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的心理暗示

发布时间:2020-03-15 11:43:5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积极的自我暗示

自我预言的实现?什么意思?所谓自我预言的实现(self-fulfilling prophecies),是指如果一个人预测或期盼未来的行为或事件将要发生时,这些预测或期盼对行为互动改变很大,因此会增大这一行为或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甚至产生预期的结果。其实,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罗森塔尔效应”或“期望者效应”。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osenthal)在加利福尼亚的一所小学做了一个著名实验。他先故意对1——6年级的学生做了一次智力测验,然后在各班随机抽取20%的学生,告诉他们的教师:这些学生在智力测验中得分最高,很有潜质,这组学生作为实验组,其他学生则作为控制组。8个月后,罗森塔尔对两组学生进行第二次智力测验,结果发现实验组的平均得分显著高于控制组,特别是在低年级学生中,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平均分比值分别为27.4/12和16.5/7。这就是自我预言的实现。原本可能智力平平的学生,由于教师受到心理学家的有意影响,对那些学生产生了积极良好的期望,而这种良好期望会促使教师对他们做出更积极的教育行为,自然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最终结果是教师预言的实现。

    自我预言的实现就是这样发生的,预期失败,就可能失败;预期成功,就可能成功。自我预言的实现其实并不神秘,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父母总是评价孩子不够聪明,孩子可能因此失去自信,常常遭遇失败;妻子总是怀疑丈夫不够忠诚,丈夫发生外遇的机率很可能会增加;老板总是埋怨下属工作不努力、敷衍了事,下属可能会越干越少,为公司创造的价值也越来越少……明白了这一道理,我想更多智慧的父母将选择毫不吝啬地给孩子更多鼓励和欣赏;更多聪明的妻子会选择时时让丈夫感受到真诚的信任和爱;更多理智的老板会选择以人为本,不断激发下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心理学家曾对两个死刑犯人做过一个试验;

     在一个大房间里,两个犯人相距一米面对面坐着,试验,人员把其中一个犯人的双眼蒙上,并在其右手边放一个小桶,然后用一把利刃割断他右手动脉,让血滴滴哒哒滴到小桶里,另一个犯人就这样看着同伴因失血脸色愈来愈苍白,只到死亡。

     第二天,同样的地方,同样的执刑人员,但这次被割断动脉的是昨天在一边观看的犯人,仍是那个小桶,仍是那把日利刃,但这次执刑人员是用刀背假装割了他下,让他有痛意却连皮都没有破,然后试验人员就用温水慢慢滴落在刚才用刀割的那个地方,温水顺着犯人的手臂慢慢低落到小桶里,非常像昨天那个犯人血滴落到小桶的感觉。尔后心理学家发现,犯人的脸色竟如昨天那失血者一样愈来愈苍白,呼吸愈来愈急促,只到后来,他也死了。但他连一滴血也未曾流过。后经过解剖,他的死亡是因心脏过度痉挛而死,也就是说,他是被自己吓死的。

     自我暗示的力量非常强大,我们做某件事情时,经常不自觉的暗示自己,这件事有多难,有多可怕,你的恐惧心理将毁灭掉你的自信、热情,而导致失败。这种恐惧心理是我们自己强加给自己的。害怕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当你怕某件事时,你往往也不知道自己怕的是什么,试着追问一下,怕的究竟是什么,“怕”也就变得明白了。下面这个小故事会让你明白:真的没有什么好怕的!

     父亲教自己的儿子骑自行车,儿子坐在自行车上非常害怕,要父亲抓紧后座,无论如何也不要放手,父亲答应了,儿子这才放心地坐在车上,开始试骑。

     学了一会儿,儿子已基本熟练了,眼睛也不需要紧盯前方,开始东张西望了,忽然他发现,父亲并没有在后边为他扶后座,而正在一边坐着吸烟,顿时慌了,他一害怕,连人带车摔倒在地上。

     他哭着跑到父亲面前问父亲:说话为什么不算?

     父亲问他:“你到底怕什么?”

     儿子:“我怕摔倒。”

     父亲:“摔倒了有什么可怕的?”

     儿子:“摔倒了会流血。”

     父亲:“流血有什么好怕的?”

     儿子:“流血会很疼。”

     父亲:“疼有什么好怕的?”

     儿子:------------

     父亲笑着说:“疼并不可怕,只一会儿的事,过去就好了。

自我暗示是意识与潜意识之间互相沟通的桥梁。自我暗示是人类心理中伟大力量,它不从正门,而是从后门进入人的潜意识,唤醒那里一个沉睡的巨人,当这个巨人醒来的时候,他能震憾这个世界。自我暗示就具有这样神奇力量。

    国外有一位顶尖的保险业务经理,要求所有的业务员,每天早上出门工作之前,先在镜子前面用五分钟时间看看自己,并对自己说:我是最棒的保险业务员,今天我就要证明这一点,明天也是如此,一直都是如此。经由这位业务经理的安排,每一位业务员的丈夫或妻子,在他们出门工作之前,以这样一段话向他们告别:你是最棒的业务员,今天你就要证明这一点。

这位业务经理深知自我暗示的力量,并充分利用它,使他在保险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人类大脑的潜意识,蕴藏着无穷的力量。自我暗示是唤醒潜意识巨大能量的钥匙。每一个人可以发掘这种力量,并运用在任何一项目标上。你只要用简短话命令你的大脑,潜意识就像一个无形的巨人,随时可以接受你的指挥,为你做任何事情。

    当你的周围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没有任何外来力量帮助你,你就得靠你自己,靠自我暗示,自我鼓励,来鼓舞自己。这时,自信心、意志力会被激发出来。从而助你一辈之力,度过难关,走向成功。

自我暗示,即人自我施与或从环境中以不明显的方式吸取信息,自己 无意中受到这些信息的影响,并做出相应行动的心理现象,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了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们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 于这项内容。积极的自我暗示有利于调节呼吸、消化、血液循环、代谢等人体活动。它强化了正面的情感、良好的知觉和正确的观念,使其在脑中占据优势,以心理 对生理的作用机制来调控自己的身心状态和行动,从而帮助自己。

自我暗示的方法有很多。

语言自我暗示:一般人醒着的多数时间都会无意识地在内心和自己对 话,并无意识地将其记录和接受。如果我们给自己的大部分讯息是消极的,很可能就坚持这种错误观点,形成消极的自我暗示过程。这样大脑会对消极情感作出反应 并影响内分泌使情绪更差。而如果我们经常在内心默念,或者动手抄写一些积极、肯定的励志的句子,自我激励的话,如“我充满信心”、“我很讨人喜欢”、“我 今天看上去精神极了”、“我无疑是聪明的”、“我一定能成功地完成这个任务”等,情况就会大不一样。

积极的自我暗示,须遵循以下四条原则:

1、简单。不能用复杂语言进行描述,因为潜意识不懂逻辑。

2、正面。负面的暗示同样会有效,但没有意义。因此永远不要对自己说:我很笨,我不行, 我很穷,麻烦了,完蛋了,不可能,失败,我会遭拒绝等消极、负面字眼。

3、肯定。不要用否定、模糊的字眼,如我不会生病,我不会失败,我大概做得到。应该改为: 我会成功、我很健康,我一定做得到。

4、重复。刺激潜意识一次是不够的,需不断重复,并形成稳定的习惯。关于视觉暗示,我在 此要特别提到。视觉化对潜意识的暗示力量,远胜于其他的暗示方式。因此,凡是重要的信念,请视觉化。一条一条写下来贴在显眼处,凡是目标,都请视觉化。写下来很好,变成图像或立体的更好,然后将它贴在或放在你每天都能数次看得见的地方。善用潜意识的力量,成功会比你想象得更快、更轻松。

推荐一套"积极的自我谈话"给你。它能很好地帮助自己将显意识及潜意识集中到积极的意焦上。

自我激励:我是最棒的,我一定行。

自我期望:我是一个大企业家。

自我要求:我一定要努力,加油干。

自我表扬:我真是好样的。

自我欣赏:我真行。

自我关心:我要注意身体。

自我奖励:祝贺你,这份礼物送给你啦!

自我批评:不该这样。

自我惩罚:这件事是我不对,去做好事,补偿一下。

自我提醒:成功者是不会轻言放弃的。

自我开导:想开点!何必计较这些小节。

自我安慰:没有失败,只是暂时还没有成功而已。

自我总结:做得对,继续干。

自我命令:立即行动!

动作自我暗示:抑郁的时候,尝试让脸部呈微笑的样子,持续一会儿后发现自己真的开始愉悦起来。紧张不安的情况下,深而缓地呼吸几次,能让心跳平稳些。还有,如果发现自己有些胆怯,那么提高说话的分贝会增加不少信心。

利用心理画面进行自我暗示:悲观受挫的时候,试着搜寻自己过去取得成功的积极场面,在心里回放电影中强者们坚持不懈的情景,想像一些有自我激励作用的画面,比如未来成功的样子,反复地自我观看。

自我装扮的暗示:短发使人觉得自己很果断、勇敢;长发通常增添缠绵、优柔的情绪。穿自己喜欢的衣服,佩带钟爱的饰物,心里都会有很安稳很惬意的积极感觉。

方法看上去很简单,但关键在于坚持。通过不断地自我积极暗示,我们会发现有如获神助的奇妙效果,而事实上,神,就是我们自己。

二、如何记忆最有效

在各科学习中,都存在大量需要记忆的知识。因此,了解一些心理学的常识,避免无用功,增加记忆的效果,就显得特别重要。怎样记忆最有效呢?

利用位置提高记忆

心理学家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当人学完一系列(17个)词汇后,马上进行测验,那么,开始和结尾的几个词一般要比中间的词记得牢。开始和结尾的几个词回忆的正确率在50%以上,并且越接近两头,回忆效果越好;中间词语的回忆正确率则在30%以下。

人为什么倾向于记住开始的事情呢,可能是因为,人对首先呈现的项目倾注了更多的注意和心理努力,造成了首位效应。另一方面,由于学习排在最后面的项目和测验之间间隔的时间很短,之间几乎不存在其它信息的干扰,造成了近位效应。

学习时,要充分考虑首位效应和近位效应,要把最重要的新概念放在复习的开头,在最后对它们进行总结。不要把首尾时间花在处理纪律问题、整理材料、削铅笔之类的琐碎小事上。

下面有17个词语,你可以利用它们亲身体验首位效应和近位效应对记忆的影响。看完一至三遍后,请立即回忆,看看你记住了哪些词语,它们分别处于什么位置。

鸡蛋 蜡烛 天鹅 长江 刺猬 吊兰 空调 台灯 蝴蝶 楼房 森林 蓝天 糖水 学校 罐头 洪水

排除相互干扰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没记住某一信息,是因为这一信息受到了干扰,或者被其他信息搞混了,或者被其他信息挤到一边去了。

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当有人刚刚告诉我们他的电话号码,另外一个人马上找我们谈别的事,等谈完事我们会发现自己并没记住那个电话号码。

一般来说,前后所学的信息之间存在相互干扰。先前所学的信息对后面所学信息的干扰叫做前摄抑制;后面所学的信息对前面所学信息的干扰叫做倒摄抑制。

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最容易在相似的学习材料和情境中发生。比如我们学中国近代史的时候,学完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我们可能对它的内容及有关的方方面面的知识都很清楚;等到学完了好几个不平等条约,就会很容易出现混乱。这期间,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都发生了作用。

因此,在安排复习时,要尽量考虑预防这两种抑制的影响。在早上起床后或学习开始时,学习重要内容可以克服前摄抑制的影响;相反,在晚上睡觉前或学习结束前学习重要内容可以克服后摄抑制的影响。另外,要尽量错开学习两种容易混淆的内容。

对于相似的学习材料,要注意总结,特别注意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如前面提到的不平等条约的记忆,就可以将各个条约签订的原因、时间、对象、内容(又可按照割地、赔款等方面进行比较)、后果等方面一一列出,做成表格。这样一目了然,条约之间的关系、相同点和不同点非常清晰。

学会过度学习

假如我们学习一篇文章,每次从头到尾就回忆一次,如此进行,就能知道自己需要读多少遍,才能完全回忆正确。假如我们要读10次,才能做出完全无误的回忆,那么,这10次就是我们的掌握水平,如果我们还继续读这一篇文章,我们的保持就会加强,这一策略称之为过度学习。有人通过实验发现,超额学习的次数越多,保持的成绩越好,而且保持的时间也越长。

在学习中,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我刚刚记住的知识,过一会儿就忘了好多了呢?一个原因是因为你没有按照遗忘规律及时复习(参见怎样记忆最有效——按照遗忘规律记忆,遗忘的速度先快后慢),另一个原因可能就在于你没有适当进行过度学习。

如果刚刚觉得自己勉强会了,就停止学习,那么很快你就会发现遗忘已经发生。因此,当觉得自己差不多掌握了的时候,最好继续学习35遍,你会发现遗忘的速度要慢得多。这种现象,在背诵外语课文的时候特别明显。

不过,过度学习的时间分配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在一项内容上花费过多的时间,会影响学习效率。所以,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学习的内容,综合决定过度学习的次数。一般来讲,次数不宜过多。

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

集中复习(mass practice)就是集中一段时间一下子重复学习许多次,分散复习(distributed practice)就是每隔一段时间重复学习一次或几次。对于大多数学习,分散学习更有益于保持,对于事实性的学习尤其如此。

在考试的前一夜,临时抱佛脚,突击复习与事实有关的信息,这或许能帮助你通过测试,但这些信息并未有机地整合到你的知识结构中去。

很多考前突击型的同学会发现,考试刚过不久,学习的内容就已经忘记了十之八九。而分散复习则能极大增强所有信息和技能的长期保持,因为这些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了你的知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大脑神经回路中留下了痕迹。

这就是家庭作业的最主要的用意:让学生在持续的时间里复习刚学的技能,以加强对这些技能的保持。

因此,在学习中,我们应该主要利用分散复习,平时抓紧时间,放弃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想法,才不至于考前慌了手脚。

按照遗忘规律记忆

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他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研究就成了心理学中被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而艾宾浩斯正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

所谓遗忘就是我们对于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不能再认起来,也不能回忆起来,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错误的回忆,这些都是遗忘。艾宾浩斯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是拿自己作为测试对象的,他得出了一些关于记忆的结论。他选用了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音节,也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单词来的众多字母的组合,比如asvvwcfghjipiknbrhyibc等等。

经过对自己的测试,他得到了一些数据。然后,艾宾浩斯根据这些数据点描绘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下图),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每天丢掉固定的几个。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

一般人在接受一则材料1小时后,能保持原有记忆的44,2%;1天之后,能保持原有记忆的33,7%:2天之后,能保持原有记忆的27,8%;6天之后,记忆的内容下降到25,4%:几个月之后,仍可保持原有记忆的25%。由此观之,学习某知识后,3天以内遗忘最快,也就是说,3天以内最需要巩固记忆。所以,学习知识,必须在3天之内及时复习,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记忆效率。也就是说,如果你学习的知识到第6天还没有被遗忘,那么你很有可能会永远记住它。

默记强化

对学习心理及记忆颇有研究的学者盖兹做过一项试验:要求被试将16句无意义的英文字母,以4种方法,用9分钟的时间记下来。第一种方法是用全部时间来阅读:第二种方法是以五分之三时间阅读,五分之二时间默记:第三种方法是用五分之二时间阅读,五分之三时间默记;最后一种方法则是用五分之一时间阅读,五分之四时间默记。试验结果显示,使用第一种方法的记忆量约为35%,而使用第四种方法所获得的记忆量为74%,是最高的。由此可见,相对来说,默记时间越长,记忆效果越好。

三、如何集中注意力

你是否经常感到厌烦,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注意力维持时间很短,上课时,目光游移不定,心思不定,不知自己在想什么,也不知老师在讲什么,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当转移环境或环境嘈杂时,亦呈现分心现象,无法正常工作和学习。那么,你应该了解:

1、集中精神的最大障碍在于缺乏动机。一个人倘若对功课或工作既无兴趣,也无法找出任何意义,这时要集中注意力是不可能的。怎样才能对于乍看之下不感兴趣的工作或功课集中起注意力呢?

①应用期限效果集中注意力。首先,只需设定一个期限,就能集中精神完成不感兴趣的工作。其次,对讨厌的工作订计划只需考虑终了时间,终了时间一到,就会强迫你去完成它。最后,设置几个中间站,每个中间站之前注意力最佳。在学习过程中,设置几个中途终点,则会防止中间松懈现象。

②应用报酬效果集中注意力。首先,可以给自己定个奖赏,做为学习的报酬,这个报酬,可以依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订立,其次,遇到困难的工作可用假想敌人和处罚来激励自己。

③利用目标明确化集中注意力。首先,将大目标明确化。对学习,工作不感兴趣时,往往只要能够明辨目标便能产生注意力。其次,把目标亲自用文字或图表来表示即能提高注意力。

④应用愉快经验集中注意力。我们如果在学习。工作上体验到成功的滋味后,便可拥有愉快的经验,这种愉快的经验会鼓舞我们的斗志,从而接受不愿意做的工作和学习。

2、当环境干扰时怎样集中注意力呢?首要的是选择适当的场所,即学习场所单纯固定。所谓单纯,即将无关的图书杂志放在视线之外,各类必须的书籍文具放在固定的地方,以免因寻找而中断学习,这就好像烧锅炉,冷却之后再加热又得费去许多时间,而在固定的场所学习,容易定下心来。你一旦坐在自己的书桌旁,就很容易和学习的意识联系在一起。
  另外,学习环境应尽可能满足如下条件:空气清新(通风)、光线充足、安静舒适、没有使你分心的干扰源。学习时不宜谈话。有的同学认为边听音乐边学习的效果好,实际上这种做法对学习总有一些妨碍。

3、心有所虑时怎样集中注意力呢?阻碍注意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即隐藏于自己内心的忧虑。要参加高考的学生是不能心猿意马的,因为经常胡思乱想或是为了感情问题而苦恼,读书时就不能专心,如果想考上理想的学校,就应集中精神读书,把杂念一律排除。

①善于用心理因素集中注意力。首先,把没处理的杂事,记在备忘录上,则心理上就会感到轻松。其次,暂时抛开人际关系可提高注意力。要想高效率地完成工作、学习,必须有属于自己的时间,而不要单纯只为别人活着。再次,摒弃依赖心理,方能全力以赴。自己能够独立做的事,一定要自己去做,如果你在做某件事时,总想着一定会有人来帮忙的话,则就不会尽全力去完成它,也就不会有效率可言。

②以形象控制来集中注意力。时常想着自己学习时的形象,相信自己学习时的形象能加强注意力。

③利用代换效果集中注意力。首先,以其它事情来缓解精神。无法集中精神时,可以先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借此来消除杂念,稳定情绪,从而集中注意力。其次,在学习之前,去做好各种准备,做好准备工作,可以缓和心情、排除杂念,帮助你集中精神。最后,先做喜欢的事情并彻底做完,则对讨厌的事情也容易集中精神。

④多种动作协调起来以集中注意力。在学习时,手、眼、口全部动起来,则易于抑制疲劳,提高学习效率,增进记忆能力。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用耳朵听一则材料,3天以后,可以记住10%的内容;用眼睛看一则材料,3天以后,可以记住20%的内容;如果耳、眼并用,视听一则材料,3天以后,可以记住65%;眼、耳、手并用,则可以记住80%。可见,多种感官协同工作,有利于提高记忆效率。所以,当你背诵时,应该使眼、耳、口、手都动起来,这样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还有两点要注意就是:一、学习时间相对固定。一旦你养成这样的习惯,坐下来就很容易使自己进入学习状态。二、学习较长一段时间后,如已感到疲倦而难以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时,应略放松休息一下再断续学习,比如起来走走,或是注视窗外的某一静止的景物,这样有利于集中注意力。但这种学习中间的休息,宜在学习内容告一段落后进行,并应随手记下内容连接所在。

四、舒缓压力

1、学会倾诉

有人说:“一份快乐由两个人分享会变成两份快乐;一份痛苦由两个人分担就只有半份痛苦。”如果把自己的烦恼、痛苦埋藏在心底里,只会加剧自己的苦恼,而如果把心中的忧愁、烦恼、痛苦、悲哀等等,向你的亲朋好友倾诉出来,即使他无法替你解决,但是得到朋友的同情或安慰,你的烦恼或痛苦似乎就只有半个了,这时你的心情就会感到舒畅,该哭的时候就痛痛快快地哭一场,释放积聚的能量,调整机体的平衡,大雨过后有晴空,心中的不良情绪会一扫而光。

当你为考试而坐卧不安,担心焦虑时,不妨将你的感受说出来,让他人与你共同分担,一个忠实的听众能帮助你减轻因紧张带来的压抑感。此外,你还可以把你的感受写成信,然后扔到一边,给自己留出一定的"忧虑"时间,随后再去解决。千万不可郁积在心,使压抑情绪潜滋暗长,最终忧虑成疾。
2.注意转移:
其原理是在大脑皮层产生一个新的兴奋中心,通过相互诱导、抵消或冲淡原来的优势兴奋中心(即原来的不良情绪中心)。当与人发生争吵时,马上离开这个环境,去打球或看电视;当悲伤、忧愁情绪发生时,先避开某种对象,不去想或遗忘掉,可以消忧解愁;在余怒未消时,可以通过运动、娱乐、散步等活动,使紧张情绪松弛下来;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可使情绪理到缓解。我们应该多接触令人愉快、使人欢笑的事物。避免和忘却一些不愉快的事。与其“不懈奋斗、孜孜以求”,最后“衣带渐宽”,面容憔悴,不如潇洒一些,干点快乐的事。
3.宣泄。情绪不能憋在心里憋得太久,否则对身体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宣泄。但这里要注意一点就是自己在宣泄情绪的时候,不能给周围的人带来影响。比如说我们遇到不高兴的时候可以做做运动,听听音乐,或者是看看电影,和朋友聊聊天什么的,只要是能帮助自己的情绪好转,又不影响他人就可以考虑。

4、运动减压

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运动可以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现代人越来越愿意把金钱和时间花在健身房,运动:跑步、打球、游泳、器械操的确可以提高人身体的机能、知觉和控制力,增加血液循环,调节心率,改善机体的含氧量,让人的精力在短时间获得一种提升。情绪烦恼是一种难以释放的负性能量,有节律的运动可以把这样的能量通过汗水释放出去。同样,当大脑因为心理压力疲惫不堪时,运动转移了对压力的关注,让我们的大脑获得喘息的时间。

科学研究证明,一些呼吸性的锻炼,例如慢跑、游泳或者暂时丢下书本温步于户外,看春华秋实,听蝉鸣鸟啼,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可使人信心倍增,精力充沛。因为这些活动让人肌体彻底放松,消除紧张和焦虑。

5、考前不妨开怀一笑

据科学研究,当人在大笑的时候,心肺、脊背和身躯都得到了快速的锻炼,胳膊和腿部肌肉都受到了刺激。大笑之后,血压、心率和肌肉张力都会降低,从而使人放松。笑的过程还能使大脑皮层形成一个特殊的兴奋灶,使其他区域被抑制,从而使大脑得到休息。笑可以消除人的戒心,在关键时刻稳定情绪、消除恐惧感,使心情平静下来,思考对策,争取胜利。

6、放松。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让自己放松一下,不仅是身体的放松,更要心灵的放松,最好能使自己进入一种安静状态,这样就可以很快地消除不良情绪。

肌肉放松

想象放松

深呼吸放松

音乐放松

考前放松小窍门

考生如果在考试中遇到难题或不会做的题目较多时,可以暂时停止答卷,做些与考试无关的事情,如趴在桌上休息一会,让头脑安静一下;闭眼几分钟,按摩太阳穴几分钟,用手搓搓脸和后颈;或者做几次深呼吸,待心情平静后再继续答题。

身体自然坐正,轻闭双眼,双手平放桌上,在深呼吸的同时,收紧双拳及全身肌肉,然后慢慢呼出,并随之放松肌肉,待情绪趋于稳定后,再继续答题。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d45ee3f6e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a7.html

《积极的心理暗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