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的“仁义礼智信”

发布时间:2018-09-14 09:09:3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语文课堂中的仁义礼智信

【摘要】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如果说,将仁义礼智信与语文课堂联系在一起,我们通常想到的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对国学经典著作的学习理解这五常,实际上语文课堂的功能远不止这些,除了学习之外,我们还可以让语文课堂成为践行这五常的主阵地。

【关键词】语文 课堂 仁义礼智信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于课程的性质做了这样的表述: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这也就是说,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是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堂提出的要求之一。因此,引导学生努力践行仁义礼智信这一儒学核心文化也就成了每一个语文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活动时必然追求。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践行仁义礼智信这一儒学核心文化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一、 的清泉在心田里徜徉

何谓仁?《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庄子.在宥》:亲而不可不广者,仁也。也就是说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在语文课堂中践行的思想就是要让学生爱文本、爱文本的作者、爱文本中的形象。语文课本引用了很多经典篇目,这些经典篇目要向我们表达的也就是爱的思想。要想让心灵沉浸于文字中,就只有对文本充满爱;要想能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要想能理解文本表达的主旨,就只有对作者充满爱;要想感受到文本中形象所传达的哲思,就只有对文本中的形象充满爱。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bdced8c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ff.html

《语文课堂中的“仁义礼智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