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单元教案(6课时)

发布时间:2019-01-11 14:42:3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单元总目标

混合运算(共6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综合算式和小括号,初步掌握不含括号以及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顺序正确计算相关式题,初步学会用递等式表达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过程。

2.使学生在学习两步混合运算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相关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3.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体会认真读题、细心计算、主动检查的重要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逐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相关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并学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相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光盘、多媒体

第一课时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435页例1和“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认识综合算式,了解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可以列综合算式解答;认识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了解递等式的书写格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混合运算的得数;能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过程体会混合运算的相应顺序,能联系计算过程归纳、概括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增强归纳、概括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学习新的收获,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培养认真计算和按规格认真书写,以及有错就改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不含括号的乘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通过技能的生成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学习新知

(一)乘法和加法混合运算。

1、出示例题。

谈话:我们刚学习过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新

的内容。现在先看一个实际问题。

出示例1主题图和问题(1

提问:这幅图说的是一件什么事?你从图中知道了些什么?要解决的

是什么问题?

2、分析解答。

解决这个问题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一你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教师巡视。

交流:解答的过程对不对?这里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为什么要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钱?

指出:要求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要用3本笔记本的价钱加上1个书包的价钱。因为3个书包的价钱还不知道,所以要先用乘法算出买一3本笔记本要多少元,再用加法计算一共用去多少元。

3.列综合算式计算。

(1)说明:上面解答时的这两个算式,可以列成一个综合算式,列综合算式这样写:53相乘后加书包20元。(板书综合算式)像这样把上面一步计算的算式,合并成的一个算式叫综合算式。(板书:综合算式)大家一起读两遍:综合算式。

(如果有学生列成综合算式,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算式,联系分步算式,说说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和分步算式有什么联系,明确这样的算式,是由两个分步计算的算式合起来的,叫综合算式)

说明:这是一个乘法和加法的综合算式,是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板书:混合运算)

(2)提问:你认为这个算式里要先算哪一步?你是怎样想的?

说明:这个算式里,要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钱;所以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计算时要另起一行写等号,而且要像这样等号比算式超前一格。(板书等号)然后先算乘法,算出得数算加法,最后算出得数,等号和上面一行对齐写。(板书等号)

追问:这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让学生按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顺序在课本上计算得数,填写完成算式,结果填在答句里。-

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根据交流板书完成递等式)

说明:像这样一步步计算写出的等式,叫递等式。(板书:递等式)用递等式计算时,等号要像写在算式前一格,两步计算的等号要对齐;先算出的得数写在原来对应的位置,后算的这一步的符号和数照抄下来,接着算出得数。

(3)提问:观察上面的计算过程,是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顺序计算的?你能联系实际问题说说为什么要先算乘法这一步吗?

小结:这里是一道乘法和加法混合运算的题,从实际问题的题意看,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事实上数学也是这样规定的:在有乘法和加法混合运算的算式中,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二)乘法和减法混合运算。

1.列出算式。出示问题(2)

提问:这里要解决的什么问题?求找回多少元,需要怎样算?-

引导:找回的钱,要用付出的50元减去2盒水彩笔的钱。能列成综合算式解答吗?请小朋友说说看。(学生说出一综合算式,教师板书算式)

2.计算得数。

提问: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说明:算找回多少元,就要先算出15×2表示的2盒水彩笔的钱,然后从50元里减去相乘的积。

让学生利用课本上的算式,独立分步完成递等式计算,填写答句。

交流:这个算式是怎样算的?先算乘法,递等式是怎样写的?(说明不算的一步照抄下来,先算的把得数写在和原来对应的位置上,并板书递等式.,完成计算。)

(三)归纳运算顺序。

引导:上面计算的两道题,是有哪些计算方法的算式?

比较上面两题计算过程,你发现计算过程的共同点是什么?

说明:我们刚才计算的是乘法和加法、乘法和减法的两步计算、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我们从上面的计算中发现,在乘法和加法、乘法和减法混合运算的算式中,都是先算的乘法。实际上,数学就是这样规定的,在像上面这样有乘法和加法、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里,应该先算乘法。(板书: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先算乘法)

二、练习巩固,形成技能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把要先算的一步画线表示出来。

交流:这里每道题各要先算哪一步,和大家说一说。(指名交流).

让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检查计算过程和得数,结合强调后算的要在递等式中按原来位置照抄下来,有错的订正。

追问:在乘法和加法、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里,先算什么?

说明:在乘法和加法、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观察、判断并改正错误。

交流、:有哪些题有错误?你能说说每题错在哪里,是怎样改正的吗?(分别指名说明,并呈现学生改正的式子和结果)

强调:在计算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时,首先要注意不管乘法在算式的前面还是后面一步,都要先算乘法;其次要注意暂时不算的一步,在递等式里要在原来的位置照抄下来,不能写错位置或漏写。

3.做“想想做做”第4题。

比较:大家先观察,找出每组两道题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交流:哪位来说说每组题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说明:每组两题里3个数按排列顺序数完全相同,但前后的运算符号有的相同,有的不同。

引导:在运算时会有什么不同呢?请你自己独立计算,看看运算顺序各是怎样的。(学生计算,指名板演)

交流:每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检查计算过程和得数)计算结果相同吗?第三组题都是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算法上有不一样?通过比较和计算,你有什么体会或发现要提醒大家的?

说明:在乘法和加法、减法的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法;但在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的算式里,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4.做“想想做做”第5题。

1)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要求两个什么问题。

提问:求第一个问题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板书数量关系式)

你能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出综合算式解答吗?每人列式解答。

交流:你是怎样列综合算式的?(教师对应数量关系式板书出综合算式)这个算式里要先算什么?列式时是怎样想的?

说明:列综合算式解答实际问题,可以先想数量关系式,看要先算什么;然后可以像这里一样,对应数量关系式里的需要的条件,列出综合算式来解答。

这里怎样计算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计算过程、得数)

2)引导:第二个问题可以先想数量关系式,列出综合算式。求向题的数量关系式是怎样的?(板书数量关系式)

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指名板演。

提问:这里列出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看看怎样计算的 (检查计算)

3)引导:根据刚才列综合算式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可以和大家交流吗?

说明: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时,可以根据数量关系列算式。

三、课堂总结,交流收获

提问: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在计算混合运算时,你想给同学哪些友情提示?

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讨论吗?

练习设计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和第6题。

板书设计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5×3=15(元) 5×3+20

15+20=35(元) =15+20

=35(元)

综合算式

50-15×2

=50-30

=20(元)

如果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应先算除法.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637页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认识并掌握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混合运算的得数;能根据计算规则估计一些两步计算得数的大小,能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过程体会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联系计算过程归纳、概括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增强归纳、概括能力,提高运算能力。

3.学生感受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认真计算和认真书写、有错就改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不含括号的除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学生计算。

出示:4515X2 4012X3

让学生计算得数,口答交流,教师板书递等式。

提问: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2.引人新课。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要先算乘法。那如果是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又要怎样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学习例题。

(1)出示例2

让学生观察图中能知道什么,说说有些什么,各是多少元。

提问:能根据一盒钢笔40元,说说几支钢笔是40元吗?

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求买1支钢笔和1个订书机多少元,要怎样想,先算什么?

说明:求这个问题,要用1支钢笔和1个订书机的价格加起来,要先算算支钢笔的价格。

2)引导列式。

引导:你能列综合算式解答吗?自己列出算式。

交流:你列出的是怎样的算式?(板书算式)还有不同列式的吗?说说也能列成哪个算式。(板书算式)

算式里的除法计算的什么,根据哪个条件想的?

3)思考计算。

提问:上面两个算式,都应该先算哪一步?先和同桌说一说,并说说是为什么,再在课本上把这两道算式计算出得数。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相机指导。(指名板演)

交流:这两题怎样算的?(检查过程,结合检查要求说明为什么先算除法这一步)

说明:这两个算式里,都是先算的除法这一步,这是因为要先算出1支钢笔的价格,才能和1个订书机价格相加,求出买1支钢笔和1个订书机一共要付多少元。

2.完成“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的问题。

引导:你能列综合算式计算吗?自己在课本上列出算式,想想先算什么,再计算出得数。

交流:你是怎样列式的?(板书综合算式)这个算式里每一步表示的什么意思?

你先算的哪一步?为什么先算除法?说说你的计算过程。(板书递等式和得数、答句)

说明:求1盒水彩笔比1支钢笔贵多少元,用1盒水彩笔价格减1支钢笔价格,所以要先算除法计算出1支钢笔的价格,再算减法得出问题结果。

3.归纳运算顺序。

提问:观察上面的几个算式,你发现在除法和加法、减法混合运算的算式里,都是先算的什么?

小结:大家的发现就是数学上的规定:像上面这样,算式中有除法和加法、减法的,应该先算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板书: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先算除法)

三、练习巩固

1.做“想想做做”第1

让学生把要先算的一步画线表示出来。

交流:这里每道题各要先算哪一步,和大家说一说。(指名交流)

让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检查计算过程和得数注意递等式的写法,计算、书写有错的订正。

追问:在除法和加法、除法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里,先算什么?

说明:在上面这样除法和加法、除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中,要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计算前两题,指名两人板演。

检查:第一小题先算的什么?计算过程对不对?递等式写法符合要求吗?

第二小题的计算过程和得数正确吗?

提问:这两题有除法和加法、减法混合运算的算式中,都是先算的什么?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1)让学生同桌先估计每组哪题得数大一些,说出自己的理由。

交流:第一组哪个得数大一些?你是怎样想的?

第二组估计的结果怎样?为什么第二题得数会大一些?

说明:估计哪个得数大一些,可以看先算的哪一步,想想这一步的得数,再找到计算不同的一步,比一比、想一想,得出估计的结果。

2)引导:我们的估计到底怎样呢?大家按题组计算得数,再比一比。

学生计算,指名两人板演。

检查交流,看运算顺序、每步计算和递等式写法,有错的订正。

追问:你发现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有什么特点?

4.做“想想做做”第5题。

(1)提问:有哪些条件?请你具体说说这些条件。

引导:仔细阅读和理解问题各求的什么,想想解答的过程是怎样的,列出综合算式解答果;有困难的可以同桌互相商量后再解答。

学生解答,指名板演;教师巡视、辅导。

交流:第(1)题的算式第一步求的什么,第二步表示的什么意思?结果是多少元?(检查计算结果)

(2)题的算式表示的什么意思?计算正确吗?(检查计算)

提问:我们列出的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先算的什么?

(2)提问:根据上面的条件,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四人小组可以先讨论讨论,想出能提的问题。

学生交流提问题,教师适当板书问题。

四、总结交流

提问:这节课学习的是哪个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你有哪些收获?计算中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

练习设计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后四道题计算,第4题。

板书设计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40÷512 12+40÷5

=812 =12+8

=20() =20()

如果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应先算除法.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839页例3、“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5题,“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认识小括号,认识和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两步计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了解小括号的作用,初步学会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2.使学生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需要,体会添加小括号能改变算式原来的运算顺序;能联系计算过程归纳、概括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方法的合理性,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认真计算和认真书写、有错就改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感受小括号的作用,在列综合算式中能使用小括号。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下列各题。

25+5-3= 3×12÷6-30+4×5= 60+28÷7=

引导:我们已经学习了混合运算,你能算出这里各题的得数吗?大家算一算,看看每题得数是多少。

指名口答得数。

2.引入课题。

提问:能根据上面计算,说说两步计算混合运算的顺序吗?

说明:我们已经学习过各类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知道算式中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应该从左往右算;算式中有乘、除法和加、减法,应该先算乘法或除法。关于运算顺序,还有哪些知识呢?今天继续学习。

二、学习新知

1.学习例题。

(1)审题列式。

出示例3,让学生了解条件,说说要求什么问题。

提问: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几个条件?解答时要先求出什么,再求出问题的结果?

让学生列出解答的算式。

交流:分步列式的说一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板书分步解答的算式,说说先求的什么,再怎样算的)

有没有列综合算式的?[板书学生中出现的综合算式:50 - 20÷5 (50-20)÷5]

(2)引入小括号。

提问:解决问题要先算买1个书包后还剩多少元。按照运算顺序,在这个算式(50-20÷5)里能不能先算买书包后还剩多少元?

说明:这里要先算减法,但综合算式里按运算顺序不能先算,怎么办呢?我们在列综合算式时可以添上小括号。[在算式上板书添上( )]这个括号我们称它是小括号,大家一起说两遍。(领学生说两遍:小括号)数学上规定,算式中括号里的要先算。所以,添上小括号,就能先算减法。所以刚才列出(50-20)÷5的同学是正确的,说明平时能注意数学课外的学习,真好!

追问:现在要先算什么?为什么可以先算减法?

说明:这个算式表示要先算出5020的差,再除以5

(3)计算归纳。

让学生在课本上完成计算,回答问题。

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板书递等式,说明答句)

提问:今天的综合算式有什么特点?这样的算式运算顺序怎样的?

指出:在算式里有括号,应该先算括号里的。(呈现板书:有括号的算式,先算括号里的)

2.完成“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

提问:这两题都要先算什么?

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

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板书两题运算过程,结合强调先算括号里的)

提问:你从上面三题的计算中,知道了什么新知识?

强调:今天学习的是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在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里,应该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三、练习巩固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学生说说每题先算什么。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检查计算过程,有错的订正,强调计算中要细心、认真,算对每一步。

2.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观察题组,看看每一组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明确:这里每组题里按顺序看,数和运算符号完全一样,不同的是有没有括号。

要求按顺序计算得数,指名三人板演。

检查:第一组题各是先算什么,得数是不是正确。

第二组、第三组的计算过程对吗?得数呢?

提问:每组两题的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得数相同吗?运算顺序为什么会不同?

说明:有括号和没有括号的运算顺序是不一样的,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计算时先要看清题目,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按顺序计算。

如果运算顺序不同,结果一般不会一样,所以只有按正确的顺序计算,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

3.做“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说说条件和问题,说说一套衣服是什么意思。

提问:这道题可以怎样想?说说你的想法。(学生可以从条件想起,或从问题想起说出解题思路)

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

交流:你是怎样列式的?(板书算式)

这里为什么要用括号?

让学生说出计算的过程和结果,教师板书。

说明:我们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如果要先算的不能先算时,就可以用小括号,使需要先算的可以先算出来。

四、拓展总结

1.阅读“你知道吗”。

引导:我们现在完成复杂一些的计算时,都是列竖式算。但用竖式是后来人们发现的方法,在这以前是怎样算的呢?你知道有什么方法?(铺地锦)我国古代怎样算的呢?你知道吗?

说明:在用“铺地锦”之前人们还发现了一种计算工具,这计算工具是什么呢?它是怎样算的呢?请大家阅读“你知道吗”。

学生阅读,教师巡视。

交流:在我国古代,人们发明了哪种计算工具?你明白是怎样计算加法的吗?说说书上的例子看。(结合交流的例子,教师演示算筹计算过程)

说明:古代的文化是不发达的,但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聪明和勤奋的,他们发明了算筹作为计算工具,使计算变得方便。那算筹是怎样计算和乘除法的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找资料,看看算筹的计算方法。

2.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学习的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你对数学的规定和方法有什么体会吗?

练习设计

完成“想想做做”第25题。

板书设计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50-20)÷5

=30÷5

=6(本)

算式里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混合运算练习(1)

教学内容

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0页练习五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整理、说明两步计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两步混合运算的得数;能说明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正确地列综合算式解答。

2.使学生经历计算、比较并归纳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能有根据、有条理析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培养比较、概括和分析、推理等能力,提高运算能力。

3.使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细心检查的学习习惯和品质;体会数学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整理、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两步混合运算的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学生口算。

出示练习五第1题。

让学生口算,在课本上填写得数。

交流得数,教师板书。

选择3—4题,让学生说说各是怎样算的。

2.揭示课题

谈话今天这节课,重点练习本单元学习的两步计算混合运算。(板书课题)通过练习,整理、归纳出本单元学会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得数;同时能列出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二、练习计算

1.做练习五第2题。

1)比较计算。

出示第2题。

提问:观察第2题里的三组题,每组的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说明:第一组题按顺序数都相同,运算符号调换了位置;后两组题按顺序数和运算符号都一样,不同的是有没有小括号。

2)学生计算

让学生按题组计算,指名三人板演。

交流:第一组两题的三个数都相同,得数为什么不一样?

第二、三组的每道题各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为什么每组两题的运算顺序不一样?

引导:比较每组两题的计算,能说说两步计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吗?和同桌小朋友一起试着说一说。

交流:你能把通过比较总结的运算顺序,和大家交流一下吗?我们来请几位小朋友说说看。

说明:我们从上面的计算、比较中进一步知道:在没有的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和加、减法,应该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在有括号的两步计算算式里,应该先算括号里的得数,再算括号外面的,得出结果。(呈现板书:没有括号的,先算乘、除法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

2.下面哪几道应该先算乘法或除法?

出示:450-60×5 (450-60)÷3 4×(25+15)

45÷(29-20) 60÷15+20 40+240÷6

让学生观察,独立思考、选择。

交流:哪几道应该先算乘法或除法?为什么?

说明: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的。

3.说出运算顺序。

出示:42+36÷9 60-3×10 35-5×4 30+6÷3

42+36-9 60÷3×10 35-5+4 30×6÷3

让学生依次观察每一组题,说出其中每道算式先算哪一步,教师把每道算式里要先算的一步画上线。

提问:这里每组两题的算式都没有括号,运算顺序为什么不一样?(分别是只有加减法、或乘除法的混合运算,与乘、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你能通过比较,总结一下怎样的算式要从左往右算,怎样的算式先算乘、除法吗?

说明:在没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中,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就应该从左往右算,像这里每组的第二题;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就应该先算乘、除法,像这里每组里的第一题。

4.根据要求,在O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

出示:根据要求在下面式子的O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想想有几种填法。9684

(1)先算前面一步;

(2)先算后面一步。

引导:如果把968的计算称为前面一步,84的计算称为后面一步。根据不同的要求,分别可以填写哪些运算符号?自己写一写,看看能想到哪些填法。

交流:各是怎样填运算符号的?(板书算式)

5.做练习五第3题。

要求计算第一行三道题。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三人板演。

交流:前两题要先算哪里的?(检查计算过程、得数)

第三题先算的哪一步?(检查计算过程、得数)

说明:混合运算要先看清运算顺序,再按运算顺序一步一步计算,算出正确的结果。

三、解决问题

1.做练习五第4题。

让学生说说从图中了解到哪些条件。

引导:你能列出解答每个问题的综合算式吗?自己列出这三个算式,暂时不计算。

交流:你是怎样列式的?依次说一说。(根据顺序板书三个算式)

让学生依次说出每个算式表示的数量关系,说说各是先求的什么。

2.做练习五第5题。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列综合算式时怎样想的?这个算式每一步求的什么?

检查计算过程,有错的订正。

四、小结

提问:通过练习,你进一步认识了哪些内容?有哪些新的体会可以和大家交流?

练习设计

完成练习五第3题第二行计算,完成第4题的计算。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练习(1)

没有括号的,先算乘、除法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 混合运算练习(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041页练习五第610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混合运算的得数,能根据运算顺序通过估计比较相关算式得数的大小;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一些规律;掌握长方形周长计算的公式,并应用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提高运算能力;体会发现一些数学规律的过程,感受比较相关算式大小的思考方法,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以及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规律,激发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进一步培养认真计算、检查和有错就改的学习习惯和品质;通过知识应用感受数学方法的作用,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了解相关运算规律。

教学难点

归纳概括运算规律和理解比较算式大小的方法。

具学具准备

师生都准备25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谈话:今天,我们继续练习两步计算混合运算。(板书课题)除了要进一步掌握两步计算混合运算的计算外,还要通过计算发现一些计算的规律,利用运算顺序直接比较一些算式得数的大小。

二、计算练习

1.比较回顾,练习巩固。

出示:说说下面每组里的各题的运算顺序。

78-16+4 84÷6×2

78 -16÷4 84+6×2

78- (16-|-4) 84÷(6×2)

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每组里各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分别要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指出:在两步计算混合运算里,当没有括号时,如果只有加减法或乘除法,应该从左往右算;如果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应该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括号里的。

2.比较大小,练习铺垫。

(1)在上述两组题里都删去第二小题,成为:

78-16+4

84÷6×2

78- (16+4)

84÷(6×2)

(2)引导:我们从上面的比较中,知道了这里每组两题的运算顺序不同。

现在你比一比、想一想:每组两题的得数会相向吗?

提问:那每组里哪个得数大一些?你是怎样比较的?说说你的想法。

过渡:从上面可以看出,计算时因为顺序不一样,一般情况下得数会不同;而且看运算顺序,也可以比较一些相关算式的大小,比如第一组,从78里减去16后再加4的得数,就要比从78里减去164的和要大。那是不是运算顺序不同得数就一定会不同呢?有什么时候也会相等吗?有些有关系的、得数不同的算式,怎样能直接看出得数大小呢?我们继续研究。

3.做练习五第6题。

(1)出示第一行两组题。

观察:大家观察、比较每组的两题,你感觉每组两题的得数会相同还是不相同?

引导:你的感觉对不对呢?请每个小朋友按题组算一算、比一比。

学生计算,指名板演;教师巡视。

交流:第一组题是怎样算的,得数各是多少?(检查计算,比较得数)第二组题呢?(检查计算,比较得数)

比较:你刚才感觉的对不对?那你能找找两题间的联系,说说有什么发现吗?和同桌说一说。

交流:每组两题有什么联系?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相加的和。

引申:比一比,每组里哪个算式算起来要方便一些?为什么方便?

(2)比一比,填一填。

出示: 240-45-55 237- (37+89)

=240-(O) =237-O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结合交流提问学生的想法,强调规律特征。

(3)出示第二行两组题。

观察:再来观察、比较,看这里是怎样的两组题,能找到特点吗?试着找找看。

你看出两题的特点了吗?明确:这里一道是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另一道是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相乘的积。

提问:你感觉这样的两道题得数会怎样呢?

引导:请你按题组算一算,看看得数是怎样的。(学生计算)、

交流:第一组题是怎样算的?(板书计算、得数)第二组的计算呢?(板书计算、得数)

比比算式和得数,你有什么发现吗?(引导、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指出: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

(4)比一比、填一填。

出示:420÷4÷2

=420÷(□○□) =360÷□○□

学生口答填空,教师板书,提问填写时怎样想的。

(5)回顾交流。

引导:通过第6题的练习,你有哪些发现?我们是怎样发现的呢?

说明:有些规律,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比较,找出联系,从中发现这些规律。这样的经验,在以后学习中要注意运用。

4.做练习五第7题。

引导:有一些有关系的、得数又不同的算式,有时可以我们还能直接判断它们的大小。现在来看第7题。

出示第7题,让学生思考、判断,把结果填写在课本上。

交流:你是怎样填的?(呈现结果)

提问:这里每一题是怎样判断的呢?说说你的理由。

明确:第一题左边看作5403,右边看作840;第二题左边24除以6的商比24小,右边减去24后被除数已经比较小了,再除以6得到的商更小;第三题连续减去的两个数,合起来比右边括号里两个数的差要大,得到的结果就小。

三、实际应用

1.做练习五第9题。

学生读题,了解题意。

提问:解决第一个问题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说说可以怎样想。

解决第二个问题可以怎样想呢?说明:第一个问题,可以求出看了的页数,再求平均每天看的页数;第二个问题要用剩下的页数除以剩下的天数,可以先求还能看几天,再求出问题结果。

要求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解答。(学生解答)

交流:第一个问题怎样解答的?(板书算式、计算)为什么要用小括号?

第二个问题列出的什么算式?(板书算式、计算)每一步求的什么?

说明:解决实际问题要弄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按照数量间的联系列综合算式解答,但要注意按计算顺序正确列式,在需要小括号的时候,要使用小括号。

2.做练习五第10题。

学生读题后,提问:题里告诉我们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是什么?(板书公式)你能说说为什么“长十宽”要用小括号吗?

说明:过去我们总结的方法是先算长加宽的和,再乘2,写成综合算式就应该是这样的公式:用长加宽的和乘2。我们要记住这个公式,今后计算可以直接照这样的公式列式。你能照公式列出算式计算周长吗?请列出左边长方形周长计算的综合算式,暂时不计算。试试看。

学生列式,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你是怎样列式的?(板书算式)

说明:应用公式计算,只要把已知的数按公式里的位置“填充”,照样子写出算式。这里长是18 m,宽是12 m,按公式(长十宽)×2应该列成(18 +12)×2,就能计算出周长。

3.做思考题。

(1)让学生观察图形排列有什么规律,思考小华是怎样想的。

引导:小华算第二个图形的周长时为什么写成(4+6)?请你看图互引说说他的想法。

说明:(摆出图形,结合图形说明)看这个图形的周长,如果把下面边线正中的1厘米平移到上面正方形里就是4厘米,周长部分还有左右两边各3厘米,3×26厘米,(4+6)得到的就是周长的厘米数,也可以看成4+3×2

引导:第三个图形他是怎样想的?你看图分析一下。

交流:找到他的想法了吗?

学生交流,结合图形说明想法,明确4+6×2的思路。

(2)要求学生用小正方形接着摆一摆,按上面的思路数一数,填一填。

交流:你怎样填的?(拼出图形验证结果)

四、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认识?还有哪些收获?

练习设计

练习五第810题。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练习(2)

13272)÷5 72÷(95

=60÷5 =72÷4

=12(页) =18(页)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教学后记

第六课时 算“24点”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标育A-10年级下册第4243页综、与、践“算‘24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和基本掌握用扑克牌算“24点”的方法,能根据四张扑克牌上的“点子”数,选择计算方法和过程,算出“24点”的结果。

2.使学生经历学习、计算得数“24点”的过程,了解通常可以用不同的牌算出得数。24点”,相同的牌可能有算出“24点”的不同方法,进一步提高口算能力,培养思维灵活性和敏捷性等品质,发展学生数感。

3.使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合作、交流算法,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受计算游戏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应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用四张扑克牌算“24点”。

教学难点

能根据四张牌算出“24点”。

具学具准备

师生每人准备A10的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讲一讲,激趣引新

1.介绍扑克牌。

引导:今天数学课小朋友们都带来了什么?(出示扑克牌)你知道扑克牌中蕴藏的秘密吗?

听说过没有,扑克牌跟我们生活中一年的时间还有很密切的关系呢!

你相信吗?

介绍:大家观察,(用扑克牌演示、说明)一副牌有54张,大王代表太阳,小王代表月亮;其余52张代表一年中的52个星期。扑克牌有红桃、方块、梅花、黑桃四种花色,分别象征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种花色各有13 张牌,表示每个季节有13个星期。把J.Q.K分别当作111213点,大王、小王各算作半点,一副扑克牌的总点数恰好是365点;如果把大、小王各算作1 点,共366点,这象征一年是365天或者366天。你觉得扑克的发明人怎么样?

2.引入活动。

谈话:扑克牌还有这么神奇的秘密,又是一种有趣的智力玩具。你们也玩过扑克牌吗?都用扑克牌玩过哪些游戏呢?

引入:扑克牌的搭配千变万化,可以玩很多种游戏,其中就有一种游戏叫“算‘24点’”,你知道是怎么玩的吗?我们可以利用几张牌,每张牌只用一次,用加、减、乘、除进行计算,使最后的得数是24,这就是“算‘24点,,’。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玩一玩这个智力游戏,看看你的智力水平。(板书课题)

二、学一学,初识算法

1.体会算法。

(1)取牌:大家和老师一起拿出Al0各一张,共10张牌,其中把A看成1来计算。同桌互相检查一下,都拿对了吗?

(2)引导:老师出一张牌4,(出示4)你能从你的手中拿一张牌,和4算出24吗?怎样算?

如果老师拿出一张牌8,你拿出几可以算出247为什么拿37

引导:老师还出8,你能拿两张牌跟老师出的8算一算,每张牌只能算一次,也算出得数24吗?大家想一想、拿一拿。

交流:你拿出的是哪两张?怎么想到拿这两张的?(两张能计算出3)还有哪些不同的拿法的?有不同拿法的来说一说。[板书一些不同拿法,如13(说明3÷1—31×3=3),12(说明1+2 =3),41(说明4-1=3)79(说明7+9 =1616+8= 24)……]

过渡:如果拿出两张牌能算出得数3,再和8乘就得24;或者算出16,再和8加也得24。所以计算的方法可以是不同的。像这样的,就是拿出三张牌,用加、减、乘、除法计算,每张牌只用一次,算出24。现在如果给你三张牌,你能算出24吗?试试看。

2.引导计算。

(1)出示三组扑克牌:234389359

说明:这里每组三张牌,都可以算出24。请同桌讨论,每张牌只能算一次,可以怎样算,把你讨论的算式分步记录下来。

同桌学生讨论、计算,记录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先说说第一组三张牌可以怎样算?(板书算式)还有哪些不同算法?(板书不同顺序相乘的算式)

说明:这三张牌可以用不同的算法算出24。计算时先用用不同的两张牌算出一个数,看和第三张牌能不能算出24

交流:其余两组牌各是怎样算的?(学生说出算法,教师板书)

(2)过渡:你能任意拿出三张扑克牌,根据牌上的点数,每张牌只用一次,用学过的计算算出24吗?请同桌一人任意拿出三张牌,两人合作算出24,记录你的算法。如果得不到24,就换牌重算。

学生任意取牌计算,记录算式,教师巡视。

交流:你拿出的哪三张,怎样算的?(指名交流,呈现点数,板书算式)

3.认识算法。

引导:大家已经能用三张牌算出24。按算“24点”的规则,是用四张扑克牌算出24。现在老师拿出四张牌,想想你能怎样算,按计算过程写出你的算式,等会交流。

出示扑克牌:1258

学生思考、计算,教师巡视。

交流:你怎样算出24的?(板书算式)还有不同算法吗?(交流、引导,板书算式)

引导:看这里的这些计算,有没有一些计算的小诀窍?(引导观察、交流想法)

指出:根据这里的计算,可以先想能不能通过计算凑出3846,这样就再用乘法算出24;如果凑不成这样的数,再想办法用加、减、乘、除混合算。

三、试一试,掌握算法

1.尝试计算。

出示三组牌:457834792616

引导:请同桌两人再商量,每组牌怎样算出24,合作算一算,写出算式和得数。

学生讨论、计算,教师巡视、辅导。

2.交流算法。

(1)交流:先交流第一组的计算。大家想到哪些算法,一起来说一说。

(板书不同算法:凑成38相乘,四个数连加,凑成212相乘)

说明:大家真动脑筋,能用不同算法算出得数24。我们计算时,要用4个数从不同角度思考算法,灵活地计算。

(2)交流:后两组牌你是怎样算的?还有哪些不同算法?

指名交流、补充,教师板书不同的算法,让学生了解各是怎样算的。

3.计算提高。

要求学生自己任意拿出四张牌算“24点”;如果得不到24,重新任意取牌、计算,直到算出24为止。

学生取牌、计算,教师相机指导。

交流:你拿出的是哪四张牌,怎样算出24的?

根据交流呈现牌面,板书算法(包括不同算法)。

四、比一比,提升技能

提出算“24点”的比赛,把学生分为每四人一组。

要求:现在我们每四人一组,每人从自己的扑克牌里任意拿出一张牌;小组里每个人都根据拿出的四张牌算“24点”,谁先算出就获胜;如果计算结果真得不到24,就换牌再算。各小组把每人胜出的次数记下来。

学生开展比赛活动,教师巡视。

交流:每个小组谁胜出的次数最多,谁胜出的次数比较多?

五、课堂总结

引导:回顾一下,我们今天算“24点”经历了哪些活动,是怎样知道能算“24点”的?

你今天有哪些收获?

教师总结学生活动与收获。(略)

练习设计

小朋友回家以后,可以组织一次家庭“算‘24点’”比赛。

板书设计

算“24点”

73=4 51=6

4×6=24 8÷2=4

6×4=24

教学后记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a021f6f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c6.html

《2019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单元教案(6课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