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2-12-13 09:18:5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内容摘要

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在世界各地经历了不同的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四个时期。目前,只有世界上几个发达国家处于现代农业阶段,而中国正处在由近代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阶段,发展生态农业是目前世界农业发展所达成的共识。现在农业发展中面临着许多问题,首先就是生态环境恶化,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农业发展,其次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也凸显出来,“三鹿奶粉” “苏丹红”鸭蛋等也造成了重大影响,最后是中国人口众多,粮食是立国之本,农业生产便显得尤为重要,而过快的城市化使城市建设与农业争地,造成耕地面积减少,粮食安全面临重大挑战,这些都要求我们积极发展生态可持续农业。可持续农业包括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低碳农业四大类,文中提供了几种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模式供参考,为了保证农业发展,必须加强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另外还要改变原有的灌溉方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得农业发展更进一步,只有坚持发展可持续农业,这样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更有利于国家稳定。

关键字:生态文明;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发展史···················· 4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5

、现代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7

(一)水污染

(二)土壤污染

(三)水资源的短缺与灌溉的不科学问题

(四)食品安全

(五)粮食安全

(六)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现在农业的影响

四、 以生态文明为指导发展可持续农业 ·········14

(一)循环农业

(二)生态农业

(三)有机农业

(四)低碳农业

(五)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总结 ····················24

附录 ····················26

养殖小区规模化养殖场粪污综合处理模式

百户村粪污综合处理模式

农户用小型高效沼气综合工程模式

引言

(一)农业发展史

农业生产的形成和发展在世界各地经历了不同的过程,其基本特点是由几个农业起源中心,通过引种和农耕方法的传播,沿不同的路线向世界各地扩散,并与各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结合,逐步发展成为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面貌和农业类型。世界农业发展大体可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四个时期。每个时期农业的特点不同,生产力水平互异,其内部结构与外部联系以及对整个 世界经济的影响也有很大差别。纵览世界农业发展的历史进程,探求其形成演变的线索,对于深入认识世界农业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原始农业

在原始的自然条件下,采用简陋的石器、棍棒等生产工具,从事简单农事活动的农业。使用石器工具从事简单活动的农业。系由采集、狩猎逐步过渡而来的一种近似自然状态的农业,属世界农业发展的最初阶段。其特征是使用简陋的石制工具,采用粗放的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实行以简单协作为主的集体劳动。大约在距今12000年前,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阶段出现了原始农业的雏形,进入原始农业的重大技术突破是驯化野生植物和动物,标志是稻谷和陶器的出现。

2.传统农业

传统农业随着铁制农具的出现和应用,原始农业进入传统农业阶段。传统农业是伴随着奴隶制和封建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传统农业同原始农业相比,主要进步在于:一方面是生产工具的进步,在炼铁技术和畜力使用基础上出现的犁耕,与锄耕相比可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就为扩大耕地面积、较大幅度地增加农产品产量创造了前提。另一方面是对自然界利用能力的进步,改变了原始农业只靠长期休闲、自然恢复地力的状况,创造了利用人工施有机肥的办法来提高土壤肥力;采用选择农作物和牲畜良种的办法来改善农作物和牲畜的性状;还创立了间作、套种等复种耕作制度。尽管传统农业的技术进步十分缓慢,但经过长期积累而形成的农业技术,能较好地适应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有些技术甚至一直沿袭至今。

3.近代农业

近代农业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过渡阶段。这是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踏进工业社会的一个阶段,世界经济的各个领域(包括农业领域)都发生了激烈的变革,既有突出的成就,也出现了尖锐的矛盾。

4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系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农业的最新发展。战后40多年来,是世界农业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世界农业生产和布局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现代农业所达到的水平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控农业难以比拟的。导致这种发展和重大变革的基本动力是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以及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1]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一)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2 是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3 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4 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2]

现代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一)水污染

1.生活污水的污染

在农村,对水污染的认识不是很充足,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污水都是随意排放,通过自家门口的下水道流入农田灌溉渠中,使得用于农业灌溉的沟渠在不进行灌溉的时期完全成了下水道。

2工业污水的污染

造纸、皮革、食品、炼油、合成洗涤剂等工业污水含有氮、磷、钾等营养物,大量的这类污水排入水体,使营养物质增多,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并能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3其他的污染

氰化物、重金属、有毒非金属,以及放射性物质氰化物主要来自工业废水,是毒性很强的物质;污染水体的重金属有汞、镉、铅、铬、铜、锌等,以汞的毒性最大,镉次之;在一般受工业三废污染的水体中,毒性很强的砷检出率比较高,砷不是人体必需物质,但环境中广泛存在。放射性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天然铀矿的开采和选矿,精炼厂和放射性同位素应用时的废水,尤其是原子能工业和原子反应堆设施的废水。放射性污染物伤害人体组织,也危害水陆生物

(二)土壤污染

1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一般指相对密度大于5的金属。土壤本身均含有一定的重金属元素,其中很多是作物生长需要的微量营养元素如MnCuZn等。因此,只有当进入土壤的重金属元素积累的浓度超过了作物需要和可忍受程度,而表现出受毒害的症状,可引起植物生理功能紊乱、营养失调。有些重金属即使果实超过食品卫生标准,也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但一旦人、畜吃了这些作物的果实,很易导致疾病,造成危害时。也认为是土壤被重金属污染。污染土壤的重金属主要包括汞、镉、铬、铅和砷等元素,它们主要来自农药废水、污泥和大气降尘等。

重金属在土壤中污染的特点是毒性效应强,极低的浓度即可显示较强的毒性;土壤中的重金属难于被微生物降解,因而长期停留和积累在环境中,无法彻底清除,并向地表水或地下水迁移,加重了水体的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变化仅是化合价和化合物种类的变化,其基本性质没有实质性改变,如六价铬在有机质的作用下可还原为三价铬,但在PH6.5-8.5的条件下,三价铬又被氧化为六价铬;土壤中的重金属还可被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更毒物质,如甲基汞的生成,就是由无机汞经微生物的作用面生成有机汞。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可被农作物吸收,经食物链浓缩千万倍,最后造成人体积累与中毒,对人类产在重大威胁。[3]

2肥料污染

施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举措。近半个世纪来,化学肥料工业蓬勃发展,化肥产量扶摇直上,氮肥在肥料中已占据绝对优势。化肥的施用使谷物、蔬菜、水果、牧草,甚至观赏花卉产量成倍增长。但化肥的施用也造成土壤、大气和水体的污染。人们向土壤中施用的化肥种类很多,目前主要是氮、磷、钾3种,它们都是农作物必不可少的元素。一般土壤里这3种元素的含量不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需要另外人工施加,作物需要的其余30中微量元素如铁、铜、锌、镁等都可由土壤自身供给。最近20年内全世界化学肥料的消耗量增加了3倍,氮肥使用量增长尤其快。化肥使用量的增加,虽然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由于使用量不当以及施肥方法不合理,常使很多化肥被浪费掉;而且随水土流失进入水体,从而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导致生态系统多方面失调。长期过量施用化肥,会造成土壤物理性质恶化,肥效降低,土壤板结,如长期施用硫铵可造成土壤中硫酸根离子富集,土壤的酸性增加,而生成硫酸钙(石膏),使土壤发生板结现象。引起土壤严重退化,地力降低,并妨碍庄稼对肥料的吸收。而土壤肥力的降低反过来又会促使化肥用量的增加,造成农业成本的增加,并造成对环境及农业的污染。因此,最好多施用农家肥,它不仅有利于庄稼的吸收,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

3土壤板结

由于农民本身对植物秸秆等的了解知识不足,很多农民为了方便都是在农作物收获以后就在土地上对秸秆进行焚烧,灰尘造成环境污染不说,焚烧秸秆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而且不能对秸秆进行再利用,从而造成破坏!

(三)水资源的短缺与灌溉的不科学问题

1水资源的短缺

1)水资源短缺表现 人均占有量少、水资源分配不均、水污染普遍,浪费严重 北方城市严重缺水(“资源型缺水) 南方一些城市也出现缺水(“水质型缺水)

2)水资源短缺原因自然原因:时空分布不均,东南多,西北少,夏秋多,冬春少;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近年来降水有所减少;

人为原因:人口增长、工农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量增多; 利用效率低,污染严重;管理不善等。 解决途径: 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修建水库,调节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例如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的意义:形成水资源 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可以有效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状况,对于保障我国粮食 安全,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意义)

2灌溉的不科学性

1)如果灌溉农业的规模太大,可能导致水资源短缺;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可能会破坏植被,加剧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

2)为了解决灌溉水源问题,如果过度开采地下水,还会引起地面沉等问题。

3)土壤盐碱化 大水漫灌,虽然使得一部分水分与土壤中的养分结合,被根系所吸收,但是,多余的水分带走了土壤中的养分,而且它们下渗会造成水体污染;由于过度抽取地下水,使得水井越打越深,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更有甚者使得地面形成地下漏斗造成地面沉降;而且,由于大水漫灌,使得土壤盐碱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土壤肥力越来越低,最终甚至使得土地荒废,不能够再继续种植。此外,由于农民本身对植物秸秆等的了解知识不足,很多农民为了方便都是在农作物收获以后就在土地上对秸秆进行焚烧,灰尘造成环境污染不说,焚烧秸秆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而且不能对秸秆进行再利用,从而造成破坏!

(四)食品安全

1人工合成饲料及多种添加剂的应用

食品生产过程中,为达到食品长途运输、长期储存的保质保鲜,满足人们对食品色、香、味、美的要求,除主料外,有意添加防腐剂等各种助剂,以达到改善食品的外观、口味;增加食品的营养范围和强化食品的营养深度;抑制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繁殖,防止食品的腐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等。这种在食品中加入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就成为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应用范围很广:为提高营养价值,在牛奶中添加维生素D或铁、锌、钙等;为发色或防腐,在香肠中加入亚硝酸钠;在肉罐头和香肠中加入维生素C则是为阻断肉食品中亚硝胺的生成;中餐炒糖色用于红烧肉的着色等。

我国目前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防腐剂、甜味剂、食用色素、香料、调味品、营养强化剂、增白剂、凝固剂、疏松剂、增稠剂、抗氧化剂、品质改良剂、抗结块剂及其他添加剂,共计22大类,1500多个品种。人们一日三餐,几十种食品添加剂进入人体,在胃中混合经人体代谢后,对人体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毒理学评价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毒理学评价分为四个阶段,即急性毒性试验;蓄积毒性试验和致毒性试验;亚慢性试验(包括繁殖、致畸试验);慢性实验(包括致癌)。凡被认为存在有害疑问的,一律禁止使用。

(五)粮食安全

1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耕地资源紧缺,制约粮食生产的发展。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镇面积普遍扩张,城乡争地的矛盾日益突出,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直接影响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

  2)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抗灾减灾能力偏低。河南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省份。尽管近年来国家和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但由于过去多年来对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农业生产装备水平偏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不强,生产能力不稳。

(3)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较大,导致农民种粮成本增加,受益受限,影响了农民粮食生产投入能力的提高。

(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现代农业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农村经济体制革命性变革对农业生产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制突破了传统经济体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束缚,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有力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之间的推移,这种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家庭小规模分散经营具有局限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受家庭土地经营规模的限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边际收益在不断下降。由于采取家庭为单位实行分散小规模经营方式,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其对农民增收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小。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自产自销的农业经营模式,逐渐不适应农业农村的生产力发展壮大,逐渐不适应广大农民成为专业农民,逐渐不适应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等等。其次,小规模经营方式在市场经济中处于略势地位,在肥料采购、机械化设备采购都处于不利地位。此外,小规模经营方式不利于农业边际产品的开发、制作、销售。在一定程度上,这些都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以生态文明为指导发展可持续农业

(一)循环农业

循环农业是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方式循环农业就是采用循环生产模式的农业。按照专业的说法,循环农业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农业发展模式,这是一种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模式。这种模式,相对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农业增长模式来说,是一个根本性的变革。发展循环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发展循环农业的重点工作

  (1)节约能源。强化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导向,加大农业节能力度。开发和推广节能农业机械,加快淘汰落后的农业机械。组织生物质能资源调查及生物质能技术示范和推广,开发和利用农村沼气、秸秆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通过开发和利用节能技术,实现农业技术节能。

  (2)节约用水。继续推进农业节水灌溉,推广农业节水灌溉设备应用。大力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开展农业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试点。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扩大节水作物品种和种植面积。支持农村水窖建设。开展农村生态卫生旱厕试点。

(3)节约土地。修订和完善建设用地定额指标,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规模。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指导村镇建设节约利用土地。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限制毁田烧砖,推进土地复垦。

(4)节约材料。改革传统耕作方式,发展节约型农业。科学使用种子、化肥、农药和农膜。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生物防治病虫害等适用技术。改进畜禽饲养方式,发展节粮型畜禽养殖业。

  (5)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和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推进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的循环利用。鼓励并推广农膜的回收利用。加强物种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6)综合防治农业污染。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现状调查,综合治理土壤污染。防治化肥、农药、农膜等面源污染,加强规模化养殖场污染治理。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禁止工业废物及其他污染物向农村转移。

2发展循环农业的主要措施

 (1)加强规划指导。把发展循环农业列入十一五农业和农村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循环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循环农业主要指标的分析,推进循环农业发展计划的实施。

  (2)加快技术开发。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支持循环农业技术的开发和推广;支持引进国外发展循环农业的先进技术,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和应用。

  (3)制定技术标准。制定循环农业生产评价指标和涉及循环农业的有关污染控制标准。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识制度和标准认证认可制度。对高能耗、污染重、落后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实行强制性淘汰制度。

  (4)完善政策措施。实行促进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的财税、价格、收费、投资和技术政策,鼓励支持开发和推广、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种的农业技术、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

  (5)健全法律法规。尽快研究制定循环农业的法律法规体系,依法推行清洁生产,研究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依法加大监督管理的力度。

(6)开展试点示范。推进循环农业试点,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先行启动,形成一批示范企业和示范园区,探索发展循环农业的有效模式。

(二)生态农业

1中国生态农业建设的基本内容

1)充分利用太阳能,努力实现农业生产的物质转化。也就是利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提高太阳能的转化率,加速物流和能流在生态系统中的运动过程,以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

2)提高生物能的利用率和废物的循环转化。这里所说的废物主要是指作物秸秆、人畜粪便、杂草、菜屑等。对于这些废物,传统的处理方法是直接烧掉或作为肥料直接肥田,这实际上是一种浪费。如果把作物秸秆等用来发展畜牧业,用牲畜粪便制沼气,就既为农村提供了饲料和能源,又为农业生产增加了肥源。

3)开发农村能源。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应当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除采用供电、供煤等途径外,还可以兴建沼气池,推广节柴灶,利用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改变靠砍树来解决烧饭燃料问题的做法。

4)保护、合理利用和增殖自然资源。要保护森林,控制水土流失,保护土壤,保护各种生物种群。

5)防治污染,使农业生产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6)建立农业环境自净体系,主要措施有扩大绿色植被覆盖面积,修建大型氧化塘,保护天敌等有益野生生物,推广生物防治。

2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

1发展生态农业可以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2发展生态农业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污染。

3发展生态农业能够更好地保护森林植被。

4发展生态农业可以减轻大气污染。

5发展生态农业可以推动农业发展,引导农民增收。

6发展生态农业可以为社会提供丰富、优质的绿色农产品

3生态农业模式

1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

2南方----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

3平原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

4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

5生态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

6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及配套技术;

7生态渔业模式及配套技术;

8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及配套技术;

9设施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

10观光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

(三)有机农业

1有机农业的含义

有机农业是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2有机农业的前景

中国的有机食品具有巨大的国际市场和潜在的国内市场。首先,国际上对中国有机食品的需求逐年增加。据统计,美国、德国、日本、法国等10个发达国家1997年有机食品销售总额在100亿美元以上,在过去五年里,欧盟、美国及日本有机食品销售年均增长25%30%,预计到2006年欧盟有机食品市场营销额将增至580亿美元,美国将增至470亿美元。而发达国家销售的有机食品大部分来自进口。德国、荷兰、英国每年进口的有机食品分别占有机食品消费总量的60%60%70%。其次,中国国内有机食品的消费已呈迅速上升趋势,特别是向婴儿提供的有机食品。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转变观念,发挥自身优势,切实解决有机食品生产技术的难题,开拓国际国内市场。 中国有机食品的开发与生产符合国家方针政策。国家从总体上要求农业优化结构突出质量效益,向多样化、高品质的方向发展,今后中国农业将向效益农业发展,发展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符合国家基本要求。中国政府已开始重视与有机食品相类似的从级绿色食品的开发工作,国内贸易部、环保总局、农业部等七部委联合通知要建三绿工程,即开辟绿色通道,培育绿色市场,提高绿色消费

3发展有机农业的模式

一是外阜企业产、供、销模式。蟹岛产业集团是北京市的有机农业企业。主要以旅游渡假酒店为载体,开发、生产、加工、销售有机食品。是集种植、养殖、生物能源、田园观光于一体的绿色环保型观光农业企业。2002年以来,在翁旗海金山牧场租用土地2.4万亩,建立“蟹岛海金山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计划总投资11.3亿元,经济合作规模达到18万亩,产品将以蟹岛北京总部为依托,采取度假村、专卖店、配送等“封闭循环”方式开拓北京市场。

二是有机农场封闭规范管理模式。赤峰绿海生公司是通过德国BCS有机认证机构认证,分别获得了执行欧盟(EU)、日本(JAS)、美国(NOP)有机标准的有机生产企业。在示范牧场租用土地4000亩,进行封闭规范的有机食品生产。

三是村、企、户连动模式。赤峰环康公司以白音套海苏木黑鱼泡子一个村为单元,推行企业、村、农户集体生产管理,整村立体开发有机农业,组建黑鱼泡子有机农场,带动当地农户转变生产观念,调整种植结构,参与有机食品生产,增加收入。有机生产为当地农户人均增加收入800元以上。生产的产品面对北京等国内大城市,推行集团式消费。在北京新发地开设有机食品专营店,为有机食品找到了市场出口。

四是“基地+农户”模式,亦称“公司+农户”。赤峰紫辰公司是翁旗粮食产业的重点龙头企业。公司采取“基地+农户”的方式,企业与基地农牧户之间的联结采取合同契约,农牧户严格按照有机食品的操作规程进行种植和田间管理,企业派驻监察员搞好日常监测,并以高于市场价的30%收购。2006年在旗委、旗政府的组织协调下与北京蟹岛产业集团合作,投资2000万元,注册了“蒙辰”公司。

五是产、加、销一体化模式。内蒙古蒙都羊业食品有限公司是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是以养殖、科研开发、生产、销售有机羔羊肉和中高档羊肉深加工业务为主营产品的现代化民营企业,建有自治区级种羊场、羔羊育肥场、羊屠宰加工厂和羊肉食品精深加工厂。公司在自有2万亩有机饲料基地的基础上,又与拥有30万亩优质天然牧场的灯笼河牧场合作,作为有机杂交羔羊的繁育基地。有机杂交羔羊养殖年出栏达5万只,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公司直接带动农户1000户,间接带动农户2万户。公司拥有了自己的营销网络,建立了自己的营销队伍。蒙都有机羊火锅餐厅全国连锁,开发了新的市场路径,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四) 低碳农业

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农业应打造农业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耦合的基础从依靠化石能源向依靠太阳能等方向转变,追求低耗、低排、低污和碳汇,使低碳生产、安全保障、气候调节、生态涵养、休闲体验和文化传承等多功能特性得到加强,实现向可持续经济发展方向转变。

低碳农业主要发展模式:1、有害投入品减量、替代模式。2、立体种养的节地模式。3、节水模式。4、节能模式。5三品基地模式。8、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9、区域产业循环模式。l0、农业观光休闲模式。

  无需生产工业化肥每年可为世界节省百分之一的石油能源,不再把这些化肥用在土地上还能降低30%的农业排放,要想抵消其他的农业排放——如牲畜肠道发酵、稻田、生物质燃烧和粪肥处理——要求耕地的固碳率达到400公斤/公顷/年,牧场则需达到200公斤/公顷/年,有机农业系统能够达到这一水平,即抵消掉80%的因农业导致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按照专家的说法,低碳农业是一种比广义的生态农业概念还更广泛的概念,不仅要像生态农业那样提倡少用化肥农药、进行高效的农业生产,而且在农业能源消耗越来越多,种植、运输、加工等过程中,电力、石油和煤气等能源的使用都在增加的情况下,还要更注重整体农业能耗和排放的降低。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低碳农业只是一个离我们比较遥远空洞的概念呢?绝对不是,最简易、最有效的例子就是植树造林,因为据科学测定,一亩茂密的森林,一般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碳67公斤,放出氧气49公斤,可供65人一天的需要。

(五)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农业上的具体体现,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努力,任何一个单方面的工作是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农业的科学发展的。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当其冲的是对与农业联系最为密切的水利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水利工程必须顺应农业的发展趋势作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如此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利工程的改革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共同改进,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我国的水利工程改革措施进行分析。

1工程节水措施

  包括灌溉工程配套、渠道衬砌、低压管道输水、机电井建设、地面灌溉设施改善、喷灌和滴灌系统,此类措施的基本作用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灌溉保证率。工程节水是我国水利工程在当前的发展趋势中应当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正在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在不同的地区进行着不同程度的调整,有一些全局范围内的大型水利工程,同时也有各自水流流域内的一些小型水利工程。无论是大型的水利工程还是小型的水利工程,它们都要为农业灌溉服务,所以对于这些水利工程,特别是以农业灌溉为主要目的的水利工程,就必须重视工程技术措施在整个工程设计中的运用。

  2农业节水措施

  包括土地平整、深翻深松、免耕少耕,平衡施肥、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改进种植结构和耕作技术,以及防风林建设和水土保持,此类措施的基本作用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产品质量,降低农田水分蒸发耗水量。农业节水措施,是对水利灌溉技术提出的高标准和高要求,对于提高农业用水效率这项重要的时代工程而言,要想将这项工作的效果发挥到最佳,就必须充分地正视技术创新在这项工作中所能够起到的关键性作用。水利资源的保护,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必须将整个水利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细节工作纳入到农业节水的系统工程中来。在水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一些工程技术,这些工程技术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水利工程的技术水平和技术效果。对这些工程技术进行改革和创新,是现阶段提高我国农业用水利用和开发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3覆盖保墒技术

  在耕地表面覆盖塑料薄膜、秸秆或其他材料抑制土壤蒸发,减少地表径流,蓄水保墒,提高地温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达到蓄水保墒,提高水的利用率,促进作物增产的良好效果。秸秆覆盖一般可节水15%—20%,增产10%—20%,覆盖塑料薄膜可增加耕层土壤水分1%—4%,节水20%—30%,增产30%—40%

  4考虑农业种植结构

  节水灌溉的目的是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但仅靠节水灌溉工程提高水分生产率是很有限的,灌溉和农业措施的结合,不仅是提高水分生产率的需要,而且是农民增收增效的需要。除滴灌和地下灌溉形式外,其余节水灌溉形式都难以减少作物的棵问蒸发,特别在作物生产前期,作物的遮荫率低,棵间蒸发量大。通常推广的农业节水技术有:耕作保墒技术,如虚实并存耕作技术;秸秆、地膜覆盖技术;喷洒抗旱剂如旱地龙;使用保水剂;采用抗旱新品种等。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应该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的地区特征来选择不同的农业种植结构。

  5加强节水工程管理

  节水灌溉重建轻管的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现有的生产方式下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外的有关专家认为,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占总效益的50%,由此可见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事实上,工程建设好,因管理不善使工程效益难以发挥的例子并不鲜见,哪里工程管理好,哪里效益就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资本市场对农业的关注度也有所上升,在我国出现了一些较为新兴的灌溉服务公司,以及各地成立的节水抗旱服务组织,在工程的管理运行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各地推广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租赁、拍卖、承包等形式,对于明晰产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都有重要的作用。

(四)总结: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生态农业日益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新方向,在刚刚过去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主席就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我们必须要长期坚持的。至于如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十八大报告中同样提及到了: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二是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这些从理论上给了我们指导。

在实际的农业发展中,依然有很多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例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土壤污染的问题;肥料污染的问题;食品及粮食安全问题;这些问题都给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我们要尽可能的处理好这些问题。而处理这些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以低能耗高产出,给农民带来实惠。

同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农民向生态循环农业方面发展,逐渐抛弃沿袭了几千年的小农生产模式,向着机械化大生产方向迈进。在平时的生产中少使用农药和化肥,多使用农家肥,来降低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几率,同时推广沼气等新能源的使用,慢慢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新的生产模式下,实现了多种经营,相信农民的收入一定会所的提高,只有农民农民能从中获得收益,这项措施才会被他们接受,只有他们接受了新的生产模式,那农业发展中所产生的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我相信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梦会实现,因为它是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模式

附录

(一)养殖小区规模化养殖场粪污综合处理模式

(二)百户村粪污综合处理模式

(三)农户用小型高效沼气综合工程模式

养殖小区规模化养殖场粪污综合处理系统工程模式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具备有对畜禽粪便、废水和其他固体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的沼气池等设施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理设施。养殖小区规模化养殖场粪污综合处理系统工程模式以养殖为龙头,沼气能源为纽带,有机肥料生产为驱动力,利用畜禽粪便制气、制肥,变废为宝,促进资源合理转化,发挥气、肥共生体系的综合效益。系统主要包括沼气能源,固体和液体生物有机复合肥料生产和秸秆气化等工程。

其中尤以培育和开拓生物有机无机(三维)复合肥市场为目标,发挥增值效益,不断滚动资金,促进五环产业全面发展。

由于中国种植业长期使用单一的化学肥料,引起土壤有机物质越来越少,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土传病害加剧,农产品质量下降,所谓瓜果不甜、菜蔬无味、米面不香、农产品的口感愈来愈差,失去市场竞争力。为克服这一弊端,利用养殖场粪污厌氧沼气发酵后的沼渣、沼液分别制取固体有机复合肥和页面肥两大系列产品是可行的。在技术路线上采用五个结合,实现五个目标:

1、有机与无机营养结合;

2、大量与微量元素结合;

3、肥和药结合;

4、速效与缓效结合;

5、植物体内酶激活与土壤肥力有效性相结合。从而实现该肥料的高效化,多功能化与有机化目标,从而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多元效益及生态效益。

项目建设采用的畜禽粪便处理方式和工艺流程如下:

首先将粪便采用厌氧发酵方法制取沼气,全年恒定中温(3540℃)发酵,获得稳产、高产和高品味再生能源,其容积产气率可达 1.52m3 / m3*d 厌氧发酵后的沼渣液采用高效分离技术;将其中固态与液态物质分离。分离效率可达1015/小时(功率匹配为4KW)分离出的固体物质含水率为5060%,(也可采用粪水前分离工艺);

1.分离出的固态物质制取全元素固体生物有机复合肥料;

2.分离出来的液态物质制取叶面有机复合肥料和无土栽培营养液;

3.生产的沼气除用于生产和生活用能外,还可部分用于温室栽培的增光补热,燃烧生成的CO 2 可用作气体施肥,从而增加作物产量和提高品质。

这种资源同步生产多种效应和互补作用的处理方式,形成了一个经济、合理、完整、多层次、多功能的良性循环系统,极大的发挥了物流与能流的潜力

(见图1:养殖小区规模化养殖场粪污综合处理系统工程模式图)

1

百户村粪污综合处理模式

(含沼气、秸秆气化、太阳能、有机复合肥等节能工程)

  按照一村一百户、户均 45人的生活能源需要,采取全村集中供应沼气和秸秆气化气与分户太阳能供应能结合的方式,利用农村废弃物制取生产、生活能源。该工程的实施,不仅能满足农民生活能源,还能为农村生态农业提供优质有机复合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构建和谐、循环发展的小康新农村提供保证。

建设规模

占地面积 6亩,其中厂房、库房和办公建筑面积1000 m2

沼气工程:

预混发酵罐 65m3 罐: 200m3 罐: 420m3

罐: 20m3 秸秆气化工程:2000 m3 太阳能工程:100 m2

有机复合肥工程:年产 3000

需要资源:

   工程需要资源是农村的废弃物,主要是畜禽养殖粪便和秸秆,上述规模每年需要畜禽粪便 1800吨、秸秆1500吨。 

工程投资包括:

沼气工程 秸秆气化工程 太阳能工程 有机复合肥工程

配套工程  

工程建设可分期、分步实施:一期完成沼气的秸秆气化两项工程;二期太阳能工程;三期工程有机复合肥。

(图2百户村粪污综合处理模式图)

2

农户用小型高效沼气综合工程  

农户小型高效沼气综合工程是以小型高效沼气发酵罐为核心,建立的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小型高效沼气发酵罐秸秆气化厨房、厕、浴污水化粪池组合式能量互补系统,具有小型、高效、投资少等特点。小型高效沼气发酵罐以新工艺、新材料为依托,采用太阳能循环加热和增加搅拌装置等新工艺,使用吸热保温新材料,提高容积产气率。能够保证农户使用高品位、清洁的稳定可再生能源,改善农户的生活、环境条件和卫生面貌,使之替代常规的能源消耗,降低生活用能的价格,缓解农村的能源短缺矛盾,方便农户,满足广大农户的需求。 (见图3农户用小型高效沼气综合工程模式)[4]

3

参考文献

[1]沈志忠.世界农业发展史[J].中国农业网www.zgny.com,cn,2011,(01

[2]胡锦涛.政府十八大报告. [D] . 2012.(12)

[3]我国土地污染管理将进入全面治理时期 [J].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 2012.(09)

[4] 生态农业循环模式[J].豆丁网 .www.docin.com.cn.2012.(03)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0e86663af1ffc4ffe47acdd.html

《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