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1-04 20:41:4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让音乐课堂动起来
曾经有这样一个数据让人惊心:百分之百的学生喜欢音乐,但是大部分学生却不喜欢音乐课。究其原因,是因为音乐课堂过于死板。
音乐课到底该怎么上?答案肯定不止是一个。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必须将音乐课的教学规律,音乐课的教育目标与学生的生理、心理、知识基础等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去上。在长期的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要达到这个目标,就一定要让音乐课堂动起来。

动,如触动、打动、感动、律动、调动、互动、生动、活动等。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情感动起来,身体动起来。这种“动”,是在教师的科学方法推动下,在教师课堂语言的生动风趣和歌声、琴声、乐曲声优美的促动引导下,逐渐诱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心扉自由地接受音乐美的沐浴,提高音乐修养,培养起音乐情趣的“动”一、思维动起来

在传统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更多地意味着记忆和,以求熟练地掌握教师希望学生既得的知识,结果是学生的大脑被加上枷锁,无法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自主性受到压抑和阻碍。所以,无论哪个学科的教学都要首先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音乐课也是如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想动脑、善动脑、爱动脑,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看法和意见,充分给予肯定和中肯的评价,并给与他们表现和交流的机会,激发他们对上课内容的主动探索,还他们一个充满自由空气的课堂,切不可将学生的脑袋当成教师的脑袋。音乐基本知识本身是枯燥的,精神愉悦不是来自于音乐基本知识本身,而是来自于对音乐基本知识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与目标的实现也取决于教学过程。这就要求音乐基本知识的教学必须要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兴趣动起来,要提倡将音乐知识穿插在音乐活动中的教学方式,提倡用直观化的方式来教授音乐知识,提倡广泛使用信息技术等一切先进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兴趣,这便是开启学生接受音乐的心理动力。在基本知识的教学中这种心理动力的开启与调动尤为重要,特别应引起教师的重视。许多学生对音乐课的厌倦情绪,最初都来源于学生处在被动、生硬的基础知识学习中。如何让基本知识教学生动起来,如何使学生的兴趣主动勃发起来,教师都必须在一个“动”字上下功夫。例如,在学生学习五线谱知识时,教师往往会对着图谱告诉学生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学生被动记忆,感到枯燥无味又容易印象不深。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跟着老师把这些图谱“画”下来,为了让自己画的更美一些,学生必定要认真听,认真看,还真思考,认真理解,学生耳、眼、脑、手等多种感官都调动起来,在教师不失时机的鼓励下,看到图谱在自己的“妙笔”下“生辉”,学生既充满了兴趣,又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
二、情感动起来
唱歌、欣赏、演奏等音乐教学活动一定要强调学生的“动情”或“情动”“冶情”是音乐教育的核心内涵和终极目标,这个目标主要是通过音乐欣赏活动和表演活动来实现的。它是用音乐的美来打动学生的情。因此,“动”的关键是要找准音乐的审美点,批准学生的动情点,并且在这二者之间找准促动点,唤起学生对音乐美的深切感受。为了达到学生的动情目的,这些内容的教学形式也必须按照“活动课”的形式进行。同时,要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度。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度越高,情绪就越能被激发。教学环节越是动态的,学生就越容易进行情感投入。要使学生动情,先得教师动情。教师要想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感化学生,就先得感化自己,教师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是津津乐道的、情不自禁的。
唱歌、欣赏、演奏等音乐教学活动中的技巧训练与知识教学是比较枯燥的,有时是艰苦的,需要唤起学生刻苦精神的支持,更需要教师把握和处理好教学的难度以及知识技巧学习的深度,不可以此遏制了学生的动情,打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
需要强调的是,学生在教学中的情感投入是各科教学都很注重的,但在音乐课教学中却有着性质上的不同。各科教学所强调的学生的情感投入是教学的手段,是为了让学生在积极的情绪配合下更好地获得知识和得到能力的培养。而在音乐课中,学生的情感投入是目的。陶冶情操是音乐教育的价值核心,没有学生在教学中的情感投入,学生在教学中无动于衷,陶冶情操又如何能实现?



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因为乐曲内容取材于古老的传说,从梁山伯与祝英台相爱、抗婚到双双化作蝴蝶的情节,叙事性很强,所以一开场我就为同学们讲述了古老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梁祝相识----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里相送----抗婚----楼台相会----化蝶......欣赏完整个乐曲后,有的同学为梁祝美好纯真的情感不禁黯然泪下,有的为两位当时年轻的曲作家能创作如此动人的民族交响音乐而骄傲。
三、身体动起来
音乐课的课程组织方式也是值得好好探讨的。是否就应该让学生坐在教室里由教师唱,学生仿?实质上,音乐课无论教学内容是什么,都应按活动课的方式进行组织教学。
例如,《大家来劳动》是一首劳动号子。它是劳动者一边干活,一边唱出来的,表现的是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在传统的教唱模式中,学生跟唱的声音很弱,而且显得平铺,就像平常朗读课文一般。学生不知道怎样才能唱出力量来。是啊,现在许多学生从未参加过体力劳动。像这类需要集结众人力量一边干活一边喊号子的劳动,根本连见都没见过。所以没能唱出劳动的感觉,不能表现出力量来,那是必然的。现今唯有的办法就是引导学生体味那些已成过去式的劳动形式,比如锄地、打夯,让他们动起来,一边“劳动”一边学唱歌!这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动起来:请大家握紧拳头,摆好双手,我们一起来“锄地”一边用力“锄”,一边用力唱,嗨哟,加把劲哟!学生跟着:嗨哟,加把劲哟!„„这时同学们的兴致很高,很快就将动作融入到歌曲中,每个重音与每次使力动作相结合,不仅节奏把握得好,而且唱得也不像刚才般软软的,显得非常有力量,就如真的劳动号子一般有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真正唱出了那种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的劳动感觉。
再如教唱《摘果子》时,我启发学生:现在把你自己想像成一只小袋鼠,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小呀小袋鼠,摘呀摘果子。学生模仿后问:你能不能像小袋鼠那样一边唱一边跳呀?学生说能。我继续引导:怎样一边唱一边跳呀?学生:在唱“小呀小袋鼠”时,我把双手放在胸前,然后像小袋鼠那样跳两下,唱“摘呀摘果子”的时候,我伸出手左一次,右一次地去摘。多好的想法啊,学生要用自己的想法去理解歌曲了,这种创造精神多么值得赞扬啊!我不失时机的鼓励:你的想法太妙了,谁愿意为“果子放进大袋子”“装呀,装呀,装满了,挺着一个大肚子呀,大肚子”配上动作呢?同学们纷纷举起小手。大家选择了一些代表性的动作配着学歌曲,并在最后进行了歌曲表演。在挑选动作的过程中,即使是一向不喜欢唱歌的同学也表现得很积极,因为虽然唱歌不是他们的强项,但他们具有极好的表现能力。当自己的动作被入选,他们对这首歌曲就抱有了特殊的感情,开始喜欢这首歌,甚至其它歌曲。
又如:在教新疆歌曲《青春舞曲》时,我是这样启发学生的:让学生聆听音乐,分析音乐的情感——活泼,跳跃;节奏欢快;表现了新疆维吾尔族人民载歌载舞的幸福生活。那么,我们在加入舞蹈时,动作要舒展、灵活,情绪上要热情、奔放。然后,我教授了学生一些新疆舞蹈的基本动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个人能力进行创编。学生们立刻活跃了起来。经过这么一项活动,学生对新疆舞蹈中的转手腕、垫步、进退步、动肩、摇头、自转圈等动作有了形象的具体理解,同时,学生对歌曲记忆深刻,教学效果有了极大的提高。所以,将舞蹈加入到课堂中,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还能够让课堂生动起来。学生们很喜爱这样生动的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师生都很满意。
活动课的基本特点是组织形式多样化。音乐课的组织方式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选定,教学场地也不一定就要固定在班级教室或音乐课专用教室。因为一些专设的音乐专用教室也未必有学生足够的“活动”空间和条件,特别是游戏、表演活动及音乐欣赏所需的视听设备以及场地空间往往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四、评价标准动起来
学习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评价质量对教学质量和学习导向影响重大,而评价的价值取向是教学评价的核心。一般情况的评价是以静态评价为主,但是,音乐教育目标指向的学生的音乐审美,是情感世界,因此必须注重动态的教学评价。
音乐课的学习评价标准,不光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音乐知识和技能,而且要看他们是如何获得这些知识和技能的,重要的是看他们获得了多少音乐审美愉悦,要看他们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动”得如何?
在众多的以唱歌教学为主的中小学音乐课教学中,一个五音不全的学生常常不会引起教师的喜爱和重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01eef68964bcf84b9d57bc6.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