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教学资料 4.13《张衡传》教学参考 新人教版必修4

发布时间:2019-08-19 00:02:2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教学资料 4.13《张衡传》教学参考 新人教版必修4

一、整体把握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以翔实的文笔全面记述了张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而且详略突出,重点介绍了他在科学上的贡献,其间贯穿了作者对张衡品德的由衷景仰之情。层次清晰,条理分明,一位博学多才、从容淡泊的文人学者形象如在眼前。文章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即文章的第1段。记述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学上的成就。开头两句按历史人物传记的格式,记述张衡的姓名、籍贯与家世。接着介绍其在文学上的造诣。“少善属文”说明他具有先天的禀赋,而“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说明他注重社会实践。也正是因为他在青少年时代就打下了如此深厚扎实的基础,并不断自我提高,所以才能“通五经,贯六艺”。在叙述了其“才”后紧接着叙述其德。“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具有谦虚稳重、超尘拔俗的品格,而面对统治者的招罗,作者连用“不行”“不就”“不应”等词语表现他的不慕荣利的高洁品德。而《二京赋》进一步证实其文学才能及精研精神。

第二部分即文章第24段,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重点介绍候风地动仪的结构和功用。第23段从整体上概括了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包括科学发明和理论著作两部分。在介绍其特长时与其职官联系起来,侧面反映了二者互为因果的关系。第四段着重介绍了能代表其成就的候风地动仪。介绍地动仪虽不足二百字,但详尽记述制造时间、质地、大小、形状、内外结构、装饰、功用等,文字精简平实。如介绍构造特点时用“中”“傍”“外”“下”四个方位词为序,便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简要而清楚地写出其构造特点。以“似酒尊”描写其形状非常形象具体,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的夸张描写和“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的热烈赞叹着力描写了仪器的准确无误。最后附述了生动有趣的事件验证其功效,使文章于平实中透出情致。

第三部分即文章的第56段,介绍张衡在政治上的才干。文章仅选取两件事作为切入点,一是《思玄赋》的由来,表现了张衡心思细密、小心谨慎的形象。一是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斗争一事。“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表现其政治智慧,“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表现其卓然政绩。这样,笔墨寥寥却写出了一位真实可感、形神丰满的廉吏。

语言凝练平实是本文的突出特点,作者写作时绝少用形容词,尽量抓住史实,描绘时惜墨如金,无一句赘言。但平实精谨中有精彩之处,如候风地动仪一段描写生动形象,说明作者胸中自有丘壑,所以能繁简得体,伸缩自如。也唯其如此,才能将张衡一生中在诸多领域中的大事交代得清楚详明,有条不紊。

二、问题探究

1.张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

张衡的高尚品德表现在:(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2)“从容淡静”,不慕世俗的虚荣,“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不慕当世”;(3)品行端正,忧国忧民,作《二京赋》讽谏王侯,整治法度收拿奸党。其“才”高于世,表现在:一是“善属文”,写作著名的《二京赋》;二是“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三是“善术学”,著有《灵宪》 《算罔论》;四是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畏权贵,“称为政理”。

2.文和《屈原列传》相比,有哪些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和《屈原列传》相比,两篇传记最大的共同点都是按时间顺序,截取重点片段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一生,选材有详有略,重点突出。最大的区别是在表达方式上,《屈原列传》为了表现屈原的高洁的“志”“行”和寄寓作者的情怀,采用了叙议结合的方法,文笔充满感情,有抒情散文的特点,主观性较强。而《张衡传》以表现张衡的杰出贡献,简要概括其一生为主要目的,所以用说明性文字对张衡的文学创作和科技发明进行介绍,其中着重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而对其品德为人的描写都散见于字里行间,贯穿于文章中,很少直接抒情。笔调沉静,文字质朴。

3.人物传记的写作有何特点?在本文有何体现?

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传记的基本特点是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传记的种类有: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传记不可能把一个人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本文写了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上的突出贡献,强调了他在科学方面取得的成就,其间穿插了对其为人品格的评价。全文重点突出,详略分明。

4.本文在写作方法上的特点是什么?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写法和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1)本文是人物传记,介绍人物以时间为经,以事迹为纬。张衡一生经历了东汉章帝、和帝、安帝和顺帝四个时期。时间虽较长,文章叙述的时间线索却很清楚。从表达方式上说,以记叙为主。在第4段写候风地动仪,又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

2)本文介绍了张衡文学、科学、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其中,以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作为重点详写。在介绍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时,又突出了候风地动仪的研究制造,介绍特别详尽,对其他创造的介绍则较简略。这样详略得宜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

关于练习

一 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文章的记叙重点是什么?

设题意图:让学生整体把握《张衡传》的内容,并能分析课文结构,在此基础上抓住课文重点,进而了解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和贡献。

参考答案:

文章从三个方面写张衡:张衡的为人以及在文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在科学技术方面卓越的才能和贡献;在政治上的突出作为。记叙的重点是张衡在科学上的才能和贡献。

二 翻译下列各句。

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2.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3.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4.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5.时政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设题意图:引导学生注意文中出现的重点实词,这些词语的义项或在古文中经常出现,或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常用义不同。

参考答案:

1.虽然才能比一般人高出许多,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俗人结交。

2.张衡善于机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阴阳历算方面最用心。

3.张衡不趋附当朝的权臣大官,所任的官职就多年也得不到提升。

4.曾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但感觉不到地面动,京师的学者都怪它没有应验。

5.当时政治局面每况愈下,权利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情。

三 郭沫若曾评价张衡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课外搜集资料,联系课文,以“我看张衡”为题,在班里做一次三分钟演讲。

设题意图:旨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习课文所记载的张衡的种种优良品质,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必有统一答案。

参考译文

张衡,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接着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高于世人,却并不骄傲自大。(他)总是举止稳重、神态淡泊、宁静,不喜欢与一般的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间,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这篇赋,他)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核阴阳之学(包括天文、气象、历法诸种学问),精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

(汉)顺帝初年,(张衡)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8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尊。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酒尊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因此得知发生地震的消息。地震发生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按照震动的龙头所指的方向去寻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学者都怪它这次没有应验。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地震,大家这才都叹服地动仪的绝妙。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当时政治昏暗,中央权利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后来被升为侍中,皇帝让他进皇宫,在皇帝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意见。皇帝曾经向张衡问起天下人所痛恨的是谁。宦官害怕张衡说出他们,都给他使眼色,张衡于是没对皇帝说实话。但那些宦党终究害怕张衡成为祸患,于是一起诋毁他。张衡常常思谋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福祸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看清,于是写了《思玄赋》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思。

(汉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族大户,与河间王一起胡作非为。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事处理得好。(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张衡活了六十二岁,于永和四年去世。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教学资料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

一、 教材分析:

《孙权劝学》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记事简练,文笔生动。学习时要反复朗读,力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读出语气。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已经初步掌握了查阅工具书和利用课文注解疏通简文言文中关键字词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古今汉语在翻译上语言组织能力和理解文本思想内涵的能力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2)背诵课文,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2)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品味文章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剪裁内容的表达效果。

2、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的道理,从而勉励同学们重视学习,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背诵课文。(2)揣摩文中对话,感受三位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体味利用对话组材的妙处。

三、教学难点:1)美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读出人物个性,读出文章特有的意味。(2)理解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体味这段话的情味。

四、教法学法:表演法。比较阅读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

六、教学资源:课本、教参、古文翻译讲义、学生课前查阅与本课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同学们,中国有句古谚:“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见,良药与苦口,忠言与逆耳总是相伴相随的。然而,我认为如果讲究说话的策略,良言却可以被包装上一层甜蜜的外壳,变得易于人们接受,那么将会产生“良药未必苦口,忠言未必逆耳”的表达效果,这便是语言的艺术与魅力。今天,便让我们一同来学习《孙权劝学》这一堂课,让我们共同步入三国时代,来领略一下古人的语言表达的艺术风采。

二、简介作者:8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资治通鉴》、司马光有关知识。

了解史书,积累知识。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五代1362年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目的就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所以有“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之美称。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正文公集》

(设计说明:让学生积累必要的文学文化常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走进名著,认识人物。

师:三国故事中有许多家喻户晓的人物,文中写到了几个?(3个)他们分别是谁?(孙权、鲁肃、吕蒙)请同学作介绍。

幻灯片显示补充资料:

1、孙权

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自称为春秋时大军事家孙武之后,曾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获赤壁之捷。曹操曾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

2、鲁肃

字子敬,三国时吴国的名将,政治家,在政治上主张联刘抗曹,曾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3、吕蒙

字子明,三国时吴国的名将,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曾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蜀将关羽,夺回荆州。

(设计说明:对名著《三国演义》人物的适度介绍,调动学生课后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三、初读课文,正音正字。(5分钟)

1、教师示范有感情背诵全文,学生听清读音,明确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全班齐读。

生字正音:卿(qīng) (yé) (shè) (shú) (gèng)

友情提示:注意掌握字、词的读音,注意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

(设计说明:读准字音、明确停顿、读出感情,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老师有感情的示范背诵将对学生的朗读产生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有利于激励学生背诵。)

四、细读课文,读懂文意。25分钟)

1、自主学习:根据课前预习,结合课文注释,借助手中的工具书和资料书,自主学习,尝试翻译课文,并把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圈画出来。

2、合作讨论:对个人解决不了的疑问以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小组仍不能解决的再做出标示。

3、探究质疑:以小组为单位对疑难问题提问,其他同学帮助解决,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4、教师点拨:结合学生对疑难问题的提问,教师提出本文重点、难点的字、词、句。

A、解释加点的词语

今当涂掌事 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卿今当涂掌事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以军务 及鲁肃寻阳

蒙乃始 往事耳

B、辨析古今异义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但当涉猎,见往事

C、翻译下列句子

a 蒙辞以军中多务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d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e士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f卿言多务,孰若孤?

难句: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用﹍﹍来推托 调)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成为博士吗 留)

③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是应当﹍﹍罢了 替)

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请事物这么晚啊 删)

⑤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与吕蒙﹍﹍ 补)

友情提示: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等保留不用翻译。

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

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

补:补出句中省略的内容。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五、全班再次朗读课文,体会文意。5分钟)

设计说明: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理解及积累是文言文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课文注解读懂简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在教师的点拨帮助下解决学习困难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拓宽思维的学习思路。)

六、布置作业1分钟)

翻译课文,掌握字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1)背诵课文,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2)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品味文章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剪裁内容的表达效果。

2、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的道理,从而勉励同学们重视学习,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背诵课文。(2)揣摩文中对话,感受三位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体味利用对话组材的妙处。

三、教学难点:1)美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读出人物个性,读出文章特有的意味。(2)理解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体味这段话的情味。

四、教法学法:表演法。比较阅读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

六、教学资源:课本、教参、古文翻译讲义、学生课前查阅与本课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5分钟)

疏通文意,提问重点词语、句子翻译(略)

二、赏析言简意丰的对话美:15分钟)

1、《孙权劝学》是一个著名的劝学故事,题目中哪个词最关键?(劝)那么,孙权是如何“劝”的呢?请找出孙权“劝”的语句,并揣摩应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

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

A讨论、模仿: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责备、不悦)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说法,言辞恳切)

请同学模仿语气朗读,看谁读得最好。

B、人物形象点拨:

言为心声,从人物的语言就能反映出他内心的想法。从这番劝说中,可看出孙权是一个怎样的人?(关爱部下、好学、善劝)

2、孙权劝学的结果如何?试找出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并揣摩应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

请同学朗读鲁肃与吕蒙的对话。

A、讨论、模仿: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惊讶、赞叹)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自豪、自得)

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模仿语气朗读。

B、人物形象点拨:

从这些语句及行动中可以看出鲁肃是一个怎样的人?(敬才、爱才)

吕蒙能听从劝告“就学”,从昔日的“吴下阿蒙”到如今的“刮目相待”,可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能听取别人意见,好学。)

友情提示:学会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从而体会人物形象这种学习方法。

3、分角色表演故事。尽量使用原文的语言进行对话,可进行合理的想象,体会人物的语气、语调和人物形象。

(设计说明: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品读课文,让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课堂气氛,很好的培养学生自读古文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表达、表演能力。)

三、背读课文,总结反思。(5分钟)

1、理清文章脉络,为背诵课文做准备。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问题:

A、吕蒙在孙权的再三劝说下,开始读书学习,并取得良好的读书效果。文中有两个成语突出表现了吕蒙前后的变化,请大家找出。(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B、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发生了哪些事情?(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设计说明:背诵课文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前面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再理清文章脉络,并利用图片提示主要内容帮助学生背诵,既快速,理解又深刻。)

四、拓展延伸,积累成语。5分钟)

1、有两则成语出自本文,你能找出来,并造句吗?——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待)

2、《孙权劝学》和《伤仲永》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异同?

明确:从内容上看,两篇文章都与学习有关,但正好一正一反,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吕蒙是中年好学,学有所成;仲永是少年不学,一事无成。

从写法上看,《孙权劝学》以对话为主,加以侧面描写,来表现吕蒙的长进;而《伤仲永》则借事说理,先叙后议,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3、你还知道哪些古人勤学成才的名人故事?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补充:如匡衡凿壁借光、车胤(yìn)囊萤苦读、孙康映雪读书、孙敬、苏秦悬梁刺股、李白悟理勤学、范仲淹啖(dàn)粥攻读、宋濂抄书苦学等。

(设计说明:课外知识积累是语文资源充分利用的一个方面,注重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是丰富语文课堂学习、拓展学生知识面的一个重要手段。)

、体验与反思:5分钟)

吕蒙由不学到学乃至学有所成,这个变化过程给你什么样的启发?(学生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1)读书学习非常重要。(2)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3)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4)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5)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劝人要讲究策略;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能总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六、拓展与延伸:5分钟)

思考一下问题:

1、当你劝一个人学习时,那个人说:“我很聪明,天赋远远超过一般人,不学习,别人也赶不上我。我为什么还要学习?”此时你怎样说服他?

2、当你劝说一个人学习时,那个人说:“我都这么大年纪了,学习还来得及吗?不如算了吧。”此时你怎样说服他?

3、当你劝一个人学习时,那个人说:“知识的海洋那么大,而我每天只能学习一点点,什么时候才能学到本领?不如算了吧。”此时你怎样说服

七、教师总结,赠言共勉。2分钟)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最后送同学们一句话,我们师生共勉: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努力读书吧,相信你会成功!

(设计说明: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激励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和兴趣。)

八、布置作业:1分钟)

收集有关知识能够改变人,塑造人的名句和事例。

准备下节课测试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孙权 吕蒙 鲁肃

劝学 就学 赞学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97d4e50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f.html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教学资料 4.13《张衡传》教学参考 新人教版必修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