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击地球

发布时间:171410199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罗洪旭
Lhx3989@sina.com

天体碰撞在宇宙中是一种常见现象,如月球表面的陨石坑都是小的天体撞击后形成的。由于月表面没有水和大气等流动的物质,陨石撞击后形成的痕迹会长期留存。地球质量比月球大,是月球的80多倍(地球的质量为5.976×l0^27,在强大的地心引力作用下地球表面吸附有液态水和大,水和大气的侵蚀作用会消除很多撞击形成的痕迹,同时强大的地心引力也会使相同密度的物质分布到相同地心的球面上。地心引力作用会把外力撞击后形成的突出的板块结构重新回复到地表球面上。
天体的质量不同对被撞天体的影响差别很大,小的天体在进入地球大气层时就会被烧毁,如常见的流星就是闯入地球上的小天体在进入地球大气层时燃烧形成的;质量较大没能完全烧毁的天体会穿过地球大气层撞向地面,形成陨石坑;质量、体积过大的天体撞向地球可以完全改地貌结构,甚至可以撞碎地地球。
现代探测技术已经证明,地球的内核是由高温的液态岩浆组成,所有的火山都是地核内岩浆外溢形成的。高温的液态岩浆外层覆盖着地壳,温度从内向外逐渐下降形成坚硬的岩层地表,水吸附在地表上,最外层是大气层。从地球现存的地貌结构不难看出,地球曾经受到过具大的撞击。外来
具大的天体从现在的太平洋一侧撞入,造成太平洋一侧地壳整体下陷形成太平洋,地核岩浆外溢形成太平洋底;强大的冲击波使地核内的岩浆向另一侧涌动,造成另一侧地壳断裂形成大西洋和北冰洋;南极大路被向外拉伸形成孤岛。从大西洋两侧的地貌结构不难看出,北美洲和南美洲是从欧洲和非洲大路断裂出去的。断裂线两侧形成无山地貌,溢出的岩浆形成大西洋和北冰洋底;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另一侧在整体的挤压作用下形成条状山系落基山脉和安第斯山脉;欧洲板块向亚洲板块挤压形成乌拉尔山脉;非洲板块印度洋侧挤压形成南北向的条状山系,因南极被向外拉伸形成印度洋的塌陷区,非洲板块的挤压作用较小造成非洲大路上没有大的山脉;印度板块撞向亚洲大路形成喜马拉雅山脉;大洋洲和印度尼西亚群岛属典型的拉伸区;日本列岛属典型的塌陷断裂区。当天体撞击地球形成的冲击波逐渐消失后,地球就呈现出现在的地貌结构。在无地外天体撞击条件下,地壳板块之间不会出现相对移动(板块自然漂移现象是不存在的地球的内力作用只能从地心向地球球面均匀释放,不会产生大范围的地壳相对移动,火山喷发形成的地表移动是放射状的,其结果是形成山脉而不是海洋。地壳浮动在液态内核上,在外部引力作用下地壳会延着地心与引力场的直线上,上下跳动。不同的板结体(地表形成的整体板块)之间会有错位反应,地震、火山喷发都是外力作用地壳的反应。当地球上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b0bfbbff121dd36a32d822a.html

《撞击地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