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土地意识变迁的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2023-04-05 23:13:1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农民土地意识变迁的文献综述摘要:自古以来,和农民关系最密切的、被农民最看重的便是土地,但随着改革的深入,现代化冲击和侵烛着农民对于土地的原始崇拜,农民的土地意识也渐呈多元化趋势。本文主要总结了国内关于农民土地意识的一些研究现状,并着重围绕《江村经济》等专门著作,梳理了苏州市江村村民从20年代到当今的土地意识变迁。关键词:农民;土地意识;变迁;江村引言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则是农业的基石。然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土社会在改变甚至逐渐瓦解,失地农民和进城务工农民的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农民或被动或主动地与土地发生了分离,这种分离必然一定程度伴随着农民土地意识的变迁。民土地意识表现的是:农民在利用土地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是农民关于土地及其制度的认知、感和行为倾向等心理因素的总和。农民土地意识必定有其存在的社会环境,同时它的变迁对土地利用有着直接的影响。农民土地意识所具有的这种重要性,使得对于这类问题的研究具有独特的价值。笔者在参阅了大量文献之后,对国内关于土地意识的研究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进行综述。一、土地意识的概念、意义刘鑫渝2011认为“土地意识是一种特殊的意识体系,是农民对土地社会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是社会主体对土地的知识、情感、意志等各种心理要素、价值判断和表达的有机综合体。1”这种意识可以通过农民日常的语言观点来表达,通过农民的现实行为方式的选择来表现,农民的土地意识包括农民的土地利用、土地保卫、土地权属三方面意识。徐贵(2012)指出土地意识与我们所熟知的小农意识、乡土意识又有所区别,“所谓土地意识,就是在把土地当做一种2经济资源的基础上,形成的将土地视作为社会财富和身份地位的象征的意识。骆虹莅(2012)进一步细分了土地意识:一是土地价值意识,它对农户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具有取向激励和调节的作用,农户土地价值意识一旦形成,就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发挥作用,并左右农户的思想与行为;二是土地产权意识;三是地依赖意识,指农户所特有的对土地资源存在与利用的主观认识或心理反映,主要表现在农户对土地资源的过度信任与过分依赖心理。并且他认为“农户土地意识是影响农户开展土地利用最关键最本质的因素,探讨不同类型农户土地意识的差异,既能客观识别农户进行土地利用与管理实践的原因,又能客观地评价因意识3而导致行为差异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二、国内关于土地意识的研究1.传统的土地意识研究4陈成文(2006)将以往的土地意识方向的研究,归纳为两种代表性观点:第一种是土地功能说。主要是土地对于个人社会名声的评判,以及土地在生活保障、可继承财产等中的重要作用;第二种是土地情结说。主要是农民对农业生产的依靠、对土地的眷恋和执着,是中国农民土地意识在情感发面的表现。费孝通写到“乡下人是离不了泥土的,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土’是乡下人2
的命根子。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上的,一代一代的下去,不太有变动。”王欢(2000总结土地改革之前,农民的恋土情结,在价值理想的追求上就是拥有土地;其次土地的基本功能,诸如承载万物、滋生万物以及提供非生物性资源等。“传统的中国农民是靠土地生存的,生作耕,6死作葬,在地里刨食成了他们的基本生活方式。土地是农民财富的标志和社会身份的象征。因此传统的农民不愿意抛弃土地所赐予他们的安全感,即使离开乡村,也常常是把土地租给别人耕种,以保持他们在生存型农业中安全的立足点。7周晓虹(1999)书中提到农民的观念是“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秦晖(1999认为“农民在自然和社会力量面前普遍感到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具有十分强烈的乏力感,对未来不敢抱有太高、太多的奢望,因此,极其看重眼前的既得利益。这种乏力感还进一步导致了传8统农民的安土重迁。”这种安土重迁的感情表现在,不管农民走多远,不管经历了多少代,农民永远会记得他的“老家”土地对传统农民而言,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其实是农民全部人生的希9望所在。杨存田2001认为中国人乡土观念浓重,这种浓烈的土地情怀使得中国人独有“落叶归根”“故土难离”“入土为安”等等思想;其次由重土地思想派生出了重农业的观念;再由对土地的浓厚情感,又产生了强烈的地域观念。2.当代的土地意识研究10陈亚平2001则将农民土地观念变迁的历程,更为具体地主要分成了三大阶段即:一,感恩依赖阶段;二,审视价值阶段;三,市场导向阶段。伏鹏(2012)进一步解释了农民土地11观念变迁的三个历程阶段第一阶段,视土地为根本的土地理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成为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给农村生活农民意识有了很大的震动与改变;第二阶段,视土地为保障的土地理念。上世纪90年代,整个中国社会的重心落在进行经济建设上,农业和农村发展所占的比重下降,城乡差距与矛盾日益加深;第三阶段,视土地为包袱的土地理念。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对农村农民的政策重视与支持,进一步促使农民土地意识的变迁。改革开放以后越来越多的研究,是关于上文所说的第三阶段下的农民意识,包含对新时期农民意识的成因、影响、作用等讨论。如王欢(2000)认为国家政策往往会对农民的土地情感产生直接的影响,他在梳理了土地改革政策与农民恋土情结的满足、集体化政策与农民恋土情结的冲突后认为:“农村改革以后,获得土地经营权的农民从土地转向了其他产业。农民的职业理想和价值追求进入了多元化时代,对‘以农为本’的观念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强烈冲击,单一的农,5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015a3ff7e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a5.html

《农民土地意识变迁的文献综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