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科学

发布时间:2020-08-11 14:59:1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地理信息科学

――天地人机信息一体化网络系统

马蔼乃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

一、空间科学与航天技术

1957年苏联向太空发射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空间科学与航天技术(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有了飞速的发展。外层空间的自然环境不仅限于物理,实际上还有化学、生命、以及人类如何在外层空间环境中生存的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了外层空间圈的概念,它对地理科学是一个崭新的圈层概念。

空间科学—外层空间圈

空间科学研究的实际上是外层空间的自然环境,空间物理是空间科学中的基础理论研究。利用空间环境中的高真空、超洁净、在飞行器中获得的微重力等特殊条件(即空间资源),研究各种材料,生产出地面上不可能生产的产品,如玻璃金属、超薄膜、某些生物制品、培

育良种等。更为重要的是利用外层空间圈的高度资源,对地进行观测(EOS)。遥感卫星、遥测卫星、定位卫星、通讯卫星(包括中继卫星)对地进行军事侦察与民用监测。

当人造卫星进入太空之后的空间自然环境,就变成既有空间自然环境,又有空间人工环境了,而且对于外层空间来说,人类只能生存在太空中的人工环境之中,即便是人类走出太空舱,也需要生活在人工制造的小环境——太空服之中。正如人类要在海洋中生活,可以制造潜水艇,当人类从潜水艇走出来,探索海洋时,需要穿上潜水服一样,只是太空服比潜水服更加密封而已。在地球上,无论是陆地还是海洋,都已既是自然环境又是人工环境了,所以诺贝尔奖获得者司马贺(Simon)对应与自然科学提出了人工科学的命题[3]研究自然环境用自然科学,研究人工环境用人工科学。司马贺指出人工科学是复杂性科学,这从另一个侧面指出了,包括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地理科学是复杂性科学。研究外层空间圈,不仅需要研究自然科学的空间物理,更为重要的是研究自然与人工结合的外层空间环境,并且毫不例外地需要用复杂性科学的观念来研究外层空间圈。

航天技术—人造卫星

至2005年之初,全世界大约已经有6000颗以上的航天器送入了太空,其中大部分是人造卫星。全球平均每年发射120个各种类型的航天器(包括探空火箭、人造卫星、航天飞机、人造行星等)。航天技术所获得的信息包括:

(1)遥感信息

遥感分成像过程与解译过程两部分[17],成像过程是物理现象过程,是唯一的、确定性的过程;解译过程是地理现象的认知过程,是复杂的不确定性的过程。遥感信息是数据信息、图像信息、光谱信息三者结合的数图谱信息,这在科学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信息,人们经过40多年的研究,在成像光谱仪器上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美国在遥感卫星EO-1上,已经获得了220个波段的影像数据;而在信息识别、提取、分类、解译等方面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图像处理系统的软件功能,主要还是以数理统计为基础的模式识别方法;遥感反演模型仍然是以简化的物理数学方程的方法;只有遥感信息模型[18]才是集演绎逻辑、归纳逻辑、类比逻辑为一体的;物理方程、统计方程、模糊方程、灰色方程、分形方程为一体的辩证的复杂性模型。

遥感信息为地理信息提供了原数据、原图像、原光谱的信息,为建立遥感信息模型奠定了基础,如果没有遥感信息的发展,就没有建立地理信息科学的基础,也就没有建立地理科学的基础。

(2)遥测信息

如果说遥感信息是获得平面二维和立体三维图像信息的技术,那么,遥测信息是在遥感之前就已经成熟的技术,获得的是地面实测的、随时间变化的一维信息。例如,气象台站所测的天气数据、水文台站所测的水情数据、地震台站所测的地球物理数据等。将各种台站实测的物理模拟量,按一定的步距采样,离散成数据,即所谓的A/D转化,形成数据流,通过地面天线发送到卫星上去,将分散在各地的数据,通过数据收集系统(Data Collected System),经过卫星的传输,再集中返回到地面上的接收站,将这些数据集中,按照一定的规则整编成规范的资料,提供用户使用。

(3)定位信息

遥感信息与遥测信息大部分是属性信息,地球上的各种属性都是在一定的位置上的,关于位置信息,就需要由定位信息来确定。定位系统[20]是从导航系统发展而来的,美国发射了24颗,分6个轨道,离地面22000Km高空的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俄国设计了24颗,分3个轨道,近26 000Km高空的全球定位系统(GLONASS),欧空局15国,中国作为第16国参加设计了伽利略GALILEO全球定位卫星系统。中国在21世纪开始发射局部地区的北斗定位卫星(E70o-140o,N5o-55o),而中国的北斗定位卫星的用户是主动式接收。

(4)卫星通讯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天地通讯一体化,遥感、遥测、定位需要联合起来应用,因此卫星通讯问题提到日程上来了。通过通讯系统,将航天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联系了起来。成熟的遥感信息模型,例如土壤的含水量遥感信息模型,从地面计算机网络,通过卫星通讯发射到遥感卫星上去,当遥感卫星过境时,将计算好的结果直接传输到地面上来,成为真正实时的动态监测。因此卫星通讯越来越重要了,是整个太空信息网络(Space Information Network Infrastructure: SINI)的基础。

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

从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20世纪50年代的计算机主要是完成科学计算的任务,60年代发展了数据库(Data Base:DB),70年代发展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 Aided Design:CAD),80年代发展了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90年代发展了计算机网络,互连网(Internet)与内联网(Intranet),21世纪以来发展了网上的协同工作(Cooperated Networks),电子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方兴未艾,信息化快速地改变着世界。

计算机计算技术

建立在冯?诺依曼理论基础上(即二进制串行计算)的计算机计算技术从最初的科学计算(Science Computing),发展到现在的5大计算技术“MMOON”,即多处理器并行计算(Multiprocessors Parallel Computing)、多媒体计算(Multimedia Computing)、面向对象计算(Object Oriented Computing)、开放系统计算(Open System Computing)、网络计算(Network Computing)。计算机的计算技术,始终是引领计算机硬件、软件发展的主要动力。

数据库技术

从计算技术的发展,可见计算机中的计算已经不仅仅是数字的计算,而是涉及到研究对象的逻辑计算,物理存储的问题。数据结构[5]构成数据库系统[6],数据结构从简单的列表结构,发展到树结构(二叉树、四叉树、八叉树)、图形结构、图像结构等,数据结构是数据库的基础,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独立的,数据库管理是用软件去进行管理这些数据。当前的数据库技术已经是多媒体[7]的数据库了,集数据(Data)、知识(Knowledge)、图形(Graphics)、图像(Images)、动画(Animated Cartoon)、声音(Sound or Voice)等为一体,用统一的数据结构,进行大量数据(1012-15bytes)的组织、存储与计算、并行计算。数据库发展的方向是使各种不同的用户,根据专业逻辑能够创造自身所需要的数据库。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即通常称为CAD技术。CAD主要用于工程设计方面,因为工程中用到的图形绝大部分是规则图形,可以事先用公式计算好图形的规格,例如一个圆的定义,只需给出圆心位置与半径,就可以自动生成,依次类推,各种规则图形都可以自动生成。即便是复杂一些的高层大楼、水库的水坝、交通中的桥梁等等,最后都可以分解成简单图形,因此,在力学稳定性计算的基础上,各类建筑的造型都能够用CAD进行设计。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前面已经提到地理信息系统是在数据库与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德国西门子公司早期提供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就是由一个自动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和一个大型数据库(Oracle数据库),中间用一个指针联系而组成的。地理信息系统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联系了起来,这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必然,之所以称为地理信息系统是因为最早的创始人无论是英国的T. Coppock教授、还是加拿大的R. Tomlinson教授都是地理学家。Auto Mapping 没有成功,而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数据库的基础上,改造了CAD的规则图形,对任意形状的图形,以拓扑(Topo)结构为基础建立的图形库(Graphic Base),用一个简单数据库作为属性库(Attribute Base),用指针(Pointer)将属性指出在图形上的位置,从而将属性与图形联系起来,完成了地理信息系统[9-10]地理信息系统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数据库(DB)和计算机技术(CT)的发展,也将进一步发展为多处理器并行计算、多媒体计算、面向对象计算、开放系统计算、网络计算的MMOON型地理信息系统。

网络技术与协同技术

几台计算机联网的概念,1969年已经诞生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机分校计算机实验室中,直到1991年美国参议院文件中首次提出“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的概念,1996年又进一步提出“国家信息基础实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即众所周知的NII,用有线与无线通讯网络,天地信息一体化地将计算机网络(Internet and Intranet)、电视网络、电话网络连接起来,三网并一网,为全社会的个人提供日常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便利。在互联网(Internet)上传递信息、交换信息,进一步必然导致需要协同工作的需要,因此进入本世纪以来,网上协同工作(Cooperated Networks)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人们需要在不同地方共同商讨同一件事情、共同设计同一架飞机、共同指挥同一场战役、共同研究一项发明等等,由此应运而生地产生了像Webex这样的商业信息服务平台[14],Webex可以提供计算机网上协同工作的功能。

计算机从科学计算到网络技术以及协同工作的发展,经过了70年的历程,人类正在向着信息社会阔步前进,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更是地理信息科学的主要技术支撑之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也是航天技术的主要支撑之一。

地理科学与信息技术

地理科学与信息技术结合,形成地理信息科学。地理信息的信息源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卫星,二是来自地面。在地理信息科学中主要有遥感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专家信息系统、地理系统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地理系统工程辅助决策信息系统等。

(1)遥感信息系统

遥感信息系统包括遥感图像处理系统、遥感影像计算机目视解译系统、遥感影像群判读系统、遥感信息模型系统等。

(2)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包括一般地理信息系统、电子地图信息系统、地理测绘信息系统、地质灰色地理信息系统、人口地理信息系统、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实施地理信息系统、产业结构地理信息系统、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生态地理信息系统、灾害地理信息系统等。

(3)地理专家信息系统

将人工智能引入地理信息系统,从而达到地理专家信息系统。除了地理信息系统外,增加地理知识库、地理逻辑库,构成地理专家信息系统。地理专家信息系统包括一般地理专家信息系统、人口地理专家信息系统、城市地理专家信息系统、基础实施地理专家信息系统、产业结构地理专家信息系统、资源地理专家信息系统、环境地理专家信息系统、生态地理专家信息系统、灾害地理专家信息系统等。

(4)地理系统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包括地理系统工程一般管理信息系统、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基础实施管理信息系统、产业结构管理信息系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生态管理信息系统、灾害管理信息系统等。

(5)地理系统工程辅助决策信息系统

包括地理系统工程一般辅助决策信息系统、人口辅助决策信息系统、城市辅助决策信息系统、基础实施辅助决策信息系统、产业结构辅助决策信息系统、资源辅助决策信息系统、环境辅助决策信息系统、生态辅助决策信息系统、灾害辅助决策信息系统等。

综上所述,构成一个完整的复杂系统,就是天地人机信息一体化网络系统,其中包括两大子系统,即对地观测子系统与人地信息子系统,其结构见图1。

图1 天地人机信息一体化网络系统

Fig. 1 Space, Earth, Man, and Computer Information Integrated Network System

小结:本文阐述了地理信息科学的背景,包括空间科学与航天技术、计算机科学与网络技术、地理科学与信息技术三方面的高度交叉与综合。

【点评】按照评论人的理解,在地理研究和教学中系统地用信息技术以及相关概念和方法取代传统方法,所形成的新学科叫做信息地理学。作者在这方面有独到的研究,本文给出了简明而系统的阐述但主要属于技术层次的内容,理论思想方面的提炼不足。用信息观点考察地理现象,或集中考察地理系统中的信息运动,用信息科学的语言阐述地理规律,建立地理科学的新理论体系,叫做地理信息学。这方面的研究属于地理科学有待开拓创新的领域,本文尚未涉足,我们期待作者在这方面做出突破性贡献。(苗东升)

参考文献

1. 马蔼乃,地理科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钱学森,创建系统学[M].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 Herbert A. Simon. The Sciences of the Artificial [M],武夷山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

4. 王迪兴,准全息系统论与智能计算机[M],北京:长征出版社,2004

5. W.. Ford and W. Topp. Data Structures with C++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影印)1997

6. J. Ullman and J. Widom. A First Course in Database Systems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影印)1998

7. R. Steinmetz and K. Nahrstedt. Multimedia Computing,Communications and Applicatins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影印)1997

8. Sham Tickoo. AutoCAD 2000 A Problem Solving Approach [M]. 潘宏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9. 吴立新、史文中,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算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0. 邬伦、刘瑜等编煮着,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1. . Comer. Internetworking with TCP/IP,Vol. I Principles,Protocols,and Architecture [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影印)1998

12. . Comer and D. L. Stevens. Internetworking with TCP/IP,VolI. Design,Implementation,and Internals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影印)1998

13. . Comer and D. L. Stevens. Internetworking with TCP/IP,VolII. Client-Server Programming and Applications [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影印)1998

14. Webex.,网讯通在线发布平台介绍 [PPT]. 2003

15. T. Coppoc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J]. A Taylor & Francis 1986 -

16. USEPA.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Service Center [N]. EPA Home > Region 8 > Technical Library > EISC,2004

17. 马蔼乃,遥感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18. 马蔼乃,遥感信息模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9. àWRA. National Water Information System [N]. USGS service. 1999

20. 刘基余,GPS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1. M. Shaw and D. Garlan. Software Architecture [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影印)1998

▁▁▁▁▁▁▁▁▁▁▁▁▁▁▁▁▁▁▁▁▁▁▁▁▁▁▁▁▁▁

作者通讯地址:100871,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56aece869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f7.html

《地理信息科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