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七篇解读解析

发布时间:2021-04-0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孟子七篇解读
一、重
(孟子)曰: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 洿 池, 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 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 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梁惠王上)
[译文 ] (孟子说: )(治理国家)不要违背农时,那么
粮食就会吃不完的了;不用细密的鱼网到池塘里去捕鱼,那 鱼类水产就会吃不完的了;到山上去砍伐木材注意季节,那 么木材也就用不完了。如果粮食和鱼类水产吃不完,木材用 不尽,这样就会使人民供养家人安葬死者没有什么顾虑了。 做到了供养家人安葬死者没有顾虑,那么这就是仁政的起 点。
(孟子)曰: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 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 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梁惠王上)
[译文 ] (孟子说:)您的厨房里有肥美的猪肉,您的马
栏里有健壮的马匹,可是您的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到处有 饿死的尸体,这等于是您领着野兽来吃您的人民呀。野兽相 互残杀,人们尚且憎恶这种行为,而作为执掌人民政务的父
母官,却不能避免率领野兽来吃人,1


那您怎么能做老百姓的 父母官呢?
(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 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梁惠王下)
[译文 ] (孟子说:)以人民的快乐为快乐的人,人民也
一定会以他的快乐为快乐;以人民的忧虑为忧虑的人,人民 也一定会以他的忧虑为忧虑。乐与天下人民同乐,忧与天下 人民同忧, 做到了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的人, 是决不会有的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下可运于掌。
(梁惠王上)
[译文 ] (孟子说:)尊敬自己的父母,并且将这种感情
推及到别人的父母身上,爱护自己的儿女,并且将这种感情 推及到别人的儿女身上,那么治理天下就可以向在手掌上转 动东西一样容易了。
孟子曰 :“民事不可缓也。” (滕文公上)
[译文 ] 孟子说:关系人民的事情不能够拖延。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 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
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 尔也。”
(离娄上)
[译文 ] 孟子说:暴君夏桀、商纣之所以丧失天下,是
因为失去了2


天下民心。要取得天下有一定的方法:取得人民 的信任,这就取得天下了。取得人民信任有一定的方法:取 得他们的心,这就取得人民信任了。取得民心也有一定的方 法,希望的东西应给他们并帮他们聚积,讨厌的就不要加给 他们,如此而已。
孟子曰 :“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 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 者。”
(尽心上)
[译文 ] 孟子说:用使人民安逸的原则来役使人民,人
民虽然劳累也不会怨恨。用使人民生存的原则诛杀暴民,被 杀者虽死也不会怨恨杀他的人。
孟子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 民可使富也。 食之以时, 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
(尽心上)
[译文 ] 孟子说:管理好耕地,减轻税收赋敛,就可以
使人民富足了。饮食按一定的时间,费用按一定礼仪,财富 就会使用不完了。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尽心下)
译文 孟子说:人民是最重要的,江山国土次于人民,
而君主还在其最次。 二、德
(梁襄王)“……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3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 (梁惠王上)
译文 (梁襄王)突然向我问道: ‘天下要怎样才能得到
定?'我回答说:‘天下统一就会安定。'他又问:‘谁能够统一 天下呢?'我回答说:‘不喜欢虐杀人民的国君,就能够统一天 下。'他又问:‘那谁会来归服他呢?'我回答说:‘普天之下的人 民没有不会归服的。 ' (孟子)曰 :“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诸侯,有天
下;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是则同。
(公孙丑上)
译文 孟子说) 如果取得方圆百里的土地, 并且(由
们来)统治这里,他们都能够使各国诸侯来朝见、统一天 下;要他们去做一件不道义的事、杀死一个无罪的人而换取 天下,他们都不会去做的。这就是他们相同的地方。
(孟子曰:)“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瞻也;以德服 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公孙丑上)
[译文 ] (孟子说:)采用强力去压服别人的,不能让别
人心悦诚服,他们只是力量不够而已;运用仁德去使别人自
愿归顺的,他们就4


会心悦诚服地追随你。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 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 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 和也。”
(公孙丑下)
[译文 ] 孟子说:得到天时还不如得地形便利好,得了
地形便利还不如得到和顺的人心好。三里见方的内城,七里 见方的外城,敌人包围并攻打它但不能取得胜利。但是仍然 包围并攻打它,那一定是得到了合乎天时的战机;如果仍然 不能战胜的话,那就是这个战机不及地形更为有利。城墙并 不是不高大, 护城河不是不深, 武器盔甲并不是不坚硬锋利, 备用的军粮也不是不充足;守军弃城逃走,那是因为地形虽 有利但不如人心一致更有力呀。
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 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 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公孙丑下)
译文 孟子说“……获得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也多,
去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亲戚 朋友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民都会归 顺他。用天下人民都顺从的力量,去攻打亲戚朋友都背叛的 人,那么,君子要么不打仗,打仗一定会取得胜利。
5


(孟子曰):“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 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同贾, 人岂为之哉?从许子之道, 相率而为伪者也, 恶能治国家?”
(滕文公上)
译文 (孟子) 说:“各种货物质量不一样, 这是事物的
本性;有的相差十倍到百倍,有的相差千倍甚至万倍。您硬 要卖相同的价钱,这是要搅乱天下啊。让粗糙的鞋子和精美 的鞋子卖相同的价钱,人家怎么会做这种蠢事呢?按照许先 生的道理,那等于是带着大家都去做虚伪的人呀,还怎么能 够治理好国家呢?”
(孟子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 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 无日矣。”
离娄上)
译文 (孟子)说:城墙不坚固,军备不充足,这不
算国家的灾难;田野土地不开发,货物财产聚敛不多,这也 不是国家的祸害;国君不讲礼义,人民缺少教育,盗贼乱民 多起来,亡国的日子就不远了。
孟子曰:“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唯大人为能格君 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 正君而国定矣。
(离娄上)
译文 孟子说:“君主用人有不当不必于指责, 君主行政
不当也不必过于非议;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纠正君主思
想上的错6


误。君主如果讲仁爱,人民没有不仁爱的;君主如 果讲道义,人民没有不道义的;君主如果端正,人民没有不 端正的。国君一旦端正国家也就会安定了。
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 士可以徙。”
(离娄下)
译文 孟子说:“君主无辜地滥杀士人,那么卿大夫就
可离开这个国家;君主无辜地杀害人民,那么士人就可以移 居别处。”
孟子曰:“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 后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离娄下)
译文 孟子说:“拿自己的德行去制服别人, 这就不可能
使别人心服;拿自己的德行去教育别人,这就能使天下人民 信服。天下人民内心不服而能够统一天下的事,是决不会有 的。”
孟子曰 :“禹恶旨酒而好善言。汤执中,立贤无方。 文王 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武王不泄迩,不忘远。周公思兼 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 得之,坐以待旦。
(离娄下)
译文 孟子说:“大禹不喜欢饮美酒却喜欢听人家有益
话。商汤坚持中庸之道,但举荐贤能却不拘常规。周文王 看待人民,好象他们受了伤一样关心,按道理在做却向没看 见一样还要努力。周武王不侮慢身边的臣属,也不忘怀派到
外地的臣属。周公旦希望同时7


学习夏、商、周的君王,用以 实践禹、汤、文、武四位君主的事业;遇到和他们做法不相 符的地方,就抬着头认真思考,日夜不停地推敲;偶然之间 想通了,(唯恐忘记)就坐着等待天亮去实行。
孟子曰:“禹思天下有溺者, 由己溺之也; 稷思下有饥者, 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离娄下)
译文 孟子说:大禹觉得天下那些被洪水淹没的人,
就向是自己推他们下水去的;稷觉得天下那些挨饿的人,就
向是自己使他们挨饿一样,所以他们对拯救人民如此急迫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 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 民心。”
(尽心上)
[译文 ] 孟子说:“仁厚的言辞不如仁德的声望那样深入
人心,良好的政治不如良好的教育获得民心。良好的政治, 人民敬畏它;良好的教育,人民喜爱它。良好的政治获得人 民的财产,良好的教育获得人民的心。
孟子曰:“周于利者凶年不能杀,周于德者邪世不能乱。 (尽心下)
[ 译文 ] 孟子说:“平时注意积累财富的人到荒年就不会
窘迫,平时注意修养道德的人到乱世也不会感到迷惑。
孟子曰:“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 殃必及身。”
8


(尽心下)
[译文] 孟子说:“诸侯应珍视的三件宝贝是: 土地,人民,
国家政务。如果去重视珍珠宝玉,灾祸就会降临到他身上。 三、仁
(孟子曰):“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 行仁政而王, 莫之能 也。”
(公孙丑上)
[译文 ] (孟子说:)“国土不必再扩大了,人民不必再增 加了。只要认真施行仁德政治、统一天下,没有谁能够阻挡 的了。
(孟子曰):“分人以财谓之惠, 教人以善谓之忠, 为天下 人者谓之仁。
(滕文公上)
[译文 ] (孟子说:)分些财产给人家这叫小恩小惠,教
育别人要善良这个叫忠诚,帮助天下人民找到治世人才的, 这个才叫仁德。
(孟子曰:)“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 是播 恶于众也。”
(离娄上)
[译文 ] (孟子说:)所以只有具有仁爱之心的人适合处
在帝王地位;不仁爱的人处在帝王地位,这将会把他的丑恶 传播给大家了。
(孟子曰:)“孔子曰:‘仁不可为众也。夫国君好仁,天下 敌。'今也欲无敌于天下而不以仁,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
(离娄上)
[译文 ] (孟子说:)“孔子说:‘仁的威力是不可以人数多
少计9


算的。一个国家君主爱好仁,那就会天下无敌的。 '现在 有些人既想做到天下无敌,可自己又不肯实行仁政,这好比 是害怕炎热却又不肯去洗澡一样。
(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 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 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告子上)
[译文 ] (孟子说:)“仁德能够胜过不仁德,好比水能胜
过火。但现在那些行仁的人,却好比用一小杯水去扑灭一车 木柴燃起的大火,火焰扑不灭,他就说是水不能胜过火,这 就又和那种很不仁德的人差不多了,以后他也一定会把自己 的仁丧失掉的。
(孟子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苟为不熟, 不如荑稗。 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告子上)
[译文 ] (孟子说:)“五谷是粮食作物中品种最优秀的;
但如果种了不能成熟,反而不如秭米和稗子了。仁德的价值 也在于它成熟罢了。
(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尽心上)
[译文 ] (孟子说:)君子亲爱亲人因而仁爱人民,仁爱
人民因而爱惜万物。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
10


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 血之流杵也?”
(尽心下)
[译文 ] (孟子说:)“完全相信《书》,那就还不如没有 《书》
为好。我对于书上的《武成》篇,也只采用二、三段文字罢 了。仁德的人在天下是没有敌手的,以周武王这样极仁爱的 人去讨伐商纣王这样极不仁爱的人,怎么会发生血流成河以 至漂走木槌的惨景呢?”
(孟子曰:)“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 未之有也。”
(尽心下)
[译文 ] (孟子说:)“不行仁德而能获得一个国家,这种
事是有的;不行仁德而能获得整个天下,这种事是决不会有 的。”
(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尽心下)
[译文 ] (孟子说:)“仁的意思,就是人。把仁与人合起
来讲,就是道了。 四、道
(公孙丑曰: )“敢问夫子恶乎长?”曰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 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 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 道;无是,馁也。
公孙丑上)
11


[ 译文 ] (公孙丑问: )“大胆请问,先生您的长处是什
么?”孟子说:“我擅长于研究别人的言辞, 并擅长于培养自己 的浩然气。”公孙丑问“大胆请问,什么叫做浩然之气呢?”孟 子说:“这很难说清楚。它作为一种气,是极为伟大极为刚强 的,如果用正确的方法去培养而不是去伤害它,那么它将充 满于天地宇宙之间。同时,它作为一种气,需要和正义、道 理相配合;否则的话,它就没有力量。
(孟子曰:)“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 '暴其民甚, 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
(离娄上)
[译文 ] (孟子说:)“孔子说‘治国方法有两种,就是仁政
和暴政罢了。 '过分虐待他的人民,那自己也会身死国亡,虐 待不太厉害也会造成危险使国家削弱。
孟子告齐宣王曰: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 视君如寇仇。”
(离娄下)
[译文 ] 孟子告诉齐宣王说: “君主如果把臣子看得如同
自己的手足,那么臣子就会把君主看得如同自己的腹心;君 主如果把臣子看得如同狗和马,那么臣子就会把君主看得如 同普通百姓;君主如果把臣子看得如同碎泥小草,那么臣子 就会把君主看得如同敌寇仇人。
(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
12


(离娄下)
[译文 ] (孟子说:)“君主讲求仁爱,人民没有不仁爱的;
君主讲求道义,人民没有不道义的。
(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离娄下)
[译文 ] (孟子说:)“不合礼仪的礼,不合道义的义,品
德高尚的君子是不肯做的。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庶民去之, 君子 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离娄下)
[译文 ] (孟子说:)“人类不同于禽兽的地方是很少的 (仅
在于人懂道理) ,可是一般人还抛弃这些区别,只有高尚 的君子能保留它。舜能够明了各种事物的道理,体察各种人 物的心情,是因为他按照仁义去做,不是把仁义作为工具来 使用。”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 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告子上)
[译文 ] (孟子说:)“鱼是我所希望得到的东西,熊掌也
是我所希望得到的东西;如果二者不可同时获得,那我就放 弃鱼而要熊掌。生命也是我所希望得到的东西,道义也是我 所希望得到的东西;但两者不可以同时获得,那我就牺牲生 命而追求道义。
13


(孟子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 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 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 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尽心上)
[译文 ] (孟子说:)“尊重道德热爱义理,就可以快快乐
乐了。所以士人在贫穷时不会丧失道义,得志时不会背离原 则。贫穷时不丧失道义,所以士人能自得其乐;得志时不背 离原则,所以人民不会对他失去希望。古代贤德的人,得志 时,把恩惠施加给人民;不得志时,就修养品德给世人作表 率。贫穷时就搞好本身品德的修养,得志时就帮助天下人民 都走善道。”
(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 天下无道, 以身殉道; 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尽心上)
[译文 ] (孟子说:)“天下政治清明,道就能按贤人的愿
望去施行;天下政治昏暗,贤人就随同道义隐居起来;我没 有听说过废弃道义来迎合王侯的。
(孟子曰:)“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 行于妻子
(尽心下)
[译文 ] (孟子说:)“自己不按正道办事,正道在他妻子
身上也行不通(更何况别人) ;支配别人不能运用正道,连
妻子也不能支配14


(更何况别人) 。”
五、任 (孟子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 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 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 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 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 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 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梁惠王下)
[译文 ] (孟子说:)“国家君主选拔贤能的人,如果迫不
得已要用新人,就可能要让地位卑下的超过尊贵的,原来疏 远的超过亲近的,这种事难道可以不慎重吗?您左右的人都 说他贤德,这还不能肯定;朝中各位大夫都说他贤德,这也 不能肯定;全国人民都说他贤德,这样可以进一步考察他; 发现他确实是贤德,就可以重用他。您左右的人都说他不贤 德,不要轻信;朝中各位大夫都说他不贤德,也不要轻信; 全国人民都说他不贤德,这样应该认真审察他;发现确实是
不贤德,就应该及时撤换他。您左右的人都说他该杀,不要
轻信;朝中各位大夫都说他该杀,也不要轻信;全国人民都 说他该杀,这样就应该认真审察他,发现他确实该杀,这样 就应该杀掉他。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是全国人民杀掉他的。 如果做到这样,您就可以作好人民的父母了。
(孟子曰:)“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 (万章下)
[译文 ] (孟子说:)“君主有错误他就劝谏;如果反复劝
阻还是15


不肯听,就离去。
(孟子曰:)“言无实不祥。不祥之实,蔽贤者当之。 (离娄下)
[译文 ] (孟子说:)“说话不实在会带来危害。最大的危
害,莫过于阻碍进用贤德的人。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 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 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唯大国,必畏之矣。
(公孙丑上)
[译文 ] (孟子说:)只要实行仁政就可以获得荣耀,不
实行仁政就会遭受耻辱;现在大家都痛恨耻辱却又安于不仁 德的现状,这好比是痛恨潮湿却又甘愿住在低洼的地方啊。 如果真要痛恨它,就应该重视仁德并且尊重有修养的读书 人,让贤德的人处在高位上,让能干的人担任工作职务。趁 着国家还没有危难,抓住这个时机,修明国家政令法典,那 么即使是强大的国家,也一定会因此而敬畏它的。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 愿立于其朝矣。
(公孙丑上)
[译文 ] (孟子说:)“尊重贤德的人任用有能力的人,有
才华的杰出人物都有官位,那么天下的读书人都会高兴,并 且愿意到你的朝廷供职了。
(孟子曰:)“虞不用百里奚而亡, 秦穆公用之而霸。 不用
16


则亡。”
(告子下)
[译文 ] (孟子说:)“从前虞国不重用百里奚因而亡了国,
秦穆公重用了他因此成就霸业。不举用贤德的人就会亡国。
(孟子曰:)“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 位,则有庆;庆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贤,掊 克在位,则有让。
(告子下)
[译文 ] (孟子说:)“天子进入某国疆界,如果土地开辟
得好,田野管理整齐,老人得到供养,贤人受到尊重,能干 杰出的人各居其位,那就有奖赏;赏给土地。天子进入某国 疆界,如果土地荒芜,老人被遗弃贤人不重用,聚剑财富的 人处在上位,那就是处罚。
陈子曰:“古之君子何如则仕?”
孟子曰:“所就三,所去三。迎之致敬以有礼;言,将行 其言也,则就之。礼貌未衰,言弗行也,则去之。其次,虽 未行其言也,迎之致敬以有礼,则就之。礼貌衰,则去之。
(告子下)
[译文 ] 陈子问:“古时的君子怎样才出来做官呢?” 孟子说:“有三种情况当官,有三种情况不当官。如果恭 敬有礼地迎接他;他提出建议也准备付诸实行,那他就会就 职。虽然礼貌并没有减少,但建议不能实行,那就辞职。其 次,虽然没有实行他的建议,但迎接他还是恭敬有礼、尽心
尽意,那他也会就职。如果礼貌减少了那就辞17


职。
孟子曰:“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 政事,则财用不足。
(尽心下)
[译文 ] 孟子说:“不信任仁德贤能的人,国家就会空虚;
没有礼义,上下的关系就会错乱;没有好的政事,国家的钱 财就会不够用。
六、修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 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离娄上)
[译文 ] (孟子说:)“你爱护别人但人家不亲近你,就反
省自己的仁爱够不够;你管理人民却管不好,就要反省自己 才智够不够;待人以礼对方不报答,就要反省自己恭敬够不 够。任何行为如果没有取得效果, 都要反过来检查一下自己, 只要自己本身端正了,天下人民就会归顺你了。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 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离娄上)
[译文 ] (孟子说:)“人们有句口头常言,都这样说‘天下
国家'。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家,国家的根本在于家,家的根本 在于个人。”
18


孟子曰:“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 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离娄上)
[译文 ] (孟子说:)“一个人有了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
才会侮辱他; 一个家有了自己毁坏的因素, 别人才能毁坏它; 一个国家自己有了被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离娄上)
[译文 ] (孟子说:)“有预料不到的赞扬,也有过份苛刻
的诋毁。”
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离娄上)
[译文 ] (孟子说:)“一个人把什么话都轻易地说出口,
那便(要出现很多错处,对他就)不足责备了。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离娄上)
[译文 ] (孟子说:)“一个人(妨碍自己进步) 的坏毛病,
在于他自满到老是喜欢当别人的老师。
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 (离娄下)
[译文 ] (孟子说:)“孔子是一个不会做过火的事的人。
孟子19


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 斋戎沐浴,则可以祀上帝。
(离娄下)
[译文 ] (孟子说:)“如果西子施身上沾了肮脏,别人走
过她身边时也会掩着鼻子;虽然是个面貌丑陋的人,如果他 斋戎沐浴,也一样可以祭祀上帝。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隋其四支, 不顾父母之养, 不孝也; 博奕好欲酒, 不顾父母之养, 二不孝也; 好货财, 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 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离娄下)
[译文 ] (孟子说:)“世上人常说不孝的事有五件:四肢
懒惰,(不事生产)不管父母的生活,一不孝;好下棋、饮 酒,不管父母的生活,二不孝;贪恋钱财,偏袒妻子儿女, 不管父母的生活,三不孝;放纵耳目的欲望,使父母受到耻 辱,四不孝;逞勇力好打架,危害了父母,五不孝。
孟子曰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 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告子上)
[译文 ] (孟子说:)“同情别人的心,人人都有;知道羞
耻的20


心,人人都有;对别人恭敬的心,人人都有;明辨是非 的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属于仁,羞恶心属于义,恭敬心属 于礼,是非心属于智。这仁义礼智,不是外人强加给我的, 是我本来就有的,不过是没有去思考追求罢了。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 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 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告子上)
[译文 ] (孟子说:)“仁是人的心,义是人的路。放弃正
路不去走,丧失了良心不去求,太可悲了!人丢了鸡犬,都 知道去找,良心丢了却不知去找,治学问的道理没有别的, 就是把丧失了的良心找回来就行了。
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 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 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
(告子上)
[译文 ] (孟子说:)“仅仅一两把粗的桐树梓树,人们要
想叫它生长起来,都知道怎样去培养它。至于对自己,却不 知道怎样去培养,难道爱自己还不如爱桐树梓树吗?真是太 不动脑子了。”
孟子曰:“体有贵贱,有大小。 无以小害大, 无以贱害贵。 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告子上)
[译文 ] (孟子说:)“身体有重要部分和不重要的部分,
有大处21


也有小处。不要因保养小的部位而影响大的部位,不 要因为保护次要的部分而影响了重要的部分。只保养小部位 的人是道德低下的小人,而养其身体中大部位的人则是高尚 的君子”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尽心上)
[译文 ] (孟子说:)“人不可以没有羞耻,不知道羞耻的
那种羞耻,是真正的羞耻了。
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 孟子曰:“然。” (告子下)
[译文 ] 曹交问道:“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这样的好人,
这话吗?”
孟子说:“有的。”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尽心上)
[译文 ] (孟子说:)“羞耻之心对于人关系重大,干诡诈
投机事情的人是没有地方用得着羞耻之心的。如果不以赶不 上别人为羞耻,那又怎样能赶上别人呢?”
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饮 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 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22


(尽心上)
[译文 ] (孟子说:)“饥饿的人吃什么都美,干渴的人喝
什么都甜,这是由于没有尝到饮水和食物的正常味道,因为 饥饿与干渴损害了他的味觉。难道只有嘴舌和肚子有饥饿干 渴的损害吗?人心也都有类似的损害。如果人能够不使饥饿 干渴造成的那种损害,成为人心的损害,那就不会把比不上 别人作为忧虑了。
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 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 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 任者轻。”
(尽心下)
[译文 ] (孟子说:)“语言浅近而意义深远的话,这属于
善言;运用简单但影响广泛的方法,这属于善道。君子的语 言,看去平平凡凡但都含着很深的道义;君子的操守,以修 养本身入手进而达到使天下太平。 一般人的毛病就在于放 下自己的田不去种而来耕别人的田——对别人要求十分严 格,可自己承担的却很少。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 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尽心下)
[译文 ] (孟子说:)“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
望。一个人如果欲望不多,他的善性虽然有点丧失,但不会 多;一个人如果欲望很多,他的善性虽然有所保存,但是极 少了。”
七、笃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23


拜。
(公孙丑上)
[译文 ] (孟子说:)“子路,别人把他的过失告诉他,他
就高兴。禹听到善言,就向人家施礼。
(孟子)曰:“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 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 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
(公孙丑下)
译文 (孟子说:)“古代的君子,有了过错, 随即改正; 今天的君子,有了过错,竟将错就错。古代君子的过错,好 象天上的日蚀、月蚀,百姓都能看的很清楚;当他改正错误 的时候,人们都抬头望着。今天的君子,不仅将错就错,并 且还编造出一套假道理为自己辩护。
(孟子)曰: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滕文公下)
译文 (孟子说:)“一个有志气的人,不怕死后弃尸山
沟,勇敢的人不怕丢了脑袋。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 之谓大丈夫。”
(滕文公下)
译文 (孟子说:):“富贵不能乱了我的心, 贫贱不能改
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屈我的节,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 ‘是非君子 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
其非24


认,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滕文公下)
译文 (孟子说:)“现在有一个人,每日偷邻居家一只
鸡,有人忠告他: ‘这不是好人干的事。'他说:‘我要减少这种行 为,那就一个月偷一只吧。等到明年,我就不偷了。 '——如
果知道这是一种不义的行为,赶快停止算了,为什么非要等 到明年呢?”
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 与,与伤惠;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
(离娄下)
译文 孟子说:“可拿可不拿时,拿了对廉洁有损害,
要拿;可给可不给时,给了对恩惠有损害,就不要给。可 死可不死时,死了对勇敢有损害,就不要死。
孟子曰:“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己以正天下者 乎?圣人之行不同也,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 身而已矣。”
(万章上)
译文 孟子说:“我没有听说过自己先不正直, 却去叫别
正直的,何况那种先使自己受辱,再去匡正天下的做法 呢?圣人的行为却不是这样,他们对当时的君主有的要远 些,有的离开他,有的不离开他,归根结底,使自己干干净 净,不沾上肮脏东西。
孟子曰:“君子不亮,恶乎执?” (告子下)
译文 (孟子说:)“君子如果不讲诚信的话,如何能有
25


守?”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 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益其所不能。
(告子下)
[译文 ] (孟子说:)“所以天将要把重大的任务加到某人 身上,
必须先苦恼他的心意, 劳动他的筋骨, 饥饿他的肠胃, 穷困他的身子,使他的每一种行动都不是那么如意,从而可 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
孟子曰:“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 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告子下)
[译文 ] (孟子说:)“一个人常犯过失,才能改正;心意
困苦,思虑阻塞,才能振作起来。表现在面色上,吐发在言 语中,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内部没有讲法度的人辅佐, 外面没有敌国外患的忧虑,就要灭亡。这样就可以知道忧愁 患害能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能使人死亡的道理啊。
孟子曰:“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 (尽心上)
[译文 ] (孟子说:)“柳下惠并不因为做了大官而改变他
的操守。”
26


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尽心下)
[译文 ] (孟子说:)“向位高权高的人物进言,就得轻视 他。加强自己的信心,不要把他高高在上的地位放地眼里。 八、处
(孟子曰:)“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 可以久则久, 可以速 速。”
(公孙丑上)
[译文 ] (孟子说:)“应该做官就做官, 应该辞职就辞职,
该继续干就继续干,应该马上走就马上走。
孟子曰:“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 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离娄上)
[译文 ] (孟子说:)“道在近处却到远处去找,事情本来
很容易却往难处做——只要各人亲爱自己的双亲,尊敬自己 的长辈,天下就太平了。
孟子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侮夺人之君,惟恐 不顺焉,恶得为恭俭?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
(离娄上)
[译文 ] (孟子说:)“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
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有些国君专爱侮辱别人,抢夺别 人,只怕别人不顺从自己,又如何能做到呢?恭敬和节俭这
两种美德怎么凭说句好听27


的话,陪个笑脸就能办到的呢?”
孟子曰:“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离娄下)
[译文 ] (孟子说:)“宣扬人家的不好,出现了后患。该
怎么办呢?”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 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离娄下)
[译文 ] (孟子说:)“一个有道德的人按照正确的方法来
得到高深的造诣,就要他自觉地有所得。自觉地有所得就能 牢固掌握此方法而不动摇。牢固地掌握它而不动摇,就能将 德行积蓄很深,积蓄很深就能任意择取,左右逢源。因此一 个有道德的人在培养自己的道德时就应该自觉地有所得。
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离娄下)
[译文 ] (孟子说:)“爱别人的人,会受到人爱;尊敬别
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万章问曰:“敢问友。”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 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
(万章下)
[译文 ] 万章问道:“请问怎样交朋友。” 孟子说:“不倚仗自己28


年纪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倚 仗自己兄弟的富贵。交朋友时,是因为朋友的品德好才去交
他,心中不要存在任何倚仗的观念。
孟子谓万章曰: “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 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 之善士为未足, 又尚论古之人。 颂其诗, 读其书, 不知其人, 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万章下)
[译文 ] 孟子对万章说: “一个乡村的优秀人物和一个乡
村的优秀人物交朋友,一个国家的优秀人物和一个国家的优 秀人物交朋友,天下的优秀人物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 如果认为结交天下优秀人物的朋友还不够的话,还要向前去 找古时的优秀人物。吟咏他们作的诗,读他们写的书。不了 解他的为人,可以吗?所以要讨论他那个时代。这就是追溯 历史和古人交朋友。
孟子曰:“于不可已而已者,无所不已。于所厚者薄,无 所不薄也,其进锐者,其退速。
(尽心上)
[译文 ] (孟子说:)“对于不该停止的工作却停止了,那
就没有什么不可以停止的了。对于该厚待的人却去薄待他, 那就没有谁不可以薄待的了。 前进太猛的人, 后退得也会快。
孟子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 昭。”
29


尽心下)
[译文 ] (孟子说:)“贤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 使别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还在糊涂,却硬要叫人家明白。 九、教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离娄上)
[译文 ] (孟子说:)“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
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的人,不 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孟子曰:“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未有能生者也。
(告子上)
[译文 ] (孟子说:)“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
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孟子曰:“富岁,子弟多懒;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 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告子上)
[译文 ] (孟子说:)“丰收年成,年青人多表现懒惰;灾
荒年成,年青人多表现强暴,并不是天生的资质有所不同, 而是由于环境把他们的心情变坏了的缘故。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 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 以正不行。 继之以怒, 继之以怒,则反夷矣。 ‘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
30


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 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离娄上)
[译文 ] 公孙丑说:“君子不亲自教育儿子,为什么?” 孟子回答:“因为势在难行。教育一定要用正理正道, (父 亲教儿子)用正理正道不行时,接着来的是忿怒。那就伤感 情了。(儿子会说) ‘你教我正理正道,可是你不按正理正道做' 于是父子之间便伤感情了。父子一伤感情,那就很不好。古 人交换着对儿子进行教育,使父子之间不因求好而相责备。 因为求好而使父子隔阂,父子之间有了隔阂,是最不好的一 件事。”
孟子曰:“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 故人乐有贤父兄也。 (离娄下)
[译文 ] (孟子说:)“道德水平高的人来教育薰陶那种道
德水平低下的人,有才能的人来教育薰陶那些没有才能的 人,所以人人都喜欢有个父兄(以对自己进行教育) 。”
孟子曰:“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 也。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 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思授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 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告子上)
译文 (孟子说:)“例如下棋的技术,是一种小技术,
果不一心一意,也学不好。奕秋是全国的下棋能手,假使
让奕秋教两31


个人下棋,一个人一心一意,完全听奕秋的话, 另一个人表面上虽然听话,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飞来一只天 鹅,想拿起弓来去射它。他虽然和那个人一样学习,但成绩 却不如人家。并不是他没有人家聪明,自然不是的。 ” 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大 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
(告子上)
译文 (孟子说:)“羿教人射时,一定把弓拉满,对学
的人也要求把弓拉满。有名的木工教徒弟时,一定按照规 矩。学习的人也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 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 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尽心上)
译文 孟子说:“一个有道德的人有三种乐趣。父母都健
在,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对得起天,低头对得 起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育,是第 三种乐趣。君子有三种乐趣,但是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 者,有达才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 以教也。”
(尽心上)
[译文 ] (孟子说:)“君子教育人的方法有五种:有向及
时雨那32


样浇溉万物的,有成全别人的品德的,有培养别人的 才能的,有解答别人疑问的,还有以流风余韵传下来,供后 人学习的。这五种便是君子教育人的方法。
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 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 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尽心上)
[译文 ] (孟子说:)“高明的工匠不会因为拙劣的工人而
废弃自己做工的规矩,名射手羿不会因为拙劣的射手变更拉 开弓的标准。君子教导别人好象张满了弓却不发箭,做出跃 跃欲试的样子。他在正确的道路上站立,有能力的跟上来。
孟子曰:“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尽心下)
[译文 ] (孟子说:)“木匠或专做车子的匠人能够把制作
的办法标准传给别人,却不能使人学到高明的技巧。
33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e6de5140a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dc.html

《孟子七篇解读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