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论文

发布时间:2014-09-11 17:42:3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国文化史之佛家小谈

在各宗教中,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其中佛教具有最庄严、最完整、最精密、最庞大的体系。包括了对世界认识的一个完整的体系,即“缘起”的理论;那环环相扣,层层相因的因果学表相处严谨而细密的逻辑;那放弃王位而自甘困苦,参悟人生的佛祖及其传说;严格的清规戒律不仅为佛教徒提供了完整的道德规范,而且引导人心向善的宣讲、劝诫,赢得了一切善良人们的心理共鸣和极大尊重。

儒家讲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是几千年士子的奉行标准;道家则是追求炼丹养生,追求的是羽化登仙;而佛教的理想则是苦修今世,积得无上功德,从而超脱轮回到达彼岸,最终前往极乐世界。

具体佛教是何时开始传入中国内地的,说法很多。但总体来说一般认为是两汉期间,虽然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不如道教产生时间早,但是自从它传入以来就开始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与道教文化相互斗争融合,最终与儒家共同形成了特异的中国传统文化。

佛教追求的是永恒,不过却和道家追求的永恒相悖。它的最终目的是大寂灭,在无有之有中存在,在无生之生中存在,最后渡过无边苦海到达那神秘的彼岸。涅槃,这既是终点,又是另一个起点。因此佛不不惧怕死亡的威胁,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又和儒家的“舍身成仁”的大无畏相融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无畏,并成为了历史中诸如白莲教、明教、义理教等一批教派起义的精神支柱。当然,其中不乏所谓的“天命神授”等。

佛教对社会影响再大的还是它的因果论和轮回说。“前世因。今世过”“善恶有报”“十殿阎罗、十八层地狱”等更是在民间广泛流传。

人们或许不怕自己遭难受厄,可能是出于“虎毒不食子”的天性,几乎没有任何人情愿子孙后代有业报,因此不乏有人一辈子行善或者恶人老来行善。佛家因果论的影响可见一斑。

佛家讲因果的本意是要佛教徒能够斩断尘缘,达到六根清净四大皆空的境界,进而能得大机缘,以大智慧、大毅力渡脱苦海,到达彼岸。但是这一套理论在向底层民众宣传时因为种种原因而成了它们的精神寄托,尤其是在乱世中。而在治世时,民众则将其发扬的淋漓尽致。

虽然佛家的这一理论有愚民的嫌疑,使民众安于现状,逆来顺受,磨灭了血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的安定和社会道德的规范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佛教可以说是一种很特别的宗教,这种特别的体现之一就是它的人神观有别于其他的宗教。

在其他两大宗教中,人只是神的奴仆,即使成神那也是神的恩赐。神爱世人,但那是一种高高在上的目光,对人的爱是一种怜悯,一种施舍。人的尊严,人作为百灵之长的尊严在神的面前荡然无存。人只能生活在神的光芒下,稍有悖逆得到的便是惩罚,人在神面前卑贱如斯。

诺亚方舟的存在不是为了证明人在灭世洪水到来时的坚强、勇敢与慈悲,它是人类的耻辱。神的残暴不仁在此表露无疑。与此相应的是通天塔的传说,神需要的只是听话的狗而已。

神说,要有光,于是世界有了光。神是无所不能的,但恰恰是无所不能的神成就了著名的悖论:无所不能的神难以制造出自己也举不起的石头。

这是宗教信仰中致命的缺陷。

而在佛教徒心中,佛就是他们的神,但绝对不是他们的上帝。佛有大神通,却不是生而为佛。世尊亦是由人成佛。

佛不是万能的,佛也有烦恼也有无奈,哪怕他们有大觉悟,但在凡尘琐事面前也难以真正的超脱。世尊十大弟子中号称“强记第一”的阿难差点为情所困,号称“大愿第一”,曾发出“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地藏王菩萨也不得不为救因忤逆佛而堕地狱的母亲而诵经万遍超度鬼魂苦积功德。

佛也有喜怒哀乐,佛只是一群有大神通的人。固然有大恒心、大毅力、大智慧。佛有慈悲之心,愿度众生脱离苦海;佛怜悯世人,怜悯的是世人身在红尘,因果缠身不得解脱。

佛舍身饲鹰,佛为众生宁愿永世不得正果,佛为世人慈悲至此。但佛不需要人来做奴仆,佛是为救众生的苦难而存在,观世音就八苦八难。

佛给了世人一个希望——人可以成佛;佛给了世人一个承诺——念一声“阿弥陀佛”百邪辟易。

佛救脱众生,在那无际的苦海上以身架上了到达神秘彼岸的金桥玉梁。

而佛教的宇宙观也与基督教的上帝造世界、地心说、日心说截然不同。

佛教中所讲的世界,就是普通所称的宇宙。佛教经典《楞严经·卷四》云:’’世为迁流,界为力一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米、现在为世。”这二者同是无量空间和无限时间的合称。因此佛教的世界观,也就是普通所称的宁宙观。佛经中经常提到“三千大千世界”这一概念。三千大千世界并不是指三千个世界,而是集一千个世界为一小千世界,集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集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因其中含有三个千的倍数,故称三千大千世界,其中包含着十亿个世界。如此广大无际的虚空宁宙范围,在释迦牟尼佛眼中也只不过是一佛摄化之土。

佛教称我们通常所说的银河系为娑婆世界,并早在现在天文学发现银河系有10亿颗恒星之前就已断定,娑婆世界(银河系)是由10亿个小世界组成,每个小世界都包含一个太阳和一个月亮。同现在天文学的推测和肤浅认识不同,佛教对银河系(娑婆世界)的认识相当完备,譬如,认为银河系由三千大千世界组成,即娑婆世界(银河系)由一千个大世界组成,每个大世界由一千个中世界组成,每个中世界又由一千个小世界(相当于一个太阳系)组成,这就是三千大千世界,总计有10亿个小世界。

佛教对小世界的认识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太阳系有所不同,通常我们认为包括地球在内的九大行星都是围绕着太阳转的,太阳是太阳系的绝对中心。佛教宇宙观里,小世界的中心不是太阳而是须弥山,太阳与月亮都在须弥山的半腰旋转。地球被称为南赡部州(或阎浮提),与之对应的还有三大部州——北俱卢州、东胜神州、西牛贺州,分别分布在须弥山的南北东西四个方向。

同时佛教认为宇宙是“无始无终”的,如同圆环,没有起点与终点,因此无所谓宇宙的起源与创造之说。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证悟宇宙的真理——缘起,即所谓“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万事万物莫不是在因缘和合之下产生、消长乃至灭亡,而宇宙运转的法则,佛教提出六因、四缘、五果的因果论以为阐述。

至于宇宙的缘起,佛教小乘诸宗派主张“业感缘起”,说明有情众生所行善恶事将招感现世或来世相应的果报,其中又有正报和依报之分。正报是指众生本身的美丑、智愚,依报则是外在环境的差别。因此,宇宙世间的形成与转变,有情与无情有相当密切的相互关系。

法相宗的唯识说,进一步提出“赖耶缘起”,主张万法皆由业感受报的主体阿赖耶识所变现。由于阿赖耶识含藏各种种子,遇缘起现行,现行又回薰种子,受薰的种子遇缘又起现行,如此周而复始。因此,宇宙万象不过是阿赖耶识所变现。

主张“真如缘起”者,则依据《楞伽经》、《密严经》所载,叙说有情如来藏中的自性清净心,才是万法生起的根源,由于真心被杂染蒙蔽,产生阿赖耶识,而使众生生生世世轮回不已。由是,佛教对宇宙的诠释有“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说,每一个有情众生,依着自己迷悟的深浅,而能显现出不同的世界。

华严宗主张宇宙中的任何一法可成一切法,另一方面以一切法而起一法,所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种万事万物互为缘起而成一体的论说,即法界缘起。法界缘起的宇宙观强调唯心所起的法界互为缘起,乃依据华藏世界从整个宇宙的成立状况来叙说万事万物的形成原理。

从缘起论,我们对宇宙的现象有了全盘的概念,然而宇宙的森罗万象,其本体究竟如何?关于这个问题,佛弟子曾作过深入的研究,从早期的“三世实有,法体恒存”到大乘初期的“缘起性空”产生空有之争,而渐渐汇归两家成“真空妙有”,发展至“即空、即假、即中”的色空相融说,亦即现象不离本体,本体即是现象。因此,吾人不必向心外去探讨世界,要向心内追求,把宇宙纳于胸中,对宇宙万物便可以了然,因为法界只在当下一念。一念证悟本体,宇宙万象无不豁朗分明。

佛教认为宇宙乃缘起,一切事物皆在因缘和合下产生。因缘际会时,一切现象的生起,是那么真实确切;因缘变化时,昔日情景随之灰飞烟灭。宇宙世间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没有恒常不变的存在,所以佛教说“无我”、“空”、“真如”、“妙有”,不论说空说有,不外希望人类能从缘起中道的真理,印证宇宙实相。“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一心能生万法,因此,唯有从修心出发,才能证知宇宙的奥秘。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8f1e535011ca300a7c39024.html

《中国文化史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