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中实施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发布时间:2013-11-05 21:39:5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班主任工作中实施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刘晓娅 2009-03-31 10:42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要把一个刚编凑起来的班级群体建设成一个真正的班集体,需要班主任付出艰辛的、创造性的劳动。他必须把全班学生有序地组织起来,并结合班级具体情况,确立共同的风斗目标,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使全班学生的都得到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由于青少年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迫切需要班主任的正确引导和教育。然而学生德育教育,是一个由家、校、社会共同完成的系统工程。我这里想谈的是学校的德育教育问题。我个人认为,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首先是老师自身的德育问题。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则不从。如果老师自身的修行出了问题,对学生的德育将是无力的。其次,老师要用好每一节课,每一篇课文,美于挖掘文本中的德育素材,在讲课过程中自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第三,用好班会课,确立好主题,善于引导。第四,还是应有一个心理咨询室,为问题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第五,德育教育应从平时做起,从小事抓起,防患于未然。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学生班级工作的教师。负责全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方面的工作,一般由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优良的道德品质、广博的文化知识和丰富的教书育人经验的教师担任。

一、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

在班级管理上,班主任宜提出整体要求,不宜太多、太细,这叫做粗。一方面这种粗是集体中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得到的基本要求,它有益于形成班集体。另一方面也给全体学生在形成班集体过程中留有创造与发挥的余地,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正如英国斯宾赛在《教育论》中指出的:“记住你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培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的人。”不包办,不当“司令”,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把班集体当作他们除了学习文化知识之外的培养各种能力的实验场所。但“粗”并不是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是抽出更多的精力,细心地观察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特点、思想和需要,从而激发学生对某一方面活动的兴趣,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细,正是在粗的框架下对粗的完善与丰富,也是因材施教、造就个性化不可缺少的。

多年来,我们常常把道德行为的好坏归因于道德认识,忽视了道德需要。其实人的道德行为动机来源于道德需要,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多种多样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能力是由多种多样的道德需要所引出的。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如何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学生到了三年级,自我表现欲望增强,有的想当个小干部,展示自己的管理才能;有的会画画,想展示自己的绘画才能;有的善于表达,想给大家讲故事等。老师就应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废除了“干部终身制”,实行了干部轮换制,让学生“竞争上岗”,使人人都有机会

二、注重道德情感的培养,促进道德信念的形成

情感是人特有的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对人正在进行着的认识过程起评价和监督作用。它对主体产生道德需要,形成观念、信念起着中介作用。道德情感是人们形成一定道德信念的前提和基础,对学生主体性发展起着激发动因的作用。道德信念是个体认为自己一定要遵循的并决心要去实现的信条。它不单是某种心理成分,而是深刻的道德认识、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顽强的道德意志的有机统一;它是道德动机的高级形式,是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真正内在动力,在人的道德心理结构中处于中心环节。自然它应成为学校德育追求的最高的目标。通过组织学生背名家格言,讲爱国主义故事等,进而引导学生选一条最有针对性的名言作为座右铭,经常带在身上,坚持每日“三省吾身”,让它激励自己不断进步;选一位自己心目中最敬佩的革命领袖、英雄或专家名人作为学习的榜样,用他们的事迹激励自己前进。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和丰富了学生的道德情感,促进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三、重视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

道德修养是指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陶冶及由此而达到一定的道德境界和水平。把一定的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的道德,关键是个体自身的道德修养。它是个体对自己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调控。核心问题是形成一定的自制力。“自制”,在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中是道德修养的必由之路。

当今学校德育要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就要改进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民主教育和自主教育。比如老师在教育学生如何正确控制自己的情感时,就教给他们一些心理发泄方法:①当自己受到表扬和奖励时,要控制过分激动的情绪,一方面可以给同学、老师讲自己的感受,让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想想自己的不足及继续前进的目标。②当个人受到批评后,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如拖地、擦玻璃、整理学习用具等积极行为方式来表示认错、吸取教训等。③别人给自己提意见和建议时,要以虚心的态度表示:“谢谢您的提醒”,“我一定认真考虑您的意见”等。④当个人受到委屈时,不要用哭、吵、闹等方式来发泄,而是采用受小委屈时可以“瞪一眼”;受大委屈后可以大喊一声“我讨厌你”;受一般委屈就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来求得心理平衡。注重抓住社会实践锻炼,组织开展 “负重远足”、“山区考察”等活动,让学生在艰苦条件下通过磨练增强意志,提高自制力

四、尊重学生的人格,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

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独立主体,独立自主性是其基本的行为特征。教育者必须注意维护和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提高其自我教育的能力。我们在德育过程中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独立自主地行使、支配自己的权利,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教师可以把开展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诱导而不包办。学生在活动中可以根据现有的条件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在活动过程中,学习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于。

教师要为学生实践锻炼积极创造条件,引导而不代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要有理想、有目标、有志气、有追求,刻苦锻炼自己的毅力,想方设法使自己的爱好形成个性特长。四是积极探索。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及时提出问题,自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使其创新意识得到增强,创造才干得以提高。

教育有法,法无定法。作为班主任,不要拘于传统的管理模式,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要抓住现象、分析本质、对症下药、寻找规律。要脚踏实地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干。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

1、加强道德教育

教师在此过程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应以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耳濡目染,最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紧抓心理健康教育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不可偏废。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具有情绪不稳定,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尚未定型,以及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要做到:增强学生交往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情绪,较强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3、提倡个性发展教育

个性发展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中学生主要是进行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二十一世纪,人们的审美观易受影视、音像制品、网络文化以及广告宣传等的影响,中学生更是如此。因此,个性发展教育的迫切任务之一就是要在尊重发展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培养健康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21世纪,怎样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之我所见

由孟洁发表于2009-03-29 14:44

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教好书是一名教师的直接任务,而育人则是教师的最高目标和最终任务,这不仅关系到学生一生的成长,还将关系到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所以德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本人工作十年以来,从事了八年班主任工作,下面就如何做好德育工作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充分认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正确对待班主任工作。

班级是学校的基层单位,班主任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导师,没有好的班主任就不会有一个好班级,也不会有一所好学校。班主任对德育工作的重视于否直接关系到班风、校风的好坏,所以要正确对待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班主任的人生观、价值观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教师是学生的表率、楷模,这个岗位要求我们班主任要有一颗无私奉献的心,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让学生感到在这样的班主任管理的班级中学习是他们的幸运。铸造一个好的班魂,能让学生在若干年后这个班级所带的精神和荣誉。

二、加强班级管理,注重素质培养。

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是班级,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环节,是培养学生的重要阵地。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任务从原来的"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为社会培养优良的劳动后备力量"的双重任务转变为"提高全民素质,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培养各级各类的社会主义人才奠定基础"的公民素质教育。学生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快慢,所以要把班级管理的重心放在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上,全员参与班级管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班级管理中,要""字当头,从严管理,充分运用校纪班规这一手段,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更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而且对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做好铺垫。

三、创造良好环境,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尤其是后进生的心理成长

处在新世纪的当代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树立竞争意识,学会生存是社会和未来对他们的基本要求。为中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教师的职责。在班级的苗圃中,后进生是需要特别培育和爱护的幼苗,我们只有用真情的心去填补他们遗憾的空缺,去修补他们的心理扭曲,才能点燃他们的希望。在教学中准确把握后进生转化的契机,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后进生的思想态度、行为表现上看转化契机往往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是激发他们转化的内部动因。

(二)、后进生常常产生逆反倾向,从思想活跃来讲,这是一种积极的思想状态,也是有利的教育时机。教育引导得当不仅可以转化后进生,而且很可能培养出一个具有创造性精神的人才。

(三)、爱是后进生转化的良药,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他们温暖和耐心的疏导,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才能激发出他们的热情和兴趣。

以上我只是对德育工作的一点体会,要做好德育工作,须从一点一点的小事抓起,不忽视每个细小环节,使每个人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才能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之光,尽其所能,发挥所长是我们的责任。

成功蕴藏在赞美之中

由梅雪发表于2009-03-29 19:41

作为教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觉,班上总有几个学生既不勤奋上进,又不惹事生非,对班级一切活动既不反对抗议,又不踊跃参加;虽然学业平平,却不名落孙山。一般情况下,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得不到老师的批评,是一些容易被老师忽视“遗忘”的学生。

我班的胡梅同学最初就是这样一个似乎没有什么特色的学生。很长时间,我几乎没注意到她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对她的看法,好象也改变了她自己。那是一次大扫除,我去例行检查,宽大的操场已经没有几个人了,但这时的胡梅却被我一眼认了出来,因为她始终保持着弯腰的姿势在捡些什么,我走过去,看着满手是泥的她,心里不由产生了一丝怜意,我问她:“别的同学呢?”她轻松的回答我说:“他们有事先走了,剩下的这些我可以完成。”我明知道是那几个同学欺负她老实,我正想说几句,可胡梅怕我不相信又一本正经的强调说:“老师!他们真的有事。”我看着她眼睛里透露出的善良,我也被深深的打动了,我拍了一下她的肩膀,微笑着跟她说“来!老师帮你。”

周一的课上我在全班表扬了胡梅同学,并尽力赞美了她关心集体,为他人着想的好行为。

此后,我又从几件小事里发现胡梅性格中闪光的地方,并及时给予表扬,使她真善美的精神得以进一步激发和升华。渐渐地我发现她变了,上课特别认真,作业完成得尤其好,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她的勤奋与善良也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同学们还选她为优秀少先队员,这些荣誉与老师、同学们的赞扬、鼓励一起至今还激励着胡梅,使她一天天茁壮成长,成为更加优秀、更加全面的学生。而同时正是这件事也给了我在班主任工作中颇深的启示,我开始注意到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细心观察,捕捉学生身上每一个闪光点的重要性,我要及时把赞美送给每一个学生,使之发扬光大,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我一定会成功”。

实践使我懂得,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请多给学生一点赞美吧,因为他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你的赞美之中。

德育实施的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中学德育大纲》指出,在中学德育中“学校必须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并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课内课外、校内外各实施途径均发挥各自的功能,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德育任务。”根据这一规定,结合对北京第十四中学德育实践案例的学习,我认为中学阶段德育实施的途径有:1.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各学科教学;1.班主任工作;3.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的各种活动;4.劳动与社会实践;5.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6.校外教育7.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8.校园文化熏陶;9.家庭教育;10社会教育

德育方法是指为了实现德育目标,实施德育内容所采用的具体手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所采取的各种影响方式的总和,也包括教育的实践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目前,中学德育的一般方法有: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修养法、陶冶以及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等。

  

 德育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工作重点,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独立思考的、尊重社会公德的劳动者。经过多年班主任工作实践我总结出一点德育工作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教育说服法

教育说服法是通过“晓之以理”启发和引导学生自觉地接受社会道德行为准则,改正错误的道德观念,从而指导道德行为的一种教育方法。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师晓喻的道理和提出的要求,只有在学生心悦诚服时才能转化为学生的道德要求,进而产生道德动机推动道德行为 ”因此,如果学生对教师讲的道理不能理解和接受,压制和强迫不但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结果,还会产生负效应。因此教育说服法就更显得必要和重要。教育说服法很多,如主题班会、思想品德课、座谈会等

二、情感陶冶法

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构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因素。因此,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情景,使学生在特设的道德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

高中生学习和活动所处的主要是在学校和班级中,其道德认识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学校和班级的环境中形成的。因此,校风和班风是一个特定而典型的道德环境,对学生是一种异常活跃的教育因素,它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等,多会产生直接而巨大的影响。所以,对于一个高中班主任来说,能否经过努力引导学生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风,关系到能否为学生品德的培养创造一个健康的道德环境。我在建设班风的实践中越来越感觉到优良的班风可以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强烈而感人的气氛,优良的班风能充分地发挥情景教育的功效,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无形的“渗透性”影响,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它的熏陶、感染和同化,引起情感的共鸣,不由自主地接受它的“指令”,从而达到“修身养性,壮情炼志”的目的。良好的班风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教育影响作用,是因为在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具有明确的是非标准,对来自各方面的影响,能明辨是非美丑和善恶荣辱;同时,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中有健康而公正的集体舆论,这种舆论对每个学生具有某种威慑作用。在这种健康舆论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的道德行为不断扩展与发扬光大,使错误的道德行为受到谴责、抑制甚至消除。

三、 实践锻炼法

学生品德的养成,无论是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意志的锻炼,还是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各种实践活动。学生的优良品德不仅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也要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和提高。同时由于高中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积极好学、求知欲和上进心强,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恰恰特别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能满足他们的多种需要。我在实践中也大量地采取各种实践锻炼方式,创设各种情景,在课堂上让学生对特定事情采取他们所认为有效且符合道德规范的措施,然后以探讨的方式附于集体讨论法,最终得出一定的道德评价。

四、 榜样模仿法

榜样模仿法是引导学生通过模仿英雄模范和其他先进人物的思想言行,促进良好品德形成的一种教育方法。班主任作为一名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导航者。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其思想品德和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在学生心目中,班主任是最直接效仿的榜样。为了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我作为班主任,要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一方面对学生传授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努力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既重言教,又重身传,努力做学生修养品德的表率。

刘晓娅 2009-03-31 10:42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要把一个刚编凑起来的班级群体建设成一个真正的班集体,需要班主任付出艰辛的、创造性的劳动。他必须把全班学生有序地组织起来,并结合班级具体情况,确立共同的风斗目标,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使全班学生的都得到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由于青少年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迫切需要班主任的正确引导和教育。然而学生德育教育,是一个由家、校、社会共同完成的系统工程。我这里想谈的是学校的德育教育问题。我个人认为,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首先是老师自身的德育问题。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则不从。如果老师自身的修行出了问题,对学生的德育将是无力的。其次,老师要用好每一节课,每一篇课文,美于挖掘文本中的德育素材,在讲课过程中自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第三,用好班会课,确立好主题,善于引导。第四,还是应有一个心理咨询室,为问题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第五,德育教育应从平时做起,从小事抓起,防患于未然。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学生班级工作的教师。负责全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方面的工作,一般由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优良的道德品质、广博的文化知识和丰富的教书育人经验的教师担任。

一、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

在班级管理上,班主任宜提出整体要求,不宜太多、太细,这叫做粗。一方面这种粗是集体中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得到的基本要求,它有益于形成班集体。另一方面也给全体学生在形成班集体过程中留有创造与发挥的余地,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正如英国斯宾赛在《教育论》中指出的:“记住你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培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的人。”不包办,不当“司令”,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把班集体当作他们除了学习文化知识之外的培养各种能力的实验场所。但“粗”并不是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是抽出更多的精力,细心地观察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特点、思想和需要,从而激发学生对某一方面活动的兴趣,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细,正是在粗的框架下对粗的完善与丰富,也是因材施教、造就个性化不可缺少的。

多年来,我们常常把道德行为的好坏归因于道德认识,忽视了道德需要。其实人的道德行为动机来源于道德需要,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多种多样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能力是由多种多样的道德需要所引出的。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如何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学生到了三年级,自我表现欲望增强,有的想当个小干部,展示自己的管理才能;有的会画画,想展示自己的绘画才能;有的善于表达,想给大家讲故事等。老师就应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废除了“干部终身制”,实行了干部轮换制,让学生“竞争上岗”,使人人都有机会

二、注重道德情感的培养,促进道德信念的形成

情感是人特有的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对人正在进行着的认识过程起评价和监督作用。它对主体产生道德需要,形成观念、信念起着中介作用。道德情感是人们形成一定道德信念的前提和基础,对学生主体性发展起着激发动因的作用。道德信念是个体认为自己一定要遵循的并决心要去实现的信条。它不单是某种心理成分,而是深刻的道德认识、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顽强的道德意志的有机统一;它是道德动机的高级形式,是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真正内在动力,在人的道德心理结构中处于中心环节。自然它应成为学校德育追求的最高的目标。通过组织学生背名家格言,讲爱国主义故事等,进而引导学生选一条最有针对性的名言作为座右铭,经常带在身上,坚持每日“三省吾身”,让它激励自己不断进步;选一位自己心目中最敬佩的革命领袖、英雄或专家名人作为学习的榜样,用他们的事迹激励自己前进。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和丰富了学生的道德情感,促进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三、重视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

道德修养是指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陶冶及由此而达到一定的道德境界和水平。把一定的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的道德,关键是个体自身的道德修养。它是个体对自己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调控。核心问题是形成一定的自制力。“自制”,在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中是道德修养的必由之路。

当今学校德育要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就要改进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民主教育和自主教育。比如老师在教育学生如何正确控制自己的情感时,就教给他们一些心理发泄方法:①当自己受到表扬和奖励时,要控制过分激动的情绪,一方面可以给同学、老师讲自己的感受,让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想想自己的不足及继续前进的目标。②当个人受到批评后,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如拖地、擦玻璃、整理学习用具等积极行为方式来表示认错、吸取教训等。③别人给自己提意见和建议时,要以虚心的态度表示:“谢谢您的提醒”,“我一定认真考虑您的意见”等。④当个人受到委屈时,不要用哭、吵、闹等方式来发泄,而是采用受小委屈时可以“瞪一眼”;受大委屈后可以大喊一声“我讨厌你”;受一般委屈就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来求得心理平衡。注重抓住社会实践锻炼,组织开展 “负重远足”、“山区考察”等活动,让学生在艰苦条件下通过磨练增强意志,提高自制力

四、尊重学生的人格,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

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独立主体,独立自主性是其基本的行为特征。教育者必须注意维护和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提高其自我教育的能力。我们在德育过程中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独立自主地行使、支配自己的权利,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教师可以把开展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诱导而不包办。学生在活动中可以根据现有的条件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在活动过程中,学习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于。

教师要为学生实践锻炼积极创造条件,引导而不代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要有理想、有目标、有志气、有追求,刻苦锻炼自己的毅力,想方设法使自己的爱好形成个性特长。四是积极探索。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及时提出问题,自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使其创新意识得到增强,创造才干得以提高。

教育有法,法无定法。作为班主任,不要拘于传统的管理模式,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要抓住现象、分析本质、对症下药、寻找规律。要脚踏实地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干。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

1、加强道德教育

教师在此过程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应以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耳濡目染,最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紧抓心理健康教育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不可偏废。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具有情绪不稳定,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尚未定型,以及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要做到:增强学生交往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情绪,较强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3、提倡个性发展教育

个性发展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中学生主要是进行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二十一世纪,人们的审美观易受影视、音像制品、网络文化以及广告宣传等的影响,中学生更是如此。因此,个性发展教育的迫切任务之一就是要在尊重发展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培养健康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教师的职业倦怠是目前各校存在较普遍的一种现象,究其原因,是老师长期处于较大压力、较大工作量情况下,自身的情绪、价值感又得不到对等的回应,产生的消极、疲惫、甚至是麻木的一种状态。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措施,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点燃内在的工作激情。那些真正热爱教师职业的人,往往能够从平凡而辛苦的教学工作中获得一种超物质、超生命的幸福感。因此,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的个人修养,增强自身个性中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从内心点燃教师的工作激情,保持阳光心态,乐观情绪,只有内心有了工作的动力,才会有工作的热情。  提升教师的生命价值。每个走进学校里的老师,走向职业的新奇,面对岗位的探究,接受各项任务的挑战,都会积极努力。但是,一些中年教师,工作中的各项任务都已熟悉,已取得了相应的荣誉,职称也到相应级别,这部分教师就产生了一种倦怠心,。恰恰这部分人员在学校又占主体,他们的工作状态可以说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风。那么对于这部分人的价值利用是激发工作热情,改变职业倦怠至关重要。利用这部分教师的经验,组建青蓝团骨干团导师团等,在培养青年教师、业务培训方面发挥他们的作用,让他们感到自身价值的存在。也可以从中选取典型的人物,提取经验,办讲座,走名师、名讲师之路,让墙内开花墙内外都散发香气。  关注教师的精神需求。如果生命的过程丰富多彩。可以通过很多方法来调节教师,比如组织集体活动:成立合唱团*球队爱摄影群等,一起唱歌、一起打球、一起拍照,在活动中既减轻压力又增进友谊,提高集体的凝聚力。还可以组织文化沙龙,每个月根据教师的喜好,分组开展插花、编织、茶艺、棋类、手工、瑜伽或和艺术相关的活动。成立读书会,将喜欢阅读的教师组织一个读书俱乐部,定期聚一次,交流好书,分享自己看的好书。还可以将某一方面有特长的老师,给大家开展专题讲座。这样的活动,可以让教师的大脑处于活跃的状态,教学之余还有不同层面的长进,提高教师个人修养,丰富生活情趣。  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改进学校管理方式,增加对教师的精神支持和物质支持,如优化学校的人员配置,改善工作条件,通过管理机制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时间,支持教师的教学及对教师的劳动予以认可和积极评价,它有助于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及后顾之忧。教师的工作氛围、人际关系是一个学校形成良好教风、校风的一个关键因素。关闭

教师职业倦怠是客观存在的,在不可能彻底消除的情况下,想方设法采取措施进行改善,还是大有文章可做。分析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有一些人本身就不愿意当教师,只是因为就业的需要,在没有其他办法的情况下当了教师,因对工作没兴趣而产生倦怠,还有的人怀着一种美好的愿望当了教师,结果发现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也产生倦怠,有的人拿自己和社会上某些行业比,发现当教师是个苦差事,信心受到打击,产生倦怠,也有一些教师长期从教,近于重复的工作使自己产生厌倦情绪。更有一些老师,长期在一个特殊学校工作,工作环境对自己产生消极影响,产生倦怠,等等。解决办法,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来讲,一是帮助教师要正确,客观,实际地认识教师职业特点,既不盲目乐观也不妄自菲薄,多找从教之乐,扬长避短,二是高度重视教师成长成才,创造一切条件让教师成为学者,专家,成名成家,提升教师的思想境界,三是多方关心教师生活,为教师安居乐业想招数,四是想方设法丰富教师业余生活,弥补教师职业的某些局限。

1.建立健全德育工作机制,规范德育工作管理 2.加强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抓好《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的贯彻落实3.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线,组织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走向生活,锻炼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4.抓好家庭教育工作,树立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辐射和带头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b71316fa8956bec0975e3b3.html

《班主任工作中实施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