常绿树,使四季皆有景可观。形成统一、协调的立体绿化景观; b景观采用自然式种植手法结合草坡地形,XX区段的自然式种植设计段,富有节奏感的微地形起伏变化,地被方块式的组合,与周边乡村景观融合的同时打造独特特点的道路绿化景观

本段XX区道路段,也是整条道路植物景观的高潮部分,选用乐昌含笑、桂花等香花树种间隔种植,在序列重复中产生节奏感,同时采用樱花、白玉兰、二乔玉兰、碧桃、丰花月季等观花植物突出“落英缤纷”、“芳菲妍媚”的主题,在序列节奏中产生韵律,全面考虑各种观赏效果,合理配置,营造“氛氲香气满萦绕,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景观。植物色彩采用白粉系。以樱花、桃花等春季花色灿烂的小乔木为特色植物,成片种植,形成“春花如水般明媚”的景观。 主要选择乔木品种有:乐昌含笑、广玉兰、白玉兰、桂花、二乔玉兰、樱花、桃树、碧桃、桢楠、杜英、花石榴、四季桂、日本晚樱、垂丝海棠、红叶李、紫薇、碧桃、鸡爪槭;主要灌木有:腊梅、木槿、龙爪槐、千层金、紫荆、海桐球、红叶石楠球、雀舌黄杨球、含笑、苏铁、茶花、绣线菊、棣棠;主要地被有:葱兰+金叶过路黄、肾蕨、丰花月季、扁竹根、矮生紫薇、狭叶十大功劳、八角金盘、西洋杜鹃、小叶女贞、红花檵木、匍枝亮绿忍冬、鸭脚木、春鹃、红叶石楠、棕竹、洒金珊瑚、白三叶、花叶玉簪

3.2 一米隔离带景观设计

设计五百米为一个标准段,采用规整式种植形式,上层配置花灌木或灌木球,下层配置整形绿篱,简洁大方,同时结合每段中分带的植物主题,每段选用品种各不相同,各具特色。

XX东、西采用红叶石楠球、木槿等作为景观骨架,下层地被选用金叶女贞和洒金珊瑚,四季均有景可赏。

XXXX区段采用海桐球、木芙蓉作为景观骨架,下层选用红花檵木、八角金盘作为地被,以金色、红色为主色调,与中央分车带的景观相协调。

3.3 节点设计

道路节点设计结合XX当地民族风俗文化、历史文化、以及现代经济发展特色等,经过融合,形成具有当地气息的文化特色,并充分的展现出XX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提升。结合布依族蜡染图案的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民族特色。结构严谨,线条流畅,装饰趣味很强,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3.3.1 XX东、西段道路节点设计

XX东段节点结合地戏特色以浮雕和图腾柱的形式来展现当地文化特色,传达地区文化思想。结合植物种植,选用绿色土坡衬托浮雕住,端头采用灌木色带绿化,凸显图腾柱的恢弘大气与文化底蕴。

XX西段的屯堡脸谱既有地域性特色文化,通过脸谱来表现出当地的民族风俗,和悠久的文化价值。造型独特的脸谱墙恢弘大气,阵列式的景观轴线凸显强烈的文化气息,具有丰富的地域特色。

3.3.2 XX区段节点设计

普定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位于XX市普定县城西南约5公里处新寨村穿洞寨后一座小孤山上,地处开阔的峰林谷地之中。据测定距今约16000年左右。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集考古、科研、教育、旅游等诸多价值为一体,具有极富标识性的人文蕴涵,被誉为“亚洲文明之灯”。19881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XX区段节点1结合穿洞文化,体现历史文化价值和历史考古价值。

3.4 人行道设计

依据方案的总体规划设计,双向六车道人行道宽度设为5米,双向十车道人行道宽度设为4米。本次人行道设计以安全,舒适为原则,在满足步行交通需求的同时,布置化,休息坐凳,垃圾箱,地上标杆,交通标志,地下管线等道路附属设施。从以人为本的前提考虑,行道树间距设为6米,全程人行道盲道通道设为0.6米。XX大道(XX路)分别结合三段所处的地理环境,汲取各地民族文化元素打造一条极具浓烈文化特色的景观走廊。

3.4.1 XX东、西段人行道设计

XXXX县位于贵州省中西部,素有“黔中文化走廊”之称,是中国屯堡文化之乡。在XX大道(XX路)XX段人行道设计中,提取了XX屯堡文化中的地戏元素。其中,将地戏中的人物脸谱元素运用到人行道铺装、垃圾箱、坐凳等道路服务设施中。此外,人行道铺装的整体色彩以石材原色为主,与之周边村庄建筑相得益彰。

其中,坐凳设计以实用,安全为前提,道路休息座椅的安排,应在人流交通方便,畅达的基础上考虑。整个座椅系统设计风格保持一致,原则上每30米放置一处休息坐凳,但可根据实际道路情况放置在适当的位置;垃圾箱应方便清理垃圾和防止雨水沉积采用垃圾分类收集方式。原则上每个50米设置一处垃圾箱。但考虑实际道路情况,应在实际的位置放置垃圾箱。

3.4.2 XXXX区段人行道设计

XXXX区是XX市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周边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去往著名的国家旅游景点黄果树瀑布的必经之路。在XX大道(XX路)中段的人行道设计中,提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黄果树作为该段设计的重点,将黄果树元素运用到人行道的整体景观中。再者,该区作为XX市市中心,人行道的铺装形式较丰富,色彩艳丽以体现城市的发展繁荣景象。

其中,坐凳设计以实用,安全为前提,道路休息座椅的安排,应在人流交通方便,畅达的基础上考虑。整个座椅系统设计风格保持一致,原则上每30米放置一处休息坐凳,但可根据实际道路情况放置在适当的位置垃圾箱应方便清理垃圾和防止雨水沉积采用垃圾分类收集方式。原则上每个50米设置一处垃圾箱。但考虑实际道路情况,应在实际的位置放置垃圾箱。

3.5 附属设施设计

树篦子应以保护树根为前提,同时保证行道树的生长,在其周围适当镂空,结合民族文化,将镂空图案融入地方文化,使其树篦子的设计与XX大道(XX路)整体景观相统一。

路灯外形设计简洁,大方。体型轻盈,通透。灯光色温舒适,无眩光,保证夜间驾驶员行车安全。

3.6 行道树设计

3.6.1 XX东、西段行道树设计

选用香樟作为行道树,冠大荫浓,四季常绿,对于美化道路的冬季环境有益,而且樟树很少有病虫害,便于管理维护;生长速度不算太快,修剪工作量不重。5米人行道设计两排行道树,香樟搭配银杏,落叶与常绿搭配,同时与中央绿化带和隔离带相呼应。

3.6.2 XXXX区段行道树设计

切合该段的景观主题,选用香花树种乐昌含笑为行道树,常绿且花香沁人,树冠浑圆,树干通直,树形优美。花米黄色,芳香,花期3-4月,果期9-10 月。冬季枝叶仍保持浓绿,傲雪迎霜,呈现勃勃生机。栽植成活率高,并能迅速恢复生机。5m宽人行道搭配种植白玉兰,早春白花绽放,芳香沁人心脾,与该段的景观主题切合。

3.7 边坡绿化

以“合理利用道路资源,恢复和完善道路建设和营运过程中可能破坏的生态和自然景观,增加植被绿化,增强其抗灾能力,建成优质生态文化景观城市快速干道”为总体设计思路,根据功能要求、服务对象和立地条件的不同,结合沿线自然环境,以道路两侧边坡为轴心进行设计。通过“防护设计和景观设计结合、方案设计和动态设计结合、植物设计和文化表现结合”的设计手段,充分利用XX地区当地植物资源,变化种植方案,力求在满足稳定边坡等功能要求的同时,体现自然、和谐,突显当地民俗文化,达到道路景观生态效益与交通功能协调统一的目的。3.7.1 边坡绿化景观设计原则1安全性原则:边坡绿化要根据边坡的性状选择适合的植被恢复方案,防止坡面冲蚀、坡面坍塌造成安全隐患。2自然性原则:根据周围的自然环境确定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案,尽量选用乡土植物种类,最大限度的实现边坡植被与自然植被的协调。3经济性原则:生态恢复方案的选择要因地制宜,经济合理,注重实效;选用的植物应具备苗木或种子来源广、价格低以及管理简单的特点;生态恢复要树立长远观念,防止片面追求前期效果而造成边坡植被逐年退化的现象发生,实现前期草灌结合防护,后期灌木永久性防护。5功能性原则:满足防护边坡等功能要求。6区域特色性原则:城市干道景观是一个城市门户景观的重要展示面,边坡绿化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在生态恢复和景观营造上应展示突显当地文化特点。3.7.2 设计理念尊重自然尊重沿路原有植物生态群落恢复自然运用当地的乔、灌、草有机结合配置恢复其生态平衡突显区域文化当地文化融入突显景观特色,形成城市符号”3.7.3设计目标营造“自然生态与城市文化交融”的城市道路边坡景观设计难点分析1边坡岩质、坡度、形态不利于景观营造2边坡植草容易退化3边坡植物配比与植物最终形态一致性4干旱对土体很薄的坡面植物构成威胁5区域城市文化特点体现

3.8 苗木配置设计

XX大道(XX路)边坡绿化景观设计以当地自然环境为基础,通过乔、灌、草有机结合配置营造出自然生态的边坡绿化景观,并融入当地文化元素(如屯堡建筑中的石板材料、蜡染文化图案等)体现区域城市文化,使之形成一种城市的符号,成为城市的窗口景观。

3.8.1植物配置设计原则(1)依据生物多样性原则,尽可能采用多种乡土植物,草灌乔相结合,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形成自然生态群落,恢复原生态植被。(2)依据边坡立地条件和岩质、土质情况,合理选用适合当地生长、抗逆性强、适应性强、根系发达、生长迅速、绿期长、管养简单的多年生植物种籽组合进行混播和移栽。(3)草灌乔相结合,前期草坪防护为主,后期乔、灌木防护为主,乔、灌木的品种根据所在山体自然植被情况选用。(4)坡面周边修整部分及清表超清部分的植被恢复,选用边坡原自然生物群落的品种栽种,并逐渐向工程坡面过渡。(5)为达到草灌结合以灌木为主体的效果,对岩质坡面的设计施工,树立以种播为主,苗木补植为辅的思想理念,以形成“丛林”边坡。

3.9 道路绿化技术要求及措施

3.9.1 土壤要求

1绿地地形处理施工: 依据地形设计图,结合工程主管部门的土源要求和路周土建平整实际将绿地地形先用就近符合要求地土源处理成低于设计标30厘米的初步地形然后在些地形表面填上30厘米符合种植土质要求的表土至设计地形标高。XX大道(XX路)沿线部分现有土已符合种植要求可一次完成地形处理。2绿化地不整、清理 种植地表应按预算定额规定在+-30厘米高差以内平整绿化地面至设计坡度要求,同时清除碎石及杂物;平整要顺地形和周围环境,整成龟背形\斜坡形等,一般末特殊设计之地形,坡度可定2.5%-3.0%之间以利排水。所有靠路边或路牙沿线50~100CM宽内的绿地地面应低于路边或道牙3CM,并地地面处理时将地面水引至排水管井。中间分隔带地形横断面为中间高、斜向两边,坡度为5%、靠路两侧的土应低于道牙3CM,减少水土流进道路。3绿地种植土质要求: PH值为5.5~7.5间壤土,疏松,不含建筑和生活垃圾;种植土深要求:草地大于30CM,花灌木要求大于50CM,乔木则要求在种植土球周有大于50CM的合格土层,若受现场地物条件限制,可依实与质监单位商定;种植层须与地下层连接,无水泥板、沥青、石层等隔断层,以保持土壤毛细管、液体、气体的上下贯通。草地要求土深15CM内的土无任何方向上大于1CM的杂物石块少于3%;花灌木要求土深内的土任何方向上大于3CM的杂物石块少于5%在耕翻中,若发现土质不符合要求,必须换合格土。换土后应压实,使密度达80%以上,以免因沉降产生坑洼。4基肥 针对XX大道(XX路)土质实际,要求施工时对各种花草树木均应施足基肥,以弥补绿地土壤肥力不足,改良土壤,以使花草树木恢复生长后能尽快见效。按目前的园林施工要求,设计施工可用下列基肥:a.垃圾堆烧肥:利用垃圾焚烧厂生产的垃圾堆烧肥过筛,且充分沤熟后施用。b.堆沤蘑茹肥:为蘑茹生产厂蘑茹后的种植基质废料掺入3-5%的过磷酸钙堆沤、充分腐熟后基肥。c.塘泥:为鱼塘沉积余泥、经晒干后、结构良好的优质泥块,含丰富有机质和氮、磷、钾等肥料元素,捣成碎块(在任何方向直径3-5CM间)施用。d.其它厩肥或有机肥作基肥必须经该工程主管单位同意后施用,用量依实而定。e.堆沤蘑茹肥按充分沤熟肥、半干状计量。基肥用量结合各工程量表中的苗木规格确定,要求与土拌匀施用。

3.9.2苗木规格指标:1高度:为苗木种植时自然或人工修剪后的高度,单位米。要求乔木尽量保留顶端生长点。表中所列示的花树木高度范围内,就应每种高度都有,并结合植物造景进行高低错落搭配。路树高差不大于50厘米,且枝下分枝高度差小于50厘米,力求列植后整齐划一。2胸径:为所种植乔木离地面1.2米处的平均直径,表中规定为上限和下限,种植时最不能小于表列下限,最大不能超过上限3厘米(主景树可达5厘米)。3冠幅(米):为种植时树木经常规处理后、交叉垂直二个方向上的平均枝冠直径。在保证花树木能移植成活和满足交通运输的前提下,就应尽量保留花树木原有冠幅,利于绿化尽快见效。棕榈科植物,因品种冠型特性,则按长顶点以下留叶片数计量确定种植苗冠规格。4土球(厘米):为保证花树木移植成活及迅速恢复生长所需的最小带土球直径。所带土球应保证到放于植穴内时完好不散为合格。如苗木为假植苗或容器苗,可在保证苗木政常移植成活和迅速生长的前提下,依实确定所带土球规格。土球高度依花树木的根系分布情况按实确定。5冠高:为保证绿化效果,体现花树木形体美,要求花树木应有与树高成一定比例的冠高(即树低分枝至树顶高度)。自然配植的景观树冠高越高越饱满越好。3.9.3花草树木质量(1马尼拉草覆盖率达90%以上、纯度98%以上,以成块草皮(30厘米X30厘米)形成铺植。2所有花草树木必须健康、新鲜、无病虫害、无缺乏矿物质症状,生长旺盛而不老化,树皮无人为损伤或虫眼。3所有苗木的冠型应生长茂盛,分枝均衡,整冠饱满,能充分体现个体的自然景观美。4严格按设计规格选苗,花灌木尽量选用容器苗,地苗尽量用假植苗,应保证移植根系完好,带好土球,包装结实牢靠。5截干乔木锯口处要干净、光滑、无撕裂或分裂。正常截口应用蜡或漆封盖。6棕榈科植物、开花乔木及主景在种植时必须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生长冠形。7银边草等;为容器苗(袋苗),不能以裸根苗种植,以保证尽快见效和迅速恢复生长。8造型独特植物,需由甲方、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认可后方可施工。9所有乔木都为假植苗,施工单位应提前断根假植,施工时需由甲方、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认可后方可施工。10花草树木的包装、运输:按园林市场常规处理,保证苗木质量。3.9.4种植标准(1种植时首先检查各种植点的土质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有无足够的基肥、基肥是否与泥土充分拌匀等。底肥与土球底在值得注意的是,种植时接触间应铺放一层约10CM厚没有拌肥的干净植土。

2花树木种植:按园林绿化常规方法施工,要求基肥应碎土充分混匀;成列的乔木应成一直线,并按种植苗木的自然高依次排列;自然点植的花草树木应自然种植,高低错落有致。种植花树木的种植土应击碎分层捣实,使根系与土充分接触,最后用棍插实起土圈、淋足定根水,扶固树木。大乔木移植应注意新种植点树木的东西南北朝向最好能与原苗木培植点的朝向相同,并讲究大乔木移植的其它方法,以保证大苗移植的成活率。乔木路树用混凝土柱扶固。扶树柱具体规格为250*10*10CM,柱内配64条,200混凝土柱,柱埋深70CM,内侧间距85CM,木板规格110*8-10*2.5-3CM,树干与木板之间用2.5*0.5-0.8cm的黑色车轮胶带可调绑扶,木板与混凝土柱之间用铁线绑固。除路树外,种植的所有乔木需用竹扶护,每株乔木3根竹,长3-5M,尾径大于4CM3马尼拉草设计种植的绿地地面土质必须符合土质要求,清净杂物,平整至所需坡度,均匀撒施基肥,与土拌匀,然后将块状草皮连续铺种,草块间隙小于2CM,之后浇足水,待半干后打实,使草与土壤充分接触。隔天连续拍打3次以上,使草地拍实、平整。4所有垂直绿化植物应选择3-4根主分枝,枝叶丰满、可塑性强的植株,应牵引固定。5其它草本植物按常规种植方法种植,要求种植后修整冠型,体现设计效果,种植土深度应所种品种确定挖深深度,并混入基肥种植。6为保证施工能充分体现植物造景,要求施工种植时有的放 ,依设计认真:对孤植树,应利于突出其最佳树姿;对自然丛植树,应高低搭配有致,反映树丛的自然生长景观;对林植树,应注意不同树种的共生共荣,体现密林景致;对密林花木,应小心冠冠之间的相接、错落和裸土的覆盖,显示群的最佳绿化效果。7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因整条大道可能分多个专业单位施工,在分段衔接处应注意相互间的衔接,以使整个大道绿化连成一体,顾全大局,成就初期效果。3.9.5 修剪整形 为运输和减少水分损失等花草树木种植前应修剪,种植后,应考虑植物造景以及植物基本形态重新进行修剪造型,去掉阴枝、病残枝等,并对剪口作处理。使花草树木种植后初始冠型既能体现初期效果,又利于形成优美冠形,达到设计目的和最终效果。3.9.6施工场地清理 种植施工完成后,应立即清理施工现场四周的施工杂物,维护施工中因不慎破坏的道路设施,保证道路及施工现场清洁,体现文明施工。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0f11d79580216fc700afdb1.html

《XX大道道路景观设计文字说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