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试讲教案

发布时间:2020-04-27 01:43:2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试讲教案

试讲单位:

课程名称:数学

专业年级:五年级

试讲学生:

教材名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课题

简易方程及其解法

教学内容

1.用字母表示数

2.简易方程(解方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优点。会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 

3、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学情分析

1.从具体到抽象、个别到一般的一次飞跃。

具体的物(3个苹果)----数(3)----字母(用字母a表示3)

用一个符号表示一个数(常量)----用一个符号表示可变的、抽象的数(变量)

2.有助于对所学的算术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理解。

3.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的衔接,初步渗透代数的思想。

教学重点

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难点的值,解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流程

(一) 主要详细内容

各位学生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简易方程以及其解法》。

本节课在初等代数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学生在学习代数的整个过程中,几乎都要接触这方面的知识

标题

例题安排

第1节

用字母表示数

例1

用字母表示数

例2

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例3

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例4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第2节

方程的意义

方程的意义

等式基本性质一

等式基本性质二

解 方 程

方程的解、解方程

例1

解形如x±a=b的方程

例2

解形如ax=b或x÷a=b的方程

例3

列方程解加减计算的问题

例4

列方程解乘除计算的问题

稍复杂的方程

例1

解方程ax±b=c及其应用

例2

解方程ax+bc=d及其应用

例3

解方程ax+bx=c 及其应用

(二)仔细讲解

1.用字母表示数

例1(用字母表示某个具体的数)

通过复习以前所学知识,巩固用符号、字母表示某个具体的、特定的数,渗透求未知数的思想,从符号表示逐渐过渡到字母表示,并引出例2。

例2(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1)使学生认识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简明性、优越性,一是可以表示一般规律,二是叙述方便。在这儿,字母不止表示一个特定的数,而是表示一般的数。

(2)两字母相乘的表示法。

(3)教材上只给出乘法交换律的表示法,要求学生自己写出其他定律。

你知道吗?

介绍单位名称的字母表示法,今后教材中的单位名称一般用字母表示。

例3(用字母表示面积和周长计算公式)

(1)两个过程:用公式表示面积、周长公式是一个一般化的过程(具体到抽象),而根据公式计算某一具体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则是一个特殊化的过程(代入求值)。代入求值在这儿要多加训练,后面解方程的验算就是一个代入求值的过程。

(2)平方的表示,数与字母相乘的表示。

例4(代数式)

(1)用一个代数式可以表示两个含义:数量、数量关系。如a+30可以表示爸爸的年龄,也可以表示爸爸与小红年龄之间的关系。

(2)通过归纳法,从具体到一般,得出代数式的表示法,渗透函数思想,第1小题是加减法数量关系,第2小题是乘除法关系。

(3)渗透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定义域)。

(4)代入求值。

2.解简易方程

方程的意义

(1)通过用天平称量物体的活动引出方程概念,与后面利用天平原理解方程相一致。

(2)前面已经有了列代数式的基础,因此天平左边的代数式学生比较容易列出来。

(3)通过两边物体轻重的直观比较引出不等式及方程。

(4)根据方程的概念自己写一些方程,范围可以很广,可以包括多元方程,只要符合方程的定义即可。

天平原理(等式性质)

(1) 利用直观的形式使学生理解天平平衡的两条原理(在方程中相当于作同解变换):

天平保持平衡的原理1: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2:两边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2)其中第二、四个图蕴含了解方程的思路(即天平的左边只留下一种物体,在解方程时,最终目标是使方程左边只剩下未知数)。

解方程

1. 复习铺垫:

(1)抛出问题: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了方程的意义,你还记得什么叫方程吗?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提问的目的:让学生回忆旧知识,巩固旧知识,引出方的解、解方程的定义。结合引导复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

:你能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吗?

(1)a24=73 (2)4x36+17 (3)234÷a>12

(4)72=x+16 (5)x+85 (6)25÷y=0.6

:(1)(4(6)是方程。

:你为什么说这三个是方程呢?

:因为它含有未知数,而且是等式

这样做的目的: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教法,课堂讨论法。巩固方程的性质,承接后面利用方程的性质解方程的应用。

2、探究新知

(1)、看图写方程

:同学们真厉害把学过的知识全都记得,请同学观察这幅图(看书上57页天平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我知道杯子重100克,水重X克,合起来是250克。

: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方程吗?

:100+X=250.

这样做的目的:运用知识迁移,结合直观图例,应用方程的性质,让学生自主探索列出方程。

(2)、求方程中的未知数

:那么方程中的x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目的:这样的提问,有多种回答,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3)、验证方程中的未知数,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同学们都很聪明用不同的方法算出X=150,研究对不对呢?

:对,因为X=150时方程左边和右边相等。

:这时我们说x=150是方程100+X=250的解,刚才我们求X的过程叫解方程。这两个概念具体是怎样的呢?(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解出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这样做的目的:学生齐读的时候,我可以把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板书在黑板上,并且,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印象。

(4)辨析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方程的解是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怎样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呢?

:要看这个数能不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而解方程是求未知数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它的目的是求出方程的解。同学们要注意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例题解析

:前面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现在我们又学习了解方程,能根据等式的性质完成填空吗?

(1)如果5+3=8,那么5+3-3=8( )

(2)如果50-13=37,那么5013+13=50( )

(3)如果a - 7=8,那么a - 7 + 7=8( )

(4)如果X+9=45,那么X+ 9-9=45( )

:你是根据什么填空的?

:等式的性质。

:等式有什么性质呢?我们齐来说一遍。

2、理解方程与等式的联系,引出课题。

:(3)(4)题不但是等式而且是方程,我们知道方程是等式的一部分,所以等式的性质对方程同样适用,今天我们将应用等式的性质来帮我们解方程。(板书课题:解简易方程)

3、出示例1图,列出方程。

: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列出方程吗?

:X+3=9

:这个方程用天平怎么表示呢?

:天平左边放X个和3个球,右边放9个球。(电脑显示)

4、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解方程。

:我们解方程的目的是求X,怎样使天平一边只剩x呢?

:天平两边同时减去3个球。(电脑显示)

:天平两边还平衡吗?怎样反映在方程上呢?

:方程两边同时减3。(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为什么同时减3而不是其它数呢?

:方程两边同时减3就可以使方程一边只剩X。

5、检验方程的解。

:X=6是不是方程的解呢?

:是,因为X=6是方程左边是6+3=9,右边是9,左右两边相等,所以X=6是方程X+3=9的解。

6、强调解方程的格式步骤

解方程要注意:

(1)先写,等号要对齐。

(2)做完后要注意检验。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3)接下来,我们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情景图:

X元 X元 X元

18元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会列方程吗?然后说出图意并列出方程。

(4)能力训练。课后练习使学生能巩固羡慕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方法。

①列出方程并解答:每个福娃X元,买5个共花80元。

②看题回答:1.6X=6.4(要解这个方程,方程两边应同时 ?)

(看来解法掌握得不错,下面看谁的反应最快。)

①选择正确答案,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X+8=30的解是( ) A.X=22 B.X=38

0.3X=0.21的解是( ) A.X=7 B.X=0.7

X=5是方程( )的解。 A.15X=3 B.6X=30

X=30是方程( )的解。 A.0.2X=6 B.2X=15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1)利用前面天平平衡的素材直接给出现成的方程,因此不涉及到如何列方程。

(2)利用已有知识,通过四种不同的方法求出未知数的值,其中一种方法就是后面要学到的一般的解方程的方法。再给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

         解基本的方程

例1(x+a=b)

(1)       情境相对简单,利用直观即很容易列出方程,因此重点不是列方程而是解方程。

(2)       天平原理的直观演示与抽象的方程解法相对应。

(3)       重点突出“为什么要减3”这一问题,目的是使方程一边只剩下未知数。

(4)       验算。就是前面所学的代入求值的过程。

例2(ax=b)

(1)具体过程同例1。“除以几”要求学生根据直观图自行探索。

(2)x-a=b、x÷a=b这两种类型的解法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迁移类推,不出专门例题,在“做一做”中出现。

(2)解方程的一般性方法、步骤也要求学生自行总结。

例3(列方程解形如x±a=b的问题)

(1)       结合现实情境。

(2)       先给出算术解法,但在用算术方法解答时实际已经把“今天水位超过警戒水位0.64米”转化成了“警戒水位比今天水位低0.64米”,就是所谓的逆思考。

(3)       由于列方程解决问题时未知数是参与运算的,所以第一步要把未知数设成一个“假设已知数”。

(4)       第二步,根据题目中信息的叙述方式,通过顺向思考列出数量关系。由于是刚接触方程,列出文字性的数量关系对于学生正确地列出方程是很重要的。

(5)       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此时数量关系中的每一部分都是作为“已知数”参与运算的),解方程和验算的过程在这儿不是重点,可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4列方程解形如ax=b或x÷a=b的问题)

(1)基本过程同例3,可更多地让学生自主探究,列方程的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统一。

(2)渗透环保教育。

稍复杂的方程

例1(列方程解形如ax±b=c的问题)

(1)       把解方程和用方程解决问题有机结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解较复杂的方程。

(2)       结合现实素材(足球上两种颜色皮的块数)引出,这种问题用算术方法解决思考起来比较麻烦。

(3)       解方程的过程其实是由解若干基本方程构成的(y-20=4,2x=24),需要强调把2x看成一个整体。

(4)       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如2x-4=20,关键是使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例2(列方程解形如ax±ab=c的问题)

(1)       根据不同的思路列出不同的数量关系,进而列出不同的方程。

(2)       两个方程之间有内在的联系,从2x+2.8×2=10.4到(2.8+x)×2=10.4实际是运用了初中的“合并同类项”,而从后者到前者实际是“去括号”的过程。

(3)       第一种解法只是在例1的基础上多了一步,可自行解决。

(4)       第二种解法的重点是要把小括号里的看成一个整体,可认为是2y=10.4和2.8+x=5.2的组合。

(5)       教学时,可改变条件,先从2x+2.8×3=13.2引入,再把3千克梨改成2千克梨,再在此基础上列出第二个方程。

例3(列方程解形如ax±bx=c的问题)

(1)       此类问题称为“和差、和倍、差倍问题”,用算术方法解比较难。

(2)       有两个未知数,但是两个未知数之间存在和差关系或倍数关系,因此其中一个未知数可以用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来表示。

(3)       重点是设谁是x,一般为了解方程方便,设倍数关系中的单位量为x。当然,也可任意设,只是解答起来比较困难。教学时,可能有学生设海洋面积为x亿平方千米,列出的方程是x+x÷2.4=5.1,只是解方程的方法超出学生的接受范围,教师适当引导即可。

(4)       解方程的过程就是一个乘法分配律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过程。

(5)       求海洋面积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数量关系用不同的方法求(地球总面积-陆地面积、陆地面积的2.4倍)。

四、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1.       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

2.       用好教材资源,适当扩展联系实际的范围。

3.       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字母相乘的写法、验算等)

4.       正确看待解方程方法的改变。

板书设计:

(三)、师生小结

知识性的内容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解简易方程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

(四)练习检测: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b4801ce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b5.html

《五年级数学试讲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