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2《增强生命的韧性》

发布时间:2017-10-15 14:28:1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

素材一 新课导入方式

故事导入 教师讲述下面的故事:一个妇女随夫来到沙漠生活。在海边长大的她难以忍受沙漠截然不同的环境,于是她整天闷闷不乐,写信给他的父亲抱怨。父亲很快回信,他说两个囚犯从窗户往外看,一个看到了星星,一个看到了泥土。妇女深受启发,她开始改变生活态度,积极地与当地人交流,并研究当地的植物,最终成了闻名于世的人文生物学家。就像那位妇女那样,如果仅仅是悲哀,那么你会退缩,会自暴自弃;如果是勇敢面对,那么你会愈战愈勇,最终走出困境。

学生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当生命遭遇挫折时,我们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九课《珍视生命》第2课时《增强生命的韧性》。

视频导入 播放视频:《讲述陈州》

学生观看完视频,简单谈谈个人感受。

教师总结:人生是美好的,但人生历程又不总是平坦的。正如古人所云: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在人们的生活中总会有些不顺心的事情发生,我们要学会勇敢地面对。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九课《珍视生命》第2课时《增强生命的韧性》。

歌曲导入 多媒体播放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

学生一起欣赏:人生路上甜苦和喜忧,愿与你分担所有,难免曾经跌倒和等候,要勇敢地抬头……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风风雨雨都接受,我一直会在你的左右。这首歌告诉我们:生活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要逃避,而是勇于去战胜它,克服它。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九课《珍视生命》第2课时《增强生命的韧性》。

素材二 教材活动设计

活动一:运用你的经验——成长中不愉快的事”(教材P105)

【活动设计】

形式一:鼓励学生讲述自己成长中不愉快的事,在全班分享,感受挫折。

形式二:小组合作探究,思考完成教材中设计的问题,然后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分享探究成果。

【活动问题】

(1)在你的记忆中,有哪些不愉快的事件?

(2)这些事件对你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是怎样面对它们的?

【活动例答】

(1)12岁时,期末考试成绩退步很大,老师严厉地批评我。我心里很难受;15岁时,我参加学校足球队的选拔,落选了,心里很难受。

(2)这些事件使我懂得,生活难免有挫折。这是我们成长的一部分,它们会使我保持清醒,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足,同时让我认识到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会有阻碍、失败、失利的存在。(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即可)

活动二:探究与分享——什么是挫折(教材P105)

【活动设计】

形式一: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情境中的事件加以判断,对挫折形成初步的认识。

形式二: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各组总结出挫折的内涵,并在全班展示。

【活动问题】

(1)你认为哪些是挫折,哪些不是挫折?为什么?

(2)说说你曾经遇到的挫折,看看你认为的挫折,在其他同学眼里是否也是挫折。

【活动例答】

(1)我认为考试考砸了属于挫折。考试获得理想的成绩,是我们美好的愿望或者目标,这些愿望或目标没有达到,可以说遇到了挫折。留守儿童想念父母、同学不理自己不属于挫折,因为这些没有体现出为实现美好愿望、目标或期待而付出努力的过程。

(2)我报名参加了校运会的1500比赛。一个多月来,我每天坚持跑步,希望自己能为班级争光。可是,在比赛前一天,我发烧了,糟糕的身体状况使我与好成绩失之交臂。

我认为的挫折,在其他同学眼里不一定都是挫折。每个人对美好愿望、目标的认知不同,因此,对挫折的判断自然也不相同。

活动三:探究与分享——挫折体验(教材P106P107)

【活动设计】

形式一:学生根据给出的情绪选项对照自己的经历进行选择,体验挫折,教师找部分学生分享他们遇到的挫折及面对挫折时的做法。

形式二:学生根据情绪选项进行选择,总结个人对挫折的体验并在小组中进行展示,教师抽取部分成果在全班展示。

【活动问题】

(1)请选择你面对挫折时的感受(可以多选)

(2)面对挫折时,你会采取哪些行动?

【活动例答】

(1)气馁、悲伤、烦恼、沮丧等。

(2)面对挫折,不能一味地沉浸在负面情绪中,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地看待挫折。我会反思自己的不足,向父母、老师或朋友求助等。

活动四:探究与分享——爱迪生的故事给你的启示(教材P107)

【活动设计】

形式一:组织学生自主阅读爱迪生的故事,结合爱迪生的事例自主思考问题,如何正确看待挫折?教师请部分学生进行总结发言。

形式二:由一名同学讲述爱迪生的故事,以学习小组方式进行问题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后,参与班级展示与分享,教师总结,学生发言。

形式三:学生自主阅读爱迪生的故事后,针对失败乃成功之母做一个小小的辩论赛,激发学生的思维,以学习小组的方式进行辩论,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并加以引导,使学生懂得正确看待挫折。

【活动问题】

从爱迪生的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活动例答】

我应该像爱迪生那样,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挫折。

活动五:阅读感悟——“上场踢球的哪有不带伤的”(教材P108)

【活动设计】

形式一:学生自主阅读父子对话,思考挫折在成长中的重要性,并在组内分享交流。

形式二:角色扮演,情境再现父子对话,感受儿子成长的心路历程,理解上场踢球的,哪有不带伤的

活动六:探究与分享——面对挫折感受自身生命的力量(教材P108)

【活动设计】

形式一:自主体验与反思。学生明确活动的意图,自主思考完成活动中设计的问题并在小组内分享。

形式二: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活动。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展示分享,总结每个人生命中蕴含的力量,达成共识后,指派代表参与全班分享交流,教师总结。

【活动问题】

结合自己遇到的挫折,通过自我反思完成下面的活动。

【活动例答】

我遇到的挫折:数学科目对于我而言特别难,我在数学科目上付出最多,但是一考试却发现还是有那么多题不会做,想提高成绩很难。

面对挫折,我容易产生的消极念头:不会就不会吧,就这样吧,谁让我这么笨呢!

如何调整自己的消极念头:应当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把事情做到最好!

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

外部因素:老师讲课的速度有点快,我做笔记的时候很吃力;朋友的水平和我都差不多,没办法帮我。

内部因素:很少预习,重点知识一知半解,不会举一反三,而且有时候很粗心。

哪些因素是自己不能改变的:外部因素。

对此,积极的做法:努力适应,上课尽量不遗漏老师讲的内容,同时,和朋友一起努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

哪些因素是自己能够改变的:内部因素。

对此,积极的做法:做好预习,不懂的问题提前做好标记,上课时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有不懂的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

活动七:拓展空间——整理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教材P110)

【活动设计】

形式一:课前安排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并在课堂上展示分享。

形式二:学习小组任选一个问题进行合作探究,然后将小组合作完成的成果在全班进行交流分享。

【活动问题】

(1)在老师的帮助下,查阅有关资料,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地学习并整理至少一种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

(2)在历史上,你知道哪些面对挫折而自强不息的感人故事?你从中收获了什么?与同学一起分享。

 【活动例答】

(1)我整理了一种方法:自我疏导,自我排解。遇到挫折、失败,一味地沉浸在消极情绪中于事无补,而且还会成为走向成功的绊脚石。面对挫折,要善于自我疏导,自我排解。如告诉自己挫折是暂时的,一切都会好起来,也可以去参加能使自己愉快的活动(郊游、听音乐、参加集体活动等),使自己尽快从挫折中走出来。

(2)感人故事:《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他的祖辈们很多都担任过史官,父亲司马谈曾是汉朝的太史令。受家庭的熏陶,司马迁立志要编写一部全面记载历史演变和发展的史书,留给后人。他从20岁开始游历全国,搜集史料,为他的宏大构想做着充分的准备。

本来司马迁的博学深受汉武帝的赏识,他继承了父亲的职务,当上了太史令。正在撰写《史记》的时候,他却被陷害入狱,遭受宫刑。在困苦环境中和心情郁闷时,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忍辱负重,奋笔疾书,把所有的痛楚和烦恼抛之脑后,全身心投入到了《史记》的编写中,终于完成了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收获:生活难免有挫折。面对挫折,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态度去对待,会以不同的方式去处理,也就导致了不同的结果。司马迁面对屈辱和欺压,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昂首前进,这样的人才是大智大勇之人。

挫折是磨砺青春与生命之刀的砺石,是人生的宝贵财富。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超越自然的奇迹多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出现的。巴尔扎克说: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这包含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挫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以使人在压力下使自己的能力和实力得到不断提升,从而创造出更为夺目的辉煌。

素材三 点对点资源

知识点一:生活难免有挫折

备用资源

死里逃生的驴子

一天农夫的驴子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农夫没办法将驴子救出只得找了几个人帮忙铲土把驴子埋掉。一开始驴子悲哀地鸣叫着但很快就没有了声音。农夫过去一看大吃一惊每一铲土下去驴子都迅速地把它抖掉并且把它垫到脚下。很快驴子便跑出了枯井……

悟理:对于身陷枯井的驴来说,如果它只是悲哀地等待,那么每一铲土都是使它致命的东西。但是,聪明的驴却及时地抖掉了每一铲土,甚至成功地利用了它们!一些挫折可能让人致命,却也可能成为成功的垫脚石!挫折带来的不同的后果完全取决于面对挫折的不同态度。

知识点二:发掘生命的力量

备用资源

司马迁在受了宫刑之后用了整整18年时间在他60岁时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

范仲淹在被贬到邓州时曾写了《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他崇高的抱负。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三次落榜后没有一蹶不振最后写成《本草纲目》。

贝多芬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完成《命运交响曲》。

 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曾花了6年时间先后六易手稿写成了一部巨著《国榷》。两年后书稿不幸全部被盗他发愤重写。35年后又一部《国榷》终于完稿此时他已经成了垂暮的老者。

林肯一生都在面对挫折。他8次参加竞选8次落选两次经商失败甚至还精神崩溃过一次。有好多次他本可以放弃初衷但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不断地与挫折抗争最后终于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悟理: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面对挫折,我们需要发现、发掘自己的生命力量,善于发现自己拥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坚强的意志和不懈努力。

素材四 新知掌握技巧

1. 逻辑结构梳理

2. 拓展延伸:挫折的影响

(1)消极影响:给身心造成打击和压力,带来精神上的烦恼和痛苦。

(2)积极影响:使人得到考验,得到锻炼,迈向成功。

3. 误区警示

(1)“失败乃成功之母说明挫折对每个人都能产生积极的动力。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不同的人对于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所产生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便不相同。只有正确地看待挫折,才可能将挫折变为自己生命成长的机会和动力。

(2)面对挫折,我们只能靠发掘自身力量,做一个孤独的英雄。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发掘自身的力量并不意味着孤立。在坚持目标和不断努力的道路上,我们可以向他人寻求帮助,学习别人的经验,获得支持和鼓励。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08505a3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86.html

《4.9.2《增强生命的韧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