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2019-01-12 22:24:3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 怎样理解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区别哲学是通过一系列概念、范畴、命题和理论论证而成的关于世界总体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是自发形成的,是零散的,缺乏理论论证的;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并非人人都有,要通过学习才能获得;

联系:①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和世界观都是把整个世界当作研究对象.

2. 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其理论意义

内容①思维和存在、精神与物质何者为第一性

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意义:划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贯穿于全部哲学问题之中并统帅和制约其他切问题的根本问题,也是各种哲学学派、思潮争论的根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是人的认识活动的根本问题,也是人的实践活动的根本问题

3.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是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 而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并且这一主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鮮明的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

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4.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p67>;意识的构成与功能

①世界物质的统一性,首先在于意识是统一于物质的,这是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和物质的表现;物质运动服从客观规律。

②对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说明,还包括对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的说明。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意识构成:①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知、情、意的统一性

②从意识对自身的意识程度来看,意识可划分为潜意识和显意识

③从意识的指向性来看,意识可划分为对象意识与自我意识

④意识是一个多方面要素构成的复杂整体

功能意识的整体功能的一个基本表现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③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作用

④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

5. 怎样理解都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的内容归根到底来源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同步性,社会意识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阻碍作用,反之则。

6. 实践的内在矛盾

①规律的客观性与活动性的目的性的矛盾

②个别性与普遍性的矛盾

③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矛盾

7. 为什么说实践就是人的存在方式

①实践是人的生存基础

②实践是人的意识活动的基础

③实践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基础

8. 简述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区别和联系

主观世界不同于客观世界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具有不同的存在方法。

(客观世界存在于人的意识活动之外,具有客观实在性)

主观世界的发展和客观世界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客观世界决定主观世界,主观与客观世界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主观和客观世界又是统一的①在反映与被反映的意义上具有同构性

②主观世界的运动规律和客观世界的运动规律具有同构性

③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9. 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①辩证法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联系具有普遍性,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a.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联系是普遍的,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c.联系具有多样性,联系的普遍性通过联系的多样性而存在。

②辩证法用发展的观点石待世界,认为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有序的、上升的运动。

10.辩证法的实质是什么?——对立统一规律

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

③矛盾分析法是认识的根本方法。

11.内容和形式、现实与可能的关系

内容和形式

①内容是事物的基础

②形式对事物的内容又有反作用

现实与可能

可能与现实是对立的

可能是潜在的,还没有展开的现实,现实是充分展开并已经实现了的可能。

可能与现实又是统一的

又是相互转化的

1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p125>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处不在,无时不有。且每一种运动形式中、每一个事物发展过程、每一个事物中的矛盾及其不同方面的地位都有特殊性

①二者是相互区别的,是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二者是相互联结的,特殊性包括着普遍性,特殊性又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

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3.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

两点论,就是在工作、生活中,既要把握主要矛盾,又要注意次要矛盾;既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注意矛盾的次要方面

重点论,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

关系:两点论内里包含重点论;重点论是以承认非重点论为前提的,内里包含两点论。

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

14.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有两种情况:

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未变而次要性质发生了变化,使事物发展过程呈现出阶段性,这可以叫阶段性部分质变

②是就全局来说事物性质未变而其中的局部发生了性质变化,局部性部分质变

阶段性部分质变,是本物的根本属性与非根本属性变化不平衡性的种表现:

局部性部分质变,则是事物内部各部分发展不平衡性的种表现。

15.现实的人及其具体规定

现实的人就是依据一定的物质条件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能动地表现自己的人

具体规定——构成现实的人的现实活动和历史的现实前提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满足人类基本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现实的人生存和从事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由新的需要引起的再生产;物质生产资料的生产,不仅满足人的基本需要,而且还产生出人的新的需要

人类自身的生产,即人类的繁衍

16.物质利益对于历史发展推动作用

物质利益是推动人们从事各种历史活动的客观根源,是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因

物质利益是推动人们改造自然、创造历史、不断提高生产力的直接动因

②物质利益是促使人们变革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内在动因

③物质利益是人们在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方面彼此联合或彼此斗争的经济根源

17.生产关系的内容及各项内容之间的关系

生产关系就是生产力诸要素相结合的社会形式。是人们在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关系,它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构成。

18.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现实意义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否应答变革以及变革的方向和形式,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状况;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适合或不适合生产力状况,对于生产力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

19.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③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始终存在着既适合又不适合的矛盾运动

20.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中

②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

③表现在从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中

21.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条件

①经济条件,包括生产力合生产关系两方面,首先要适应社会生产力状况这最基本的历史条件

②政治关系,在不同社会政治制度下人民群众所起的历史作用很不一样

③文化条件重视科学文化的作用

22.怎样理解历史活动中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个体指一个具有社会、精神和生理特征的个人.

群体则指一定数量的个体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而结合起来的社会集合体.

个体和群体是一个矛盾统一体群体由个体组成,个体依赖群体

个体和群体的关系是历史地变化着的

23.认识的基础和本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目的,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能动反映是认识的本质

①人的认识是以人的认识结构为前提的具有选择性和构建性的反映活动。

②人的认识是抽象、概括事物的本质规律的反映活动。

③人的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创造性的反映活动。

④人的认识是一种不断深化的反映活动。

24.认识的辩证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

认识的辩证过程经过两次飞跃: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说明人的认识活动是永无止境的螺旋式上升。体现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5.真理的本质: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真理的本质:

a.真理是人的认识活动的产物,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b.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就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c.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真理的本质属性是它的客观性。

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

①含义; a.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标志着主观与客观之间的符合。

b.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都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善的。

②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a.它们相互依存

b.它们相互包含,真理的绝对性离于真理的相对性之中,真理的相对性必然包含并表现着真理的绝对性。

26.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确定性:

唯有实践能够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凡是被实践证实为真理或判定为谬误的认识,它与其反映的客观事物相符合或不相符合的关系就不会被将来的任何情况所改变。

不确定性:

任何时间都是具体的,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必然要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因而它不可能完全证实或驳倒人的一切认识

历史的具体的实践对真理的检验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27.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在实践活动中发展真理

发现和发展的实践过程,就是在实践活动中实事求是的过程

发展真理的过程是对客观事物的反应程度不断深化的过程

毛泽东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 就是客现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实事求是集中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它一方面强调从“实事”中“求是",必须努力是我们的认识、理论如实地反映实际、反映客观规律,从而保证认识、理论的真理性。另-方面强调必须用从“实事”中所“求”到的“是"即规律性的认识去指导实践,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使实践避免盲目性而获得成功。

28.价值的本质及基本特性

本质:价值是一种关系,是主体和客体在实践和认识关系中存在着的一种特殊关系

基本特性:主体性、相对性、客观性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6c978cd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db.html

《马克思主义哲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