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记叙角度》

发布时间:2020-08-1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教学设计(记叙要选好角度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记叙角度的种类和它们的优缺点。 2、学习如何选择记叙的角度。 3、区分记叙人称和称代人称。 二、教学重难点
1、记叙角度和种类,以及它们的优缺点。 2、记叙角度和记叙人称的关系
3、记叙人称和作品中的人称的区分。 三、教学过程
1、图片欣赏,导入话题
庐山图片——《题西林壁》 视角——有限视角 /全知视角 摄影角度——写作角度——记叙角度 明确记叙和记叙文的特征 2、筛选信息
①记叙角度有哪些? (第三段
②记叙角度和记叙人称是什么关系? (第二段) 3、合作探究
如何选择记叙角度?
举例一 《金色的鱼钩》课文和当前为纪念红军胜利80周年广告 归纳第一人称叙述的妙处和不足
举例二 《项链》 以及 《藤野先生》和《小站歌声》的比较 归纳第三人称叙述的优缺点 分析第二人称是否是记叙人称。 4、特别提醒
针对运用时的一些事项的着重关注加以强调。 四、能力提升
以“肩膀”为题,分别用第一、三人称写出你理想中的老师。

2016105 GJJ
学情分析
新高一的学生基础较差,阅读量较少,作文技法掌握得很少,几乎是凭性情写作,有材料、有生活就写得比较好,完全靠直觉导引,随想随写,急需作文历练,技巧指导。 素材
1、庐山图片——《题西林壁》



2文字素材

1《题西林壁》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记叙是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和事情的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
记叙文是通过对具体、真实的人和事的记叙来反映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 3)我是一根针,长征路上,老班长把我变成了鱼钩。我们一起爬雪山,过草地。从他的手中,到一双双手中,我看到了太多的悲喜。“活下去”走完那段路,我不再是普通的鱼钩,我和那段长征路,在这里,在每个人心中代代传颂。历史不仅只被陈列,精神应该数代传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金色的鱼钩》广告)
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金色的鱼钩》 4主题 都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红军的精神应该代代传承。 广告 我是鱼钩,是写作的主体。同时,我作为事件的见证者,把老班长和其他的感人事例连接在一起,从更广的角度表现了红军精神。
课文 我是一个红军战士,是故事里的一个重要人物,从亲历者角度把老班长接受任务、送病号、壮烈牺牲等经历呈现给读者,真实感人。 课文着重突出以老班长为代表的红军战士的革命精神,广告侧重突出这种精神的传承。写作的意图影响叙述人称的选择。八十年岁月轮转,只有物件能见证无数动人的事迹,能更广阔的表现人事,叙述人称的选择还要从材料处理角度去考虑。
5)她觉得自己本是为了一切精美的和一切豪华的事物而生的,因此不住地感到痛苦。由于自己房屋的寒伧,墙壁的粗糙,家具的陈旧,衣料的庸俗,她非常难过。这一切,在另一个和她同等的妇人心上,也许是不会注意的,然而她却因此伤心,又因此懊恼,那个替她照料琐碎家务的布列塔尼省的小女佣人的样子,使她产生了种种忧苦的遗憾和胡思乱想。 倘若当时没有失掉那件首饰,她现在会走到什么样的境界?谁知道?谁知道?人生真是古怪,真是变化无常啊。无论是害您或者救您,只消一点点小事。 《项链》
6)鲁迅《藤野先生》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修祥明《小站歌声》孩子们怎会知道,她不是去结婚。3天前,她去县城体检,被查出患了白血病,在人生的旅途上,她只有半年时间了。 6)作为记叙的第二人称,在写作中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虽然在记叙中有时也出现第二人称“你”或“你们”,但这只是“称代人称”,和“记叙人称”不是一个概念。看一篇文章的记叙人称,主要应从作者记叙时的立足点、观察点着眼,从叙述者、读者和被叙述对象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第二人称“你”或“你们”不能做叙述者,只能代表读者或被叙述者的对象。有些文章,有时采用第一人称记叙作者的见闻和感受,在行文中有时用“你”“你们”“朋友”等来呼唤读者,并未改变作者记叙的立足点,文章依旧属于第一人称的记叙。

全篇以“我”作为记叙的立足点,为了记叙的亲切,往往用“你”或“您”来称呼被陈述者。 7)在文章中,无论是采用第一人称的记叙,还是采用第三人称的记叙,都要特别注意人称的统一。一般来说,一篇文章最好采用一种记叙的人称,否则会因不断变换观察点、立足点而使记叙的头绪不清,脉络混乱。当然,提倡记叙人称的统一,并不是绝对排斥同一片文章中的人称转换,有些文章,为了避免第一人称的局限,有时将记叙的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替起来使用。不过这种交替不能过于频繁,在人称转换处,必须交待清楚。
8)《祝福》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把祥林嫂两次来鲁镇并在除夕夜悲惨的死去的故事告诉读者。以第一人称为主要叙述人称,但中间还改换成第三人称,借卫老婆子介绍,把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帮佣,被婆家抢走,改嫁贺老六,儿子被狼叼走等事用回忆倒叙陈述出来。“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这句话成为叙事承转的明显标志,条理清晰。
9)一篇文章不排斥人称的变换使用,但要注意: 101、不得频繁更换;
112、改换时要交代清楚,不能随意打断叙述的线索。 12)写作时,到底是用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或者第二人称叙述,应该从用哪一种人称叙述来处理材料、表现主题最有利的角度来考虑。而且不管采用哪一种人称叙述,都必须事先确定好,并且贯穿文章始终,做到前后人称的一致。否则,叙述人称比较乱,就会条理不清,影响文章中心或主题的表达。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ef5f176b8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ca.html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记叙角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