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考点一 把握故事情节

发布时间:2014-10-31 21:33:4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小说阅读题的解答思路

考点一 把握故事情节

三种题型

1、概括故事情节。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结果怎样);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

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

2、鉴赏情节作用。

①某事物、人物、情景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②为什么小说要几次写到某某事件?

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鉴赏故事情节:情节+人物+主题

(1)首先在情节内容上的作用(概括本段内容)

(2)其次在情节结构上的作用(视具体位置而定)

①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②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③前后照应,使结构紧密、完整的作用;

④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起抑扬、生误会等)

(3)再次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表现了人物境况、性格 ,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

(4)最后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深化主题。

3、评价情节技巧。特点+效果

情节安排有什么特点?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雪夜》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雪夜》

作用: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说有悬念式(倒叙、设疑、抑扬)《祝福》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引出下文,引发思考。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白式《地球上最后一人》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选择》、悲剧《药》、喜剧式《小儿黑结婚》等。

考点二 揣摩人物形象

三种题型

题型1、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1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2)请概括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题型2、分析塑造人物的具体方法和作用。

1)分析小说人物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2)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

题型3、次要人物的意义与作用

小说中写XXXXX作用是什么。

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切入点

1.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2.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3.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4.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题型1、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1)请概括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直接写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①②③

2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身份特征+个性特征①②③

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身份特征+个性特征①②③ +举出实例

注意:

1、总分答题,性格特点间不要重复

2、尽量用文本中的词语来定性

3、文本整体倾向及作者修饰词语

董师傅游湖

宗璞

董师傅在一所大学里做木匠已经二十几年了,做起活儿来得心应手,若让那些教师们来说,已经超乎技而近乎道了。他在校园里各处修理门窗,无论是教学楼、办公楼、教师住宅或学生宿舍都有他的业绩。在一座新造的仿古建筑上,还有他做的几扇雕花窗户,雕刻十分精致,那是他的杰作。

董师傅精通木匠活儿,也对校园里的山水草木很是熟悉。若是有人了解他的知识,可能聘他为业余园林鉴赏家,其实他自己也不了解。一年年花开花落,人去人来;教师住宅里老的一个个走了,学生宿舍里小的一拨拨来了。董师傅见得多了,也没有什么特别感慨的。家里妻儿都很平安,挣的钱足够用了,日子过得很平静。

校园里有一个不大的湖,绿柳垂岸,柳丝牵引着湖水,湖水清澈,游鱼可见。董师傅每晚收拾好木工工具,便来湖边大石上闲坐,点上一支烟,心静如水,十分自在。

不知为什么,学校里的人越来越多,校园渐向公园靠拢。每逢节日,湖上亭榭挂满彩灯,游人如织。一个“五一”节,董师傅有一天假。他傍晚便来到湖边,看远处楼后夕阳西下,天渐渐暗下来,周围建筑物上的彩灯突然一下子都亮起来,照得湖水通明。他最喜欢那座塔,一层层灯光勾勒出塔身的线条;他常看月亮从塔边树丛间升起。这时月亮却看不见。也许日子不对,也许灯太亮了。他并不多想,也不期望。他无所谓。

有人轻声叫他,是前日做活儿那家的女工,是他的大同乡,名唤小翠。她怯怯地说:“奶奶说我可以出来走走,现在我走不回去了。”董师傅忙灭了烟,站起身说:“我送你回去。”想一想,又说:“你看过了吗?”小翠仍怯怯地说:“什么也没看见,只顾看路了。”董师傅一笑,领看小翠在熙攘的人群中沿着湖边走,走到一座小桥上,指点说:“从这里看塔的倒影最好。”通体发光的塔,在水里也发着光。小翠惊呼道:“还有一条大鱼呢!”那是一条石鱼,随着水波荡漾,似乎在光辉中跳动。又走过一座亭子,那是一座亭桥,从亭中可以环顾四周美景。远岸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更加似雪如金,近岸海棠正在盛期,粉嘟嘟的花朵挤满枝头,好不热闹。亭中有几幅楹联,他们并不研究。董师傅又介绍了几个景点,转过山坡,走到那座仿古建筑前,特别介绍了自己的创作——雕花窗户。小翠一路赞叹不已,对雕花窗户没有评论。董师傅也不在意,只说:“不用多久,你就惯了,就是这地方的熟人了。大家都是这样的。”他顿了一顿,又说:“可惜的是,有些人整天对着这湖、这树,倒不觉得好看了。”

俩人走到校门口,董师傅在一个小摊上买了两根冰棍。俩人举着冰棍,慢慢走。一个卖花的女孩跑过来,向他们看了看,转身去找别人了。不多时,小翠说她认得路了。董师傅叮嘱小翠,冰棍的木棒不要随地扔,自己转身慢慢向住处走去。他很快乐。

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7分)
【答案】董师傅是一位普通木工。他技艺精湛,质朴善良,乐于助人,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

11年课标卷)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①有担当,明大义:在老丈人危难时,以亲情、和睦为重,不计前嫌,施以援手,最终赢得信任;②执著隐忍;面对老丈人的排斥,不轻言放弃,不莽撞行事,捍卫了自己的爱情;③幽默乐观:说话风趣,与人为善,遇事能有良好的心态。

题型2、分析塑造人物的具体方法和作用。

思路:(4+3,细节、侧面、漫画式)

答题步骤:

1、指出塑造手法

2、结合文本举例说明

3、分析塑造的人物特点及其作用(人物+情节+主题)

心理描写的作用

第一种:直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复杂思想情感。

第二种:表现人物性格。《平凡的世界》孙少平的在田晓霞家的心理反映。

第三种: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如《最后一课》最后小弗朗士的内心独白。

第四种:为下文铺垫,或展示出情节的变化。

人物+情节+主题

细节描写的作用

第一种:细腻刻画人物性格及特征,揭示了人物心理

第二种:渲染氛围,制造出波澜

第三种:推动情节发展

第四种:表达出作者感情倾向,突出了主题。

人物+情节+主题

题型三、次要人物的意义与作用

思路分析(根据具体内容至少有三点)

1、此人本身具有什么特点,

2、人物关系上,对主要人物起到了对比还是衬托的作用,

3、情节上,有无推动情节的发展还是使情节出现突转,

4、主题上,起到深化还是拓展的作用。

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的关系

1、有时作家要正面表现的人物不让他出场,集中写次要人物在主要人物的行为影响下产生的心灵震荡甚至命运转折,这就是侧写和虚写的写人技巧。如《睡美人》中的B演员。次要人物的心里、命运、性格的转变动力来自未出场的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品德和命运变化,这里面蕴含的审美信息足以激活读者的艺术想象。

2、次要人物构成了主要人物生活的社会环境,用点面结合的描写方式,使故事更加真实可感。

3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成为矛盾诱因。没有他们,故事就显得支离破碎,情节不紧凑,过渡不合理。他们使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加圆满顺畅,契合读者的社会经验和审美习惯。如《项链》中佛莱丝杰夫人。

4、采用侧面描写手法,衬托主要人物的某一性格。《曹操献刀》中吕伯奢。

5、对主题起到补充或暗示作用。《项链》

2012市一模《糟糠之妻》小说多次写到张彬朋友们的言行,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①推动情节发展,使小说逐步进入高潮;②间接(或侧面)写出阿平平平常常,少才无貌的特点,并印证开篇郎才女不貌的表述;③突出阿平尊严受到伤害后内心尴尬和痛苦的感受,也表现出张彬在糟糠之妻和朋友们面前心理上的优越感和道德上的自足感;④展现社会环境,表现当今社会对婚姻依然存在传统的郎才女貌的追求和只重外表、忽视人品的肤浅认识。(写出三点即可)(6分)

考点三 注意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分类及作用

⑴社会环境——时代特征、社会风貌。

作用:①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

②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

③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

④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

⑥深化小说的主题思想

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①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②渲染气氛,奠定某种感情基调;

③烘托人物性格,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等或某种心理,揭示人物心境;

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

⑤深化主旨,寄托情感;

⑥象征和暗示。

环境类题型

1.本文多次出现对XXX的描写,请分析其在全文作用。

2.本文第X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3.请阅读第X段内容,试分析其景物描写的方法。

答题宗旨:环境+人物+情节+主题

答题思路: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08宁夏)12、小说两次写到“一陈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6分)

①第一次,文章开头一阵冷飕飕的风向他迎面吹来。烘托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在一个很冷的晚上,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和人物的出场作铺垫;

②第二次写又是一阵冷飕飕的风穿街而过。渲染了沉寂的气氛,从过了一会儿,警察准备离开这里。又起到了转换情节的作用。

考点四 概括主题内容

一、常见设问模式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二、解题思路

①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

②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③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④从语言情感色彩看、从整体倾向看;

⑤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雪夜》你认为作者创作这篇小说的意蕴是什么? (5)

1、对极其哀痛的真挚亲情的歌颂。“爱之深则思之切”, 两位老人对儿子极度怀念,用他还活着的假象来安慰自己,而结尾的真相大白,使老人一腔真情格外令人痛惜,很好地表现了小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悲剧主题。(情节)

2、对冷酷凶暴、尔虞我诈的社会现实的鞭挞。小说通过两位善良老人心底火热的爱跟这个世界冷酷的凶杀、抢劫、暴行之间的对比, 勾勒出社会现实和人们心态的一个缩影,在面似平和的描述中,作者对老人深深的同情、对世界不干的鞭挞震撼人心。(技巧)

扣紧文本,观点明晰,言之有理,表述清楚。

考点五 体会标题作用

一、考查类型

1、以A为题有何用意?(或有何作用?或有什么好处?

答:醒目/简洁/形象/有吸引力/有诗意+从对形象、情节、环境、主题的作用入手

2、将文段标题A改为B,你认为哪个更好?

答题:先表态(1分)+逐条比较阐述

3、以A为题有何含义?

答题:表层含义是+深层含义

二、标题的作用

①交代主要的写作对象 如《孕妇和牛》、《乌米》

②揭示人物特征 如《糟糠之妻》

③点明全文起线索作用, 如《项链》、《药》等。

④概括小说主要事件 如《西游记》、《林黛玉进贾府》、《林冲见差拨》等。

⑤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如《故乡》《边城》等。

⑥具有象征意义,揭示小说主题,如《变色龙》、《红楼梦》、《子夜》、《红与黑》等

⑦直接表达作者的感情 如《官场现形记》

设置悬念 如《魔盒》《等待葛多》

⑨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阅读的冲动的作用 ,如《丧钟为谁而鸣》、《二十年以后》

市一模)这篇小说的题目是糟糠之妻有人认为换成尊严似乎更合适,你认为呢?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尊严为题不合适。

①以尊严为题,显得板正欠含蓄,没有糟糠之妻具体生动有吸引力。

②小说只在结尾出现了尊严一词,不像糟糠之妻在文中多次出现,以尊严为题,与行文内容呼应性不强。

③以尊严为题只侧重突出阿平的思想性格,显得单一。而以糟糠之妻为题却能同时表现张彬、阿平两人的性格:一个是糟糠之妻不离嘴,实际是沽名钓誉;一个虽是糟糠之妻,却能为维护自己的尊严与丈夫决绝。

观点二:以尊严为题合适。①表述简洁,且恰好与结尾遥相呼应;②凸显阿平自尊、自强、坚定、决绝的思想性格;③点明主旨,突出主题,意蕴深刻,引人深思。 8分)

考点六 品味语言 表现力、感染力

语言类型:

1、人物语言特点:

口语化、方言特点、个性化(特别注意在语境中表现的人物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

2、作品语言特点:

描写如见其人、如听其言 ,令读者仿佛亲临其境。

②叙述语言要简洁、传神。

③人物语言个性化,即显示性格。

④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等。

二、常见设问模式

1、分析文章语言运用上的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2、举例分析文中人物的语言有哪些特色。

3、品味文中某个句子的深刻内涵。

三、解题思路

三方面入手:

1.注意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以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指语言符合人的身份、展现人的性格、表现人的情感,有时体现地域特色,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乡土气息)等。

2 抓住关键词去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

3.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

语言风格有含蓄与直接、淡雅与华丽、庄重与幽默、典雅与通俗、柔美与朴实等

2010年山东)第一段中划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4分)

土混混出身,他晓得怎么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紧一把儿,哪里该松一步儿,他有善于调动的天才。车夫们没有敢跟他耍滑头(注:调皮捣乱)的。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

参考答案:运用了口语方言(北京方言或有京味儿有浓郁的地方色彩)(1分)。如:土混混耍滑头松一步儿紧一把儿迷迷糊糊等(1分);质朴(自然、通俗)(1分);形象(活泼、生动)(1分)

考点七 分析写作技巧

一、分析写作技巧的常用术语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a.描绘类:比喻、夸张、拟人——生动形象

b.结构类:对偶、排比、反复——强调突出

c.语气类:反问、设问、排比——增强语气

2)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记叙(顺序、人称)、描写(包括景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表达情节的顺序:顺序、倒叙、插叙

a、插敘

1、插入回忆,对主要情节、事件做铺垫照应。

2、补充交待,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加充实。

3、插入景物,舒缓氛围,转换到下一情节,暗示人物心情。

4、插入历史,补充材料,介绍背景,显示人物发展过程,增加历史厚重感。

5、引用诗文,增加历史文化底蕴,文采斐然。

6、引用他人评价,印证作者观点,侧面表现人物,增加评价客观性,丰富内容。

b、倒敘

1、设置悬念,层层剥笋,吸引读者注意。《祝福》

2、先议论,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倾向,常常首尾呼应。《一件小事》

3、避免文章平铺直叙,结构单调。

4、对比式倒叙,能运用前后反差,鲜明地表达出主题。

B.叙述人称的作用

①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②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3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渲染、衬托(正衬、反衬)、对比、想象、联想、抑扬、伏笔、象征,以小见大、点面结合等等手法。

4)从结构安排角度

开头结尾各有特色,开门见山、首尾呼应、以景结情、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①就开头:倒叙式,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开门见山,先声夺人;描写景物则交待时间地点,交待故事发生社会环境,渲染氛围,侧面表现人物性格,为下文介绍人物做铺垫;或与下文形成对比;如连续发问、抒情、反复,强烈表达作者感情,引人入胜。

②就结尾:在高潮处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以情理结尾,是总结全文,点明主旨;以景物或联想结尾,留下想象空间,发人深思;以另一事结尾,拓宽了主题;揭示谜底,画龙点睛,突出了主旨;

③就头尾:首尾呼应,照应标题,使结构紧密、完整。中心更加突出。

④就中间:承上启下,舒缓氛围情节作用,铺垫、伏笔、突转、设置巧合或误会,

5从材料的选择与使用角度

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二、捕捉精妙技巧的题型:

主要有三种: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修辞),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2010年辽宁)洗澡作为这篇小说构思的关键,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

观点二:使小说的结构艺术精巧、高明。

洗澡作为全文的结构线索,似拙实巧,俗中见雅,以小见大;

洗澡穿针引线,使小说的两个人物不同的言路和思路联系自然,转换自如;

洗澡作结,画龙点睛,一语双关,平中见奇,含蓄而有余味

阅读小说《睡美人》,完成58

睡美人

清丽、优美的芭蕾舞剧《睡美人》序曲奏响了。可是扮演公主奥罗拉的A角却突然“失踪”了。 “嘭”,化妆间的小门开了,一名女演员朝回过头来的导演一耸肩:“找遍了,哪儿也没有。”导演阴沉着脸。心中紧扣着的一线希望也随着这声响给绷断了。突然,他的手指向了坐在一边的B角:“你上!” B角激动地站直身,双手抚摩着短裙,眼里闪着倔强和自信的光。只见她,踮起脚尖,一个优雅的旋转,轻盈地提着舞裙,飘然来到台上……

导演余怒未息。A角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和扮演王子菲力浦的男A角又是老搭档,今天的汇报演出正是胜败定局的关键时刻,万一,万一B角腿一软……他不禁打了个冷战,不敢再往下想了。B角在追光下独舞。多么雍容的舞步,多么飘洒翩翩的舞姿,她巧妙地把音乐的颤动和灯光的光芒融会在一整套的芭蕾舞的语言里了…… 英俊的王子出现了,两人在月光如水的舞台上跳起了双人舞。导演紧张地眯起了眼。这是最令人担心的,B角和男A角是第一次同台演出。奇怪,导演的眼前B角分明已被爱情拥簇而起,漂浮在浪花之上,乘着白色双翼;她手臂的姿势犹如玫瑰花瓣的开放;她的双脚和着音乐在踩踏,犹如树叶飘然落地。她和男A角的搭档真是天衣无缝!

导演的拳头松开了,他暗暗惊讶,我平时怎么会没有发现呢?是由于她的倔强和顶撞?是由于她的执著、自信大于技巧?是由于我对女A角的偏爱所形成的偏见?还是……

B角弯曲着双腿,柔软的身子在向地面上倾倒。……哀怨、激昂的主题乐如泣如诉在轻叩观众的心扉。一个个音符,飘坠在导演的心湖上,泛起圈圈涟漪。B角不是曾经要求和男A角搭档吗?而我却用“A”“B”角这道坚固的厚墙将一对“情人”隔开,导演了一出“悲剧”。唉!

醒了,奥罗拉醒了!安睡了一百年后,由于菲力浦纯真的爱情,她,死而复生了!而B角,这位现实生活中的“睡美人”,恰似许多沉睡着的美,她,春花怒放了。“哗——”,忽然,剧场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B角噙着泪,微笑着向观众躬身回礼;可是,她的目光在某一观众席上凝滞了——

A角正微笑着坐在那儿鼓着掌……

《睡美人》小说一开头就说女A角失踪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引起读者的思考。女A角为什么突然失踪呢?从而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②引出下文的情节。因为女A角的突然失踪,才有下文女B角的上台演出。

③突出人物形象。女A角故意失踪,是为了让贤,从而表现了女A角善于发现人才、想方设法使用人才的美好心灵。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小说通过女A角故意失踪的故事,告诉人们要了解、重用现实生活中的睡美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选做题)

选择
【英国】罗伯特·库克

“有钱是多么快活!”坐在茶几旁的肖夫人,当她拿起古色古香的精细的银茶壶倒茶时,心里也许是这样想的。她身上的穿戴,屋里的陈设,无不显示出家财万贯的气派。她满面春风,得意之情溢于言表。然而,由此而认定她是个轻浮的人,却是不公平的。
“你喜欢这幅画,我很高兴,”她对面前那位正襟危坐的年轻艺术家说,“我一直想得到一幅布吕高尔的名作,这是我丈夫上星期给我买的。”
  “美极了!”年轻人赞许地说,“你真幸运。”肖夫人笑了,那两条动人的柳眉扬了扬。她的双手细嫩而白,犹如用粉红色的蜡铸成似的,把那只金光灿灿的戒指衬得更加耀人眼目。她举止娴静,既不抚发整衣,也不摆弄小狗或者茶杯。她深深懂得,文雅能给予人一种感染力。
  “幸运?”她说,“我并不相信这套东西。选择才是决定一切的。”年轻人大概觉得,她将富有归于选择两字,未免过于牵强。但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很有分寸地点点头,让肖夫人继续说下去。
  “我的情况就是个明证。”
  “你是自己选择当有钱人的啰?”年轻人多少带点揶揄的口吻。
  “你也可以这样说。十五年前,我还是一个拙笨的学生……”肖夫人略为停停,故意给对方说点恭维话的机会。①但年轻人正在暗暗计算她在学校里呆的时间。
  “你看,”肖夫人继续说,“我那时只知道玩,身上又有一种叫什么自然美的东西,但却有两个年轻人同时爱上了我。到现在我也搞不清楚他们为什么会爱上我。”
  年轻人似乎已横下心不说任何恭维的话,但也没有流露出丝毫烦躁的神色,虽然一直在考虑如何将谈话引到有意义的话题上去。他太固执了,怎么也不肯逢迎。
  “两个当中,一个是穷得叮当响的学艺术的学生,”肖夫人说,“他是个浪漫可爱的青年。他没有从商的本领,也没有亲戚的接济。但他爱我,我也爱他。另外的一个是一位财力显赫的商人的儿子。他处事精明,看来前程未可限量。如果从体格这个角度去衡量,也可称得上健美。他也像那位学艺术的学生一样倾心于我。”
  ②靠在扶手椅上的年轻人赶忙接住话茬,免得自己打呵欠。
  “这选择是够难的。”他说。“是的。要么是家中一贫如洗,生活凄苦,接触的尽是些蓬头垢面的人。但这是罗曼蒂克的爱情,是真正的爱情。要么是住宅富丽堂皇,生活无忧无虑,服饰时髦,嘉宾盈门,还可到世界各地旅游,一切都应有尽有……要是能两全其美就好了。”肖夫人的声调渐渐变得有点伤感。
  “我在犹豫不决的痛苦中煎熬了一年,始终想不出其他办法。很清楚,我必须在两人当中作出选择,但不管怎样,都难免使人感到惋惜。最后……”肖夫人环视了一下她那曾为一家名叫《雅致居室》的杂志提供过不少照片的华丽的客厅,“最后,我决定了。”
  就在肖夫人要说出她如何选择的这相当戏剧性的时刻,外面进来了一位仪表堂堂的先生,谈话被打断了。这位先生,不但像一位时装展览的模特儿,而且像一幅名画里的人物,他同这里的环境十分协调。他吻了一下肖夫人,肖夫人继而将年轻人介绍给她的丈夫。
  他们在友好的气氛中谈了十五分钟。肖先生说,他今天碰见了“可怜的老迪克·罗杰斯”,还借给他一些钱。
  “你真好,亲爱的。”肖夫人漫不经心地说。
  肖先生稍坐了一会儿就出去了。
  “可怜的迪克·罗杰斯,”肖夫人喟然叹道,“我料你已猜到了,那就是另外的一个。我丈夫经常周济他。”
  “令人钦佩。”年轻人略略地说,他想不出更好的回答。他该走了。
  “我丈夫经常关照他的朋友,我不明白他哪来这么多时间。他工作够忙的。他给海军上将画的那幅肖像……”
  “肖像?”年轻人十分惊讶,猛然从扶手椅上坐直了身子。
  “是的,肖像。”肖夫人说,“哦,我没有说清楚吧?我丈夫就是那位原来学艺术的穷学生。我们现在喝点东西,怎么样?”
  ③年轻人点点头,似乎不知该说什么才好。(选自《中外微型小说鉴赏辞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吕炳华、陈锡添译,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肖夫人美丽娴雅,举止得体。从她身上的穿戴,到她屋里的陈设,都显出生活的富足、气派,她对现在拥有的一切感到十分满意和快活。
B.年轻人认为肖夫人“幸运”,肖夫人却相信“选择”,话不投机,谈话气氛也不够和谐,但年轻人并没有多说什么,表现出他的礼貌和艺术气质。
C.肖夫人学生时代的两个追求者,一个是穷困的学艺术的学生,一个是富有的显赫商人的儿子,在对比中,前者代表了浪漫,后者代表了现实。
D.肖夫人的举手投足和富足生活给了“年轻人”一个印象,使他甚至也使读者误解了肖夫人年轻时的选择,这实际上是小说作者的刻意安排。
E.小说的情节起伏有致,作者先娓娓叙写肖夫人与年轻人交谈的情形,接着写她谈年轻时的选择,到“最后,我决定了”,使情节达到高潮。
2)小说中肖夫人丈夫回来的一段情节安排,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中几处画线的句子分别表现了年轻人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这篇小说作者对主人公肖夫人的态度,有人认为是肯定、赞美,有人认为是否定、讽刺,你认为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概括内容描写肖夫人丈夫仪表不凡,充满艺术气质,同时表现肖夫人夫妇体面、富足、和谐的生活,突出肖夫人选择的正确。

②为人物服务巧妙、俭省地交代肖夫人年轻时的另外一个追求者,曾经财力显赫的商人的儿子如今潦倒、落魄的生活境遇,并侧面说明肖夫人选择的正确。

③情节结构情节安排显得张弛有度,并加深年轻人对肖夫人的误解,使结尾更具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审美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434a278650e52ea551898df.html

《小说考点一 把握故事情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