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

发布时间:2019-03-21 22:18:0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环境工程

第1章

第2章 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

污水水质指标有物理、化学、生物三大类

水质指标:表示水中杂质的种类、成分和数量,是判断水质是否符合要求的具体衡量标准。

1 有机性污染物指标:生物化学需氧量 BOD)、化学需氧量(COD)、总需氧量TOD 和总有机碳TOC、油类污染物 酚类污染物。

有机性污染物指标:有机污染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降解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

生物化学需氧量:在有氧的条件下,由于微生物(主要是细菌)的活动,降解有机物所需的氧量。

化学需氧量: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如重铬酸钾)将有机物直接氧化为CO2H2O

2 无机性污染物质及指标:植物营养物质 NPpH 正常6-9、重金属

word/media/image1_1.png3 生物性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群。

水质标准

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见书本36页)

2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见书本38页)

水体的自净

1 概念 污染物在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污染物的总量减少和浓度降低,曾受污染的水体部分或与完全地恢复原状,这个现象称为水体的净化或水体的自净。

2 持久性污染物的稀释扩散:

ρw:原污水中的污染物浓度q :污水流量ρh:河流中原有的该污染物浓度Q:河水流量

3 氧垂曲线:(成因和意义)

第二章 污水的物理处理

物理处理方法:隔滤法(阻力截留法):格栅、筛网、过滤 ;重力法:自然沉淀、自然上浮、气浮 ;离心分离:机械分离、水力分离;混凝澄清法。

格栅:格栅由一组平行的金属栅条和框架组成。

1作用A 防止阻塞水泵及沉淀池的排泥管 B 减轻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处理负荷

2 格栅分类A 按栅条的间距分:粗格栅(50~100mm)、 中格栅(10~40mm)、 细格栅(3~10mm)。

B 按清渣方式分:人工清渣格栅 、机械清渣格栅(渣量>0.2m3/d)。

3格栅设计与计算:

例:例:已知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最大设计污水量为0.2立方米/秒,总变化系数Kz=1.5,求格栅各部分尺寸?

筛网

处理毛纺、化纤、造纸等工业废水中的1~200mm的纤维类杂物,筛孔:0.15~1mm

沉淀

1 分类

自由沉淀discrete :颗粒在沉淀过程中为离散状态,它的形状、尺寸、质量均不改变,下沉速度不受干扰。

絮凝沉淀flocculent :颗粒在沉淀过程中,它的尺寸、质量均会随着沉淀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它的沉速亦随之增加。

区域(成层)沉淀hundred :在高浓度时,颗粒下沉受周围颗粒的干扰,颗粒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有明显的泥水界面。

压缩沉淀compression :颗粒在水中的浓度增高到颗粒互相接触,互相支撑,颗粒间隙中水分被挤出缝隙。

2 作用:在重力作用下,依靠悬浮颗粒与水的密度差进行固液分离。

3 理想沉淀池的条件a沉淀区过水断面上各点的水流速度均相等,水平流速vb悬浮颗粒在沉淀区等速下沉,下沉速度uc在沉淀池的进口区,水流的悬浮颗粒均匀分布在整个过水断面上;d颗粒一经沉到池底,即认为已被去除。

沉砂池

1作用:去除较重的无机颗粒,起保护作用a.保护后续处理构筑物,主要是防止堵塞和占据体积。 b有利污泥输送,防止阀门、管道、水泵被磨损。

2组成:入流渠、出流渠、闸板、水流部分和沉砂斗。

3去处对象:沉砂池的功能是去除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比如泥沙、煤渣等,比重大约是2.65

4 设计:(见笔记)

沉淀池

1分类:初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

2构造:进水区、出水区、沉淀区、缓冲区、污泥区及排泥装置等。

3按池内水流方向分为:平流式、辐流式和竖流式。

1)平流式:污水水平流动,流速不变,长方形。 初沉池常采用

2)辐流式:中间进水,四周出水,水平流动,流速变化,一般为圆形。二沉池中采用多。

3)竖流式:污水从池中中心导流筒下部流出,向呈竖直流动,一般为圆形。小污水处理厂或工业废水处理站采用较多。

A 平流式沉淀池设计内容:流入流出装置、沉淀区、污泥区、排泥和排浮渣设备选择。

例:某城市污水厂Qmax0.5立方/秒,设计人口250000人,采用链带式刮泥机,求单独沉淀池各部分尺寸。

B 竖流式沉淀:多用于小流量废水中絮凝性悬浮固体的分离。缺点:不利于自由沉淀,有利于絮凝沉淀

C 辐流式沉淀池 布水均匀,进水流速小。

D 斜流式沉淀池:沉淀效率高。(去除率、原理、公式推导)

化学混凝法

对于特定的胶体, φ电位是固定不变的,而ζ电位则随温度、pH值及溶液中的反离子强度等外部条件而变化,是表征胶体稳定性强弱和研究胶体凝聚条件的重要参数。

原理:胶体因ζ电位降低或消除,从而失去稳定性的过程称为脱稳。脱稳的胶粒相互聚集为微絮粒的过程称为凝聚。不同的化学药剂能使胶体以不同的方式脱稳和凝聚。

2 压缩双电层:是指在胶体分散系中投加能产生高价反离子的活性电解质,通过增大溶液中的反离子强度来减小扩散层厚度,从而使ζ电位降低的过程。

3 浮上法(气浮法)

A 概念:通过某种方式产生大量的微气泡,使其与废水中密度接近于水的固体或液体微粒粘附,形成密度小于水的气浮体,在浮力的作用下,上浮到水面,从而实现固-液或液-液分离。

B 基本条件:1)在水中产生足够数量的细微气泡(2 使污染物形成悬浮体 3)使气泡能够与悬浮粒子相粘附

C 浮上法的类型:电解浮上法、分散空气浮上法、溶解空气浮上法、真空浮上法

、加压溶气浮上法。

D 亲水性颗粒的气浮体结合不牢,亲水性愈强,粘附就愈困难;疏水性颗粒容易与气泡粘附。

第3章

第4章 水的生物化学处理方法

1 污水的生物处理对象:污水中成溶解状态和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和某些有毒物质。

2 生物处理方法分类:好氧法和厌氧法。

好氧法的特点 反应速度快,散发臭气少 适合处理BOD低的污水。

厌氧法的特点:反应速度慢,运行费用低,适合处理BOD高的污水。

3 活性污泥微生物增殖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适应期、对数增殖期、减衰增殖期和内源呼吸期。

(1)

(2)迟缓期(或停滞期):活性污泥微生物对新的环境条件的适应过程。微生物没有增殖,却产生了质的变化,并产生了某些变异,微生物的酶系统也产生了适应新环境条件的变化。

(3)

(4)对数(增殖)期:活性污泥质地松散,絮凝、吸附、对有机物的降解以及沉淀性能都不好。

(5)

(6)减衰增殖期(或静止期):有机底物的浓度下降,污泥浓度高,微生物开始衰亡。

活性絮凝体形成,凝聚、吸附以及沉淀性能都有提高,污水处理水质较好并稳定

(7)

(8)内源期:活性絮凝体形成速率提高,凝聚、吸附、降解以及沉淀性能大大提高,污水处理水质良好且稳定。

4 微生物生长环境 a 营养平衡 必须使CNP达到一定的浓度并保持一定的平衡关系(BOD5:N:P100:5:1

B 水温 影响微生物的生理活动 ,好氧处理中最佳温度20~30 C,一般控制在10~35 C

C pH

D 溶解氧 影响好氧微生物活性,好氧生物处理的溶解氧以2~4mg/L为宜

E 有毒物质 破坏细胞的正常结构,并使酶失去活性。

第六章 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活性污泥法

1 活性污泥:向生活污水注入空气进行曝气,并持续一段时间后,污水中即生成一种絮凝体。这种絮凝体主要是有大量繁殖的微生物群体所构成,它们易于沉淀分离,并使污水得到澄清,这就是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法则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生物处理方法。

罿2 活性污泥由四部分物质所组成:1)具有活性的微生物群体(Ma);(2)微生物自身氧化的残留物(Me);(3)原污水挟入的不能为微生物降解的惰性有机物质(Mi);(4)原污水挟入的无机物质(Mii)

3 表示活性污泥数量的指标

A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表示是混合液中活性污泥的浓度,即在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重量。MLSS=Ma+Me+Mi+Mii

B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混合液活性污泥中有机性固体物质的浓度。

   MLVSS=Ma+Me+Mi  MLVSSMLSS比值:较固定,一般生活污水为0.75。 

活性污泥的沉降与浓缩性能指标

 A污泥沉降比SV%:混合液在量筒内静置30分钟所形成沉淀污泥的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率。

 B污泥体积指数SVI :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经30min静沉后,每克干污泥所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的体积(ml).  

 C BOD负荷:单位时间供给单位质量微生物的养料。(Kg/Kg.d)

 D污泥平均停留时间(污泥龄)污泥龄短,世代周期长的系统会被淘汰,吸附的有机物被氧化的量少,一部分来不及氧化的有机物就作为剩余污泥排出系统,需氧量少,排泥量大,能耗小,处理效果差;反之则相反。

 E 回流比:影响曝气池中污泥的浓度。

5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

1)曝气池 在池中使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与活性污泥充分接触,并吸附和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质。

2)曝气系统曝气系统供给曝气池生物反应所必须的氧气,并混合搅拌作用。

3)二次沉淀池 二次沉淀池用以分离曝气池出水中的活性污泥,它是相对初沉淀言的,初沉淀设于曝气池之前,用以去除废水中的粗大的原生悬浮物。悬浮物少时可以不设。

4)污泥回流系统 这个系统把二次沉淀池中的一部分沉淀污泥再回流到曝气池,以供应曝气池赖以进行生化反应的微生物。

5)剩余污泥排放系统曝气池内污泥不断增殖,增殖的污泥作为剩余污泥从剩余污泥排放统中排出。

6 活性污泥对有机物降解可分为两个阶段:1 吸附阶段(微生物去除) 2、稳定阶段(微生物代谢)。

第七章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生物膜法(好氧附着生长系统)

1 生物膜法主要类型: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池、生物流化床

2 生物膜法主要优点A分段性有利于有机物的降解B对水质水量变化的适应性强C生物膜上能硝化脱氮D动力费用较低 E污泥量少、易分离。

3 典型生物膜法流程

4 生物滤池的机理1)生物膜由好氧和厌氧两层组成。好氧层厚度为2mm左右,是主要的降解区。2)生物膜内部、生物膜与水层之间、流动水层与附着水层之间都存在着传质作用。(氧、有机物、产物)3)生物膜处在不断的生长、不断的脱落过程中。

生物滤池的构造:滤床、布水设备、排水系统。

理想滤料应具有的条件是:a.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表面宜于生物膜附着b.孔隙率要高、孔隙尺寸较大 c.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对微生物的增殖无危害作用 d.价格低廉

5 普通生物滤池:污水量<1000m3/d的小城镇污水或有机性工业废水。

优点:处理效果好,BOD5去除率可达90% 出水BOD525mg/L以下。运行稳定

缺点1)占地面积大,处理量小2)滤料易堵塞3)环境卫生差(滤池蝇、喷嘴散发臭味)

高负荷生物滤池:优点:均化和稳定水质;加速生物膜更新;净化环境

缺点:导致难降解有机物累积,降低效率。

生物滤池的流程:生物滤池系统基本上由初沉池、生物滤池、二次沉淀池组合而成,其组合型式有单级运行系统和多级运行系统。

b的处理水回流至生物滤池前,用以加强表面负荷

c生物滤池出水直接回到生物滤池前,可加大表面负菏,又利用生物接种,促进生物膜更新

d不设二次沉淀池,滤池出水回流到初沉池前,加强初沉池生物絮凝作用,促进沉淀效果

6 生物转盘:生物转盘是一种润壁型旋转式处理设备,生物膜附着在一组转动着的圆盘上

特点:A、转盘上生长的微生物量很大,接触时间长,BOD5负荷可达10~20g/m2(盘面)·d,转盘水槽容积负荷达1.5~3.0kg/m3·d,高出活性污泥法一倍多。脱落污泥量少。

B、对冲击负荷的适应力强

C、工作可靠、不易堵塞、污泥不易膨胀、氧利用率高,适于处理流量小的工业废水。

生物转盘的构造:转动部分:转盘、转动轴;固定部分:废水处理槽;传动部分:驱动装置

7 生物接触氧化

优点:1)多采用蜂窝式或列管式填料,适合微生物繁殖2)由于曝气作用,可保持较高的活性生物量3)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4)污泥量少,运行维护方便易行。5)可用于脱氮脱磷

缺点:

布水曝气不易均匀,滤料间水流缓慢,接触时间长,水力冲刷力小,生物膜只能自行脱落;剩余污泥往往恶化处理水质;动力费高。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构造:池体、填料、曝气装置、进出水装置、排泥管。

8 生物流化床

生物流化床是以砂、焦炭、活性炭等颗粒材料为裁体,裁体表面附着生物膜。充氧废水自下而上以一定速度流动,使载体处于流化状态,生物膜与废水充分接触,并降解废水中有机污染物。

其优点是可防止生物膜引起的堵塞现象。

第八章 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1 优点: 1)处理成本低,特别是中等以上浓度(COD>1500mg/L)废水;2)耗能少,并能产生大量的可燃气体以资利用;3)负荷高,设备占面积少,规模可大可小;4)剩余污泥量少;5)对营养物的要求低,可处理高浓度废水;6)菌种可在无营养或污水供给时保持较长时间的生物活性和沉降性能。

2 缺点1)出水的COD浓度高,原则上需要后续处理才能达到较高的排水标准;2)厌氧反应器初次启动过程缓慢,一般需要812周时间;3)对有毒物质敏感。

3 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污泥的消化阶段:液化阶段(酸化阶段):pH值下降,主要产物为有机酸,CO2H2NH3等; 气化阶段(甲烷化阶段):pH值上升,主要产物CO2CH4H2S等。

一步和两步厌氧生物处理:一步处理:所有阶段在一个反应器内进行

两步处理:两个反应器:酸化反应器:水解和酸化(同微生物种群)

甲烷反应器:产乙酸和甲烷化(产乙酸过程产生氢气,甲烷化过程消耗氢)

第9章

第10章 城市污水的深度处理

word/media/image6.gif深度处理技术:


以下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 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0d4f486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eb.html

《环境工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