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配套练习

发布时间:2018-07-18 15:14:2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一章 机械运动

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知识点一 长度的单位

1.组成物质的分子的直径可用纳米为单位,一个分子的直径约10-10 m,等于0.1  nm。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约8.2 μm,8.2×10-6  m 

2.给下列测量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是0.175m  

(2)课本的厚度是7.2mm  

(3)课桌的高度是78cm  

3.(2016广西南宁中考)小明用刻度尺测得一支水性笔的长度为14.10,但漏写了单位,这个单位应是 (A )

A.cm B.km C.m D.mm

知识点二 长度的测量

4.(2015湖南张家界中考)如图,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B (A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1.35  cm 

5.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常采用测多算少的方法,如图所示,所绕若干圈铜丝的长度为1.90  cm。若在将细铜丝缠绕在铅笔上的过程中,有重叠现象,则测出的细铜丝的直径将偏小 (偏大”“偏小不变) 

6.有两位同学测同一支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的结果是1.282 dm,乙测得的结果是1.28 dm,那么

(1)若这两位同学在测量时都没有出现错误,则结果不同的原因是这两位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  

(2)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都是1 mm, 同学的测量结果是错误的,原因是没有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知识点三 时间的测量

7.体育老师对全班同学进行了一次体育技能模拟考试。如图,停表显示的是一位同学跑完400 m所用的时间,则该同学跑完400 m所用的时间为99.8  s 

8.下列各过程最接近1 h的是(B )

A.人眼迅速一眨

B.人正常步行5 km

C.汽车正常行驶10 km

D.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

知识点四 误差

9.关于测量长度、时间时产生误差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只与测量工具有关

B.只与测量人有关

C.与测量工具和测量人都有关

D.与被测物体有关

10.使用拉伸了的软塑料尺测物体的长度,测量的结果将(A )

A.比真实值偏小 B.比真实值偏大

C.不受影响 D.和真实值完全一样

考点一 长度和时间的估计

11.某同学测量了一些数据,但是忘了写单位。请你帮他补上合适的单位并完成单位换算:

(1)半场足球赛时间45min =0.75  h=2 700  s 

(2)一间教室的高约3m =3×106  μm 

12.(2016福建泉州中考)小蒋同学参加中考体育测试,结果最可能达到的是(D )

A.掷实心球成绩为40 m

B.立定跳远成绩为10 m

C.跳绳1 s100

D.1 000 m跑步用时4 min

考点二 长度的测量

13.如图,AB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放置正确的是A 刻度尺,其分度值是1 mm ,该物体的长度为2.20  cm 

14.如图,某校初三同学正在举行升旗仪式,根据图片估计该旗杆高度为(B )

A.4 m B.7 m C.12 m D.20 m

15.小明用塑料卷尺测一张桌子的长度,他不怕麻烦测了五次,这是为了减小误差 。五次测量记录分别是:75.1 cm75.2 cm75.1 cm77.2 cm75.3 cm,但以上测量记录有一次记错了,是第 次。排除错误数据后,桌子的长度应记作75.2 cm  

16.(2016广东广州中考)历史上把如图示意的长度定为1英寸,1英寸约为(D )

A.2.5 km B.2.5 m

C.2.5 dm D.2.5 cm

17.(2016北京中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长方形五星红旗,如图是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场景,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估测该国旗的宽度,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B )

A.1.3 m B.3.3 m

C.4.8 m D.5.5 m

18.(2016福建漳州中考)如图所示,要正确测出物体A的长度,应选 (),物体A的长度为2.05 cm  

19.给你同样三块长方形的实心砖,要求只用一把刻度尺测出砖的内部斜对角线。(不允许破坏实心砖,不能计算)

答案把三块长方体的实心砖按照图中方式摆放,用刻度尺测量出AB之间的距离即为砖的内部斜对角线的长度。如图:

2节 运动的描述

知识点一 机械运动

1.夜空中的彗星、飞奔的猎豹、缓慢爬行的蜗牛这些运动的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的位置随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在我们认识的宇宙中,运动是绝对 ,每时每刻,任何物体,任何事物都处于不停地运动变化中。生活中我们所说的静止是相对的。 

2.下列成语描述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D )

A.南辕北辙 B.夸父逐日

C.顺水推舟 D.心驰神往

3.下列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D )

A.月球绕着地球转

B.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C.空气的流动

D.洒在水里的糖使水变甜

知识点二 参照物

4.旭日东升是以地面 为参照物的,彩云追月是以月亮 为参照物的。 

5.水涨船高中的船高是以水底 为参照物,若以水为参照物,则船是静止的  

6.(2016湖北天门中考)鲁迅的《社戏》中有他乘船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向船尾跑去了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可能是(C )

A.划船的小伙伴 B.船尾

C.河岸 D.鲁迅

考点一 参照物及其选择

7.(2016吉林长春中考)端午节当天,小明和爸爸、妈妈去南湖游玩,他们坐在行驶的船中,观赏南湖的景色,小明认为爸爸是运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C )

A. B.小明

C.岸边的树 D.妈妈

8.(2015广东梅州中考)小华同学骑自行车沿河堤向下游行进,感觉无风,但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拂,此时的风向是(A )

A.向下游 B.向上游

C.向对岸吹去 D.从对岸吹来

考点二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9.如图,观看春晚小品《车站奇遇》时,我们感到潘长江、蔡明乘坐的车正在前行,是以舞台背景——不断远去的树作为参照物 ,但这辆车相对于现场观众是静止 (运动静止)的。 

10.(2016浙江杭州中考)两列火车如图所示,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静止

B.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也向东行驶

C.若西子号静止,则和谐号可能向西行驶

D.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西子号行驶得较慢

11.(2016广西梧州中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轿车已进入千家万户,小轿车行驶时(B )

A.以座椅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

B.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小轿车是运动的

C.以路旁的建筑物为参照物,小轿车是静止的

D.以同速向前运动的前车为参照物,小轿车是运动的

12.

 运行中的自动扶梯

(2016海南中考)如图为一商场运行中的自动扶梯。某一顾客站在上行的自动扶梯上。当我们说该顾客静止,所选的参照物是(B )

A.顾客本身

B.扶梯

C.大楼地面

D.随相邻扶梯下行的乘客

13.(2015山东泰安二模)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

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14.(2016江苏泰州中考)“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段诗词蕴含多个科学道理。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所选取的参照物是(B )

                  

A. B.

C.地面 D.河岸

15.(2016江苏淮安中考)如图为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的示意图,成功对接后,若认为神舟十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可能是(D )

A.地球 B.月球

C.太阳 D.天宫一号

16.导学号65004003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有一次,一个楚国人坐船过江,船到江心时一不小心,他失手把心爱的宝剑掉到了水里。好心的船夫愿意帮他捞剑,可是这个楚国人不慌不忙,把掉剑的位置刻在船身上,:“不用了,等船靠岸后再说吧!”船靠岸以后,他才请船夫从他刻了记号的船边下水,替他打捞宝剑。问:船夫可能找到剑吗?从物理的角度解释为什么?

答案故事中以记号作为参照物,人和记号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以记号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掉到江里的剑和记号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以记号为参照物,剑是运动的。所以不能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7.导学号65004004你白天在公路上行走,很容易发现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是向你而来,还是离你而去。但是在没有灯光的黑夜里,公路上离你很远处有辆汽车,虽然亮着车灯,你却不能判断它是静止不动,还是正在行驶,这是什么原因?

答案白天由于能够看清地面及地面上的物体,很容易以地面为参照物而判断出汽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到了夜晚,汽车上亮着灯,我们只能看清车灯,而无法看清其他物体,因此,没有参照物,也就无法判断汽车的运动情况。

3节 运动的快慢

知识点一 速度

1.100比赛时观众是采用相同时间 比较路程 的方法判断运动员快慢的;裁判是采用相同路程 比较时间 的方法判断运动员快慢的。 

2.小明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为4 m/s,“平均速度为4 m/s”的物理意义是每秒通过的路程为4 ,小明从家到学校骑了10 min,则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约2 400  m 

3.单位换算:10 m/s=36  km/h;72 km/h=20  m/s 

4.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一同学借助于如图甲、乙所示中汽车行驶的结果来说明这两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B )

图甲,比较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长短来确定物体运动的快慢;

图甲,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花的时间多少来确定物体运动的快慢;

图乙,比较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长短来确定物体运动的快慢;

图乙,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多少来确定物体运动的快慢。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5.一个物体平均在1分钟内走了66,则该物体是 (A )

A.步行的人

B.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小汽车

C.爬行的蚂蚁

D.正常行驶的普通列车

知识点二 匀速直线运动

6.一物体做直线运动,2 s内通过的路程是40 m,2 s内通过的路程是20 m,这个物体后2 s内的平均速度是10 m/s ,4 s内的平均速度是15 m/s  

7.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 min内通过了300 m 的路程,它运动的速度是5  m/s。这个物体在前10 s内的速度是5  m/s 

8.小球从左向右运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如下图,其中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 )

考点一 运动图象分析

9.(2016山东潍坊中考)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B )

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B.甲、乙都以2 m/s匀速运动

C.甲、乙两车经过5 s一定相遇

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

10.

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

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B3 s才开始运动;

t=0时刻,AO,B在距离O5 m;

从第3 s开始,vA>vB,5 sAB相遇;

5 s,AB的平均速度相等。

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③④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

考点二 平均速度的计算

11.飞机沿直线快慢不变地飞行了15 min,通过的路程是270 km,则它的飞行速度是1 080  km/h,300  m/s 

12.小聪每天步行上学,为了测算从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程。他先到学校田径运动场的跑道上以平时行走的速度步行100 m,测出所用时间为80 s;然后再测出以相同的速度从他家步行到学校用时10 min。求:小聪步行的速度是多少?从小聪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

答案1.25 m/s 750 m

考点三 过桥、隧道问题

13.一列长为200 m的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整列火车通过1.8 km长的大桥时,所用的时间100 s,那么,这列火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米每秒?合多少千米每小时?

答案20 m/s 72 km/h

考点四 相遇问题

14.一列匀速行驶的列车,有一节宽为2.5 m的车厢被垂直于列车运动方向射来的一颗1 000 m/s的子弹击穿,在车厢两侧留下的弹孔沿列车前进方向的距离为10 cm,则列车的速度为多少?

答案40 m/s

 

 

 

 

 

 

 

 

 

 

 

 

 

 

 

 

 

 

15.(2015四川广安区模拟)一列火车车身长200 m,72 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2 000 m的隧道,则列车全部通过隧道的时间是110  s,列车全部在隧道内时间是90  s 

16.(2016黑龙江大庆中考)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直线运动,下列s-t图象中能反映汽车做匀速运动的是(A )

17.(2015江苏泰州中考)下列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C )

A.正在进站的火车

B.离开脚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

C.站在商城自动扶梯上顾客的运动

D.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北斗卫星

18.

(2016四川泸州中考)龟和兔在路程为s0的一段平直赛道上进行赛跑比赛,它们赛跑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A.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龟和兔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龟比兔先到达比赛的终点

C.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兔总是比龟跑得快

D.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兔比龟的平均速度大

19.

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t图象是如图所示的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 s,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 m,(A )

A.甲的s-t图一定为图线a

B.甲的s-t图一定为图线b

C.乙的s-t图一定为图线c

D.乙的s-t图一定为图线a

4节 测量平均速度

知识点 测量平均速度

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我们需用刻度尺 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s,停表 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t,然后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v= ,计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 

2.如图所示,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斜面的作用是使小车加速运动 

(2)金属片的作用是便于测量时间(或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 

(3)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时间 时造成的误差。 

3.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共用时10 s;测得第5 s末的速度为9.0 m/s,10 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0.2 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在前5 s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 m/s

B.在后5 s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 m/s

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 m/s

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 m/s

考点 生活中平均速度的测量

4.小华同学每天步行上学,他很想知道从自家到学校的距离,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首先,小华在学校跑道上以上学步行速度步行100 m,测得用时80 s,则他步行速度为1.25  m/s。为了保证测量结果比较准确,除计时准确外,还必须控制步行速度 不变。最后小华测出他步行上学需20 min,则他家到学校的距离是1 500  m 

5.(2016广西百色中考)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D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大

C.20~30 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

D.0~40 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6.

(2016·江苏连云港中考)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路程s与运动时间t关系如图所示,汽车运动平均速度最大的是(A )

               

A.ab B.bc

C.cd D.de

7. (2015广西玉林中考)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了120 km的路程,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60 km/h,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40 km/h,则汽车行驶这120 km(C )

A.所用时间为2.4 h   B.所用时间为2.6 h

C.平均速度为48 km/h D.平均速度为50 km/h

8. (2016四川广元中考)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由斜面的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内是小车到达ABC三点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AC的平均速度vAC=0.02  m/s,AB段的平均速度vAB< (>”“<=)BC段的平均速度vBC 

9.汽车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 m/s的速度行驶500 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在100 s的时间内行驶2 000 m。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

(3)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

答案(1)4 000 m (2)20 m/s (3)10 m/s

声现象

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点一 声音的产生

1.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 产生。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说话时声带 在振动发声;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空气柱 在振动发声;敲锣时锣面 在振动发声。 

3.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面就不发声了,其原因是(C )

A.手将声音吸收了

B.手不能传播声音

C.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D.声音被手所吸收

知识点二 声音的传播

4.(2015湖南邵阳中考)201561,东方之星旅游船在长江不幸翻沉。救援人员将耳朵贴在船底上,听到船内有呼救声,及时救出了呼救人员。这说明不仅气体、液体能够传声,固体 也能够传声。 

5.在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对话交谈。这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在真空 中不能传播。 

6.(2016山东烟台中考)如图所示,将手机置于玻璃罩内,拨打该手机号码并把罩内的空气用抽气机抽走,抽气过程中所听到的铃声逐渐减小,最后几乎听不到声音,但手机屏幕上始终有来电显示,这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知识点三 声速

7.我国古代科学名著《梦溪笔谈》中写道:行军宿营,士兵们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固体 也能传声,并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 ,所以枕着箭筒睡在地上,就能及早听到远方的马蹄声。 

8.决定声音传播速度的是(D )

A.发声体振动的幅度

B.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C.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

D.传播声音的介质

9.电影院及音乐厅,墙壁做成凹凸不平的蜂窝状,俗称燕子泥。这是为了(A )

A.吸收声波,减小嘈杂的回声

B.易于反射声波,增大声音

C.装饰、美观

D.以上都对

考点一 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10.(2016贵州贵阳中考)用手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握住后,发声立即停止,这是因为(A )

A.音叉的振动停止了

B.声音的速度变小了

C.声音的响亮变大了

D.声音的音调变低了

考点二 回声的利用

11.回声是由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当障碍物离声源较远时,发出的声音经过较长时间(大于0.1 s)再回到耳畔,我们才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别开来;当障碍物离声源较近时,声波很快就反射回来了,人们就不能将回声与原声区别开来,而只能听到一种声音,且听起来响亮。阅读后请回答:(声音速度为340 m/s)

(1)要将回声与原声区别开来,发声体离障碍物至少要多远?

(2)用回声可以帮助船只测量水深,因此在海洋和江河的考察船上都装有声呐。如果声呐在水中传播速度为1 500 m/s,考察船上的声呐发出声音0.8 s后接收到了回声,这里的水深为多少?

答案(1)17 m (2)600 m

 

 

 

 

 

 

 

 

12.

(2016湖北随州中考)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C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13.(2015陕西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小丽与小营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她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 m间的通话,这表明 (”“)体能够传声。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不同介质传声效果不同 (相同”“不同一样)。如果在用土制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不能 (”“不能无法断定)听到对方的讲话。 

14.(2016山西中考)在校园艺术节上,小梦为全校师生演奏了享誉海内外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下列有关小梦二胡演奏的说法正确的是(C )

A.二胡弦停止振动弦还会发声

B.二胡声能在真空中传播

C.二胡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D.二胡声一定不会成为噪音

15.(2016四川巴中中考)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

A.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108 m/s

C.教室周围植树可以减弱噪声

D.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16. (2015山东潍坊诸城二模)气温影响空气密度,气温高,空气密度小,则声速大,因此声速与气温有关,由此产生的声音不一定由声源沿直线传播。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较上层快,于是在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弯到温度低、密度大的上方。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爱走温度 、密度 的路径。 

(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的是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因传播的途径向比较冷的水边 拐弯而传到几里外的枫桥边。 

(3)赤日炎炎,在沙漠或戈壁滩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听清对方的大声叫喊,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声音在传播时向 拐弯了。 

2节 声音的特性

知识点一 音调

1.许多青少年在“变声期”往往感觉到自己说话的声音“变粗”,这里的“粗”指的是声音的音调 发生变化。 

2.各种管乐器在演奏时,乐音是管中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在进行管乐器的演奏过程中,当用手指堵在管上不同位置的孔时,就改变了振动部分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了所产生乐音的音调  

3.(2016广东广州中考)琴弦H比琴弦L每秒内振动次数多,推断此时HL发出的声音(A )

A.音调高 B.音调低

C.响度大 D.响度小

知识点二 响度

4.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心、肺发出的声音进行诊病,听诊器能减少 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声音的响度 增大。 

5.成语“万籁俱寂”用来形容夜晚的宁静,从声音特性分析,这主要是指夜晚声音的响度 很小。宇航员在月球上对着山崖喊话,不能 (填“能”或“不能”)听到回声。 

6.(2016山东济南中考)小军朗读课文时声音太小,离他较远的同学听不清楚,老师请他声音再大一点。这里的“声音再大一点”指的是声音的(B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知识点三 音色

7.

(2015广西梧州中考)“会说话的汤姆猫”是一款手机宠物类应用软件(如图所示)。游戏时,当你对着它讲话,它就会模仿你的腔调学舌,非常好玩。“汤姆猫”和人说出的话虽然语义相同,但由于两种声音的音色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所以能够区别出来,你讲话的声音是靠你的声带振动 产生的。 

8.(2016湖北恩施州中考)有的人能将别人的声音模仿得惟妙惟肖,主要是能模仿他们发出声音的 (B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音色、响度和音调

9.(2016四川达州中考)如图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

B.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小

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

D.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

考点 声音特征的区分

10.

(2016四川绵阳中考)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边缘,一端伸出约为尺长的一半,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并观察它的振动情况。然后减小钢尺伸出长度约为尺长的,再次试验,得到的结论是(B )

A.声音变大 B.频率变高

C.振动变慢 D.响度变小

11.(2015福建厦门翔安区模拟)微风吹过,挂坠敲击材料相同、粗细相同、长短不一的金属柱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声音的(A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

12.蜜蜂载花蜜飞行时,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约300;不载花蜜飞行时,翅膀平均每秒振动约44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出蜜蜂是出去采蜜,还是采蜜回来。养蜂人辨别所依据的特征是(C )

A.声音的音色不同

B.声音的响度不同

C.声音的音调不同

D.飞行的路线和高度不同

13.(2016江苏南京中考)以下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B )

14.(2016山东滨州中考)二胡是中国的民族乐器,有粗(内弦)、细(外弦)两根弦,拉弓时马尾和弦摩擦发出声音,如图所示,下列做法不能改变二胡音调的是(C )

A.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

B.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

C.加大摩擦弦的力量

D.旋转弦轴,增加弦的紧张度

15.(2016福建福州中考)福州许多路口安装有盲人过街提示器,盲人可以根据提示器所发声音的高低辨别方向。其中声音的高低是指声音的(B )

A.音色 B.音调

C.振幅 D.响度

16.(2015江苏常州中考)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B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17.(2015山东济宁中考)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18.导学号65004026在探究决定声音响度的因素的实验中,所提供的实验器材如下: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橡皮槌、铁架台、硬泡沫塑料小球、细线等。操作步骤如下:

(1)如图所示,用细线拴住硬泡沫塑料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让乙音叉一股的外侧接触小球。

(2)用橡皮槌轻轻敲击甲音叉使它振动后,可以看到与乙音叉的叉股接触的小球会弹开一个较小的角度,并听到较小的声音。

(3)保持人耳到音叉的距离不变,用橡皮槌用力敲击甲音叉,可以看到小球被乙音叉弹开一个较大的角度,并听到较大的声音。上述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 中传播;这里硬泡沫塑料小球所起的作用是将音叉叉股的微小振动放大 。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观察小球被弹开的幅度,这是为了探究响度与振幅 的关系;实验结论: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3节 声的利用

知识点一 声音与信息

1.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这主要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  

2.听到考试的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这个场景说明(D )

A.铃声以波的形式传播

B.铃声能传递能量

C.铃声属于噪声

D.铃声能传递信息

知识点二 声音与能量

3.下列现象说明声能够传递能量的是(B )

A.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B.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C.医生通过“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

D.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4.下列选项能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的是(C )

A.狗的主人呼唤狗时,狗向主人跑来

B.发出怪叫声会引起别人的注意

C.站在单元门楼梯口吼一声,路灯亮了

D.汽车鸣笛,行人马上让路

考点 声音的利用

5.如图所示的超声波应用事例中,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的是(A )

6.(2016山东聊城中考)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低声细语中的“低”,指声音的音调低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

7.(2016甘肃兰州中考)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

B.大声说话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音调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说明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D.辨别某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音调来判断

8.(2016湖北黄石中考)下列有关声现象知识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C )

A.超声波可以将人体内的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这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B.发生地震时,声学仪器能接收到地震产生的超声波从而确定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C.音乐家贝多芬失去听觉后是利用骨传导的方式继续创作的

D.演奏同一乐曲时,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9.导学号65004027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水深1 531 m的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2 s后收到回波,:

(1)海水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多少?

(2)马里亚纳海沟最大水深在斐查兹海渊,11 034,是地球的最深点,假设在海面向此处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多少时间可到达海底?(精确到整数)

答案(1)1 531 m/s (2)7 s

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知识点一 噪音的来源

1.下图是两种声音的波形,从图形可知: 图是音乐的波形, 图是噪声的波形。 

2.关于乐音和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A.噪声的音调高

B.噪声的音色差

C.乐音的音色好

D.乐音也能成为噪声

3.(2016山东青岛模拟)下面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些物理现象,其中不属于有悖于文明的现象是(C )

A.晚上,邻居家装修房子发出刺耳的电锯声音

B.自习课上,两位同学大声讨论问题

C.上课时,教室外楼道中的老师蹑脚走路

D.课间时,同学们蜂拥进入办公室

知识点二 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4.小轩的爸爸睡觉时的鼾声传到小轩耳中,影响了小轩的休息,这样的声音属于噪声 ,人们以分贝 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符号dB  

5.为了保证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C )

                  

A.10 dB B.50 dB

C.70 dB D.90 dB

6.下列关于噪声的理解,正确的是(D )

A.0 dB是指没有声音

B.0 dB的环境是人类最理想的声音环境

C.长期工作和生活在高分贝噪声环境中可锻炼人的听力

D.噪声使人烦躁不安,有害身心和身体健康

知识点三 控制噪声

7.听音乐会时,观众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在声源处 减弱噪声,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 减小噪声。 

8.(2016·江苏淮安中考)生活中经常需要控制噪声,以下措施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A )

A.道路两旁栽行道树

B.考场周围禁鸣喇叭

C.机场员工佩戴耳罩

D.建筑工地限时工作

9.(2016四川凉山州中考)白天你的邻居装修房子十分吵闹,干扰你的学习和生活,下列措施哪一个是合理可行的(C )

A.叫邻居不装修房子

B.将家中音响声音开到最大

C.赶快将家中的门窗关闭

D.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考点 控制噪声污染

10.用洗衣机洗衣服时,衣服没放好就会引起洗衣机振动发出噪声,这时控制噪声采取的切实可行的办法是(A )

A.从声源处减弱,将衣服放平

B.关上房门和窗户,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C.戴上耳塞,在人耳处减弱

D.将洗衣机用厚棉被包起来,既在声源处减弱又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11.

(2016福建南平中考)如图所示,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 (C )

A.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传播

B.防止次声波对人耳的伤害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

12.(2016广西北海中考)下列做法属于在声源处有效制止了噪音产生的是(C )

A.在嘈杂的环境中带好耳塞

B.歌厅的内墙使用很厚的软材料装修

C.会场里将手机调静音

D.有居民居住的公路旁修建隔音墙

13.(2015山东济南天桥区一模)济南市在进入城区的主干道上都悬挂了如图所示的汽车禁鸣标识。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A )

A.上下楼梯要轻声慢步

B.在道路旁设置隔音板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D.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

14.(2016福建厦门中考)以下措施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D )

A.厦门岛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B.鼓浪屿禁止商家导游使用扩音器

C.地铁施工时给机器加润滑油

D.部分BRT路段两侧设有透明板墙

15.导学号65004028刚下过的雪是新鲜蓬松的,它的表面有许多小气孔,当外界的声波传入小气孔时要发生反射,而气孔是内部大、口径小,所以只有少部分的声波能量通过出口反射回来,大部分的能量则被吸收了,自然界的声音能被这个表面层吸收,故出现了万籁俱寂的场面。而雪被人踩过后,情况大不同了,原本新鲜蓬松的雪被压实,从而减少了对声波能量的吸收,所以自然界又恢复了往日的喧嚣。

(1)小明和小红通过讨论弄清了这个问题,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通过阅读上面的材料,你得到的结论是多孔 的材料能较好地吸收 噪音。 

(2)摩托车的排气管上有一个内腔大,口径小的金属管,它的作用是C  

A.装饰美观的作用

B.过滤尾气保护环境的作用

C.消音的作用

D.防止碰撞,保护人体安全的作用

16.导学号65004029阅读短文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城市噪声来源有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生活环境噪声。控制措施有:将噪声严重的工厂迁出市区;对噪声大的机器安装消音器并限制使用,未安装消音设备的机动车不得驶入市区;在市内规划安静小区;不安装高音喇叭;车辆尽量少鸣喇叭等。积极搞好城市绿化植树,宜用多孔建筑材料,

加强隔音。例如城市高架快速干道线上,采用质量轻、强度高、隔音性能好且耐腐蚀的先进建材——聚碳酸酯板作为隔音材料,能尽可能降低高架干道上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污染。此外,在市区有关地段如闹市区等处设立噪声监测及分贝数显示装置,以加强每个公民控制噪声的环保意识,不制造噪声并增强自我健康保护。

(1)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 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由以上提供材料可知减弱噪声的方法是在声源 处减弱;传播 过程中减弱;人耳 处减弱。 

(3)在教室里上课时,室外常有噪声干扰,请你至少提出三种减小噪声干扰的方法。

答案在校园内外广泛植树。关闭门窗,拉上窗帘。用双层玻璃的窗户。

三章 物态变化

1节 温度

知识点一 温度计

1.0 的冰与0 的水比较(C )

A.冰冷 B.水冷

C.水与冰冷热程度一样 D.以上判断都不对

2.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 的物理量,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 的性质工作的。 

知识点二 摄氏温度

3.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沸水的温度是100  ℃。北京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4.7 ,读作零下4.7摄氏度(或负4.7摄氏度)  

4.-18 ”的正确读法是(D )

A.零下18 B.零下摄氏18

C.负摄氏18 D.零下18摄氏度

知识点三 温度计的使用

5.(2015山东滨州中考)下图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C )

知识点四 体温计

6.关于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普通温度计高

B.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在结构和原理上都相同

C.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而普通温度计不可以

D.体温计需用力甩动使水银回到下端玻璃泡中,而普通温度计不用甩动,其液柱会自动下降

7.两支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 ,经消毒后直接用来测量体温是36.5 40 的两个人,问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分别为(D )

A.36.5 ,40 B.都是40

C.都是39 D.39 ,40

考点一 物体温度的认识

8.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A )

A.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3

B.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

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约为40

D.冰镇橙汁饮料的温度约为-20

9.在摄氏温标中,一个人正常的体温约为(C )

A.0 B.4 C.37 D.100

考点二 温度计的读值

10.如图所示的体温计的示数为37.5  ℃。 

11.(2015广东茂名中考)在测量水的温度时,甲、乙、丙三位同学按图所示方法读数,正确的是 ,水的温度是42  ℃。 

12.导学号65004038

(2015福建模拟)如图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 来测量温度的

(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 (选填)移动

(3)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0 

(4)该温度计测量温度时会不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 (选填不会) 

2节 熔化和凝固

知识点一 物态变化

1.有以下六种物质:铁、牛奶、水晶、白酒、水银、饼干。其中常温下是固态的是铁、水晶、饼干 ,是液态的是牛奶、白酒、水银  

2.判断下列哪一个过程是属于物态变化过程(D )

A.将铁块加热至1 000

B.气球充气时逐渐胀大

C.把大块冰锤成小块冰块

D.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灯泡的细

知识点二 熔化和凝固

3.无线电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电烙铁将零件焊在线路板上,在焊接过程中焊锡发生的物态变化有熔化和凝固  

4.请填出下列描述中的物态变化:

(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凝固 

(2)阳春三月,江河解冻:熔化  

5.小明用电冰箱研究物态变化现象。他将一块豆腐放入冷冻室内,一两天后普通的豆腐就变成“冻豆腐”了。解冻后切开,观察到“冻豆腐”内部有很多小孔,这是因为豆腐内的水在冷冻室遇冷先凝固 成冰块,解冻后冰块又熔化 成水造成的。(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知识点三 熔点和凝固点

6.在很冷的地区,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是因为(B )

A.酒精的熔点比水银高

B.酒精的凝固点比水银低

C.酒精的密度小

D.酒精无毒

7.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的水温相比(C )

A.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

B.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

C.两盆一样高

D.无法确定

知识点四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8.超市里正在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熔化时要吸热 ,但温度不变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 

9.用质量相等的0 的水与0 的冰冷却热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二者冷却效果相同

B.冰比水好,因为冰在冷却物体时熔化吸热

C.冰比水好,因为冰比水冷

D.冰比水好,因为冰比水使用方便

10.

如图,烧杯与试管中均装有冰块,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底部,在烧杯内冰块逐渐熔化成水的过程中(A )

A.试管中的冰块不会熔化

B.试管内的冰块会熔化一部分

C.烧杯内水温低于0

D.烧杯内水温高于0

考点一 熔化和凝固图象

11.(2016河南中考)如图是某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该图象描述的过程可能是(B )

                

A.蜡的熔化 B.海波的熔化

C.水的凝固 D.玻璃的凝固

12.

(2016江苏淮安中考)如图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其中BC段表示的可能是(B )

A.晶体的熔化过程

B.晶体的凝固过程

C.非晶体的熔化过程

D.非晶体的凝固过程

考点二 晶体与非晶体

13.(2015吉林长春中考)下列固体属于晶体的是 (B )

A.沥青 B.

C.松香 D.石蜡

14.炎热的夏天,铺有沥青的路面会变软,这是因为 (D )

A.沥青是晶体,受热后达到熔点,所以变软

B.沥青是非晶体,受热后达到熔点,所以变软

C.沥青是晶体,受热后它的硬度要降低,所以变软

D.沥青是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受热后逐渐变软

15.(2015云南昭通中考)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先将白糖熔化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糖浆,用勺舀起糖浆在光滑的大理石板上绘制蝴蝶、鱼等图案,等石板上的糖浆放出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后就凝固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画”。 

16.(2016山东临沂中考)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C )

A.是非晶体

B.熔化过程持续了14 min

C.AB段处于固态

D.BC段不吸热,温度不变

17.2015526印度出现高温天气。首都新德里的一条道路上的沥青被烤化,斑马线变得扭曲模糊,如图所示。关于这个情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沥青被烤化属于熔化现象

B.沥青属于晶体

C.沥青被烤化过程放热

D.沥青被烤化时其温度降低

18.导学号65004039(2015江苏常州中考)市场上有一种“55 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 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55 (D )

A.一定处于固态  B.一定处于液态

C.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19.导学号65004040小阳学习了热学知识后,知道晶体凝固过程会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由此引发了他的思考,晶体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1)他猜想:晶体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可能与晶体的质量有关。

你的猜想:晶体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可能与晶体的种类有关  

(2)小阳根据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探究:

取不同质量的海波让它们刚好完全熔化,迅速放入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两烧杯冷水中。如图所示,待海波刚凝固完毕后,迅速用温度计测出各自烧杯中水的温度,通过比较温度计升高的示数 来确定质量不同海波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 

(3)在探究过程中,小阳发现海波凝固完毕后,温度计示数变化不太显著,请指出造成此现象的一种可能原因:烧杯中水的质量太大  

 汽化和液化

知识点一 沸腾

1.(2015广东佛山中考)晓月同学看到在沸腾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 ,醋的沸点只有 60 ,当温度达到60  ℃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不会 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60  ℃。 

2.(2015辽宁丹东中考)如图是对一定质量的水持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图象: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98  ;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吸热 (填“吸热”或“放热”),其温度保持不变  

3.(2015山东泰安中考)如图所示,下列图象能反映水沸腾过程的是(D )

知识点二 蒸发

4.(2015山东临沂中考)有一种“超声波喷雾降温扇”。在风扇转动时还可以喷出水雾。喷雾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水分,风扇吹风加快了空气中水分的蒸发(汽化) ,就加快了从周围物体吸收 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5.(2015四川乐山中考)下列实例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C )

A.用地膜覆盖农田

B.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

C.把湿衣服晾晒在通风向阳的地方

D.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6.小明同学在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主要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B )

                

A.水的温度 B.水的表面积

C.水上方空气的流速 D.水的质量

知识点三 液化

7.(2015浙江嘉兴中考)如图所示,将分别装有热水和冰水的甲、乙两只玻璃杯,在室内放置一段时间,两杯的壁上都会出现小水珠,其中在内壁出现水珠的是 杯。 

8.(2015云南曲靖二模)对于小手术的麻醉,医生常用一种沸点为13.1 的液体氯乙烷把准备实施手术的部位“冻结”起来,以便医生实施手术时病人无太大的痛感,液体氯乙烷接触皮肤时发生汽化 现象,此时它需要 热。 

9.(2016浙江台州中考)安装在浴室内的某种防雾镜,内部有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比室温略高,从而防止水蒸气在镜面(B )

A.汽化 B.液化 C.熔化 D.凝固

考点一 汽化和液化现象

10.(2015甘肃天水中考)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许多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11.夏天,有时能看到自来水管的表面出现许多细小的水珠,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夏天,金属会出汗”,对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下列解释正确的是(C )

A.水管有孔,水渗了出来

B.水管与空气接触,所以是空气在水管上液化所致

C.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水管上液化所致

D.水蒸发形成的

考点二 汽化吸热 液化放热

12.(2015湖北中考)夏天,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凉爽,这是因为(C )

A.电风扇吹来的是冷风

B.电风扇吹风可降低室内温度

C.电风扇吹风可加速人体汗液的蒸发,吸收了皮肤的热

D.以上说法都正确

13. (2015山东滨州中考)某品牌空调器使用的新型制冷剂R600a是一种对臭氧层破坏较小、极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它在室内汽化时吸热,在室外液化时放热 。压缩机通过使制冷剂不断发生液化和汽化,将室内的热搬至室外。制冷剂在室外液化的方式是压缩体积 (选填“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 

14.(2016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炎炎夏日,考场如火,细心的监考老师轻轻地在教室地面上洒了些水,不一会儿,考生们就有凉爽、舒适的感觉。对于这一现象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A.利用了水的蒸发、吸收热量

B.利用了水的沸腾、吸收热量

C.利用了水的汽化,放出热量

D.利用了水的液化,吸收热量

15.(2016四川凉山州中考)在北方寒冷的冬季,室外气温一般在-20 以下,把在室外冻得冰冷的一个冻梨拿到温暖的屋子里,一会儿冻梨上全是水珠,则出现的现象可能是(A )

A.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液化成了小水珠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凝固成了小水珠

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熔化成了小水珠

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升华成了小水珠

16.(2016湖南长沙中考)夏天,人们常吃雪糕解暑,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熔化时要放热

B.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汽化时要放热

C.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

D.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17.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过程中,同学们作出了如下猜想: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可能有:A.液体温度;B.液体的表面积;C.液面上气流的快慢;D.液体的种类。

(1)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相同温度、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把两个烧杯放在同一个房间中,过一段时间后称量两个烧杯中水和酒精的质量。该同学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检验猜想D (填“A”“B”“C”或“D)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检验猜想C。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方法并说明比较的方法。

答案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相同温度、相同质量的水,把两个烧杯放在同一个房间中,对其中的一个烧杯用扇子扇风,过一段时间后称量两个烧杯中水的质量。若用扇子扇的烧杯中水的质量较小,说明液面上方的气流越快,液体蒸发越快。

升华和凝华

知识点 升华和凝华

1.某年,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旱灾,为缓解旱情,相关部门采用了在空中喷洒干冰的方法人工增雨。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在下降时变成雨滴的过程分别属于(B )

A.凝固 熔化

B.凝华 熔化

C.凝华 液化

D.凝固 液化

2.下列物态变化现象属于升华的是(D )

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

B.盛夏,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滴

C.金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D.寒冬,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

3.我国西南等许多地区曾发生几十年少有的旱情,为缓解旱情实施人工降雨。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变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则高空水蒸气变成小冰晶,这些小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变为雨点降落到地上。下面哪个物态变化名称没有出现在上述过程中(B )

A.熔化 B.凝固

C.升华 D.凝华

4.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了一段时间后变小了,这是因为(B )

A.汽化 B.升华

C.蒸发 D.熔化

5.(2015贵州黔西南州中考)有一种固体空气清新剂,打开后,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小,在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C )

                

A.汽化 B.熔化

C.升华 D.蒸发

6.(2015山东东营中考)201558,河北、北京、内蒙古等地局部地区出现罕见的五月飘雪景象。有关雪的形成,正确的是(C )

A.凝固现象且吸热

B.凝固现象且放热

C.凝华现象且放热

D.凝华现象且吸热

7.(2015山东潍坊中考)我国北方秋、冬两季,有时地面和房顶会出现霜、窗的玻璃上出现冰花、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都是(B )

A.液化现象

B.凝华现象

C.汽化现象

D.升华现象

知识点二 水循环

8.(2015四川达州中考)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汽化(蒸发) 成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液化 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了雾。冬天,夜晚气温如迅速降到0 以下,你家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凝华 (均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成的,这层冰花在你家窗户玻璃的内侧 (内侧外侧) 

9.有一天,雨、露、冰、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C )

A.雨说:我是水汽化而来

B.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

C.冰说:我是水凝固而来

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

10.(2015江苏苏州中考)如图所示的自然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A )

11.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此过程吸收热量

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成水,再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放出热量

C.江河湖海中的水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吸收热量

D.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此过程吸收热量

考点 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

12.某些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真空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气喷到玻璃镜头上去,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这层镀膜可以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这层镀膜镀上去的原因是(C )

A.金属直接粘到玻璃镜头上去的

B.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

C.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D.金属直接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13.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热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 )

A.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B.在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变模糊是液化现象

C.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小水珠

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熔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14.(2016广东广州中考)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 )倒入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淇淋,观察到杯中液态氮沸腾,杯外壁出现白霜,(C )

A.杯中液态氮放热

B.杯中液态氮温度不断上升

C.杯中液态氮不断吸热,温度保持-196

D.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15.(2016辽宁盘锦中考)下列现象的形成过程与物态变化对应正确的是(B )

A.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凝固

B.树上的雾凇——凝华

C.草叶上的露珠——熔化

D.雪糕周围的白气——升华

16.(2016山东潍坊中考)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 )

A.冬天冰冻的衣服在室外也会变干,这是因为冰升华为水蒸气

B.壶中的水烧开时,壶嘴喷出的白气为水蒸气

C.夏天看到冰棒冒出的白气,是冰棒熔化后蒸发的水蒸气

D.深秋的早晨草叶上会出现白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固而形成的

17.(2016广西北海中考)下列现象发生了凝华的是 (C )

A.杯子里的开水冒白烟

B.泼水成冰凌

C.冬天的早晨树枝上出现雾凇

D.利用干冰生成了烟雾

18. (2015湖北宜昌中考)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 ;碘的沸点是184.4 ;水的沸点是100

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  

(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干冰吸热升华 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 形成的。 

光现象 光的直线传播

知识点一 光的直线传播

1.如图为201544晚拍摄的“红月亮”,月亮不是 (填“是”或“不是”)光源,月食现象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 规律解释,发生月食时,地球、太阳和月亮三个天体近似在一条直线上,其中地球 的位置在另外两个天体之间。 

2.下列四个选项哪个不是光源(B )

                

A.太阳 B.月亮 C.恒星 D.萤火虫

3.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光不能在真空里传播

B.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D.闪闪发光的红宝石是光源

4.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C )

A.光线是真实存在的带箭头的直线

B.激光笔发出的光是一条光线

C.光线是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的

D.光线可以用虚线表示

5.(2016山东枣庄中考)阳光灿烂的日子,行走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常常见到地面上有一些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C )

A.树叶的实像 B.树叶的虚像

C.太阳的实像 D.太阳的虚像

知识点二 光的传播速度

6.打雷时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原因是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 (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雷声是由空气振动 产生的;当人看见闪电3 s后听到雷声,则人与闪电处的距离大约为1 020 m 

7.太阳光从空气中进入河水中,它的传播速度(B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8.

如图,在学校的田径运动会上,小明看到发令枪旁边有一块圆形的挡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终点计时裁判听到发令枪的响声开始计时

B.终点计时裁判看到发令枪冒出的白烟开始计时

C.圆形挡板是用来反射发令枪声的

D.圆形挡板是用来减弱发令枪产生的噪声

9.光在某种透明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应该(C )

A.大于3×105 km/s B.等于3×105 km/s

C.小于3×105 km/s D.不能确定

考点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0.

(2015江西模拟)如图所示,沙画表演者在白色背景板上用沙子作画,并借助背景板下方的光源将画面清晰地呈现出来,沙画表演利用了光直线传播 的特性。 

11.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D )

A.人在太阳光下地面上形成的影子

B.小孔成像

C.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D.人能看见本身并不发光的物体

12.室内一盏电灯通过木板隔墙上的两个小洞,透出两条细小光束(如图所示)。请根据这两条光束的方向确定室内电灯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如图所示:

13.在纸上剪一个很小的方形孔,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在方形孔上,那么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C )

A.是方形的,它是太阳的虚像

B.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虚像

C.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实像

D.是方形的,它是太阳的实像

14.(2015河南模拟)“坐井观天,所见甚小”,请在图中用光路图作出井底之蛙“观天”的最大范围。(井中没有水)





      答案如图所示:

15.(2015山东滨州滨城模拟)请在图中作出蜡烛AB在屏上所成的像A'B'(要求标出A'B')



     答案如图所示:

16.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C )

17. (2015江苏扬州江都期中)如图,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中,将一端用半透明薄纸蒙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为了更清楚观察像,应在圆筒的A (填“A”或“B)端蒙上半透明薄纸。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物时,移动圆筒,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则光屏上像将变大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半透明薄纸上所成的都是 (填“虚”或“实”)像。 

18. (2016安徽安庆一模)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进行一组光的直线传播的综合实践活动。

(1)如图甲通过三个小孔去观察烛焰,若要看到烛焰,应满足的条件是三个小孔和蜡烛在一条直线上 

(2)如图乙所示是用易拉罐做的简易针孔照相机,利用它观察窗外景物时,人的眼睛对着 (填“膜”或“孔”)进行观察,可以看到倒立 缩小  

(3)如图丙在树荫下观察,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倾泻下来,在地上留下斑驳的树影和圆形的光斑,圆形的光斑实质是太阳 的像。 

19.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制作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所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倒立 (填“倒立”或“正立”)的像;若只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的大小变大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只水平向左移动小灯泡,像的大小变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不变 (填“改变”或“不变”) 

第二节 光的反射

知识点一 光的反射定律

1.(2015浙江衢州中考)如图所示,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其中反射角是(C )

A.1

B.2

C.3

D.4

2.(2015四川自贡中考)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80°,则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B )

                

A.40° B.50° C.80° D.100°

3.(2016福建福州中考)小亮用如图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图中反射角是40 度。 

(2)将纸板B向后折转一定角度,B板上不能 (不能)看到反射光。 

(3)让入射光线EO靠近法线ON,则反射角会变小 (变大”“变小不变) 

知识点二 光路的可逆性

4.(2016湖南岳阳模拟)如图所示,卢奇同学通过平面镜中看到了猫的眼睛,那么无论这平面镜多么小,猫也一定会通过这平面镜看到卢奇的眼睛,这事实说明(C )

A.光的漫反射 B.光的镜面反射

C.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D.平面镜成等大的像

5.如图所示,相邻两室,一亮一暗,在两室之间的墙壁上有一平面镜M,AOC=BOC,甲、乙两人分别站在AB两点,面向平面镜张望,(D )

A.甲可看到乙,乙看不到甲

B.甲、乙相互都可以看到

C.甲看不到乙,乙看不到甲

D.甲看不到乙,乙可看到甲

知识点三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6.(2016黑龙江模拟)皮鞋涂上油后,会越擦越亮,这是因为皮鞋没上油之前,光射到皮鞋上时发生漫反射 ,而上油擦后,光射到皮鞋上会发生镜面反射  

7.(2016天津东丽区二模)教室中上课,有时黑板反射的光能着一些同学的眼睛,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出现晃眼现象的原因是(D )

A.只有黑板反射光,字不反射光

B.字和黑板都反射光,字反射进入眼睛的光较强

C.只有字反射光,黑板不反射光

D.字和黑板都反射光,黑板反射进入眼睛的光较强

考点一 光的反射作图

8.(2016甘肃天水中考)如图所示,AB是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S和像点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如图所示:

9. (2016山东烟台中考)如图所示,S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其反射光线恰好通过P点。请你作出这条入射光线并完成光路图。

   答案如图所示:

考点二 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

10.(2016安徽模拟)电动车的反光镜是用来观察车后情况的平面镜。在某次行驶时,发现左侧反光镜中看到是车后的树梢和天空,却看不见路面的情况。为确保行驶安全,左侧反光镜的镜面应该 (C )

11. (2015湖北武汉模拟)把微小放大以利于观察,这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如图是一种显示微小形变的装置。A为激光笔,BC是平面镜,P为台面,未放重物时,激光束反射在屏上的光斑为点D,当把重物M放在台面P上时,台面将发生微小形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A.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小,光斑向D点的左侧移动

B.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小,光斑向D点的右侧移动

C.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大,光斑向D点的左侧移动

D.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大,光斑向D点的右侧移动

12.(2016浙江湖州中考)如图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C )

A.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漫发射

B.干燥的路面发生光的折射

C.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

D.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3.

(2015江苏泰州靖江期末)晚上,小昆在自己的家庭实验室探究光的反射现象,他把一小平面镜粘在白纸上,用手电筒照射白纸板和平面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D )

A.白纸看上去很暗,因为白纸发生漫反射

B.白纸看上去很亮,因为白纸发生镜面反射

C.镜子看上去很暗,因为镜子发生漫反射

D.镜子看上去很暗,因为镜子发生镜面反射

14. (2016四川自贡中考)如图所示,小明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水平射入隧道内。请你通过作图画出平面镜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答案如图所示。

15. (2015辽宁盘锦中考)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让一细光束沿平面E射到平面镜上的O,在平面E上可看到入射光线AO,若将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同学们在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改变了入射角大小,先后做三次实验,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0°

20°

2

45°

45°

3

60°

60°

分析上表中数据得出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同学们还发现,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则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是因为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

知识点一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一个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大平面镜前1.5 m,他在镜中的像高1.6 m,当他沿垂直镜面的方向后退 1 m ,他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镜中的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5  m 

2.某同学站在平面镜前,在他远离平面镜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A.镜中的像逐渐变小

B.镜中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逐渐变小

C.镜中的像逐渐变大

D.镜中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逐渐变大

3.(2015湖南益阳中考)如图能正确表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是(D )

知识点二 平面镜成虚像

4.当你照镜子的时候,可在镜子里看到另外一个“你”,镜子里的这个“你”就是你的 ,由于进入你眼睛的光线并非真正来自平面镜后的“你”,所以把这个“你”叫做虚像  

5.

如图所示,物体S在平面镜前,所成的像为S'。若在镜后AB处放一块不透明的塑料,则像S'将会(A )

A.不变     B.变暗

C.只剩一半 D.消失

知识点三 平面镜的应用

6.

(2016湖北随州中考)人从平面镜内看到台钟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实际时间是(B )

                

A.6:00 B.5:45 C.6:15 D.6:30

7.

(2015广西贵港中考)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5  m,若视力表全长为0.8 m,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的长度为0.8  m 

8.

有一个点光源S,放在平面镜MN,若镜MN不动,光源S2 m/s的速度沿与镜面成45°的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则光源S在镜中的像S'(C )

A.以速度4 m/s沿SO直线方向向右平移

B.以速度2 m/s沿垂直于SO方向向上平移

C.以速度2 m/s沿垂直于SO方向向下平移

D.以速度4 m/s沿SO直线方向向左平移

考点一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9.(2016江苏镇江中考)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

考点二 平面镜成像作图

10. (2016内蒙古通辽中考)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M'中的像A'B'

    答案如图所示:

11. (2016贵州铜仁中考)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图中用光路作图的办法画出点光源A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照亮墙面M的范围。(请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如图所示:

12. (2016江苏淮安中考)如图甲所示,蜡烛a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N中所成像为a',现将该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至图乙所示位置,则蜡烛a在平面镜中(D )

A.不成像

B.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与平面镜下移距离相同

C.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是平面镜下移距离的两倍

D.仍成像,且像还在原来位置

13. (2016江苏连云港中考)在九年级总复习时,同学们再次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小明和小红在分析数据时发现,三组数据的像距都比物距大一些。小明认为这是由于测量粗心引起的,小红认为像距总是比物距大可能与玻璃板的厚度有关。他们对此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数据如下表。

玻璃板

厚度/mm

5

5

5

10

10

10

15

15

15

像距/cm

3.00

5.80

8.70

3.95

6.50

9.35

3.18

5.40

7.85

物距/cm

2.65

5.50

8.35

3.30

5.95

8.72

2.05

4.30

6.90

像距与

物距的

差值/cm

0.35

0.30

0.35

0.65

0.55

0.63

1.13

1.10

0.95

请你结合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小明的看法不正确的理由是如果粗心,像距不可能总是大于物距  

(2)玻璃板的厚度对像距与物距差值的影响,可表述为玻璃板越厚,像距和物距差值越大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你认为应该选择较 (填“薄”或“厚”)的玻璃板。 

(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平面镜所成的像都是虚像 (填“实像”或“虚像”),从测量数据可以看出,他们测量像距和物距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填“mm”或“cm) 

14.如图是小勇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为完成实验探究,还需要一个测量工具,这个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3)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勇做了如下操作:他先点燃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移动,当移动到A像的位置时,发现它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表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  

(4)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他将一块与玻璃板等大的不透明的白板竖放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从蜡烛A侧观察,仍能看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 形成的;拿走蜡烛B,将这块白板移动到蜡烛A像的位置时,发现白板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填“实”或“虚”)像。 

(5)拿走白板,他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2 cm,再将蜡烛B移到A像的位置,通过测量,他发现蜡烛A与它在玻璃板中像间的距离变化了4  cm,同时发现像的大小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第五节 光的折射

知识点一 光的折射

1.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此时入射角为30 ,折射角小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增大入射角时,折射角增大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一束光线斜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它与界面成20°,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的夹角恰好是90°,则入射角、折射角分别是(C )

                

A.20°、70° B.20°、20°

C.70°、20° D.70°、70°

3.(2015辽宁大连中考)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请画出折射光线。

    答案如图所示:

知识点二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4.

(2015湖北十堰中考)小明在一只空碗中放一枚硬币,后退到某处眼睛刚好看不到它。另一位同学慢慢往碗中倒水时,小明在该处又看到硬币。这种现象可以用下列哪个光路图来解释(B )

5.(2015浙江嘉兴中考)某同学进入泳池前以为池水很浅,踩下去后却有一种“踏空”的感觉,则水的实际深度要比看上去深一些,其原因是(C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路可逆

6. (2016吉林校级一模)小明站在池塘边看见水中A点有一条鱼,下面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D )

A.小明看到的是鱼的虚像

B.鱼的实际位置在B

C.用激光笔瞄准A点能照射到鱼

D.用激光笔瞄准B点能照射到鱼

考点一 光的反射和折射综合光路图

7. (2015江苏苏州常熟模拟)如图为光在空气和玻璃间传播的情况,由图可知,入射光线是CO ,折射角是30° ,玻璃在 侧。 

8.将一平面镜斜放在装有水的水槽中,有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水面,如图所示,请画出这束光线在水中行进最后射出水面的光路图。

   答案如图所示:

考点二 光的折射成像作图

9.(2016河南开封二模)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垂直入射到圆形玻璃砖的平面上,请画出光线通过玻璃出射到空气中的光路图。

      答案如图所示:

10. (2015辽宁锦州中考)如图所示,水面上方有一发光点A1,水中另有一发光点A2。人在空气中看到A2在水中的位置就是A1在水中的像A1'的位置,请画出:

(1)A1发出的光经水面反射进入人眼的光路图;

(2)A2发出的光进入人眼的光路图。

答案如图:

11.(2016浙江丽水中考)下列现象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像是(C )

12. (2016湖南株洲中考)(多选)如图是一根直树枝斜插在湖水中的一张照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D )

A.OB是树枝反射形成的像

B.OB是树枝折射形成的像

C.OC是树枝在水中的部分

D.OC是树枝折射形成的像

13.(2016内蒙古呼伦贝尔中考)下列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 )

A.透过草叶上的露珠看到了被放大的叶脉

B.从不同方向都看到了桌面上的苹果

C.在台灯下写字时,纸面上出现了手的影子

D.房间的墙壁上装有大的平面镜,增大了视觉空间

14. (2016贵州贵阳中考)远看浅浅的湖(),一旦涉入水中后,才发现水的实际深度比看到的要深许多,如图所示。水对眼睛的这种欺骗,对于想游泳的同学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我们必须要警惕。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B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发生了折射

C.光发生了反射

D.某些人的幻觉

15.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空气中传播速度的,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为空气中传播速度的,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当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也偏向法线。你认为,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会偏向 (填“偏离”或“偏向”)法线。你猜想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当光从传播速度大的介质斜射向传播速度小的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

第五节 光的色散

知识点一 色散

1.关于光的色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

A.白光通过棱镜后,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B.色散现象表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C.红色光通过三棱镜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D.蓝色光通过三棱镜时,不会产生色散现象

2.伟大物理学家牛顿最早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它属于(C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平面镜成像

3.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一种复色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图中能正确表示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的是(A )

知识点二 色光的混合

4.17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 发现了白光的色散现象,如图所示光的三原色示意图中,在区域1应为 

 ,区域2应为绿 色。 

5.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机的白屏部分,看到的三种色条的颜色是(B )

A.红、黄、蓝 B.红、绿、蓝

C.红、蓝、紫 D.红、橙、绿

知识点三 看不见的光

6.下列关于红外线的说法正确的是(B )

A.红外线是一种可见光,能被肉眼看到

B.一切物体都可以发射红外线,温度较高的物体发射的红外线较多

C.物体在常温下不会发射红外线,只有温度高到一定程度才发出红外线

D.红外线能使荧光粉感光,能用来鉴别真伪钞票

考点 光的色散现象

7. (2015江苏泰州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的白色光屏上,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

(1)此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此现象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发现的。 

(2)此实验说明白光不是 (不是)单色光。 

(3)小明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A,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上升较快。说明A处有一种不可见光。请写出它在生活中的应用:红外取暖器 (一种即可

(4)小华想证明C处也有一种看不见光,那么她应该把100元纸币 (温度计”“1元硬币100元纸币)放到C处。 

8. (2016云南中考)如图所示的现象与光的色散有关的是(D )

9.(2016四川广元中考)20165月某日上午,在广元地区天空出现了罕见的日晕现象,太阳周围出现了一条带有彩色的大圆环,非常好看,许多人纷纷拍照留影。关于彩色圆环的形成原因,可以由下列哪种物理规律解释(D )

A.小孔成像

B.光的直线传播

C.光的反射

D.光的色散

10. (2015辽宁盘锦期末)下列设备中,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B )

11. (2016山东高青一模)201510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名单揭晓,来自中国的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奖,以表彰她对疟疾治疗所做的贡献,屠呦呦女士也是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她发现了抗疟疾新药青蒿素,如图是无色针状晶体状青蒿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青蒿素无色是因为它能够反射所有色光

B.青蒿素可以治疗一切疾病

C.青蒿素有熔点

D.青蒿素在凝固时需要吸收热量

12. (2015辽宁葫芦岛中考)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一种不可见光,红外线 ,以实现对电视的控制。如果不把遥控器对着电视机的控制窗口,而是对着墙壁调整角度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利用了光的反射 。彩色电视画面上的色彩是由红、绿 、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13.世间的物体五颜六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红色的透明玻璃吸收了红光

B.红色的苹果能吸收太阳光中的蓝光

C.红光比紫光的波长要长,所以在真空中红光速度更快

D.红、绿、蓝光等比例混合得到白光,所以红、绿、蓝色颜料等比例混合得到白色颜料

14.盛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好奇实验室为此检测了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

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到光纤探头上的光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光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衣服材质

衣服布料层数

光波紫外

线透过率

1

天蚕丝

1

12%

2

2

5%

3

化纤

1

28%

4

2

14%

5

全棉T(白色)

1

7%

6

全棉T(黑色)

1

4%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光波紫外线透过率 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的。 

(2)比较实验1234得到的结论是其他条件相同时,防晒效果与衣服的层数(厚度)有关  

(3)比较实验1356得到的结论是其他条件相同时,防晒效果与衣服的材质有关  

(4)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

答案穿全棉长袖T恤。

五章 透镜成像及其应用

透镜

知识点一 凸透镜和凹透镜

1.一些透镜的截面如图所示,在这些透镜中:

(1)属于凸透镜的是①③④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  

(2)属于凹透镜的是②⑤⑥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中间薄、边缘厚  

2.

透镜分两类:中间 、边缘 的是凸透镜,而中间 、边缘 的为凹透镜。如图所示的玻璃元件被分成五部分。其中为凸透镜的是1345 部分,2 部分是凹透镜。 

知识点二 透镜对光的作用

3.

如图在一块玻璃砖内,一束平行光线恰好正对着玻璃内铁饼形状的空气泡射去,则光束通过空气泡(B )

                  

A.仍为平行光束 B.变为发散光束

C.变为会聚光束 D.无法确定

4.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经过一个透镜后相交于主光轴上的A,取走透镜后,光线相交于B,则该透镜起到发散 (会聚发散)作用, 透镜。 

5.取一个大烧杯,里面充以烟雾,倒扣在桌上,用电筒射出一束平行光,要使射入杯中的光束会聚,应在杯底放置的器材是(B )

A.平板玻璃 B.凸透镜

C.凹透镜 D.平面镜

知识点三 焦点和焦距

6.AB两个直径相同的凸透镜,焦距分别是5 cm10 cm,A (AB)凸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强一些。要想利用凸透镜产生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 上。 

7.如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线经过一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凸透镜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

B.凸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C.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D.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

8.让凹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纸上不能 (不能)得到最亮、最小的光斑。 

考点 透镜的光路作图

9.完成下列光路图:

答案如图所示:

10.如图所示,SASB是光源S发出的两条光线。其中SA平行于主光轴,SB过左焦点,请画出这两条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

答案如图所示:

11.如图是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镜片是(D )

A.凸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12.(2015广东广州校级二模)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O处的光学元件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S,去掉光学元件后,光线会聚于S1,则该元件一定是(D )

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13.

放在凸透镜主轴上焦点以内的点光源S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A.凸透镜可以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B.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起会聚作用

C.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是发散的,因为凸透镜的作用是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D.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发散程度比原来小,仍然是会聚的一种现象

14. (2015湖南怀化中考)如图表示小欣同学用激光分别射向甲、乙两透镜后光的传播路径,由图可知甲透镜应是 透镜,乙透镜应是 透镜。(均选填) 

15. (2015湖北鄂州中考)如图所示,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与平静水面重合,F为凸透镜的焦点。请画出图中光线在凸透镜左侧的入射光线以及图中光线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

答案如图所示:

16.一个寒冷而干燥的晴天,一支地质勘测队来到一片散落着枯枝败叶的荒野,附近有一条小河,河边还结着厚厚的冰,他们想休息一下,烧水、做饭,却忘了带火柴和打火机,你能为他们想出办法吗?写出你的设计方法。

答案可以到河里取一些冰,把冰做成一个冰凸透镜,让太阳光对准冰凸透镜,把干树叶放在冰透镜的焦点上,就可以取火了。

17.为了提高防火意识,消防部门当众演示了一个令人惊奇的实验。将装有水的球形鱼缸摆放在窗边,让阳光透过鱼缸照射到窗帘上,窗帘上聚光点的温度迅速上升,一会儿后,窗帘被点燃了。请你用光学及能量转化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答案装有水的球形鱼缸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当阳光透过球形鱼缸时,将会聚于窗帘上某点处,窗帘上的聚光点温度上升,太阳能转化为内能,窗帘被点燃。

 生活中的透镜

知识点一 照相机

1.用照相机照相时,物体在胶卷上形成(A )

A.缩小的倒立实像 B.放大的正立实像

C.缩小的正立实像 D.缩小的倒立虚像

2.五四青年节那天,学校请来摄影师给我们拍毕业照,列好队后,摄影师发现有几位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他重新调整照相机的正确方法是 (D )

A.照相机向前移,镜头向前伸

B.照相机向前移,镜头向后缩

C.照相机向后移,镜头向前伸

D.照相机向后移,镜头向后缩

知识点二 投影仪

3.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 透镜的镜头,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这个透镜形成一个 (填“正”或“倒”)立、放大的实像。 

4.用投影仪放映幻灯片时,幻灯片和凸透镜(焦距为f)的距离应(C )

A.大于2f

B.等于2f

C.在大于f小于2f的范围内

D.小于f

知识点三 放大镜

5.

清晨,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透过树叶上的水珠可以观察到树叶清晰的叶脉,如图所示。这一现象中水珠可以看作(B )

A.凸透镜,看到的是叶脉放大的实像

B.凸透镜,看到的是叶脉放大的虚像

C.凹透镜,看到的是叶脉放大的实像

D.凹透镜,看到的是叶脉放大的虚像

6.生物课上,小明用一个放大镜近距离观察小昆虫,当他发现看不太清楚小昆虫时,正确的做法是将放大镜离小昆虫稍远一点 (填“将放大镜离小昆虫稍远一点”或“放大镜离小昆虫稍近一点”)。由于小明不小心将放大镜掉在地上摔掉了一小块,他用此放大镜 (填“能”或“不能”)成一个完整的小昆虫的像。 

知识点四 实像和虚像

7.(2015湖北十堰一模)下列几种成像情况: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电影银幕上成像、放大镜中正立的像,其中属实像的有①③ ,属虚像的有②④ (均选填序号

8.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B )

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

B.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C.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

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考点 凸透镜的应用

9.图甲是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摄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照相机 相似。图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拍摄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所成的像变小,与此对应的像距将变  

10.如图所示漫画中,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请你根据照相机成像特点判断,A处和像B处分别是图甲、乙、丙、丁中的哪个像:A ;B  

11.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移动了位置,他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底片的距离应(B )

A.变大

B.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12.(2016四川绵阳中考)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透镜及其组合所成的像是各种各样的,其中只能成实像的是(A )

A.眼睛 B.放大镜

C.望远镜 D.显微镜

13.(2016广西百色中考)如图所示的现象或情景中,成实像的是(D )

14. (2016广西玉林中考)下列有关透镜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D )

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近视眼可戴凸透镜做的眼镜进行矫正

C.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与镜的距离必须大于二倍焦距

D.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以确凿的证据支持了日心说

15.(2015湖南怀化中考)外出旅游,照相机是我们必备的工具,它能记录我们沿途所见的美丽风光,在照相机构造中有一个关键的成像光学元件,它相当于一个(D )

A.反光镜 B.凹面镜

C.平面镜 D.凸透镜

16.烛焰上的发光点A发出ab两条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点A'(如图所示)

(1)小营判断:A'是发光点A的实像,她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A'是发光点A的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得到的像是实像。

(2)请在图中作出发光点A发出的c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传播光路图。

答案如图所示:

(3)若蜡烛沿主光轴的水平方向远离凸透镜,烛焰经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将变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知识点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如图所示的凸透镜,若把它用在书写投影仪上,则物体应放的位置为(C )

                  

A.A B.B

C.C D.E

2.

(2015云南中考)如图所示,小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接收到烛焰清晰缩小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A.光屏上的像是正立的

B.蜡烛在距透镜二倍焦距以内

C.利用这个原理可以制成投影仪

D.蜡烛靠近透镜,光屏应远离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3. (2015广西贵港中考)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C )

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C.烛焰位于b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D.烛焰位于d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4. (2016辽宁阜新中考)小丽同学用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如图甲所示,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它们在同一 高度上。 

(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 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照相机  

(3)实验过程中,小丽发现当蜡烛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与像都变大 (变大”“变小不变) 

(4)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 ()移动。 

(5)通过实验观察可知,在图乙中左边的蜡烛通过凸透镜不可能形成的像是B (填符号

考点一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5.小明将凸透镜紧靠如图甲所示的一幅卡通图片,然后将凸透镜逐渐远离图片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观察到如图乙所示四个不同的像,则四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C )

A.③②④① B.③②①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2016湖北中考)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了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A )

A.增大物距

B.增大像距

C.增大人像的大小

D.减小取景范围

考点二 判定凸透镜焦距的范围

7.(2016四川宜宾中考)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凸透镜另一侧15 cm处的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将一个物体放在该凸透镜主光轴上距光心20 cm,则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会出现一个(C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8. (2016贵州毕节中考)某次,利用航空摄影拍摄到了世界天然大花园百里杜鹃景观,如果拍摄时所用照相机的镜头焦距是60 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应为(A )

A.大于60 mm小于120 mm

B.小于60 mm

C.大于120 mm

D.等于60 mm

9.

(2016山东济南中考)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前16 cm,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图中的(B )

10. (2016辽宁本溪中考)(多选)某同学用如图所示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

A.光屏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投影仪成像利用了这一规律

C.向右适当移动凸透镜,光屏上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向右适当移动蜡烛,光屏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1. (2016天津中考)(多选)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2 cm,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8 cm 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BC )

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9 cm16 cm

D.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18 cm32 cm

12. (2016浙江杭州中考)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回答下列问题:

(1)光屏上像的性质为倒立、缩小实像  

(2)关于本实验中得到的像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一个例子照相机  

(3)从图中读出物距为40  cm,并推算出焦距为B (选填字母) 

A.f<15 cm

B.15 cm20 cm

C.f>30 cm

(4)如果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撤去光屏,是否仍然成像?仍然成像  

 眼睛和眼镜

知识点一 眼睛

1.来自于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B.晶状体相当于凹透镜

C.所成的像是虚像

D.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是正立的

2.下列图片中模拟了人眼球成像的是(C )

3.正常人的眼睛能将物体的像始终成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或近处的物体,这是由于(B )

A.不断改变物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B.不断改变晶状体的凸起程度,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C.不断改变像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知识点二 近视眼及其矫正

4.下列图中表示的是近视眼形成原因的是(D )

5.(2015江苏扬州中考)人的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 透镜。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 ,应该利用 透镜矫正。 

知识点三 远视眼及其矫正

6.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C )

                  

A.(1)(2) B.(1)(3)

C.(2)(4) D.(3)(4)

7.人眼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如图是来自远处的光经李师傅眼球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

A.远视眼,应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远视眼,应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近视眼,应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近视眼,应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考点一 视力矫正

8.(2015四川凉山州中考)小莉和外公视力都不正常,小莉看书总把书放得很近,而她外公看报纸时却把报纸放得很远,小莉和外公应分别戴什么样的眼镜矫正视力(D )

A.都是凸透镜

B.都是凹透镜

C.凸透镜和凹透镜

D.凹透镜和凸透镜

9.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眼睛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眼球的运动而运动。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由甲醛丙烯酸羟乙酯(HEMA)制成,中心厚度只有0.05 mm。如图是某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眼球内成像的示意图,则该人所患眼病及应佩戴的这种隐形眼镜镜片边缘的厚度分别为(C )

A.近视眼,小于0.05 mm

B.远视眼,小于0.05 mm

C.近视眼,大于0.05 mm

D.远视眼,大于0.05 mm

10. (2016河南中考)如图所示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甲是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B.甲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C.乙是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D.乙是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11.(2016湖北天门中考)如图,小桃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把蔡老师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接着,她再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关于蔡老师的眼睛和眼镜说法正确的是(B )

A.蔡老师是近视眼,戴凸透镜

B.蔡老师是远视眼,戴凸透镜

C.蔡老师是近视眼,戴凹透镜

D.蔡老师是远视眼,戴凹透镜

12. (2015湖南衡阳中考)学习了透镜知识后,小勇回家认真研究爷爷的老花镜,并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他的这些结论中不妥当的是 (A )

A.老花镜是一种凹透镜

B.老花镜可以用来做放大镜

C.老花镜能在阳光下点燃白纸

D.爷爷是个远视眼

13.(2015山东枣庄中考)人的眼睛好像是一架照相机,它的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能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 (填“会聚”或“发散”)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 (填“实”或“虚”)像。 

14. (2015四川达州中考)66为全国“爱眼日”。目前青少年近视现象十分严重,在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示意图的是 ,应佩戴凹透 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15. (2016福建翔安区模拟)在探究近视眼的矫正课外实验中,小明同学用水袋做成一个水凸透镜来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其凸起程度可通过注射器注水或吸水量来调节。

(1)当该水透镜正对太阳光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点,如图甲所示,可知此时该透镜的焦距f=10  cm 

(2)在调整烛焰(模拟远处所视物)、水透镜、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缩小  像。 

(3)向水凸透镜内注入 (填“注入”或“吸取”)适量的水来模拟近视眼,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 (填“前”或“后”) 

(4)若光屏不移动,要让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应在烛焰和水凸透镜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 透镜。 

 显微镜和望远镜

知识点一 显微镜

1.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 透镜,且物镜的焦距较短 (填“较长”或“较短”) 

2.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目镜和物镜所成像的情况(A )

A.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物镜成放大的实像

B.目镜成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

C.目镜成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放大的实像

D.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

知识点二 望远镜

3.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人眼中的晶状体 ,但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从而使所成的像变得更亮;现代天文望远镜都力求把物镜的口径加大 (填“缩小”或“加大”),以便观测到更暗的星。 

4.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天体时,虽然所成的像与天体本身相比是缩小的,但由于像相对眼睛的视角 很大,所以感觉观察到的像比较大。 

知识点三 探索宇宙

5.在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是(A )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D.火星

6.下列关于宇宙认识说法正确是(C )

A.宇宙中天体的位置是始终不变的

B.宇宙是方形的

C.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

D.太阳就是宇宙的中心

考点 显微镜和望远镜

7.用显微镜和望远镜看物体时,看到的(C )

A.都是实像

B.前者是实像,后者是虚像

C.都是虚像

D.前者是虚像,后者是实像

8.下列仪器不能用于观测天体的是(B )

A.光学望远镜 B.放大镜

C.X射线望远镜 D.射电望远镜

9. (2016广东潮阳区模拟)有一种望远镜也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靠近眼睛的叫目镜,物镜的作用好像一架(C )

A.投影仪 B.放大镜

C.照相机 D.幻灯机

10.

一种光学仪器的原理

如图表示一种光学仪器的原理,图中L1是物镜,L2是目镜。这种仪器是望远镜 (填“望远镜”或“显微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填“放大镜”或“投影仪”) 

11.自制水滴显微镜,探究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器材:焦距较长的凸透镜一个,滴管一个,废录音带盒一个,清水。

(1)小水滴可看作一个焦距很小的凸透 ,本实验以小水滴作为显微镜的 ,它与被观察物体的间距为10~15 mm,如甲图所示。 

(2)如图乙所示中,任意滴一滴水滴,透过这个小水滴,如果看到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同的、放大的箭头,在不调整与箭头距离的前提下,应该把水珠变 (填“厚”或“薄”),直至为与原来方向相反的、放大了的箭头。如果废录音带盒的厚度是12 mm,那么最终水滴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6~12 mm  

(3)透过凸透镜去观察小水滴,使箭头、小水滴、凸透镜在同一竖直直线上 ,并且保持凸透镜水平,看到的箭头相对于原来的箭头是倒立 (填“正立”或“倒立”),如果要看到箭头更大的像,应把凸透镜略微向 (填“上”或“下”)移动。 

第六章 质量密度 质量

知识点一 质量

1.关于质量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物体的质量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B.物体的质量跟物体的形状无关

C.物体的质量跟物体的状态有关

D.物体的质量跟物体所处的位置有关

2.一头蓝鲸的质量约150 t,1.5×105  kg;蜜蜂的翅膀质量是0.1 mg,1×10-7  kg 

3.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D )

A.一只信鸽的质量约为5 kg

B.中学生的大拇指指甲面积约为1 dm2

C.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3 m/s

D.篮球板上篮圈到地面的距离约为3.05 m

知识点二 质量的测量

4.下列测量工具中,不能测量质量的是(C )

5.用天平称得一个空烧杯的质量为30 g,往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盐水后,称得的质量为127.4 g,则烧杯中盐水的质量为97.4  g 

知识点三 天平的使用

6.使用托盘天平时,以下说法或做法中错误的是 (A )

A.加减砝码时,可用手直接轻拿轻放砝码

B.不允许把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中

C.被测物体的质量不允许超过天平的称量

D.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指示的质量值

7.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调节天平平衡后,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在右盘逐渐添加砝码,但他最后觉得需要移动游码才能使天平再次平衡,这时移动游码的作用其实相当于(C )

                  

A.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C.往右盘里增加砝码 D.从右盘里减去砝码

8.用已经调节好的天平称某物体的质量,天平指针位于分度盘中央位置时,右盘内的砝码有50 g5 g各一个,游码的位置如图,该物体的质量为(C )

A.55 g B.57.2 g

C.57.4 g D.58 g

9.某同学要称取50,做了以下几步:

称量一只100 mL烧杯质量为m;

调节天平平衡;

加水到天平平衡;

再在右盘加50 g砝码;

拿下烧杯,整理天平。

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②③④①⑤ D.②④③①⑤

10.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太小了。用天平称量一枚大头针质量的做法可行的是(A )

A.称数十枚大头针的质量,除以大头针的数量,可得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B.将一枚大头针和一个小铁块一起称,再称小铁块质量,两次相减可得大头针质量

C.因为天平是测量质量的精密仪器,所以可以直接称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D.天平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称出大头针质量

考点 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11.(2016海南校级模拟)小璐将一瓶矿泉水放入冰箱,水完全结冰后,其质量将(C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12. (2016福建将乐模拟)兰州一中的佳佳同学考取了北京大学,她爸爸将自己的金戒指拿到打金店加工改为了一块金奖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A.金戒指熔化倒进金牌模具时质量减少了

B.金戒指做成金牌表面积大了,故质量增加了

C.金牌由景德镇带到北京大学质量会改变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3.(2016山东济南中考)在下列动物中,质量可能是3 kg的是(C )

A.一只麻雀 B.一只老鼠

C.一只鸡 D.一只羊

14.(2016湖南邵阳中考)小军同学使用已经调节好的天平,在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指针的位置在分度盘的中线偏左。此时他应该(A )

A.将游码向右移动,至横梁再次平衡

B.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至横梁再次平衡

C.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至横梁再次平衡

D.将右盘砝码再减少一些

15. (2016广西贺州中考)如图所示,小露用天平测木块的质量: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 移至标尺零刻度线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 ,使天平平衡。 

(2)木块放在天平的左盘,然后用镊子 往右盘中加减砝码。 

(3)放在右盘的砝码的位置如图,则木块的质量是27  g 

16. (2016湖南衡阳中考)某同学用天平测量一块金属的质量时,使用了3个砝码,有一个100,一个50,一个10,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这块金属的质量为161.6  g。若在月球表面上用天平测同一块金属的质量,则读数跟在学校实验室的读数相比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7. (2016福建中考)小晶同学利用天平测量一枚订书钉的质量:

(1)她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把游码移到称量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标尺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她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节横梁平衡后,她把200枚订书钉放在左盘,横梁重新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所对的刻度如图所示,200枚订书钉的质量是9.4  g,通过计算可得到一枚订书钉的质量。 

(2)她没有用天平直接测量1枚订书钉的质量,是因为一枚订书钉的质量太小,托盘天平测量不出其质量  

18. (2016福建厦门一模)小萌家有一台天平。

(1)小萌用这台天平测量一个鸡蛋的质量,砝码与游码的示数如图1所示,该鸡蛋的质量为62.2  g 

(2)小萌发现砝码盒里少了一个5 g的砝码,如图2所示。她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来代替,现有以下几种物品,你认为最适合用来自制砝码的是C  

A.铜块 B.木块

C.铜丝 D.铁丝

(3)小萌制作砝码的过程:把选好的物品放在天平 盘上,游码移至5  g的位置,通过改变铜丝的长度(质量) 直到天平平衡。 

密度

知识点一 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1.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性质,小刚用水和酒精进行了实验探究。实验时,他用天平和量筒分别测出了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数据如下所示。

物质

实验次数

体积(cm3)

质量(g)

1

10

10

2

20

20

3

30

30

4

40

40

酒精

5

10

8

6

20

16

7

30

24

8

40

32

(1)小刚同学已经在坐标纸上画出了酒精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请在图上画出水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象。

答案如图所示:

(2)小刚仔细地分析了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归纳出了以下的结论:

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  

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知识点二 密度

2.(2016湖南湘西州中考)一瓶矿泉水被小华喝了一半,则剩下部分水的密度将(C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3.关于密度的公式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

A.物体的质量越大,其密度就越大

B.由公式ρ=可知,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C.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取决于物质的类别

D.不同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的密度大

4.如图1所示,桌面上放有三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三种液体甲、乙、丙,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2所示,三个杯子从左至右依次装的液体种类是(A )

A.,, B.,,

C.,, D.,,

考点一 密度的简单计算

5.(2017湖北枣阳模拟)某钢瓶内的氧气密度为6 kg/m3,一次气焊用去其中的,则瓶中剩余氧气的密度为(A )

A.4 kg/m3 B.6 kg/m3

C.2 kg/m3 D.无法确定

6.(2017湖北枣阳模拟)一个瓶子最多能装下500 g,则这个瓶子能装下500 g的下列哪种物质(ρ酱油>ρ>ρ煤油>ρ汽油)(A )

A.酱油 B.酒精 C.煤油 D.汽油

考点二 质量体积图象分析

7.

(2016秋山东临沭期末)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了m-V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A.该液体密度为2 g/cm3

B.该液体密度为1.25 g/cm3

C.量杯质量为40 g

D.60 cm3该液体质量为60 g

8. (2016山东烟台中考)如图所示的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ab两种物质的密度ρaρb和水的密度ρ之间的关系是(D )

A.ρb>ρ>ρa B.ρb>ρa>ρ

C.ρ>ρa>ρb D.ρa>ρ>ρb

9. (2016山东临沂中考)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D )

A.体积相等时,甲的质量大

B.质量相等时,乙的体积大

C.甲的密度比乙的大

D.乙的密度为1.25×103 kg/m3

10. (2016广东中考)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A.乙物质的密度比水大

B.体积为50 cm3的乙物质的质量为35 g

C.质量为25 g的甲物质的体积为30 cm3

D.当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乙物质的体积较大

11. (2016江苏常州中考)有一捆粗细均匀的铜线,其横截面积是2.5 mm2,质量为89 kg,已知铜的密度为8.9×103 kg/m3,则这捆铜线的长度为(D )

A.4 m B.40 m C.400 m D.4 000 m

12.现在科学家已研发出硬度相当于钢铁2~5倍的聚丙烯塑料。某型号汽车使用的是质量高达237 kg的钢质外壳,:

(1)这种型号车钢质外壳的体积是多少?

(2)若把汽车钢质外壳替换成等体积的聚丙烯塑料材质,除增强车壳强度之外,还可减少多少质量?(钢的密度ρ=7.9×103 kg/m3,聚丙烯塑料的密度ρ=1.1×103 kg/m3)

答案(1)0.03 m3 (2)204 kg

测量物质的密度

知识点一 量筒的使用

1.

如图所示的量筒是以mL 为单位标度的,最小分度值是2 mL ;测量时如果如图那样读数,则读出的液体体积与真实值相比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2.量筒做得细而高而不是做得粗而矮,是因为(D )

A.粗而矮的量筒盛液体多,太不方便

B.细高的不容易放在天平托盘上

C.细高的底座宽大,稳定性好

D.细高的刻度间隔大,精度高

3.用量筒和水测小石块体积时,先在量筒内注入适量的水。“适量”的标准是(D )

A.看上去不多也不少

B.能淹没石块,且石块放入水中后水面不会溢出

C.水面约在量筒中间

D.能淹没石块,且石块放入水中后水面不超过量程

知识点二 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4.(2015江苏常州中考)小明测量食用油密度步骤如下: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游码归零,指针静止时指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节;天平调好后,在质量为20 g的空烧杯内倒入适量油,测得烧杯和油的总质量为39 g;将烧杯内的油倒入量筒,读出量筒内油的体积为20 mL。则测得油密度为0.95  g/cm3。按此方法测得油密度大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油真实密度。 

5. (2015辽宁葫芦岛中考)景宣同学想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家中新买的马铃薯的密度。

(1)在天平调节过程中发现指针指向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 端调节,使横梁平衡。 

(2)从马铃薯上取下一块,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其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这块马铃薯的质量是24  g 

(3)景宣同学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再用细线吊着马铃薯块,使马铃薯块浸没在水中,两次量筒中的液面位置如图乙、丙所示。则马铃薯块的体积为20  cm3,密度为1.2  g/cm3 

(4)如果先测出水和马铃薯块的总体积,再取出马铃薯块,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这样算出马铃薯块的体积后,求得的密度与真实值相比偏  

考点 密度的测量

6.(2017湖北枣阳模拟)在测量铁块的密度时,用了下面几个步骤,则测量步骤合理顺序是(D )

计算铁块的体积 ②记录铁块放入量筒后水面上升到的刻度 ③观察量筒中水的体积 ④用天平测出铁块的质量 ⑤调节好天平 ⑥计算铁块的密度

                  

A.⑤④②③①⑥

B.④⑤③②①⑥

C.③②①⑤④⑥

D.⑤④③②①⑥

7. (2015山东泰安校级期末)小明郊游时捡到一块不规则的石头,为了测定它的密度,他称出石头的质量为0.56 kg,将石头放入水中,测出溢出水的质量为0.20 kg(石头吸水不计)。求:

(1)石头的体积。

(2)石头的密度。

答案(1)2×10-4 m3 (2)2.8×103 kg/m3

8. (2016江苏淮安中考)小明想通过实验来测定一只金属螺母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观察到指针指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金属螺母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金属螺母质量为63.2  g 

(3)将用细线系住的金属螺母放入装有30 mL水的量筒内,量筒内水面如图丙所示,则金属螺母的体积为8  cm3 

(4)金属螺母的密度为7.9  g/cm3 

9. (2016福建泉州中考)小明想了解不溶于水的化工原料石英粉的密度,已知水的密度为ρ,他利用天平(含砝码)、一个玻璃杯、足量的水,就能完成测量石英粉密度的实验。下面是小明的实验步骤:

(1)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尖对准分度标尺的情况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端调。 

(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空玻璃杯的质量m0,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游码在称量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空玻璃杯的质量m0=27.4  g 

(3)给玻璃杯中装适量石英粉,使其表面水平,并在该水平面对应杯壁处做标记,测量出玻璃杯和石英粉 的总质量m1 

(4)将石英粉全部倒出,给玻璃杯装水至标记处,测量出玻璃杯和水 的总质量m2 

(5)写出石英粉密度的表达式ρ=ρ (用相应的符号表示

(6)这种测量方式所测得石英粉的密度比实际值 (填“大”或“小”) 

10. (2016广西桂林中考)小丽爸爸有一枚印章,小丽想知道印章的密度,于是在实验室进行了以下操作: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 ,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 处。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印章的质量,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印章的质量是43.6  g 

(3)用量筒测量印章的体积情况如图乙所示,则印章的体积是20  cm3 

(4)通过计算,得出印章的密度是2.18×103  kg/m3 

11. (2015江苏苏州模拟)小明同学测量一种易溶于水且形状不规则的固体颗粒物质的密度,测量的部分方法和结果如图所示。

(1)小明将天平放在水平 桌面上,游码移至标尺的零刻度处,发现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央线的左侧,这时他应该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接着,小明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适量小颗粒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称量的颗粒的质量是168  g 

(2)因颗粒易溶于水,小组同学采用图乙所示方法测量体积,所称量的颗粒的体积是70  cm3 

(3)该物质的密度是2.4×103  kg/m3 

(4)C步操作中,若摇动不够充分,则测出的密度值比实际密度偏 (填“大”或“小”) 

 密度与社会生活

知识点一 密度与温度

1.小丽发现妈妈炼制的满满一碗液体猪油,在第二天凝固后中间居然凹了下去,这表明固态猪油的体积减小 ,密度增大 了。(均填增大”“不变减小

2.(2016广西梧州二模)热气球是通过对球内空气进行加热,使球内的空气密度(C )

A.变大

B.不变

C.变小

D.无法确定

3.如图是在冰封湖面下的水温示意图。比较各温区水的密度大小,以下判断正确的是(C )

A.0 温区的水密度最大

B.2 温区的水密度最大

C.4 温区的水密度最大

D.冰面下各温区的水,密度都相同

知识点二 密度与物质鉴别

4.农民选谷种时,常要比较谷种的质量好坏(“质量好指稻谷中空瘪的颗粒数较少,饱满的颗粒数较多),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D )

A.体积相同,比质量

B.质量相同,比体积

C.比较一定颗粒数的质量

D.比较颗粒的大小

5. (2015江西九江期末)如图所示,有一捆质量为7.9 kg,横截面积为2×10-5 m2粗细均匀的铁丝。小红想知道这捆铁丝的长度。她选了一条同规格、同材料的短铁丝来间接测量这捆铁丝的长度,经测量得知短铁丝的长为1 m,质量为0.158 kg,:

(1)这捆铁丝的总长L;

(2)这捆铁丝的密度。

答案(1)50 m (2)7.9×103 kg/m3

考点 密度知识的应用

6.空气因受热体积膨胀,密度 变小而上升。热空气 上升后,上面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形成了风。 

7.一个质量为54 g的铝球,它的体积为25 cm3,:

(1)通过计算后说明铝球是空心还是实心?

(2)铝球空心部分的体积为多大?

(3)若把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测得铝球的总质量为58 g,则该液体的密度为多大?(已知ρ=2.7×103 kg/m3)

答案(1)空心 (2)5 cm3 (3)0.8 g/cm3

8.在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中,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水、煤油和盐水(ρ盐水>ρ>ρ煤油)。关于三种液体液面的高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水的液面最高 B.煤油的液面最高

C.盐水的液面最高 D.三个液面一样高

9.(2015江苏徐州沛县期中)根据雪在外力挤压下可形成冰(密度为已知)的原理,小丽采用了如下方法来估测积雪的密度:在水泥篮球场上,用脚向下用力踩在雪上,形成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所示),接着她测出了下列的物理量:积雪的厚度;脚印的面积;脚印的深度;冰的厚度。

其中能估测出积雪的密度的一组物理量是(D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0.空调送出冷气和暖气时,送风口可以控制送气方向。为让房间尽快降温和升温,一些操作合理的是(B )

A.向下送冷气,向上送暖气

B.向上送冷气,向下送暖气

C.送冷气、暖气均向上

D.送冷气、暖气均向下

11. (2016北京一模)在物理小组活动的时候,小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水在结冰的时候体积如何变化?”小刚立即做出了回答:“根据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水结冰时的体积当然是变小的。但小红提出了相反的意见:“如果体积变小的话,那么冰的密度会变大,冰将会沉入水中。但事实上冰会浮在水面上,所以体积应变大。他们决定通过实验验证谁的说法正确。他们在敞口小瓶中装满水,放到冰箱中使水完全凝固,结果发现冰面是向上凸起的。

(1)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变大变小) 

(2)小明和小红各自说出自己对小明所提问题的看法,属于探究的A 环节。 

A.猜想与假设;B.设计实验;C.归纳结论;

D.进行实验;E.提出问题

(3)实验后,小明上网查阅了一定质量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罐装的饮料(可看作为水)4 时存放是最安全 (安全不安全)的。 

12.有一家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即钢罐内表面要压接一层0.25 mm厚的铝片。焊接专家、锻压专家都束手无策。后来,一位科学家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先把薄薄的铝片装到钢罐内,与钢罐的内表面相贴,再往钢罐内灌满水,水中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铝膜就与钢罐接牢了。

(1)请你简要说明其原因。

(2)请举两个实际例子说明水结冰的危害性。

答案(1)由于水结冰时要膨胀,产生巨大压力,使铝膜与钢罐牢牢地压在一起。

(2)汽车的水箱装满水时,在冬天易被冻裂;自来水管在冬天也会因水结冰,体积变大,将自来水管胀破。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e150c4b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5f.html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配套练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