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新型村镇规模问题探讨 - 海贝贝

发布时间:2016-05-30 19:35: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29卷第1期2011年1月河南科学HENAN SCIENCE Vol.29No.1Jan.2011收稿日期:2010-10-21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7JJD79015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535025)作者简介:海贝贝(1986-),女,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与区域信息系统;李小建(1954-),男,河南孟津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理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学.文章编号:1004-3918(2011)01-0121-06新农村建设中新型村镇规模问题探讨海贝贝1,李小建1,2(1.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475004;2.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郑州450002)摘要:新型村镇的建设有利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实现规模经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农村现代化,应当能够成为未来中部平原地区农村发展的典型模式.以河南省封丘县鲁岗乡为研究区对中部平原典型农区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型村镇规模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通过相应指标的计算得出1万人左右人口规模的新型村镇在全乡能够节省土地530.01hm 2,人均耕地面积达到0.6hm 2,耕作半径为2.05km ,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是较为适宜的新型村镇规模.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新型村镇;人口规模中图分类号:F 323.6文献标识码:A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仍有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的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农村地区要实现发展可以借助外力推动,但也离不开自身内力的驱动.有人认为中部农村地区的发展需要依靠工商业和城市发展,即工业化和城镇化使农村人口减少到足够少,农村人均资源足够多,农村地区就会走上富裕;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只有充分利用区域发展的环境条件,充分发挥区域的比较优势和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区域制度创新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才能促进区域发展[1].在广大的中部农村地区,应当结合我国国情和其自身特征,兼顾内力与外力,寻求和谐发展.实现农区发展的具体途径有很多,例如发展现代农业、非农产业,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发展规模农业,实现规模经济等.实现规模农业的途径也有很多,如实行有偿土地转让,使土地相对集中,发展规模农业;农村聚落迁移合并成为新型村镇,扩大人均耕地面积,也可实现规模农业.农村聚落合并涉及到农村聚落空间分布问题,农村聚落的空间分布在农户的居住空间需求和居住空间偏好不断改变的过程中演变.农户的居住区位选择来自于农户与其所在的空间系统要素之间的空间博弈.当迁入地居住环境、经济条件、社会条件构成足够的吸引力,并且这种吸引力大于迁移成本,农户会向着迁入地进行集聚,这就是新型村镇形成的理论基础[2].同时聚居规模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建设规模过大的新型村镇,会造成长距离大规模的农村聚落迁移,耕作半径过大等问题;而规模过小,又会出现规模不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充分利用等问题,所以本文将对如何通过农村聚落迁移合并,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哪种规模为新型村镇的适宜规模等问题进行探讨.本文所探讨的新型村镇是为了一定目的迁移形成的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和较为齐全的公共设施的农村社区,是城乡居民点最基层的完整的规划单元.它是一种高级的村庄形态,是农村现代化的载体,是今后新农村发展的典型模式之一.近年来,关于中心村与集镇的研究逐渐增多,主要集中在探讨中心村建设相关理论并论证了沿海地区建设新型村镇的现实性,研究了中心村、集镇的规划布局、空间扩展、建设政策建议[3-5]等,其中规划布局又包括了空间规划、选址、规模定位和具体案例设计[6-10]等相关问题.纵观已有研究,仍有问题:①实证研究和定量分析较少.②研究区域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研究相对薄弱.③多数研究是基于上一级行政规划所确定的中心村进行研究,对适宜的中心村规模研究较少.本文研究的新型村镇,与中心村和集镇这两种组织形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职能类似于中心村,但规模基本与集镇相仿,对这种新型村庄形式还没有直接的研究成果.本文选取位于中部农村地区的河南省封丘县鲁岗乡为研究区,对我国中部农村地区新型村镇建设适宜规模做初步探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b498f0ea58da0116d17493f.html

《新农村建设中新型村镇规模问题探讨 - 海贝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