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 课时作业13:新兴力量的崛起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 含答案

发布时间:2019-05-23 06:13:2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课时作业13 新兴力量的崛起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

1(2018·珠海高三段考)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欧洲民族主义情绪上升。戴高乐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约。随后,意识形态的前哨国家西德也违反美国意愿,缓解了与东德的关系,实施新东方政策。这表明当时(  )

A.法德外交政策已脱离冷战轨道

B.西欧离心倾向冲击了两极格局

C.法德两国已足以与美国相抗衡

D.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解析:20世纪6070年代,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法国退出北约以及新东方政策实施,说明西欧出现离心倾向,这一举动冲击了两极格局的态势,故B项正确;此时,西欧仍然在冷战控制范围内,故A项错误;法德力量当时难以抗衡美国,故C项错误;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是一种趋势,并没有形成,故D项错误。

答案:B

2(2018·鸡西高三质监)《欧洲史》中写道,二战后……仿佛只有欧洲建设速度加快尚可保证本大陆的稳定……欧洲观念就是领导阶层精英人物的观念,这种看法由来已久。”“欧洲观念带来的影响是(  )

A.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B.彻底消除了西欧国家间的矛盾

C.标志着欧洲完全摆脱美国控制

D.使欧洲国家经济实力超过了美国

解析:材料中的欧洲观念是指欧洲成立欧洲共同体,加强了欧洲国家经济、政治的联系,推动了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故A选项正确;B选项错在彻底二字;C选项错在完全摆脱上;D选项错在超过二字。

答案:A

3(2018·乐山高三摸底)1960年法国试爆原子弹成功,1964年,法国与中国建交,1966年,法国正式退出北约。法国总统戴高乐对外执行独立的民族主义政策,力图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他提出了欧洲人的欧洲的口号,主张西欧联合。这反映了(  )

A.法国主张东西方联合制美

B.法国力图对抗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C.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D.法国恢复欧洲霸主地位的战略目标

解析:AB材料无法体现; 材料表明法国主张独立自主,要求摆脱美国控制,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故C正确;D材料无法体现,也不符合事实。

答案:C

4(2018·衡水高三诊断)不结盟运动的缔造者尼赫鲁曾说,我们并不想要反对任何人——我们主张依靠自己站起来,并愿同所有想同我们合作的人们携手合作。我们并不期望成为别人手中的玩物——从本质上讲,不结盟是行动的自由,是独立的一部分。这说明不结盟运动(  )

A.并不反对美苏霸权主义

B.重视对外关系的独立性

C.在国际事务中保持中立

D.加速了亚非一体化进程

解析:材料主张依靠自己站起来,并愿同所有想同我们合作的人们携手合作”“不结盟是行动的自由,是独立的一部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结盟运动重视民族独立和对外关系的独立,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不结盟运动反对霸权主义,要求独立、自主,故AC项错误;D项材料中无法体现。

答案:B

5(2018·绵阳高三联考)“第三世界大约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以来大为流行,中国使用这一概念,是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的崛起(  )

A.标志着亚非拉民族国家的兴起

B.冲击了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

C.使美国霸权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D.表明和平共处成为国际共识

解析:第三世界的崛起作为一支重要的力量,有力地冲击了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利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第三世界和亚非拉民族国家不完全一样,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第三世界毕竟是第三世界,还不会使美国霸权地位受到严重挑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和平共处方面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答案:B

6(2018·大同高三统测)在不结盟运动兴起时,美国和其他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不结盟运动进行威胁利诱,苏联鼓吹自己是不结盟运动的天然盟友。这表明不结盟运动(  )

A.冲击着美苏霸权主义

B.得到了美苏两国支持

C.加剧了美苏间的斗争

D.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

解析:美国和其他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不结盟运动进行威胁利诱,说明不结盟运动威胁到了美国的霸权政策,苏联鼓吹自己是不结盟运动的天然盟友”恰恰说明苏联期待利用不结盟运动对抗美国,因而苏联的霸权主义等于也受到了冲击,故选A

答案:A

7(2018·合肥高三六校联考)进入20世纪80年代,日本领导人多次提出要增加日本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使日本成为得到国际公认的能起领导作用的国家。但事实上日本大国道路却是步履维艰。制约其成为政治大国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对历史战争问题缺乏诚恳态度

B.唯美国马首是瞻缺乏独立的外交

C.长期遏制中国恶化了中日关系

D.经济持续低迷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过程。分析制约的原因主要根据史实说话,日本在二战之后一直试图抹杀侵略的历史,这种态度对其发展为政治大国是最根本的约束,所以本题选择A项。BC选项不是主要因素。D选项只是阶段性的,不是主要因素。

答案:A

8(2018·辽阳高三期末)苏联解体以后,科索沃危机使南斯拉夫成为大国关系的试金石:德国企图从这里迈出实现德国的欧洲的战略目标的第一步,法国希望使它变为用西欧联盟取代北约组织的试验场,美国决心用它证明自己对欧洲的指挥棒并没有脱手而去,英国打算通过它拉拢美国牵制法、德。材料本质上体现了(  )

A.传统资本主义强国对欧洲事务主导权的争夺

B.欧洲以法、德为基础的军事一体化进程加速

C.美国视欧洲为其推行全球霸权政策的根基

D.在新格局未明的状态下世界大国蠢蠢欲动

解析:由材料可知,苏联解体以后,美、德、法、英四国意图争夺对欧洲事务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欧洲一体化进程全球霸权,故BC两项不符合题意;蠢蠢欲动的说法不准确,排除D项。

答案:A

9(2018·四平高三诊断)美国日裔学者福山在《历史之终结与最后一人》一书中指出,1992年时,人类历史的前进与意识形态之争正走向终结……“自由民主与资本主义定于一尊,取得最后胜利。历史终结论出台的主要依据是(  )

A.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

B.市场经济模式得到各国认可

C.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两大主题

D.世界政治格局出现重大变动

解析:据材料“1992历史的前进与意识形态之争正走向终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苏东剧变,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这体现了世界政治格局出现重大变动,故D选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材料主要说明意识形态之争的结果,不是说明市场经济模式得到各国认可,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两大主题,故C选项错误。故选D

答案:D

10(2018·烟台高三摸底)“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它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表明(  )

A.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

B.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

C.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

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世界权力均衡等字眼意在强调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是在不断加强的,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而非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美国未放弃霸权政策,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单极世界未形成,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答案:D

11(2018·株洲高三诊断)“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战略紧张的一个方面是中国人担心美国企图遏制中国;同样,美国人担心中国试图把美国赶出亚洲。太平洋共同体建设能够缓解双方的担心。美国、中国和其他国家都参与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发展,日本、印尼、越南和澳大利亚等其他主要国家也将能够参与这一体系的建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亚太地区成为中美的战略争夺重点

B.中国的崛起挑战了美国的霸权地位

C.太平洋共同体建设消除了中美分歧

D.新兴力量崛起促成多极化格局形成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主要描述的是美国人对中国的担心,并没有强调中美在亚太地区的争夺,故A项排除;据材料中美国人担心中国试图把美国赶出亚洲,太平洋共同体建设能够缓解双方的担心可知其说明中国的崛起挑战了美国在亚洲的权威,故B项正确;中美之间存在国家利益与社会制度的差异,所以两者之间的分歧是无法消除的,太平洋共同体建设仅能起到缓解的作用,故C项排除;当前多极化格局还没有形成,还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故D项排除。

答案:B

12(2018·长治高三评估)“冷战结束后,美国不断地调整对外政策,与其他大国进行结盟或建立战略性伙伴关系,如2012年美国和印度就进一步扩大了战略关系。这说明(  )

A.世界政治秩序开始回归稳定

B.俄罗斯对美国构成了新威胁

C.美国对外战略面临着新挑战

D.多极化世界格局已基本形成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和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美国不断地调整对外政策,以适应新的挑战,C项正确。冷战结束,世界政治形势是和平和动荡并存,排除A。题干强调美国不断地调整对外政策,以适应新的挑战,没有涉及俄罗斯对美国构成了新威胁,排除BD项说法错误,多极化的趋势正在发展,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26分,第1426分,共52)

13(2018·沈阳高三诊断性考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任何外国的主神向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

——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12月在议会的演说

材料二 作为一个务实的政治家,阿登纳很注重从历史出发来研究及处理法德两国的关系。从近代以来,法德两国一直为争夺欧陆霸主地位而厮杀不休,结下了深深的仇怨。二战以后,目睹德国战败的惨状,阿登纳深深地感觉到,法德之间的关系必须改善,必须走出冤冤相报的怪圈。他认为,法德和解是欧洲和平与稳定的关键,是联邦德国走出外交困境,获取主权和实现经济复兴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欧洲一体化的基石,是推动西欧联合的核心力量。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阿登纳审时度势,纵横捭阖,终于使法德两国消除了历史积怨,两国关系也从破冰解冻发展到最终和解。

——摘编自梁瑞平《阿登纳与法德和解

(19491963)

材料三 我们只要看看今日德国,虽然两度沦为战败国,又没有独立的军事力量,今天在欧洲的地位,却远比1945年前军事强权的德国稳固多了。

——[]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德国外交政策实行的历史背景。(8)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德国外交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其原因。(8)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今天在欧洲的地位……稳固多了的主要表现;概述二战结束以来德国对欧洲发展的贡献。综合上述材料,你对德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有何认识?(10)

解析:(1)问,根据材料一提供的时间及外交政策的内容,德国此时实行外交政策的背景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考虑。第(2)问,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由对外侵略扩张到对外谋求和解;第二小问原因,实际上就是考查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从历史、现实、经济、文化、政治等角度考虑。第(3)问,第一小问表现,从经济、政治和外交关系等角度考虑;第二小问贡献,主要从德国在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和在世界多极化趋势中的作用角度回答;第三小问认识,从国家利益、国际关系、时代主题等角度回答。

答案:(1)背景:国家统一,确立君主立宪制,保留军国主义传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垄断资产阶级争夺殖民地和霸权。

(2)变化:由对外侵略扩张到对外谋求和解。

原因:吸取历史教训;两极格局下,面临保障自身安全和提高国际地位的需要;发展经济的需要;执政者的战略眼光,共同的文化传统和心理认同。

(3)表现:经济发达;政治较民主;与周边国家保持良好关系。

贡献:推动了欧洲的联合,使欧洲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了欧洲的和平与稳定。

认识: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符合德国国家利益。

14(2018·本溪高三段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所谓美国领导的世界秩序有三个支柱:一是美国价值观,二是美国军事同盟体系,三是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机构。中国不可能全盘接受这个秩序,中国讲的国际秩序指的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一系列国际机制、法律体系和原则规范。中国对现行国际秩序有归属感,是创建者之一,也是获益者和贡献者,同时也是改革的参与者。……大家不要试图用美国的形象来评价中国,中国不会成为另一个美国,世界上有一个美国就够可以了。

——摘自新华社慕尼黑2016213

联系所学知识对材料中三个支柱包含的内容分别做适当扩展,结合史实说明作者对美国的立场。(26)

解析:首先,对三个支柱所包含的内容分别做适当扩展;其次,说明作者对美国的立场;最后,结合史实进行论证作者观点。

答案:三个支柱内容扩展:美国价值观,民主、自由、人权;军事同盟,北约、美日同盟;国际机构,联合国及安理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说明作者对美国的立场:作者认为,中国不能全盘而应部分接受美国的世界秩序,但是世界需要美国。

论证:中国不能全盘而是部分接受:美国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到别国,搞和平演变;利用北约干涉别国内政,称霸世界;利用经济体系,掠夺财富。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联合国体系可以接受。

世界需要美国:历史选择了美国是最强大的国家,很多历史责任要美国担当,不少国际事务要美国主导。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a052eff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d2.html

《[人民版]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 课时作业13:新兴力量的崛起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 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