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衍之数

发布时间:2018-06-30 23:04:5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此段多有错简,故文义有扞格,笔者校正后的此段当为: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矣。

 

这一段话分疏于下(其中直接关于筮的步骤操作的,以红色粗体区别之):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高亨先生:衍、演古通用,“大衍之数五十”当作“大衍之数五十有五”(用金景芳说)。之所以用四十九根蓍草,王弼认为“大衍之数五十”是其中之一不用,象征作为“体”的太极,而四十九是“用”。周振甫先生认为“大衍之数五十有五”六根蓍草不用,表示六爻。]

继明按:对于为何用四十九不必有什么过于拔高的解释。从古人筮的实践的角度来理解,成为六七八九四个数,必然需要四十九根蓍草,古人又想为之赋予某种神秘意义,所以将其总数变为五十或五十五(四十九举其整数而言是五十,这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不必以其为五十五)。

此一句,说明筮要用准备五十根蓍草,而只用四十九根。

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

此一句,说明将这四十九根蓍草随意分成两部分,分别握于左右手,象征两仪(天地或阴阳)。然后用左手去任意抽出右手所握蓍草的一根,夹在左手的小拇指和无名指之间,这就是“挂一”,此象征人(人为三才中第三才,此即所谓“象三”),于是三才出来了。

[高亨先生说:分为二是随意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上,一部分在下;挂一象三是在上面那部分蓍草中抽出一根,放在上下两部分之间。此说亦通。]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揲,(音蝶或舌),持而分数之[高亨先生]。四时,春夏秋冬也。奇,余也[朱子《周易本义》]。扐,指间[马融]

此一部分,说明接下来要用左手去数右手中所握的蓍草,四根四根的数,其余数夹在左手的无名指与中指之间;再用右手数左手所握的蓍草,四根四根的数,其余数夹在左手的中指与食指之间。(数蓍草时四根一数的那些蓍草数完放在一旁。)之所以要数两次,就是因为象征五年两闰的天象。

[我国的历法是阴阳合历,一回归年是365.2422日,五回归年便是365.2422×51826.211;而按农历,月亮由朔至下一朔日,也就是一朔望月为29.53059日,一阴历年就是354.3708日(约354日,阴历用6个大月30天、6个小月29天计算),五阴历年就是1771.854日,也就是差约54天,近2个月,所以五年两闰。(但十九年七闰更精确)]

[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原来在今本周易系辞传此段的下一段“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之后。寻绎文义,当是错简,应与“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为一段。但是,即便是把此二处并为一处,也不当认定这一段在大衍筮法中,因为此一段之文义与大衍筮法决不相类。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

[四营,有两说,一种以为是六七八九(老阴、少阳、少阴、老阳四象),一种以为是“分而为二”、“挂一”、“揲之以四”、“归奇于扐”四个步骤。见《周易集解》。]继明按:第二种说法比较符合筮的实情,因为这一段说的就是筮的步骤。(而且“营”训为建造、经营、营造,《诗》云“经之营之”。)

四营成易,易者变也,就是下句“十有八变”的“变”。

此一段说“分而为二”、“挂一”、“揲之以四”、“归奇于扐”四个步骤只是完成了一变,要将剩下来的蓍草再按照相同的方法来两遍(即同样的“分而为二”、“挂一”、“揲之以四”、“归奇于扐”;而刚才夹在手指间的蓍草可暂时放在一边),才能确定一爻。一爻三变,六爻共十八变。

[八卦而小成]

此段专言六爻的求得,六十四卦的生成,本于八卦无关。而且此句出现在这里,并无前后呼应,当是错简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策者,蓍草之一根称作一策]乾卦是纯阳之卦,其每得一爻皆是剩36策,六爻共216策;坤卦则相对的是24×6144策,二者相加,共360策,相当于一年。按这方法,如果把六十四卦都筮出来(《周易》分为上下两篇,故二篇之策是指六十四卦),则是需剩192×36192×2411520策(64卦共384爻,192阳爻,192阴爻)。

我之所以将这一段改作紧随“十有八变而成卦”之后,证据之一就是前面的“分而为二”、“挂一”、“揲之以四”、“归奇于扐”、“再扐后挂”都是有其天文历法的表征意义的,这一段又说乾坤象征一年的天数,六十四卦总起来象征万物,自然是和上文“分而为二……”一段紧密相连的。

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矣。

酬酢乃宴会之礼,祐神乃祭祀之礼,泛指主要的礼仪。此言易之神妙,可以用于大事(礼)前的占卜。(古人行礼前占筮,见乎《周礼》、《仪礼》)。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以通天下之志”者,以易通天下之志也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兴蓍卦,则明天道,察民故——这便是兴神物以预先安排好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是故《易》有大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f1f40097cd184254b35350a.html

《大衍之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