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廉吏于成龙”:孙子官居要职 后人种地为生!

发布时间:2018-10-02 06:46:3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代廉吏于成龙”:孙子官居要职 后人种地为生!

怀旧经典老照片重温昔日岁月于成龙为官清廉,百姓爱戴于成龙为官清廉,受尽皇帝的恩宠,百姓的爱戴,后人的敬仰,而其子孙也不逊色。他的长子于廷翼也当过官,自俸节俭,周济百姓,素有于成龙遗风。长孙于准更是廉吏,被举过“卓异”,官至贵州巡抚,曾为思想家黄宗羲的著作《明儒学案》作过序。在于成龙廉政文化园,有一块写着“肯堂肯构”字样的木制匾额,这是于氏族人为于家人雕刻的,意思是儿子能够继承父亲的事业,事实确实如此。如今,在方山县来堡村,还有70多名于氏后人,他们勤劳淳朴,牢记祖训,延续着于家“孝为百行之原、居心不可刻薄、凡事不可做尽”等族风。儿子于廷翼:热心公益周济百姓

  于廷翼是于成龙的长子。他是岁贡生,做过一任曲沃县训导,相当于从七品的官员,分管教育,是于成龙三个儿子中唯一做过官的,66岁时去世。

  于廷翼做训导的时候颇有成绩,监司准备举荐他,但他因母亲邢氏年老,极力请求回乡赡养老母,任满后他就回了乡。回到家乡的于廷翼生活节俭,但热心公益,他是一位著名的慈善家。他经常周济亲友、族人,乡里有流民过来时,他把他们召集起来,或者施粥给粮,或者给钱给物,或者分给耕牛,受其恩惠的不下数千家。

  修道路、治桥梁、捐修庙宇,于廷翼从不吝啬。永宁州安国寺,于成龙幼年时曾经在这里读书。该寺要开凿石室,有永宁人曾传说,凿一斗石头,于廷翼就花一斗钱。于廷翼做公益不遗余力,其实,家中并不是特别富裕,为了这些花销,家里曾受政府赏赐的财物最后也所剩无几了。

  于廷翼的家教也特别严格。在儿子于准做浙江按察使时,于廷翼曾经去过杭州。他教育儿子:“你的职位维系着老百姓的命运。你不要凭小聪明判案,也不要依着脾气情绪判案。不要为了博取政绩名声,随便给人平反;也不要因为案件已结,怕麻烦,就不给人平反。你祖父以清节传家,我并不担心你办案时贪赃枉法,只担心你自持清廉,不懂得上天有好生之德,做了酷吏。”于廷翼继承于成龙作风,要求儿子不仅要清廉,而且要公正。孙子于准:施行善政家道繁荣

  于廷翼之子于准,字子绳,号莱公,他是于成龙家庭中的另一位名吏。据王振川著的《于成龙本传》记载,他的官职是荫封的。初为山东临清知州,在任上被举为“卓异”,入朝廷,担任刑部员外郎和户部郎中,又调任江南驿盐道、浙江按察使。后来任四川布政使、贵州巡抚。在贵州,他下令让各州县设立义学,招收土司子弟和苗民子弟,让他们参加科举考试,这无疑是一项善政,有利于帮助少数民族提高文化水平。调任江苏巡抚后,于准请求朝廷发帑银赈济灾民,又请求蠲免受灾地区的钱粮,得到皇帝批准。于准的这项政策正是爱民如子、与民为善的体现。

  康熙末年,国家给官员颁发高额的“养廉银”,于准收入颇丰,他有了财力为祖父于成龙搜集、整理、出版文集,重修祠堂等。他被罢官在家时,在永宁也重修了安国寺、建了莱公别墅。于家到了于准时代,才真正富贵起来。

  父亲去世,于准还在浙江当按察使,讣文传到杭州,于准按律要准备回乡“丁忧”,却被当地百姓以“罢市”的方式,试图挽留于准留任。可见,于准也是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好官。

  于准因两江总督噶礼参劾布政使宜思恭而受到牵连,以“失察”之过,被罢官还乡。到雍正三年,于准复职,但不久就去世了。十四代后人于吉仁:尊祖遗风勤劳善良  在于成龙廉政文化园东边的不远一个山坡上,有一座不大的院落。推开蓝色的铁皮大门,52岁的于吉仁正在院子里的阳台上晾晒刚刚打好的糜子。他皮肤黝黑,额头上趴满皱纹,见记者到来,赶紧放下铁叉,与记者攀谈起来。

  于吉仁说,来堡村共有1000多人口,村里有70多名于氏后人,大概是二三十户,于氏人并不算多。于吉仁是于成龙第十四代后人,村里辈分高的应该是十三代的于演平。“我爷爷叫于明才,活了91岁,于成龙的事情他清楚很多。到我们这一代没什么文化,了解的就不多了,只知道于成龙是一个大清官,是我们村出去的。”于吉仁告诉记者,于氏后人通过家谱传承,维系血脉。他们按照家谱里规定好的字往下排辈,最近几代的字是:洪才演吉昌。于吉仁说:“爷爷于明才,父亲于演亮,我是第十四代,儿子十五代,我给他起了名字叫于昌荣。可惜家谱现在已经不知道去了何处,之后就没有字了。”

  在于吉仁家院子西侧,踞崖挖有三眼土窑洞。最靠里的一眼窑洞,非常深,足有十米多。于吉仁说,窑已经好几辈子了,这里原本是油房,窑里放着一根长长的大梁,用于榨油。后来不榨油,就用于居住。墙壁上挂着一张于吉仁的爷爷于明才的遗像。老人戴着瓜皮帽,一副圆镜片的眼镜,目光慈祥,瘦长脸,一缕细长而雪白的山羊胡。于吉仁有些自豪地说,爷爷是开明地主,非常支持土改。当年,政府要求交出房子和土地,于明才考虑了一夜,第二天就把房地都交了。于明才一生勤劳简朴,活了91岁。于吉仁看着爷爷的遗像说:“老人精神可好了,这个胡须,一般老人没有。你看他和于成龙是不是很像呢?”

  “过去,来堡村姓于的人全是地主,原来我们在那边的大院住,土改后,我们就搬出来了。”于吉仁带着记者来到于家留存下来的一个院落,有三眼窑洞,窑口上是木柱支撑的外廊。院子还有人居住,也是于氏后人。这三眼窑洞也是于家原来老宅的一部分。这座院落往西的山坡上,一个长满荒草的山洼处,原来也有一眼窑。于吉仁介绍,这里的窑洞,就是于成龙出生的地方,后来倒塌了。“等你明年再来,我们家附近这一片就全拆迁了,要做文化园啦。”于吉仁说。

  于氏后人没有当大官的,大多在村里。于吉仁家里种有五六亩地,所获粮食仅够供自己食用。他说,村里地处山区,没有好耕地,靠种地根本难以维持生计,他们家里还是靠打工为生。他有两个孩子,大女儿嫁到了横泉村,小儿子于昌荣如今也在外面干活。于吉仁在于成龙廉正文化园干活,他负责博物馆大楼的地板铺设工作。在他内心,他每天把地砖对好缝隙,铺得平整,为于成龙廉政文化园出力,那就是对于家祖训最好的发扬,也以此追祭先人于成龙。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e9a5071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39.html

《“一代廉吏于成龙”:孙子官居要职 后人种地为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